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宣传画,上山下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到城市做白领,买房子定居,是不少年轻人喜欢的生活。毕竟交通出行和居住生活方面,城市还是很方便的。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农村还是很吃香的,因为上山下乡。

热烈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革命。

对于上山下乡,年轻人估计不是很熟悉。始于50年代,延续到70年代,城市里边的知识青年多数到农村和边疆垦荒,一来锻炼了自己,再者也为落后地区做出了贡献。

祖国处处是我家。当年的话说就是,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主席也说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一般来说,上山下乡有两种模式,一个是农场一个是插队。许多青年到农村里去,这种叫做插队,影视剧中也常见。

几十年过去,上山下乡已经成为历史,经历过的人也都是爷爷奶奶一辈儿了。来到农村里,得到了锻炼,教育也受到了影响,也出现了我们熟知的史铁生、张承志等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