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攝影師歡迎“一鏡走天下鏡頭”會是24-70嗎?你怎麼認為?

攝影微談


關於“一鏡走天下”的解釋,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不同畫幅的機身、不同拍攝要求的攝影愛好者,都會有不同的解釋。歸根結底,大家的需求不一樣,所以看問題的角度也就不會一樣。

大三元鏡頭當中的24-70鏡頭,雖然確實是挺受攝影師歡迎的,但是如果說到“一鏡走天下”的話,這個鏡頭是不夠的——別說走天下了,以這個鏡頭的焦距,可能最多也就只能走兩站地吧……還得是小城市的那種車站,像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公交車站的距離通常都會比較遠,用24-70鏡頭拍攝,可能也就只能走一站地吧?

24-70這枚鏡頭,通常會被攝影師們稱作是“工作鏡頭”。因為50焦段最接近人眼的視角,而24-70鏡頭是包含50焦段的。所以24-70這枚鏡頭所拍攝的畫面,也基本接近於人眼所看到的場景。無論是室內、或者是室外,人像,或者是景物,乃至於稍微帶一點廣角的風光,這枚鏡頭都是可以適用的。

但是,“一鏡走天下”的要求不是隻有常用,而是要儘量滿足不同題材、不同拍攝要求、不同消費者的各種角度的各種需求。最簡單的來講,廣角端要儘量廣,長焦端要儘量長……而24-70這枚鏡頭,廣角端也不算廣,長焦端更不算長。它只是畫質比較好,圖片成像效果最接近人眼所看到的畫面效果,因此才會比較常用。

僅此而已。

所以,如果要想選擇“一鏡走天下”的鏡頭,半畫幅相機可以考慮18-200或者18-300;全畫幅相機可以選擇24-105,28-300之類。鏡頭不一定非要糾結於原廠出品——既然講“一鏡走天下”了,那麼,原廠的大三元鏡頭,就不是首選啦!副廠的鏡頭,只要畫質還可以,也可以納入到考慮範圍之內。


柳侍墨


一鏡走天下至少要24一105,長焦端遠點更好,24一70確實不行。我以前掛24一105,後升級掛24一70,結果玩東南亞海灘時,夠不上淺灘玩水的主體,結果搞得半身溼透。海濱旅遊,24一70是絕對不夠用的。


電笑馬蘭


我用的是尼康相機,24-70鏡頭我當時是用在D810上,這個鏡頭怎麼說呢!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鏡頭。這一支曾經被無限追捧,也一度成為很多全畫幅攝影發燒友的標準配置。坦白的說,這鏡頭給我的印象是褒貶皆有,今天既然有這麼個話題,我就大概聊聊我的心得體會吧!

先說說優點:1、使用場合寬容度高,是這隻鏡頭的最大用途。其實我們日常拍攝,24-70焦段是使用率最頻繁的焦段範圍,大部分都被這隻鏡頭所涵蓋,所以,帶這隻鏡頭出去,基本可以應付日常大部分的拍攝,而不用換鏡頭。 特別是拍攝一些活動現場,比如:會議,會展,婚禮等等。從拍攝方便度來說,它無可匹敵,拍攝效果也很好。2、恆定2.8的光圈,也是它的重要優點,在50以上的焦段使用2.8光圈配合暗光或者柔和的光線時,會有一定的氛圍感。

缺點也可以說是非缺點,因為這些因素都是因人而異的,我只能站在自己的主觀立場來談談個人看法,給大家一個參考,具體的就要自己衡量了。先說說人像拍攝:我經常看到有很多影友拿著24-70,拍人像,從角度選取來說,確實方便,擰來擰去就可以拍到不同場景感覺的人像。 但在廣角端的氛圍感,的確是這個鏡頭的傷痛。我說的氛圍感,不僅僅是焦外虛化,這裡包含焦外的柔和度,油潤度,過度漸變等複雜的視覺感受。對人像拍攝來說,就是不追求過度虛化,但人和背景適度柔和的層次感,卻是好看的,從這個立場來說,用24-70拍人像,的確是難度挺大。

而拍風景24-70就比拍人像有優勢,如果你不覺得它很重的話,從24端到70端,都是風光攝影的好焦段。也許有人可能會覺得24端不夠開闊,說實話,從我個人經驗來說,開闊地帶,有時你會覺得35mm端都很廣,24 ,20,16,這樣的焦段只有在少數極端情況才會按幾張,而廣角的畸變也大不好控制。帶24-70拍風景,還有一個優勢,就是使用濾鏡方便,一個濾鏡支架就解決問題了。如我現在幾個定焦頭卡口大小不一,來回換濾鏡耽誤很多時間。對於人文抓拍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儘可能的避免打攪被拍攝者,才能抓拍下最自然的表情。顯然,24-70並不是最適合的鏡頭,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再加上遮光罩,一舉起來,就顯得過分的張揚了。鏡頭1公斤,再加上1公斤的機身,實在太重了,的確是不方便。對抓拍來說,能靈活舉起相機才是王道,所以50mm這支鏡頭拍人文記實比較合適。像我這樣經常上山的人,背這麼重的器材,就更受不了了。

再就是2.8的光圈,對於我來說,習慣了使用1.4的大光圈,2.8確實有點雞肋,說大又不夠大,小又不算小。

所以我四年前出了這隻鏡頭,這隻鏡頭號稱三大元之一,被很多人稱之為牛頭,而我只使用了二年,雖然它畫質挺優秀,但對我來說,確實太重了,所以我用它換了支35 mm1.4鏡頭。

總之,對於我來說,這支鏡頭不適合一鏡走天下。


冬狼攝影0707


最受攝影師歡迎“一鏡走天下鏡頭”會是24-70嗎?你怎麼認為?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個鏡頭我也不例外,如果讓我選擇一鏡走天涯的鏡頭我會選24-105而不是24-70,為什麼?

24-70雖然對比24-105在長焦部分有一定的缺失但整體性能還是非常優秀的,不選擇24-70其實主要是它的焦段不夠一鏡走天涯,幹活當然還是24-70出門玩還是會選擇其他鏡頭的。


首先是70焦段不夠長,一鏡走天涯很多時候是需要遠距離拍攝的,70焦段就非常短了,雖然105也不是太長但至少要比70更有優勢,105可以拍到的東西70拍不到這就是最大的價值。

我覺得24-70比較適合職業攝影師工作用,焦段合適光圈夠大,適合商業攝影,也不需要那麼長焦段F2.8還可以帶來一定的虛化,所以很多影樓、拍攝機構、都會選擇這個鏡頭掛機,而很少有人選擇24-105拍攝。

另外鏡頭在設計之初工程師就給與了24-70更多專業的拍攝範圍,適合它的主題幾乎都是集中在人像範圍,24mm可以在狹窄的室內拍攝,35mm可以室外拍攝環境人像,50mm是專門拍攝人像的焦段,70mm可以拍攝距離稍遠的戶外人像,搭配F2.8還有明顯的虛化效果。

所以不論怎麼選我都覺得24-70不適合一鏡走天涯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給你一些幫助,謝謝。


小魚大魚看世界


看自己的愛好吧,24_70可以很省事,但是不長不短,2.8光圈不大,70端不長24端不廣。



魯南人家1


一鏡走天下應該是手機鏡頭吧?

旅遊的時候手機用的最多。其他的鏡頭不可能完成一鏡走天下的重任。

除非是完成一個單一的廣告任務。例如給一個風景區拍攝廣告照片。帶一個鏡頭。如果廣角不夠也可以用後期拼接片。











元素Ys


一鏡走天下,這個概念,是特指定焦頭,因為也只有定焦頭才會衍生這個問題。

變焦頭涵蓋多個焦段,相當於多個定焦鏡頭,那還講什麼【一鏡】?

而且討論一鏡走天下,是有拍攝題材限制的,指向的是人文攝影。別的拍攝題材,體育,新聞,風光,人像,都不適用【一鏡走天下】這個概念。

具體地說,【一鏡】的選擇,主要侷限於28 35 50這三個焦段定焦頭。

為什麼要選擇一鏡而不是多鏡?

因為有利於統一自己的拍攝風格。比如寇德卡用25毫米鏡頭拍攝吉普賽人,非常統一的風格。

25毫米鏡頭拍人文很難用,爭論焦點主要是落

在28和35。偏人物描寫的首選35,偏環境描寫的首選28。


張四五六


24 70鏡頭用過幾次沒用了,感覺自己用定焦鏡頭習慣了,要是一鏡走天下,50定焦鏡頭就可以了,好處用過的人都知道。



解元3


一鏡走天下的鏡頭應該是索尼的24-240mm 佳能的28-300mm 這二款鏡頭包含了小廣角和長焦 可稱一鏡走天下 索尼頭輕便 便以攜帶 但畫質一般 佳能頭較重 不好攜帶 但畫質較好 從拍風光上講 索尼優於佳能 從人文上講 佳能優於索尼 各有春秋 以上建議 僅供參考。


影心靈動


還是70/200方便,自己喜歡1424,喜歡它那寬大的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