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期,他們在“勝家方舟”度過

“勝家玫瑰酒店”。


隔離期,他們在“勝家方舟”度過


走進隔離點之前,艾華(化名)抬頭看了一眼這家位於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路與長港路交匯路口並不起眼的快捷酒店。

這個春節,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淪為重災區,艾華也不幸“疑似感染”,經所在社區協調,被送到了這所剛剛啟動的隔離酒店。

歷經五天四夜緊急籌備,2月11日,由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檢察院整體接管的勝家玫瑰疑似病人隔離點開始正式運行。這家最多可容納60人同時隔離觀察的機構目前已滿員運轉,艾華正是首日入住的病友之一。

隔離第二天,她在朋友圈發“好評”

“親愛的病友,請掃碼加入我們的群。”登記基本信息時,艾華注意到牆上貼了一張二維碼。

這是隔離點檢察干警為了照顧患者飲食起居專門建立的,裡面有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患者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在群裡提。對於不擅長使用手機微信的老年人,幹警們則會提醒護士多與其通電話,保持重點關注。

懷著忐忑的心情,艾華加入了這個名叫“勝家方舟”的微信群。剛進去,便收到了長長一段“溫馨提示”。

“雖然我們沒辦法提供家裡的條件,但我們會盡量給大家提供家人般的關懷!”測體溫、遵醫囑、發中藥、勿外出等九條注意事項外,最後兩句話讓人心頭一暖。

乾淨整齊的房間,齊全的生活用品,“已消殺”的鄭重承諾,讓艾華稍稍定了心。

“今天進來的做核酸檢測嗎?”

“我訂的水果來了,能幫忙送上來嗎?”

“走得急,忘了帶毛巾,可以解決嗎?”

“醫生,我喘的厲害,食慾不好……”

人越進越多,群消息滴滴響個不停。看到大家發出的訴求迅速得到醫生及工作人員的回應,艾華放下手機,開始整理自己的私人物品。

午餐時間,有人敲門。開門一看,門口凳子上已經放好了兩盒打包好的飯菜:排骨、山藥、蘑菇、胡蘿蔔塞得滿滿的,看著就有食慾。

第二天,人還沒醒,早餐又送到了:牛肉粉、白煮蛋、盒裝奶。

都說武漢人“過早”講究。在這樣特殊的時間、特殊的地點,還能吃上熱乎地道的武漢牛肉粉,艾華突然覺得“值得記錄下來。”


隔離期,他們在“勝家方舟”度過


她拿出手機拍下早餐和房間照片,發出了一條朋友圈:

“酒店隔離第二天,條件很好,單人單間,一日三餐送到門口,有吃有喝有網絡,還送了口罩溫度計和中藥,感謝黨和國家,感謝每天在工作崗位上默默風險和守護我們的人……”

艾華和大家夥兒的花式“點贊”,讓一直擔心“照顧不周”的檢察干警們鬆了一口氣。隔離點工作專班分為綜合協調、醫學觀察、後勤服務三個組,12名成員全是“辦慣了案子的大老爺們兒”,照顧病人“真心不擅長。”

為了讓大家吃得滿意,住得安心,幹警們用盡自己的生活經驗、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努力:採購物資、招聘安保、安排三餐,這些平日裡有錢就能搞定的準備工作,在如今因疫情封閉二十餘天的武漢卻舉步維艱。

“把病人當親人,他們吃什麼我們吃什麼。”隔離點初開時,檢察院食堂人力只夠供應早點。後勤組負責人、院黨組副書記譚成文帶領幹警四處打聽,聯繫上本地品牌飯店訂餐。聽到反饋“飯太硬了”,立刻督促下一頓改進;怕菜品單一,馬上安排食堂中午特供一盒加菜;替家屬省力,為必須吃流食的病人單獨熬粥;從15日開始,一日三餐全部由單位食堂按照值守醫生的要求進行營養搭配。“離家在外,吃是頭等大事。”綜合組負責人、院黨組成員高凡時常在微信群裡鼓勵大家,“多吃點,增強免疫力,好快些恢復。”

發出求救信息後,救護車迅速趕來


隔離期,他們在“勝家方舟”度過


“我現在心慌的厲害,喘不上氣,能不能送我去醫院?”2月13日傍晚,入住剛兩天的江晶(化名)突然在“勝家方舟”微信群發出一條求助語音,瞬間,大家的心都吊了起來。

根據“四類人員”管理要求,勝家玫瑰酒店屬於疑似病人觀察隔離點,病患一旦確診就會轉移到醫院接受治療,病情惡化也要立即聯繫醫院收治,江晶正屬於後者。

這是隔離點運行以來第一次遭遇緊急突發狀況。根據預案,專班幹警立刻用對講機聯繫值班醫生進入房間檢查,同步在群裡告知“醫生馬上到”,安撫患者情緒。

幾分鐘後,醫生回告指揮部,江晶體溫37.9度,心率較高,病情轉重,需要馬上送往醫院。

醫療組負責人、院黨組成員姜偉組織幹警立即與隔離點對口醫院湖北省新華醫院聯繫,等待救護車期間,一直通過對講機與醫生保持通話,及時掌握患者情況。

夜幕降臨,急救車抵達。警報器頻閃著紅藍光撕破了隔離點連續三天平靜,一寸一寸捏緊了工作人員的眉心。幹警們站在街邊,眼裡寫滿了擔憂,心裡盛滿了祈禱,注視著江晶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緩緩上車,漸漸遠去。

第一次緊急轉診,幹警們應對有方,心卻似失了方向,直至醫院通知“病人已順利入院,身體狀況穩定”,這才安心入眠。

入住、轉診,病員進進出出,隔離酒店始終維持著滿負荷運轉。隔離觀察期內,醫學觀察組幹警李平、胡繼宗在值守醫生的指導下,通過微信群24小時關注著大家的體溫變化、用藥問題及健康狀況,同時兼顧滿足大家補充生活必需品、收外賣、購買非處方藥等日常需求。

“每天要回復幾百條信息,吃飯、睡覺都要盯著群消息。”這樣手機響不停的日子,專班幹警胡繼宗卻說“不累”:“及時回覆、及時解決問題,病人才能安心隔離。況且,有些病人家屬也在住院或觀察,在這裡,他們能依靠的只有我們了。”

名單中發現5歲小朋友?禮物安排!

2月15日晚,綜合協調組幹警李超收到最新入住隔離人員名單,發現其中竟然有一位5歲的小朋友。

“就算是和媽媽一起隔離,還是會不習慣吧。”想到這裡,李超立刻提醒同事重點關注。

消息傳來,江漢區檢察院內部兩個組織立即行動:

該院負責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大手拉小手”工作室負責人郭豔萍立刻準備好一份飽含祝福的“隔離禮包”,包括《小熊和最好的爸爸》、《咕嚕牛小妞妞》、《我們的身體不容侵犯》三套童書和一筒彩筆,鼓勵孩子陽光面對,“我們和你在一起,加油!”。


隔離期,他們在“勝家方舟”度過


院團支部號召“集思廣益”後,青年幹警們迅速響應,蠟筆、塗色本、奧特曼、刀劍棍各種孩子喜歡的玩具隨著愛心彙集,送到孩子手中。“希望寶寶在隔離期間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溫暖,開開心心,有一個好的免疫力。”

心情好,百病消。為了緩解病友們隔離觀察期內的焦慮與壓抑,專班幹警每天都會分享一些詼諧幽默的小視頻博君一笑;或者推送健身操、廣場舞視頻,鼓勵大家“跟著跳。”在他們的帶動下,“勝家方舟”群內漸漸多了笑語,性格活躍的病友開始主動分享自己的患病經歷,同病相憐的人們彼此安慰,在團結中汲取戰勝病魔的勇氣。

踏進隔離點,每個人都帶著病痛及心事。正因如此,動員會上,江漢區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宋建偉“拜託”全體專班幹警,“隔離病毒不隔絕關心,要把留觀的病人當成家人去照顧,當成抗疫戰士去愛護。困難都是暫時的,大家齊心協力,大武漢打不垮。”


隔離期,他們在“勝家方舟”度過


百年修得同船渡。在這場洶湧的新冠肺炎疫情中,116人同在“勝家方舟”,同為抗疫戰士。此一役,我們風雨同舟、共同進退:

你們不離,我們不棄;疫情不退,我們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