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武漢當“雜工”湖南“救災鐵人”援建雷神山醫院

他在武漢當“雜工”湖南“救災鐵人”援建雷神山醫院

1700公里“逆行”,他在武漢當“雜工”

湖南“救災鐵人”援建雷神山醫院:“迎難而上救災,我想這樣一輩子幹下去”

2月19日,是李海軍堅守在武漢的第16天。

現年51歲的李海軍,是湖南邵陽縣的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位從事救災工作12年的志願者。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卜嵐

出發:

奔襲1700公里到武漢

“災難有國家、有部隊,你一個人跑過去能做什麼?”

“你還是攢點錢、成個家,不要天天在外面瞎跑。”

2月2日凌晨2點,李海軍在質疑聲中出發馳援武漢。但他沒想到,由於疫情時期關卡重重,這段路程竟成為他自汶川地震以來最艱難的“逆行”。“高速公路關卡、路段被封被管制,我只能不停變換路線。從導航上看僅需14個小時、總計1130公里的路程,我走了43小時,1700公里。”

李海軍告訴記者,在出發之前,他已寫好遺書,表明要將自己的遺體、老家的房子、一輛三輪摩托車、一臺小轎車悉數捐出。

援建:

連續奮戰13個日夜

2月4日21時30分,李海軍終於抵達了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

“你會什麼?”“我當過兵,會電工、泥工多種技能,只幹活不要錢。”瞭解了李海軍的意圖後,值班室的工作人員第二天將其領到辦公室。

在雷神山醫院工地的13個晝夜,他安裝過床位、水電、吊頂。從早晨八點,常因任務緊,一直到凌晨兩三點才下班。“吃住艱苦點沒什麼,就是洗澡不太方便。”到工地第4天,李海軍才痛快地洗了個澡。後來找到個水龍頭,他就用冷水洗澡,“我身體好,洗冷水不算什麼,夏天我都是用冷水泡著的。”

“你收了吧,我們也想為疫情出一份力,你給車加油也能應個急。”被李海軍的行為感動,不少微信好友給他轉賬,但都被他婉言拒絕了。“除非轉捐給武漢,否則請不要再給我轉賬。”工地多次要給他開工資也都被他拒絕,“我不是來賺錢的。”

感人:

哪裡有災哪裡就有他

在朋友之中,李海軍有個外號叫“救災鐵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的第三天,李海軍關閉了自己的木工店,第一時間奔赴災區。挖泥巴、壘牆、搬水泥,幫村民摘花椒……村子裡的電線杆、牆上到處貼著李海軍的電話,有誰打電話,他就馬上騎個爛摩托趕過去,災區理縣的81個村他基本都去過。

2010年,他趕往青海玉樹地震災區;2013年,他趕赴雅安蘆山地震災區;2019年,他趕赴震區四川宜賓長寧縣……“選擇救災,就該迎難而上。我就想這樣一輩子幹下去。”李海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