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漫威憑藉著“復聯4”再一次橫掃2019年全球電影市場,毫無意外地拿下年度票房冠軍。然而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到了一年一度的頒獎季,最為風光的卻是自己的老對頭DC。脫胎於DC 著名漫畫《蝙蝠俠》中的小丑形象,電影《小丑》的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一舉奪得奧斯卡影帝的桂冠。無獨有偶,上一部獲得奧斯卡獎的漫畫改編電影也是“小丑”,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中“小丑”扮演者希斯·萊傑獲得第81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近十年雄霸天下的漫威電影在奧斯卡獎上最高光表現是2018年上映的《黑豹》,但也只是獲得了最佳服裝設計之類的技術類獎項。

縱觀近十年的奧斯卡獲獎作品,很難想象越來越講究“政治正確”的奧斯卡評委竟然會青睞一部挑戰多數人價值觀的電影。直到2019年這部充滿著壓抑和憤怒的《小丑》橫空出世,最終獲得今年的奧斯卡影帝殊榮,並且在一片爭議聲中成為歷史上第一部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R級電影。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在漫威塑造的“復仇者聯盟”橫空出世之前,DC的“蝙蝠俠”系列電影稱霸當時的超級英雄世界。從八十年代華納電影收購DC動畫開始,湧現出一系列經典的“蝙蝠俠”電影。伴隨著一代又一代“蝙蝠俠”的還有他永遠打不死的敵人,“小丑”。在每個時代的觀眾眼中都有自己最愛的那個“小丑”,特別是1989年的傑克•尼科爾森和2008年的希斯·萊傑所塑造的兩個“小丑”形象。然而所有這些電影都難以與2019年這部最新的《小丑》所獲得成功相比擬,華金·菲尼克斯憑藉這個“小丑”角色同時獲得奧斯卡和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的獎項。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讓人看了心酸的“小丑”

在2019年這個版本中的電影中,有著與歷代“小丑”截然不同的表現。區別于傑克•尼科爾森的神經與希斯·萊傑的癲狂,華金·菲尼克斯演繹出一個讓人看了心酸的“小丑”阿瑟。臉上塗抹了油彩之後的“小丑”與卸下妝容之後的阿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們既看到一個在公共廁所裡翩翩起舞的小丑,也看到一個疾病纏身而痛苦不堪的阿瑟。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華金·菲尼克斯在電影《小丑》中最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令人膽戰心驚的笑聲,可憐的阿瑟患有一種無法控制自己笑聲的疾病。這樣的疾病使得阿瑟幾乎將所有的情緒都以狂笑來表達,無論是在劇場歡樂地觀看著喜劇表演,還是在公共汽車上委屈地遭人責罵,阿瑟都會以不由自主的笑聲讓周圍的人不知所措。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阿瑟與同樣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住在一套破敗的公寓裡,電影的背景也是基於同樣病入膏肓的哥譚市。他的夢想是當一個能夠逗人發笑的脫口秀明星,現實中他不得不化妝成一個小丑來賺取微薄的收入,最後甚至連這個簡單的工作都無法保住。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阿瑟只有在家裡模仿自己崇拜的“莫雷秀”時才能夠找回心靈的平靜,然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模仿導致他走火入魔,最後滑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是非顛倒的“小丑”

電影中史無前例地出現了一個是非顛倒的小丑形象,“小丑”不再是一個被“蝙蝠俠”痛揍的惡棍,被人打倒在地的反而是追捕壞人的警察。就連一向在“蝙蝠俠”作品裡樂善好施的托馬斯·韋恩,到了電影《小丑》中也站在了民眾的對立面。托馬斯·韋恩當著媒體譏諷那些不滿社會的人為小丑,一時間引起哥譚市民群情激憤,無數人戴上小丑面具湧上街頭,以此來表達心中的不滿。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電影中最具諷刺意味的一幕出現在警察追捕阿瑟的那場戲中,兩個倒黴的警察無意中闖入一節地鐵車廂,卻發現車廂中滿是戴著小丑面具的乘客。原來這些戴著面具的哥譚市民正準備搭乘這班地鐵前往當晚的集會場所,這一下子使得闖入車廂的警察成了“過街的老鼠”。兩個警察被無數義憤填膺的“小丑”打翻在地,而被警察追捕的阿瑟卻揚長而去。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最後的事態一發而不可收拾,阿瑟隨後來到電視臺參加自己心心念唸的王牌脫口秀節目“莫雷秀”。在節目直播現場,他被壓抑許久的失落情緒徹底爆發。一個原本娛樂大眾的小丑,最後卻上演了一出樂極生悲的好戲。哥譚市民的情緒被“小丑”出格舉動所引爆,從一開始充滿正義的抗爭,逐漸演變成一場混亂不堪的鬧劇。“小丑”最終沒有實現自己脫口秀明星的夢想,反而意外地成為了哥譚市民的“城市英雄”,也因此最終葬送了自己的一生。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沒有蝙蝠俠作對的“小丑”

儘管2019年的電影脫胎於經典漫畫“蝙蝠俠”,但是今年的這部《小丑》是一部沒有“蝙蝠俠”的超級英雄電影。小丑不再是一個與“蝙蝠俠”作對的飛天大盜,而是一個人見人欺的精神病患者。這就決定了電影講的不是一個正邪之爭的故事,只有一個被生活擊垮的失敗者。“小丑”也不再是一個惡貫滿盈的犯罪頭目,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孤獨而又脆弱的“小丑”阿瑟。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電影與原著相關的除了令人絕望的哥譚市以外,唯一能夠與“蝙蝠俠”扯上關係的就是阿瑟的母親。她曾經在韋恩家族的公司工作,並且幻想著自己與“蝙蝠俠”的父親托馬斯·韋恩有著一段情緣。電影中甚至出現了阿瑟與童年時代的“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相見的情節,“小丑”與“蝙蝠俠”隔著韋恩家族豪宅的鐵門相望,令人不禁浮想聯翩。阿瑟身上究竟有沒有韋恩家族的血脈?“小丑”與“蝙蝠俠”是否能夠成為兄弟?這樣的奇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絕,可惜電影《小丑》並沒有在這條令人腦洞大開的線索上繼續深入挖掘。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儘管沒有了死對頭“蝙蝠俠”,這部電影中的“小丑”面對的卻是被整個社會拋棄。

電影開頭,阿瑟接受著哥譚市政府安排的志願者對他進行心理輔導,能夠讓阿瑟堅持來進行輔導的唯一原因是,他在這裡能夠拿到處方去藥房買藥。然而就是這樣一種形式主義的福利,也因為哥譚市市政府預算緊縮而被取消。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緊接著,阿瑟在地鐵上被三個衣冠楚楚的白領男士凌辱,原因只是他那令人感到不適的笑聲,最後阿瑟不得不被迫拔槍自衛。無巧不成書,這三個白領竟然是韋恩集團的僱員,而托馬斯·韋恩則趁機借題發揮,公開抨擊了以“小丑”為代表的弱勢群體。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而最讓阿瑟無法接受的是來自偶像的嘲諷,當他意識到自己崇拜的“莫雷秀”主持人邀請他參加節目,目的只是為了對他蹩腳的喜劇表演開涮,於是才有了電影中“小丑”在電視直播現場對自己的偶像拔槍相對的慘劇。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小丑》會不會改變電影行業?

這樣一部充滿著壓抑和暴力的電影重新賦予了R級片以新的定義,“小丑”這樣一個反傳統的形象可能將會改變今後的超級英雄電影,而電影《小丑》的成功也一定會帶動更多R級漫畫改編電影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部對於美國電影具有重要意義的作品來自一直與好萊塢對立的紐約電影。導演託德·菲利普斯曾經就讀於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同時也是個土生土長的紐約人,而電影《小丑》的時空背景完全就是八十年代的紐約市。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電影《小丑》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這是繼《蝙蝠俠:黑暗騎士》和《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之後,又一部沒有在中國內地上映還能全球票房突破10億美元的電影。

隨著中國市場的日益壯大,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為中國人度身定做的所謂大片湧入。同時這些大片為了能夠儘可能被世界各國的不同文化和傳統所接受,而不得不在一些粗淺而又空洞的故事上疊加炫酷的電腦特效來吸引觀眾,這也是近十年來老少咸宜而又寡淡如水的超級英雄電影在電影市場上氾濫成災的原因。更加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這些超級英雄電影往往能夠帶來周邊衍生產品的巨大商業價值,直接造成了此類電影故事簡單而人物複雜的怪現象。電影成了推銷產品的廣告,這是我們這個時代電影觀眾最大的悲哀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對於經歷了好萊塢大片多年洗禮的中國電影觀眾,我們當然無法接受與自己國家歷史和文化有衝突的電影,但是也不願意看到電影院裡充斥著毫無價值的爆米花電影。當我們看到一個好萊塢巨星在電影裡手持著國內某品牌產品,真是讓人分分鐘出戏。電影《小丑》很明顯就沒有向市場妥協,堅持著自己富有爭議的電影風格,結果卻獲得出乎意料的成功。可以相信像《小丑》這樣又一部10億美元級別的R級電影出現,將會給包括美國電影在內的全世界電影行業帶來諸多變革。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結語

阿瑟為什麼會從一個小丑演變成一個暴徒?電影給出了答案,在他用來記錄笑料素材的筆記本上潦草地寫著一句話,“我希望我的死比我的生活更有價值”。一個原本想要給人帶來歡笑的小丑,卻最終成為一個暴力的狂徒。電影結尾,阿瑟看著審訊他的警察,耐人尋味地回答道,“你不懂我的笑點”。

對於這個拋棄了自己的社會,“小丑”也許真的只是開了個玩笑而已。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樂極生悲”的小丑,最後卻拿到了奧斯卡影帝,這意味著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