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從疫情發生到現在,雲南派出數支醫療隊支援,各個地州、企業捐菜捐肉支援武漢,無奈“禁足”在家的許多雲南人,也紛紛為湖北創作歌曲、剪紙、手繪……

雲南想對武漢說: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畫給你、愛也給你,雲南有的都給你!武漢,加油!

戴連美:等從武漢回來再結婚

戴連美是普洱市景東縣大街鎮人,雲南省腫瘤醫院醫生,同時也是雲南首批馳援湖北救援醫療隊隊員,她目前在湖北赤壁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參與確診病人的救治。

參加工作後,戴連美春節從未回家陪過父母。今年春節,她原計劃年初四值完班回家陪伴父母,並在20200202這個千年一遇的對稱日裡和男朋友領證訂終身。

但這一切的計劃都被醫院要組建醫療隊馳援武漢的通知改變了,值班還沒結束她便與父母和男友溝通,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後,戴連美立刻主動請纓到一線參與救援。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他們深知,領證可以等、疫情防控不能等;他們堅信,領證可以延期、幸福不會延期。

王道禧:帶著家人的支持和擔心走上“疫”線

王道禧,一個土生土長的瀾滄姑娘,13年大學畢業後考入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現在是心外科的一名護士。疫情發生後,王道禧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支援湖北的醫療隊。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2月12日,雲南省對口支援湖北省咸寧市醫療隊在昆正式出征。來自5個州市數十所醫療機構的355名醫護人員將搭乘包機支援咸寧。而王道禧就在這355人中。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王道禧是家裡的獨生女,這一次支援武漢,她的父母既擔心又欣慰。擔心她的身體、擔心她太忙碌照顧不好自己,欣慰的是女兒能積極勇敢地承擔起作為醫護人員的責任。

饒美香:病房裡的“小黃鴨”,加油!

饒美香是雲南省普洱市景東縣花山鎮人,就職於雲南省中醫醫院。1月27日,饒美香作為雲南首批援助湖北參加救援醫療隊伍中的一員,緊急奔赴湖北咸寧市,踏上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一線戰場。

出發後的第一天,雲南省中醫院工會給饒美香的家人發短信,告訴他們家裡有問題又困難都可以找工會;援鄂第四天,醫院護理部主任王家蘭問候了每一位一線護理人員,叮囑大家做好防護,一定要毫髮無損地歸隊;宿舍的志願者們每天都在給醫護人員派發三餐和必要的生活物品……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一點點的溫暖和關懷在饒美香心裡化成了一條細流,也更加加強了她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她主動請纓到最危險、工作量最大、最繁忙的感染科,義無反顧進入到隔離病房,進入到最前線去戰鬥,將她感受到的溫暖傳授給其他人。

王婉格:在武漢的“00後”志願者

王婉格,一名中部戰區總醫院的普通志願者。在中部戰區總醫院,向她一樣的志願保障突擊隊還有很多,而王婉格在這一群“逆行者”中可能是年紀最小的那一批,她今年只有19歲。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王婉格是雲南大學一名大一學生。她1月9日回到武漢後原本計劃著去上英語輔導班,卻眼見著疫情形勢一天天嚴峻。作為武漢人,王婉格從來有見過武漢這麼空的樣子,“站在武漢空蕩的街頭,自己一瞬間感到很恍惚。”

這一次成為志願者,對王婉格影響最深的就是媽媽。她的媽媽是中部戰區總醫院的一名副主任護師,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7歲的王婉格見證了媽媽參與救援。今年疫情發生後,作為武漢人以及一名醫護工作者的孩子,她決心要和媽媽一起戰鬥。

1月29日,王婉格正式加入了中部戰區總醫院志願者隊伍並開始工作。她負責追蹤、確認和分發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和組織向醫院捐贈的醫療物資,並接受社會各界的捐贈諮詢。成為志願者以來,她每天早上7點左右就來到醫院辦公室,一天要接上百個電話,有時候晚上8點才能回家。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在志願日記裡,王婉格寫下這樣的話語:“和媽媽並肩作戰,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開心。今天,帶隊老師知道我是00後時感到非常驚訝。其實無關年齡,只要有奉獻的心,武漢一定便能同千千萬萬同胞共同抵抗疫情,渡過難關!”

譚藝西:在一線與母親並肩作戰

近日,CCTV7國防軍事頻道播出的軍事報道欄目中採訪了一對共同奮戰在武漢防疫前線的母女。母親徐氚是中部戰區總醫院的護師,女兒譚藝西則是昆明理工大學的一名學生。

譚藝西和王婉格都是協助處理醫療物資方面的工作的“同事”,譚藝西今年21歲,昆明理工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今年剛剛保送了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生。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從1月30日開始工作至今,譚藝西每天的工作是接聽物資捐贈電話,聯繫並追蹤物資捐贈情況,核對物資接收狀況及入庫時間。每天工作時長近12個小時,工作環境嘈雜,工作也很繁瑣,但譚藝西堅持著。“在這個非常時期裡,自己有機會也有能力做點貢獻、盡點綿薄之力,同時能和媽媽一起並肩戰鬥,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情。”

雖然奮戰在同一所醫院,母女倆能夠見面的時間並不多。只有等到媽媽半夜結束當班後,母女倆才有機會在醫院安排的臨時住所裡見面。這時候,譚藝西會幫媽媽泡好面,把水倒好,把水果洗好。以前總是媽媽照顧女兒,現在角色轉換,女兒也懂得了如何照顧和體恤媽媽。

“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每天都會接到很多的電話詢問,熱心的人們讓我感受到愛和溫暖,讓我感受到中國人的愛國精神和團結力量。我堅信,中國一定行!”譚藝西說。

雲南“逆行者”:武漢,人給你、菜給你、歌給你、愛也給你…

文中所提及的,只是支援武漢的人們中少數的剪影,在他們的身邊,還有千千萬萬的“逆行者”。中國人在一起,沒有渡不過的難關,武漢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