應對疫情融資需求變化“不見面融資”服務讓小微企業吃下“定心丸”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不少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計劃,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著較大的資金鍊壓力。

2月15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銀保監會將於近期出臺一些新舉措,加大對受困小微民營企業扶持力度,其中特別提到,聚焦小微企業應對疫情的融資需求變化,合理優化簡化業務流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銀行業金融機構推出“不見面融資”服務,提升網絡融資審批效率,為應急防控物資生產等相關抗疫企業信貸開闢綠色通道,讓受疫情影響的小微企業吃下了“定心丸”。

業內專家表示,此次疫情或將加速金融服務業的線上化進程。如何藉助金融科技力量,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對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至關重要。

“不見面融資”將信貸精準“空投”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身在疫情重災區的湖北小微企業和個體戶們面臨著企業無法復工、店鋪不能開門、復工融資不暢等諸多難題。為此,浙商銀行武漢分行限時推出了7×24小時“不見面融資”服務,即“手機申請、線上評估、視頻面談、全線上審批”,將信貸支持精準“空投”至當地小微企業。

從事蔬菜批發及配送生意的客戶李瓊因資金結算緊張,物流配送成了難題,而李瓊還承擔著疫情期間湖北廣電、湖北經視等機構的蔬菜供應。浙商銀行武漢分行及時為她線上辦理了30萬元“信用通”貸款。經營著一家商鋪的陳先生也因為疫情影響而無法開張,生意受到較大影響,迫在眉睫的員工工資發放更是讓他一籌莫展。浙商銀行武漢分行客戶經理遠程指導陳先生在浙商銀行APP成功簽約,順利獲得了50萬元“信用通”貸款。

同樣是在湖北,2月3日上午,工商銀行湖北仙桃支行按照工商銀行湖北省分行下發的全國疫情保障重點企業名單,主動逐戶聯繫,上門瞭解疫情保障生產任務資金需求情況。得知湖北致霖醫用材料有限公司和仙桃瑞鑫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因臨時性擴大產能,急需資金支持後,該行迅速制定融資方案,收集申報資料,上報工行湖北省分行。當天下午,工行湖北省分行就通過線上審批,將兩戶企業納入疫情保障重點客戶名單。第二天,工行湖北省分行和仙桃支行相關工作人員組建微信工作群,採取線上辦公及網絡會議,完成兩戶企業800萬元的貸款審批,並給予無擔保、低利率的優惠,有效解決了企業擴大產能的資金需求,保障了企業滿負荷生產。

“特殊時期,特事特辦,為抗擊疫情作貢獻。”上述仙桃支行相關負責人說,在工行湖北省分行的組織推動下,從受理企業資料到貸款發放,他們僅用了兩天時間。

疫情期間加大首貸培植力度

信息少、評估難、擔保弱,不少小微企業想要獲得首次貸款存在諸多現實困難。疫情發生後,對於本就存在融資難題的小微企業來說,借到第一筆錢更是“難上加難”。

為此,不少金融機構提出了降低企業首貸門檻,對受疫情影響較大、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困難的中小企業積極開展首貸培植推進工作。

近日,又一戶首貸客戶在興業銀行青島分行獲批1000萬元授信。據瞭解,該客戶為青島高新區一家專業從事農業機器人技術研發的高科技小微企業。在本次疫情期間,該企業已累計為轄內醫院隔離區無償交付12臺消毒機器人。因臨時擴大生產,1月末,興業銀行青島分行已為該企業特事特辦,開立基本賬戶,用於相關投資款項及時入賬及結算使用。得知該企業將根據院方需求持續擴大產量後,該行主動為企業開通了授信審批“綠色通道”,通過線上審批、線上核保等方式,僅1天時間便為該企業審批信用貸款1000萬元。

“對缺乏擔保抵押且規模較小的科技型企業來說,融資難是他們面臨的普遍問題。受疫情影響,企業設備生產相關配套工廠延期復工,無法及時提供相關原材料及生產設備等,對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興業銀行青島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對此,該行積極推進首貸培植,切實降低企業融資門檻。同時,針對本次受疫情影響較大、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企業,該行均為其開通“綠色通道”,通過簡化流程、線上辦公等方式提高效率,確保第一時間滿足企業所需。疫情期間,該行已累計為8戶首貸客戶審批放款3200萬元,全力支持企業參與抗疫、復工復產。

金融服務線上化進程提速

一方面加大線上融資投放規模,另一方面引導客戶在線上辦理轉賬、支付、繳費等業務,避免不必要的交叉感染風險,這次新冠肺炎疫情讓銀行業更加認識到線上服務渠道的重要性,注重運用金融科技力量,加大線上化服務力度。

梁濤在上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透露,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最近一段時間,各銀行機構線上業務的服務替代率平均水平達到了96%。

例如,工行在疫情期間加大了線上融資服務,提升網絡融資審批效率,為小微企業提供足不出戶的融資服務;浦發銀行也加強科技支撐,在全國範圍特別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加強線上業務服務。

2月15日晚間,銀保監會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務的通知》,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要積極推廣線上業務,強化網絡銀行、手機銀行、小程序等電子渠道服務管理和保障,優化豐富“非接觸式服務”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務。

“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服務業已逐步開展線上對線下的替代。此次疫情期間,面對龐大的金融服務群體,為降低交叉感染概率,銀行、證券、保險紛紛推出特殊時期的線上替代服務。此次疫情或將加速金融服務業的線上化進程。”中國工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研究中心金融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郭宏傑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