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內那麼多戶外品牌,沒一個能位列世界前茅的?

洞明哲人


國內戶外品牌實際上有很多也取得較大的市場進步,比如探路者牧高笛等品牌,實際上也很受國內用戶的歡迎,之所以國內那麼多戶外品牌,沒有成為世界潛力的品牌,這可能與國內相關生產企業的世界品牌戰略相關,或者說在品牌戰略上做得還不到位,應該說一個品牌的建設,首先要有優質的產品質量和外觀設計同時,麼有用戶的接受國內的戶外品牌類公司需要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體育等多個方面開展好自己的品牌,徹底實現未來進入國際世界品牌潛力的一個戰略準備!





中玉財經


一、讓企業Logo和名字國際化

現在中國多數有實力和有管理意識的企業正紛紛導入CI系統,但是他們作為VI要素之一的logo和名稱卻忽視了國際化。作為國際化的logo設計宜簡潔,易記、色彩搭配協調,且其名稱著眼於國際化,忌用已被廣泛採用的名字。如聯想在去年更改標誌一事則讓人們記憶猶新。聯想目前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IT廠商,它正欲進軍全球和世界500強,然而其中文化的logo和全球用濫的已被註冊的Legend顯然不利其向海外拓展。於是在去年四月,聯想將Legend(傳奇)改為Lenovo(創新),這樣就有利於其樹立國際品牌和進軍國際市場。

目前在中國市場響噹噹的韓資企業LG在商標變更方面也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它將以前的“GOLDSTAR”改為“LG”之後,不但標識簡潔易記,而且CI標識也變得具有人性化、像一張很親切的笑臉,它對LG的成功起了很好的作用。

二、中國廠商在打造國際品牌時切勿忘記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註冊自己的商標。

以免以後被惡性搶注影響產品銷售和品牌提升。如中國著名公司五糧液由於未在韓國註冊其商標,結果該商標權遭一韓國人惡意搶注,該公司經歷14個月的據理力爭,才在4月初奪回這一商標權,並向韓國商標總局申請註冊五糧液的中文標識和漢語拼音。五糧液公司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走向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不能忘記在國外註冊其商標。

獲得國際認證-企業獲得進入全球市場的通行證

目前,世界上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均採用嚴格的國際認證,包括ISO9001、ISO9002和ISO14000等,另外還有其它安全方面的認證如UL認證,企業獲得了這些認證後一方面可取得向國外出口的通行證;另一方面,向國外消費者展示中國企業產品的質量、實力和技術能力,從而提高中國產品在外國消費者當中的影響,這無疑會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品牌影響。

三、培育國際營銷網絡與做好售後服務

中國企業在向國外出口時往往是通過進口商和代理商銷售,只管銷售業績,不管銷售渠道建設,一旦競爭對手憑價格或其它優勢搶去,國內出口企業便失去了國外市場,只得又重新尋找進口商。其實如果有實力的中國企業應著手建立自己駐國外代表處,如果自己有熟悉當地語言和文化的代表,讓他第一手捕捉當地市場信息,同時尋找信譽好的代理商、經銷商、採購協會和有影響力的大型超市等,並作一些市場調查,如價格行情、競爭對手情況、消費者需求和意見等,從而為以後的產品作改進,相信它肯定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和培養顧客的忠誠度。

四、優秀的全球售後服務系統

由於生產廠商與國外消費者之間存在時間和空間及語言上的障礙,因此,想成為國際品牌的廠商一定要做好售後服務,包括維修、零部件供應、技術支持和滿意調查及服務改進等,一旦產品受到國外消費者青睞,它對企業形象的提升起積極作用,因為好的口碑是無形資產;相反,如果由於產品質量、服務差讓國外消費者投訴甚至訴諸法庭,它對國際品牌的負面影響非常大,因此,做好售後服務中國企業邁向國際品牌的基礎工作。

五、參加國際展會是拓展國際品牌的一個窗口

一方面可以讓國外消費者直接瞭解公司情況和產品,另一方面可結交國外的代理商和經銷商。

在參展會上,中國的企業不僅展示的是公司產品,更注重公司整體形象和創意,突出公司的Logo和色彩,展櫃的設計要融入所在國的文化。由於西方文化強調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和不斷變化的特點,因而在展臺上應吸收這些特點,同時還要讓其具有創新和引人之處。另外,要選擇語言表達能力好、交際能力強和綜合素質高的漂亮女士或者英俊男士在展會上工作,從而更容易吸引參加展覽的人士。

建立國際品牌是一種長期行為,不可能通過一次兩次的參展就能實現企業的目標。參加國際展會是對企業綜合實力的考驗,它需要企業長期走出去的打算和耐心。

六、中國企業在國外可以通過贊助各種活動或捐助慈善事業來提高其在相關國家的影響和認知度,這樣有助於樹立國際品牌。

大家都知道,具有國際品牌的跨國企業在中國經常贊助各種活動,其贊助行為涉及如運動賽事、一支球隊、一項事業、藝術、文化活動、公益、道德行為或是娛樂等。其次,不少外資企業捐款給希望工程,經過新聞報道後,他們贊助和捐助行為既能讓人老百姓感覺其善舉,又讓他們提高了對公司形象的認知。

之所以將國際賽事單列出來,主要是因為它對國際品牌的樹立有絕佳的好處,它遠較一般的贊助或捐助的影響大得多、深得多,許多在國際上名聲大噪的跨國公司就是利用體育賽事打造國際品牌的。

如日本精工表借1964年在東京舉行的奧運會將自己打造成世界品牌;而韓國的三星利用1988年在漢城舉行的奧運會將自身打造成國際知名品牌。就三星來說,它有很多與中國企業相同的經歷。

三星在1990年是一個靠著為三洋公司貼牌代工的公司,經過漢城的國際奧運會一舉成名後,嚐到利用奧運打品牌甜頭的三星自1997年第四期TOP計劃開始到2002年10月與國際奧委會簽下第六期TOP計劃(提供無線通信設備和技術支持),它由此一躍成為“三星數字世界”的國際高端品牌。據世界著名品牌調查公司Interbrand公佈的2003年度世界品牌價值排名100強名單中,三星僅以5名之差落後於在國際上名聲卓著的索尼,它奪得第25名,成為亞洲的第二大品牌,其成績是何等的優異。對過奧運贊助,全球消費者的對三星品牌的認同得到極大提升。

此次聯想與國際奧委會贊助簽約成為其TOP成員,就是要學習三星通過體育來打造國際品牌。據奧組委估算,2008奧運會的運動員將超過1萬名,從事媒體報道的人員達2萬名,各國相關體育官員將超過1萬多名,組委會工作人員也將達4000人,現場觀眾將達900萬人以上,而電視觀眾將高達近40億。由此聯想的品牌標誌和名稱在全球的暴光率可以說達到極限,同時,聯想的產品線-服務器、手提電腦、臺式PC、打印機、手持計算設備、計算機相關的存儲設備和數據網絡設備及服務等讓國內外無數媒體和體育官員接觸和使用,此外、聯想強大的技術保障能力、高效和及時的服務、靈敏快捷的應變能力和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得到鍛鍊和考驗,它體現聯想在生產、交付、配套服務和商業運作等方面的能力。相信聯想的成功運作將無疑極大地提升其世界形象和國際品牌影響。在北京申奧成功後,無數國人一直擔憂沒有一家中國企業主動加入TOP計劃,從而出現國外品牌列強在中國稱霸的世面,但沒有讓人失望的是,聯想集團真正邁入了中國企業奔向國際品牌的夢想。

同樣,在蘇州設廠的明基通過2004年歐洲國家杯足球賽唯一的“官方指定IT業合作伙伴”將會極大地提升其國際品牌影響。由於歐洲國家杯足球賽是全世界第三大國際體育賽事,規模僅次於奧運會及世界盃足球賽,該足球賽在今年6月12日至7月4日在葡萄牙舉行,而上屆透過電視與網絡觀賞賽況的全世界觀賽人次接近七十億,而此次預計將達一百億人次,可以想象明基的產品形象和國際品牌影響將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此外、籃球賽、排球賽、網球賽和棒球賽等廣受歡迎的比賽國際或地區賽事是中國企業值得贊助提升品牌影響的良好渠道。

七、媒體廣告投放 打造國際品牌的基礎

歐美和日本知名品牌的跨國公司為了爭奪中國的市場,他們在報紙、電視、雜誌和互聯網上投放的廣告都是大手筆,他們的廣告均富有創意和創新,由此,他們的目的也達到了,提高中國消費者對其認知度,讓其優良的產品服務和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擠佔中國的市場份額。同樣,中國企業在向國際拓展品牌時,也應適度地投放廣告,雖然西方的廣告投放費用比國內貴許多,但這是立志打造國際品牌的中國企業不得不花的投資,中國的顏語說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打造國際品牌所需的廣告投入是不能節省的,否則,中國產品只能金子當銀子賣。但在進行國際營銷時,國內企業應做好產品的市場定位和切分、進行差異化和性價比比較營銷等,注重所在國消費者心理分析和流行時尚及相關文化背景研究,做廣告時應注重本土化原則,這樣才易於受當地百姓的接受和喜愛。同時選擇媒體時應找在當地影響大知名度高的媒體,當然其要價也比較高,由於其受眾量多,自然其產品和品牌的影響大得多。按產品類別和受眾對象,投放廣告時應注重大眾化和專業性媒體的不同作用。另外,做廣告營銷時要把握好播放頻率,適當的頻率有利於受眾的認知和加深記憶,否則,受眾很容易將其遺忘。

總之,中國企業打造國際品牌是一項任務艱鉅、投資巨大和見效週期長的工作,同時還要將創意與公關融入以上方法當中。中國企業應提高投入研發的費用與銷售的比例,跟蹤當今最先進技術,從掌握核心技術入手,不斷保持產品的創新,從而增強核心競爭能力,這是創立國際品牌的必要因素。另外,培養優良的企業文化也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和增強競爭力的動力。如果中國企業在輸出產品的同時注重輸出國際化品牌,哪一天,中國的聯想能與IBM進行實力和品牌相當的競爭、中興和華為能成為中國北電和朗訊,海爾的品牌直逼松下……在國際上中國的一大批品牌能為世界各國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時候,中國就會有更多的品牌邁入世界品牌行列,更多的企業邁入全球五百強,這是國人追求的夢想,也是中國實力提升的真正時刻。由此,中國企業在輸出產品時一定不要忘記打造自己的國際品牌。


帥哥出發啦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為什麼國內那麼多戶外品牌,沒一個能位列世界前茅的? 這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

雖然現在中國製造的服裝(包括戶外)佔全世界的近50%,但這些生產的企業都是埋頭苦幹的血汗工廠,獲取有前瞻性的國內外市場信息有限,信息渠道被體制堵死,那很顯然不可能有長期規劃、品牌打造之類的可能,其具體原因如下:

1.產業的發展經驗不足: 這當然是時間積累出來的,且不說開拓市場、使社會認可產業需要相當久的時間(比如中國社會的多數民眾仍認為服裝就是一塊加工過的布,認知上並不認可除了禦寒保暖的其他功用),光是企業的生存時間,就會為其積攢極大的話語權——時間就是影響力。美國的服裝產業起步於 19 世紀,二戰期間大規模發展,二戰後在戶外運動服裝這個細分領域獨佔鰲頭;法國的服裝產業多半是 19 世紀中期成形,在 20 世紀上半葉確立高檔服裝這一細分領域的發展方向;日本的服裝產業是 60 年代前後興盛起來,並在 70 年代佔領高品質日常戶外服裝的細分領域,但是日本起步得實在很晚,所謂得發展來得太迅猛,實際上沒什麼時間積累,所以也明顯可以看出日本的服裝產業和歐美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還是靠廉價、中國市場這兩個因素取勝。中國的服裝業相比日本就更沒得說了,90 年代起步,至今不過二三十年,50% 的佔有量勉強算興盛吧,細分戶外市場還遠著呢,產業本身就太年輕太天真。

2.產業教育發展滯後: 人們知道,法國1841 年就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時裝設計學院成,法國的服裝教育一直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因為民眾整體素質高,高雅藝術傳統悠久,所以很多知名藝術家出現並願意在學校任教,走的一開始就是藝術路線,設計師和熟練工群體都很強。美國19 世紀以來主要是培養服裝工人,在工藝方面進展頗多,培養的主要是熟練工。日本就相對比較差了,一直都是生產為主,相應的教育不甚發達,但是至今為止也積累了不少,出過許多知名的設計師。中國的話就是東華大學,可以說是 1985 年它改名叫“中國紡織大學”時才真正開啟了中國服裝教育的先河,1997 年中國大學才擴招,進入規模化教育的階段,此外的多數院校在 20 世紀末就只是普通的技校,也算不上培養熟練工,21 世紀後才有所改觀。據說現在中國十五分之一的勞動力人口是從事於服裝產業的,數字已經很驚人,但其中有服裝設計才能、熟練工程度的比例大概就非常稀少了。

3.最後是技術方面,歐美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織機械,所以可以造出其他地區造不出來的高級服裝面料,所以附加價值大大提升,利潤也相應的提升,為後續的再度技術研發源源不斷地提供動力。

4. 企業發展沒有長時間積累品牌的意識,只是靠短、平、快,靠數量發展品牌戰略,這肯定發展不起來的。世界很多著名戶外服裝品牌是有歷史和故事的,是靠一代或幾代的時間延續,才成為世界戶外服裝品牌!

雖然我國的戶外服裝在發展數量上已佔據世界第一,而且這幾年‘波司登’戶外品牌羽絨服在世界也有很大影響,探路者、駱駝CAMEL、康爾健野KingCamp等品牌發展的也不錯,但我們幾乎還是沒有真正自己的世界品牌,在世界品牌服裝道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中國的戶外國際品牌發展不會停止的,在不遠的將來,中國一定會出現有影響的國際戶外服裝品牌...。





TONY簽證申請


目前國內戶外品牌表現不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品牌定位問題,另一個是渠道問題。

在品牌定位方面,我認為,目前國內戶外品牌處於“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高端戶外用品市場目前主要被國外戶外品牌例如始祖鳥佔領,而低端戶外用品市場則被一些零散的品牌佔領,單品價格在200元至300元。在中端市場,一部分地盤被國外中端品牌例如狼爪、北面佔領,另外一部分地盤被運動品牌所佔領,他們的戶外產品與時尚相結合,頗受年輕消費者歡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國內戶外品牌的市場份額,促使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

在渠道方面,我認為,相比線上渠道,線下實體店更適合戶外品牌,因為實體店可以讓消費者近距離地感受產品的功能性,增強消費者信任感。

然而,對於大部分戶外品牌來說,線下實體店並沒有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購物體驗。首先,一家專賣店的面積大概在100平方米,除去過道面積,陳列產品的面積會非常有限,陳列的產品種類也會受限,無法設置“消費者體驗區”,這就讓消費者失去了體驗產品的機會。其次,品牌專賣店在消費者的印象中是品質的保障,但由於品牌宣傳和專賣店經營需要高額的費用,這些費用會附加在產品上,導致產品價格居高不下。而消費者需要產品價格與價值相匹配的產品。



古納流韻


根據我在紡織行業內認識的戶外裝備供應鏈的大神們的情況來看。基本上,全球頂級的戶外品牌生產商,都在國內。每年春季的德國慕尼黑Ispo運動展,北京ISPO運動展,上海ISPO運動展,都有大量的國內運動品牌參展商參展。

戶外頂級品牌,大多數已經被國內品牌所收購,比如安踏收購的始祖鳥,凱樂石收購了沃德,還有許許多多的所謂的頂級大品牌基本都被國內品牌收購了,都是在國內生產,貼牌。







波西米亞西米


第一個原因,本質:

代加工再多,也只是代加工。生產和設計及品牌運作,是兩個領域。生產和代加工是重複勞作,做一年獲得的經驗也是一天的生產經驗重複了365次而已。而設計與品牌運作,則是一個隨著時間不斷累積的過程。

第二個原因,基礎:

品牌是需要長年累月慢慢累計的,而在十年前大部分國內企業,連基本品牌建設都是零的情況下,乘以1000,還是零。

第三個原因,文化:

我們又不是真正的繼承了5000年的傳統,現在中國的時尚品牌這些都是推翻了傳統,全面按照西方社會在運作,自然暫時只能尾隨。品牌的底蘊是文化的向心力,而不僅是金錢,意大利法國這些地方出品那麼多時尚大牌,為什麼新加坡沒有,韓國也沒有?

第四個原因,國力:

控制世界的輿論,掌握主流的價值觀,你的文化才會被認同。改革開放40年才擺脫貧窮落後的破帽子。企業和品牌的打造,都是近期才有的理念。

——————

崛起:

現在可以看看故宮那些精彩絕倫的設計,看看中國元素在世界時尚舞臺的不斷綻放,看看這群疫情下遇到艱險萬眾一心的人民,看看讓美國恐懼的華為,讓全球追隨的大疆[靈光一閃]中華民族的崛起,指日可待。民族引領之下,品牌的全球化自然是水到渠成!





木木自駕


戶外屬於體育範疇,也屬於旅遊範疇,但無論屬於哪一個,戶外都是一個方興未艾的產業,現在說玩戶外的群體,絕大多數是「輕戶外」,參與者對戶外產品認識不深、要求不大。總結一句話就是~市場不夠大!

沒有足夠的市場,資本自然不願意進入,因此沒人願意投入研究設計開發,只有為數不多的公司有長遠打算~做品牌做文化這個產業進行深耕。

其次,國內現在對戶外產業沒有什麼標準化指標,你買的產品你不知道屬於什麼類型、等級,對於上面說「輕戶外」們很迷茫,經常買不到合適產品!

戶外產業在國外興起比較早,市場比較大比較成熟,能支撐起各類戶外品牌,加上他們大多全球化走得比較早,這種因素對我國剛起步的戶外產業影響比較大,那些玩得早、資深的戶外大咖,或者說是戶外高消費那幫群體,首先會考慮用進口品牌。

此外這個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做得不夠,山寨、高仿、抄襲什麼都有,到福建晉江,什麼國內外戶外品牌產品,真的仿的,基本上都可以弄到。

綜合以上,我目前看不到國產的戶外品牌可以揚名世界前景!



堅哥的徒步旅行


第一,我們中國玩戶外比較晚,亞洲戶外大國應該是韓國,我們中國很多戶外品牌的設計都是韓國那邊引進來的。第二,世界那些頂級戶外都是歷史悠久的,有的都幾十年的歷史。但是現在中國很多企業都收購了一些國際頂級戶外,比如安踏收購了始祖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fca2f49d1c644c43a8f53d3132bd90c1\

學者彎彎


品牌意識不夠強,急功近利的企業多,百姓也貪圖便宜,造成企業低品質低價位的惡性競爭。但現在,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有好轉,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有大品牌出現。


走遍中國121


國內戶外品牌在品質,研發,款式設計,附加值上面與國際戶外品牌有很大的差距。國內戶外品牌第一的探路者只有200多家門店,國內體育用品品牌的門店有幾千家,國內戶外品牌缺乏終端數量,而且門店僅限於一二線城市,大多數品牌侷限在地區銷售。國內的戶外品牌還沒有由專業化產品市場過度延伸發展成為大眾市場。國內戶外品牌可以借鑑國內體育用品由弱變強的發展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