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庚子新年,本該是一派祥和安樂的場景,誰曾料想,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卻席捲全國,令國人至今不得安然。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著各種各樣的災難,戰爭、饑荒、旱災、水患、蝗災、雪災、瘟疫......但要說哪一種災難最讓人恐慌,那瘟疫一定會位列其中。如果我們要在歷史上找一些影響最大的瘟疫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曾經肆虐歐洲的黑死病。但今天,

筆者要和大家聊聊一百多年前另一場席捲全球的瘟疫——西班牙流感。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一百年前的大災難,席捲全球

西班牙流感,乍一聽名字人們一定會以為這是從西班牙爆發的疾病。但其實,正如印第安人不屬於印第安、阿拉伯數字不屬於阿拉伯一樣,西班牙流感也和西班牙本無瓜葛。有關這場疾病,最早的記錄是在1918年的3月4日的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並逐步蔓延開來。當時的世界,正在進行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時的美國也是參戰國。於是,致命的病菌“搭乘”著運兵船向世界傳播。


西班牙流感並不是從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軍營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之所以這樣命名是因為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遠征軍把病菌帶到歐洲。

——《1918年流感》

據統計,這場歷時一年多的流感大約造成了10億人感染,有兩千五百萬到四千萬人死亡,其死亡率高達5%,遠高於一般傳染性疾病的0.1%。

至於它為什麼叫做西班牙流感則是因為在這場流感中西班牙有多達八百萬人感染,其中甚至包括西班牙國王。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而當時的世界各國正忙於交戰,面對疫情采取了嚴厲的新聞管制,對公眾瞞而不報。而西班牙迫於疫情威脅,自身又是中立國不參與戰爭,於是對外公佈了這一事實,使得各國不得不採取措施挽救因疫情導致的困難時局。因此,這場流感就被西方媒體冠以“西班牙流感”的名號。

有意思的是,在西班牙,人們稱這一流感為“法國流行性感冒”。

這場流感的流行過程大致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發生在1918年的春季,最早被記錄於美國的軍營中,當時的情況還不是很糟糕。第二階段發生在當年的秋季,是疫情最兇猛的階段,並在美國、蘇聯、法國等多地爆發。這一階段中,大量的青壯年不斷染病,並迅速死去。這場流感的易感人群並非較為羸弱的老幼,而是強壯的青年人,這直接導致當時的參戰國因此失去大量兵源,以致於戰爭無以為繼,不得不草草收場,這場流感間接加快了一戰的結束進程。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2004年2月,美科學家首次復原了“西班牙流感”病毒。2005年,美國科學家將復原病毒與一些禽流感和人類流感病毒進行比較發現,這種病毒與禽流感病毒非常相似。這種病毒僅通過其內部結構的細微變化,就實現了從鳥類到人類的跨物種傳播,變得易於和人體細胞受體結合。

——《西班牙流感》

疫情的第三階段是在1919年的冬季,疫情在全球多個地方爆發,並傳入了我國的臺灣地區,造成了兩萬五千人死亡。至於中國大陸早在1918年3月就被波及,自廣東直至東北,都未能倖免。當時只有亞馬遜河的馬拉若島沒有疫情報告,是唯一倖免的地區。不過,令人疑惑的是這場迅猛的疫災在1920年的春季就神秘消失,在肆虐了18個月,奪走了至少兩千萬人的生命後就銷聲匿跡,人們甚至一直沒有搞清它的起因。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疫災之下,無人能脫身其外。下至平民百姓,上至各國國王都不能倖免,當時染病的除了西班牙國王阿方索三世之外還有英國國王喬治五世,還包括後來的美國名將麥克阿瑟。政府關門、商店歇業、電車停運,學校、劇院、球館......都只能停擺。到處都有病死的人,掘墓工人甚至來不及挖坑,而死者因為棺材缺貨只能裹著毯子下葬。有人在公交車站問路的時候就倒地不起、一輛電車行駛三公里車上卻死了六個人、一位礦工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導致機器失控的事故中死難了二十四位工友......要說當時的世界在上演人間慘劇真的不為過。

各國在防控工作中要求每個人必須戴口罩,否則不能上公交車,甚至出現了衛生官員槍斃了一位不願意戴口罩的男子的事件。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原因探尋:多方交織的後果

近年來,科學家已經基本搞清了病毒的起源,西班牙流感很可能就是禽流感的變異。至於這場流感為什麼會在當時的世界造成這麼大的危害,這與當時的世界現實是分不開的。

這場流感的特點就表現在:傳染性強、傳播範圍廣、殺傷力強。第一點是由病毒本身決定的,第二點卻是由我們人類自身影響的。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那時的世界正從“前現代”向“現代”邁進,人們同時擁有汽車和騾馬車,而且後者要多於前者;量子理論正在醞釀,但許多人仍然相信巫術。當時的顯微鏡還無法看到這種正在與人類對壘的超微對手。慘重的失利面前,公共醫療健康觀點開始普遍被人們接受,個人防護、環境消毒和群體預防被認為是遏制流行病的有效措施。

——《西班牙流感》


作為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最大的疾病災難,西班牙流感之所以如此恐怖和我們人類自身的發展密不可分。首先是傳播迅速與範圍極廣,幾乎全球淪陷。自從人類進入工業時代,我們擺脫了對畜力與人力的絕對依賴,學會了使用機器,我們創造了一系列交通工具,這些更為高效率的機器使得我們的交通能力獲得巨大進步。世界的交流更為廣泛迅速,為病毒的迅速蔓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幾個世紀前的黑死病也曾肆虐歐洲,但卻沒能造成全人類的共同災難,就得益於當時的地理隔絕與交通落後。而拿我們當下的事來做類比,今天的中國所處的時代對機器的生產與使用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發達的交通網絡與先進的交通工具在便利我們的出行的同時也方便了新冠病毒的擴張。如果這件事放在古代,即使古代政府應對能力不夠也不會造成今天這樣全國基本停擺的地步。


在西方,人們幾乎用藥品庫中所有的藥品來對付流感,但除了產生災難性的副作用之外,收效甚微。一些國家政府誤以為疾病是Pfeiffer芽孢桿菌引起的,於是把錢投到了幾乎毫無用處的疫苗上。

——《西班牙流感》


其次是殺傷力強。這要說的是二十世紀初的世界雖然已經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但當時的世界產業發展不均衡,工業水平迅速提升,但醫療衛生事業還很落後。對於病毒的認識不足,醫療水平落後,都是當時防治不力的原因。

典型的比如人們認為香菸可以預防流感,就給士兵大量配給香菸。

尤其致命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還很落後,當時的人們面對疫情時甚至認為這是詛咒的後果。人們舉行古老的宗教儀式,祈禱病魔的退卻。這一點不僅在還處在農業時代的中國如此,已經進入工業時代的歐洲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之前提到的中國政府勸告百姓相信醫藥,不要迷信鬼神。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產業發展不均衡,地區發展更不均衡。歐美畢竟還有一定的公共醫療水平,而一些落後國家情況更糟糕。尤其典型的是印度,印度在這場災難中死亡1250萬人,為世界之最。在這些死難的人中,尤其以貧民區的貧民居多,僅印度的孟買就死亡了700萬人,印度社會糟糕的衛生環境無疑是重要因素。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一百年後的今時今日

最終這場恐怖的流感在流行十八個月後自己消失了,人類終於暫時安全了。而西班牙流感雖然消失了,人類與病毒常年累月的戰爭並沒有結束,在接下來的一百年時間裡,人類還是遭遇了很多次病毒危害,就比如這次新冠病毒。我們能從上一次的抗疫努力中學到的就是對公共衛生事業的關注,比如使用器械進行消毒、戴口罩等等。

在一次次的打擊中,我們才最終意識到,原來作為所謂“地球的主人”的我們竟是如此脆弱而不堪一擊。一個渺小的病毒就可以給我們帶來如此慘重的損失,讓我們陷入恐慌、災難、混亂乃至死亡。我們終於要意識到誰才是真正的“地球之王”,不是我們,而是微生物。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災難終將過去,我們有充足的信心,但災難之後我們應該怎麼做?人類總是要向前走的,災難能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更強的信念,我們要繼續進步。包括完善制度,增強對災變的應對能力;提升技術水平,增強治理能力;革新觀念,改善大眾的觀念意識,讓我們不至於在下一次的困境中手足無措。但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正確認識到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時時不忘敬畏自然。

此外,從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中,我還看到了非常重要的一點——我們要充分發揮我中華幾千年歷史文化積澱的優勢,來宣傳防疫知識和抵禦病毒,減少傷亡、戰勝疫情:

當1918年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的傳到中國時,因其超強的傳染性,也不出意外地迅速蔓延了開來,美國曆史學家約翰·M·巴里在《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中記載:“流感在接近(1918年)5月底時到達上海,一名觀察員說:它如海嘯一般席捲全國。據稱,半個重慶都病倒了。”但是與歐美相比,中國的流感病死率卻低的多,如上海的死亡率為千分之1.3,而同時期美國舊金山流感死亡率高達8.98%。這巨大死亡率差異背後的歷史原因值得深思與借鑑,可以肯定的一點是當時還未實現近代化的中國醫療衛生條件是不如歐美的,那這低的多的死亡率該怎麼解釋呢?我從一首詩中找到了答案:

定邑城鄉內外,近來疫症流行。

由於天時亢旱,井河飲料不清。

加以人民習慣,多不講究衛生。

以致釀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頃。

民生疾苦如此,本縣軫念殊深。

特與醫家考證,厥病是為風瘟。

主治宜銀翹散,有無咳嗽須分。

藥味照方加減,初起服之極靈。

茲將各方列後,佈告縣屬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請醫生。

趕緊照方買藥,連服自可安寧。

方藥並非貴品,萬勿吝惜錢文。

須知身命要緊,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轉致誤害己身。

按照清潔方法,大家認眞實行。

即於衛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務望通人達士,解說不惜口唇。

使彼無知鄉愚,俾得一體遵循。

這個首是當時定海縣知事馮秉乾所寫,刊登在上海 《申報 》 之上,用通俗的語言將防疫知識寫成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六言詩,告訴百姓注意衛生,不要迷信鬼神,動員有知識文化的通達人士參與到防疫工作中來,並提及了一味有效的中藥——銀翹散。此藥是清代傑出的中醫溫病大家吳鞠通所創,是治療風熱病的名方,在抵禦西班牙流感的過程中此藥發揮了不錯的功效 。或許,正是這種接地氣的宣傳方法與中醫中藥的恰當使用,令1918年的中國挺過了肆虐全球的西班牙流感。

而在如今對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同樣很好地運用上了中華的歷史文化財富,以之作為宣傳防疫、對抗病魔的強力武器:

  • 廣大社區、鄉村大量張貼起了防疫宣傳標語,將詩歌的押韻手法與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完美結合,言簡意賅、直達主題。雖然有些標語讀起來也令人忍俊不禁,也確實缺乏《詩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般的氤氳氣韻、唐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似的壯闊意境,但這些通俗的文字貴在足夠振聾發聵,強在令人幡然悔悟,在這次巨大的災難中它們亦是時代之歌、社會之歌!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 湖南一些地區的民間戲劇演員、愛好者將防疫知識編成當地民間廣為流行的戲劇形式“花鼓戲”,不搭戲臺、不穿戲服,就在家中或村前屋後編演,並製作成小視頻在網絡上傳播,將防疫宣傳唱出來,讓廣大群眾在“看戲”的過程中加強防疫。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 中國各省市廣泛採用中醫中藥,運用中醫療法或中西醫結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取得了不錯成效,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結晶、傳承數千年的中醫再次顯現了其魅力。如2月15日,湖北省常委王賀勝介紹:湖北地區一半以上確診病例都採取了中醫藥治療。中西醫結合救治患者成為此次疫情救治的一大特色。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許多,只是可能由於在中華文化薰陶下長大的我們對這些早已習以為常,反而覺得它們沒什麼特色,甚至大多數人都沒有發覺在對抗這次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時幾千年中華歷史文化積澱所發揮的作用。而在此,我寫下這些文字,想為不能自己發聲的她說上一句話:歷史與文化,是深藏於一個民族靈魂裡飄逸的雲霧,她不像一包炸藥,能換算成TNT當量,也不如一塊金子,可作為一般等價物來衡量價值,她無法準確測量,甚至沒有人能估算。但是,有些時候,她產生的能量遠比猛烈的炸藥還要大,她具有獨特的品格與氣質,她的價值也非凡物所能衡量。


《西班牙流感》;《1918年流感》;《1918年,中國靠中醫藥挺過了西班牙流感》




青花瓷一般製作精美卻又色澤淡雅,青銅器一樣體量厚重而又造型獨特,這是我看到的歷史,願與你一起共賞。

1918年西班牙流感,感染10億人的人類大災難,歷史與文化在閃光

認準飛揚的專屬logo,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