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旅遊淡季的桂林,農人耕種遊客不多


80年代的桂林,田間地頭,一位農人正在勞作。當年,種地還是村裡人的主要業務,打工的不多。不過桂林山水甲天下,旅遊還是一件時髦事兒的年代裡,桂林老百姓可是沒少接觸中外遊客。

大街上,拉著平板車出行的農家婦女。據老人說,三十多年前國內旅遊,北京八達嶺長城,故宮,杭州南京這些大城市是熱門去處。桂林是為數不多以自然景色獨樹一幟的,尤其深受外國遊客的喜歡。不過旅遊淡季的緣故,也不是一年到頭都可以見到的。

旅遊業的興旺,帶來了不少人流,80年代桂林的小生意人也抓住了機會。騎著自行車售賣甘蔗,後座上駝了一大捆。當年,做小生意就是這麼個套路,夏天賣冰糕的也是如此。自行車走四方,一路走一路吆喝。

1986年桂林的汽車站,半露天形式,車輛不多且較為老舊。乘客稀稀落落,遠遠比不上現在。中山地形為主,車站選址儼然親近自然的氣息,旁邊層巒疊嶂。

桂林山水膾炙人口,喀斯特地貌乃是一絕。對於外來遊客而言,最具性價比的項目莫過於乘船遊覽灕江了,沿江景點星羅棋佈。雖然不是現代化遊船,當年坐船遊灕江,也是相當滿足的一件事兒了,船在水中行,人在畫中游,大致如此。

30多年前,灕江上的遊船,傳統的木船造型。旅遊淡季,遊客不是很多。這些老照片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前人來過口耳相傳,桂林也是越發出名了。每年的五到十月份,才是遊覽桂林的好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