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第一書記盧炳欣:聚合力,因地制宜奔小康

琅琊新聞網訊從臨沂市沂南縣孫祖鎮、岸堤鎮,再到銅井鎮,山東重工集團派駐銅井鎮金橋莊村第一書記盧炳欣,連續5年一直奮戰在“第一書記”這個崗位上。“幹久了,就有了感情。”任職期間,他做出了一樁樁讓老百姓受益的實事。

2019年4月,入駐銅井鎮金橋莊村,盧炳欣始終把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民收入作為落腳點,緊緊圍繞“抓黨建、促脫貧”目標任務。僅用了不到一年時間,銅井鎮金橋莊村就出現了大變化。

凝聚班子合力,領頭羊作用不小覷

“黨建工作是第一書記開展一切工作的抓手。”作為連任三屆的第一書記盧炳欣,他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有著自己獨特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他堅持以黨建為抓手,使黨員幹部成為群眾致富的領頭羊,充分發揮他們的帶頭作用。

駐村後,盧炳欣以抓好組織建設為己任,按照“五訪、五必訪”要求,對班子運行情況、村情民意、群眾疾苦和矛盾糾紛等進行深入調研,以解決群眾最期盼的需求為工作目標,理清思路,制定幫扶規劃及年度計劃。

盧炳欣以實際行動帶動班子,倡導班子團結協作,注重培養班子具備三個能力,即具備想幹事、能幹事、會幹事的能力。他說,只有村班子凝心聚力幹事創業,提升村民對支部班子的信任度,才能為村發展奠定組織基礎保障。

盧炳欣先後組織7批15人次黨員幹部到濟南、泰安、濰坊及周邊縣參觀學習經濟發展和美麗鄉村建設,瞭解別人的致富項目,解放思想、開闊眼界。

產業發展是良方,脫貧致富就靠它

在盧炳欣的心目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才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只有群眾富裕了,才能更好謀發展。”盧炳欣告訴記者,在農村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是一個致富良方。而銅井鎮金橋莊村,全村299戶925口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貧困人口202人,已脫貧享受政策44戶、67人,共有黨員46名。

“我們因地制宜,從村莊現有情況出發。”盧炳欣說,2019年9月,金橋莊村吸收產業資金108萬元,投資銅井鎮桃花峪民俗建設項目,年收益6.48萬元,可實現44戶66名貧困戶脫貧及村集體增收。

該村利用安裝的75千瓦光伏扶貧電站,併網發電。年均收益可達5萬元,40%用於村公益事業,60%用於無勞動能力貧困戶脫貧。目前已為67名貧困人口發放光伏收益30150元。

盧炳欣充分利用已建設完成的880平方米扶貧車間及蔬菜大棚兩個,取得租賃收入6.6萬元。該項目可通過分紅帶動44戶67人及村集體增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務工增收。

基礎建設改村貌 美麗鄉村新氣象

為提升任職村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盧炳欣從改善村莊道路著手,投入資金10萬元,新修村道路600米、硬化路面2000平方米,改變村內泥濘道路。另外,盧炳欣努力爭取,金橋莊至滄浪溝村段長約3.72公里的村莊道路已立項,現已進入劃線、清理地上附著物階段,期待儘快道路施工。

盧炳欣帶領金橋莊村,對村莊中央廣場及道路兩側增加綠化帶2000平方米,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使村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以建設美麗鄉村為抓手,粉刷牆面8000平方米,整潔美化了環境,得到了群眾認可和好評;對全村排水溝進行疏通硬化4000平方米,徹底改善村內小巷汙垢及髒水橫溢局面;在村北建設400平方米健身廣場一處,方便群眾健身活動;申請危房改造資金6.7萬元,完成7戶貧困戶房屋修繕工作。使貧困戶的居住條件得到改善。

盧炳欣入駐金橋莊村不到一年時間,村裡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村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自從盧書記來到我們村,村裡的路變寬了,路燈也亮了,環境變美了。”村民談起盧炳欣,都豎起了大拇指。

臨報融媒記者龐尊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