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丨逆流發聲,蛙類養殖委醉翁之意何在?

東方快評丨逆流發聲,蛙類養殖委醉翁之意何在?

  2月16日,蛙類養殖委在其微信公號上發佈原創文章《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文章稱“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2月18日晚,蛙類養殖委所屬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聲明致歉,稱上述文章給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委。(2月19日新京報網)

  眾所周知,2003年的非典,2020年的新冠肺炎,病毒均來自於中間宿主——某種尚不確定的野生動物。說到底,病毒傳播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自己。一些嘴饞的人吃了攜帶病毒的野生動物,感染了病毒,並傳播給他人,導致疫情蔓延。

  新冠肺炎肆虐,“禁野”呼聲四起,禁止野生動物的相關法案也被提到了全國人大的議事日程。據悉,13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6次會議2月24日在北京舉行,提請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議案。其實,在這之前,新冠肺炎蔓延的特殊時期,很多地方就已對捕殺、交易、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打擊。

  一次次的疫情向我們發出嚴厲的警示:必須管住自己的嘴,擯棄吃野味的陋習,保護我們自己!如果說非典的前車之鑑沒讓公眾警醒,那麼,新冠肺炎之後,我們必須亡羊補牢。從目前來看,“禁野”的民意基礎已經夯實,公眾具有深刻檢討自己的意願,而且相關法規或將付諸實施。顯然,這將為莫名病毒感染人類砌一道防火牆,我們應慶賀和支持。

  然而,“禁野”斷了一部分人的財路。哪一部分人呢?野生動物的養殖戶。他們不甘坐以待斃,蠢蠢欲動,煽動情緒,牴觸“禁野”,蛙類養殖委,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2月16日,這個民間組織在自己的公號上發佈文章,提出了怪論——對於人類而言,食用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野生動物真的是人類剛需嗎?絕對不是。事實上,野生動物並非美味,它們的營養價值與家禽家畜並未區別。所以,野味只是一部分有錢人的怪癖,是他們滿足獵奇的心理和自我炫耀的弱性需求,根本算不上剛需。誠然,現在還沒有蛙類傳染病毒的案例,但這不表明吃食青蛙是安全的。目前,所有蛙類養殖都不是全人工,而是“人養蝌蚪,天養蛙”,也就是說,成蛙同樣是天然生長,難以確保安全。

  蛙類養殖委逆流發聲,醉翁之意不言自明——“禁野”傷及蛙類養殖戶的利益,他們打著“人類剛需”的幌子,無非是想苟延殘喘,持續這個行業的利益。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本職就應是保護動物,讓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可是,協會下轄的機構居然不顧民意,逆流發聲,為“食野”搖旗吶喊,怎能不令人心寒?所幸的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發聲明致歉,決定撤銷蛙類養殖委,這算是對該事件的積極回應。

  下架一本鼓勵吃野味的書,撤銷一個逆流發聲的民間組織,這還遠遠不夠。擯棄濫食野味的陋習,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工作,至少,要有法律為“禁野”護航。因此,民眾亟待全國人大盡早出臺相關的法規,保護野生動物,也保護我們自己。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