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被繁重的課業所累,想讓他在10歲前痛痛快快想玩就玩,但家人認為這樣會讓孩子落後,該怎樣選擇?

壹號菠菜


作為一個母親,希望自己孩子童年過得快樂想法沒有錯。但讓孩子“10歲前想玩就玩的想法真是欠妥的,這可能會錯過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培養期。一旦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10歲後再想讓他好好學習就非常困難了。

如果你的這一想法得以實施,孩子一生命運走向因此將被改變。讀好書、好好學習可能與他就沒有什麼關係了。除非你兒子是天才,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過,我倒是能預見另外一個結果,就是:為了他能好好學習,你整天拿著個雞毛撣子追著他到處亂跑,搞得家裡是雞飛狗跳、你是寢食難安。

現在很多父母整天為孩子的學習發愁、心煩意亂,你身邊肯定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這是普遍現象。孩子一看書就發睏,一做作業就頭疼;上課三心二意、交頭接耳,坐一會就要亂動;寫作業不會,一考試低分;老師見了搖頭,父母氣的要發瘋。這一切均源自10歲之前沒有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引起的後果。

孩子在幼童時期,就像一塊乾燥的海綿,此時他遇到什麼就會吸收什麼,這是大腦與生理機能控制下的行為。孩子需要這些知識來為身體成熟後進行定型支撐。

此時的孩子學習各種知識時,是不分好壞的,全部吸走, 因為此時孩子沒有分辨識別能力。如果吸收的是好的行為與習慣、正確價值觀,將來孩子就會往優秀地方發展。愛學習、喜歡學習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吸收的是不好的行為與習慣、錯誤價值觀多了,那麼孩子就會變“壞”,這時候你再想讓孩子變好,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孩子大腦及身體生理機能已經和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及錯誤價值觀成為了好朋友,他們之間配合是自在舒適的。一旦你想打破、改變,那麼此時不是孩子不願意,而是孩子的大腦與身體機能不同意,他們會反抗,因為他們才是孩子身體真正的主宰者。此時孩子年齡小,意志薄弱,他沒有足夠的能量去戰勝大腦與身體生理機能,只能繼續被主宰。


現在是凡是愛學習、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基本上他們的父母從小就開始就對他們進行了正確持續的教育引導。父母們為此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與時間,來學習科學的養教知識。經過多年的精心雕塑,才有了這階段性的成就。

相信科學,相信事實,相信成千上萬優秀父母、優秀孩子及孩子教育研究的工作者們展示給你的論證與結果。


虛學理教


10歲也就是四年級的孩子,他的課業有繁重呢?恰好我家有一個四年級的小朋友我來說說吧!

目前四年級的開設了三們主科,語文,數學,英語!自從進入四年級課本有所增加,班裡的成了開始出現了變化,語文分化最明顯,其次是數學,英語難度不大!另外還有就是是否學習一門興趣課(繪畫,舞蹈,樂器等),對孩子影響很大。


單純的課內知識真的很輕鬆,但是成績也就是普通!

比如,現在學校都不讓買練習冊!我家孩子數學每天就發一張16k的小卷加商八道計算題,這點作業,基本上半個小時,四十分鐘就可搞定了!

語文每天只有預習卷,沒有測試題!每天十五二十分鐘就完成了!

英語,只有課本,沒有測試題,只是在期末前夕老師發幾張試卷!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到,課內的學習 任務不多,練習的不夠,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都給孩子額外購買了配套練習冊!作為家庭學習任務,讓孩子進行鞏固練習!語文,數學,英語,一本同步練習題,一本綜合測試卷! 就算是加上這些家庭學習任務,每天孩子也就是在晚飯後多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孩子能接受!

這個學期孩子的語文閱讀閱讀進步明顯,這就得益於,平時的練筆和習題演練!單純的讀課外書,對提升閱讀的能力意義不大!只有讀了文章,有針對性的回答問題,把閱讀的內容通過,問題得到一個展現,才能得到訓練!



興趣班(舞蹈,美術,音樂,樂器)。這個需要時間的積累,在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就學會了堅持。堅持是一種品質!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

我們也有興趣班,在考級,孩子從開始的牴觸,到現在的盼望,每到上課的時候,特別高興,他會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鞋子,還會帶上髮卡!哈哈!得到老師的稱讚更是急不可待的告訴媽媽!學習這個,孩子變得自信!在興趣班還有好幾個好朋友!


題主的想法很好,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但是隻要安排合理,孩子是可以玩的高興,學的開心的!如果小學開始的幾年不注重孩子的學業,孩子一定是落後其他學生的,他就會自卑,他就會厭學,他就會對學校失去興趣!


這個很好理解。你讓孩子10歲之前,都是想玩就玩,就會讓孩子養成任性的性格!放學了不想寫作業,就玩去了!你這個時候默認了。那麼他就會養成習慣。他的學習成績自然是不理想的能及格就是幸運的了!等他11歲了,五年級了,他還是會放學不想寫作業,這個時候你怎麼辦?你不讓他出去,他會說你以前都讓我出去玩的!為什麼現在不可以! 到時候你怎麼回答!


最後,父母愛護孩子,希望孩子快樂的成長,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父母溺愛孩子,把孩子變成了一個後進生,這是家長的失職! 孩子還小他不懂學習的意義在哪裡,但是家長是成年人應該懂。




肖老師英語課堂


我跟您的觀點基本相同,也的確是這樣做的。

我兒子今年讀初一,小學階段一直是他媽媽管學習,我就給把握個大方向原則,比如做人、做事。作為一個父親,還要帶他做許多男孩子應該做的事,比如參加足球比賽等運動,爬山拓展視野,趕海增加生活興趣,旅遊開闊眼界等。

因為現在孩子越來越少,不像小時候農村的孩子,很輕鬆就成立一個小團隊,自己去處理各種關係。城市裡車多,人多,又擔負不起失誤,一個小學階段,都在追考試成績,說把體育課和間操給停了就停了。所以這些事疊加在一起,就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力越來越弱化。

我愛人也常責備我說孩子的學習我一點都不管,每天檢查作業,和孩子打口水仗都是她的,好像跟我沒有一點關係。說實話,小學的知識我是基本忘光了,的確也輔導不了,但是孩子接受來自一個人的壓力就夠大了,我再給來一份,孩子不還得崩潰了啊。

我雖然忘了小學念過的知識,但是還畢竟念過小學和初中的。我記得最基本的一個原理,念過二年級,就會覺得一年級的難題,就忽然變得簡單了,念過三年級,二年級的難題又簡單了,唸了初中,六年級的難題又簡單了。所以解決難題的途徑,除了絞盡腦汁鑽研,就是還可以放一年再去理解它,因為過了一年,你的理解力又增加了。

我從來不覺得小學階段不斷的給孩子壓力,不斷的突破,就一定能實現什麼。我體會目前的教育體制,仍是將來工作的一塊敲門磚,根本就不是培養和鍛鍊人全面能力的地方。如果是鍛鍊人的全面能力,那麼現在的孩子都應該有很好的理解力,稍微喜歡一點創造力,和樂觀生活的獨立能力。但是小學畢業後,我壓根沒看到自己孩子這些方面的能力,除了記憶力和靜坐力有所提高外,剩下的啥都沒有。

如果把16年的教育最終定義為工作的敲門磚,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他有哪些關鍵的時間段吧。

我覺得小升初的期末考試是一個重點,它會影響到初中分班。所以我只關心孩子最後一個學期的學習狀態,是否專心和儘自己的努力,而只要學好本學期的課程,基本上都可以考一個不錯的成績,至於有的人說什麼全面複習,我說那是扯淡。

初升高的最後一個期末是重點,它會決定是否上一個好高中。聽說我兒子學校家長會上說了,初三上半年會上完全部的課程,下半年會總複習。根據這個思路,我分析初一、初二講的全是概念基礎知識,初三是一個融匯貫通的階段,所以就算是前兩年沒學太好,只要孩子世界觀還正確,初三上半年學習,下半年拼盡全力練習做卷,拿高分也是沒問題的。

讀了高中自然是競爭比較激烈的階段,一年級我希望他能適應,二年級要努力,三年級要拼盡全力。

嗯!大致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分析完了孩子應該抓住的關鍵階段,剩下的就是孩子可以稍微放鬆的階段了。我容許他自己做不出來,甚至馬虎犯錯,當然,也要自己承擔後果,沒有經歷過錯誤,解決錯誤的孩子是永遠長不大。

剩下的時間還可以來幹什麼呢?我認為就可以給孩子減負放鬆了。至於怎麼減就不多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想象,只要不讓孩子近視,不易感冒都是好的活動。

當然,玩要掌握一個度,就是孩子平日的學習要跟得住,不拔尖,也要基本保持在中上。平常日子也要督促孩子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在桌上學兩個小時,就真的在學,如果集中不了注意力,學4個小時就是在浪廢時間了。這一條也是我常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其中一條。

最後說一下我兒子的學習成績吧,小學階段大都在十名左右晃悠,小升初考試全班第一,全校第二,今年初一上半年期末又一個全班第一。這個成績畢竟不是高考,代表不了什麼,放在更大範圍裡也不上數了。但是在相同的教育條件下,卻能看到他的學習精神狀態,和很多費盡精力的同學比,他很輕鬆,我很欣慰。那種千萬人中拔得頭籌的目標,我沒做到,我也不逼著他做到。

所以,我覺得,玩得開心,學得輕鬆,只要安排的得當,是可以做到的。人生有時就是該讓你得到的,你怎麼都會得到,得不到的,怎麼也勉強不來,所以我對孩子提出的目標也比較簡單,自己知道努力就行。父親就是助力成長的。


男孩強則國強


你這種思想和我當年一樣。現在,我兒子經過二次高考,338分,上了個高職高專。按基因,我們夫婦倆本科,我還在職研究生。按理,基因不會差。當年,我就是堅持快樂學習理念的,放開他,晚上出去玩,愛什麼時候回來就什麼時候回來,作業也不檢查。我要給他一個快樂的童年!

現在,他的童年是快樂了,但下半生,每天的早餐在哪裡,得由他慢慢找了。

我想說的是:回憶回憶我們當年父母、老師是怎麼嚴管我們,現在才有我們的成就的,不要被所謂的專家、舶來的教育理念所迷惑。


通靈師犁子


題主的想法我能理解,但是建議題主不要這麼決絕,適當在中間找個平衡點,既能讓孩子玩的痛快,又減少對學習的耽誤或者儘可能不耽誤。

10歲小孩痛痛快快玩和學習之間有很大的矛盾嗎?在我們這邊貌似也是同樣的局面,尤其是重點小學的學生,學習任務更重。可是社會就發展到了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得適應這個時代的步伐。或許你還懷念你小的時候無憂無慮的可以瘋狂玩耍的那個美好童年。沒錯,我的童年也是玩,學習好像都是副業。但那時候大環境就是對學習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

要想在這中間找到平衡點,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多付出一點,去陪伴、去幹預、去引導。我們可以為孩子創造玩的時間和條件。比如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完全屬於學校,回家以後咱們就能掌控了,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寫作業不拖拉,因為寫作業拖拉是最浪費時間的,如果孩子寫作業拖拉,不要馬上去責備。而是從根源上找原因,看孩子是否是因為不會做,如果是不會做就要跟老師多溝通,孩子上課是否注意力集中是否有認真聽講,是上課沒聽懂還是沒認真聽?解決了孩子寫作業不會的問題,然後開始培養高效的學習習慣。比如一開始可以拿孩子最喜歡的玩法誘惑他,如果你能在規定的時間寫完作業,爸爸陪你玩這個等等。總之就是陪伴他早點完成學習上的事情節約時間出來讓孩子玩。

總之一定不能一刀切,不然你今天給了他完全的自由,他的人生未必能“自由”了。





清和2020


我擔心我說廢話太多,所以恕我簡單回答一下哈。

首先,不想讓孩子被繁重的課業所累,你的想法很對。“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一書裡寫到: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其實我們都知道,有些傳統教育都是無視孩子內心需要的嚴厲教育,目的是能讓孩子更快成長,還美其名曰:棍棒底下出孝子。

雖說某些“虎爸虎媽”們的嚴厲教育,甚至是“摧殘教育",成功的也不少。但是,基於一個人的性格形成,童年缺愛的人,更容易成為巨嬰和憤青,他們在潛意識裡拒絕長大,終其一生尋找的是,無條件的童年之愛,這也是可憐又可悲的。

在“我為你好”的管教中,父母的感受是主體,他們只願意看到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孩子的情感常常被忽略。真正塑造親密關係的,不是血緣,而是尊重與認可。

其次,讓孩子在10歲以前痛痛快快玩兒,這個想法也沒錯,因為能夠給孩子一個快快樂樂的童年,孩子高興、幸福。但是,玩兒的同時,你也需要培養孩子懂得愛懂得分享的好習慣。

懶惰,是天生在每一個人骨子裡的劣根。一方面讓孩子痛快玩兒,一方面還要娛教寓樂,不能使其隨心所欲,免得形成囂張跋扈、自私自利的性格。一句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還有,我還想說:作為父母,不要把過多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適當“放養",切忌無微不至“圈養"。孩子是個體的人,有思想、有個性,他是在整個家庭中被薰陶、被耳濡目染。

潤心無聲,成長有型。我們做家長的,首先必須做好自己,給孩子做出榜樣。我始終相信一句古話:有其父必有其子。

好吧,先說這些,有時間我再叨叨。好友,早安。

(關注歲月靜好,探尋潤心無聲)


歲月靜好115618106


孩子成長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0-6週歲

這個階段就是玩的階段,作為父母扮演著玩伴的角色,陪孩子玩很重要。但是中國有些父母已經開始培養孩子變成【神童】,這時的孩子大家都覺得他很聰明

第二階段是7-12週歲

這個階段是孩子養成習慣最重要的階段,作為父母需要把重要的教育放在孩子培養習慣的事情上,有好的習慣就會有好的收穫,當然第一階段也要培養孩子習慣,所以父母在這時是扮演生活教練的時候。這時的你不止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自己還要做好樣板。

第三階段是13-16週歲

孩子長大了沒有,在父母眼裡還是孩子,但是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不想再讓父母管教,於是就出現孩子叛逆期,其實孩子叛逆都數是因為父母教育孩子無證上崗與非法經營。所以,此時此刻作為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放下自己是父母的角色,把自己當成孩子的朋友,和孩子一定要共情與同蘋。時代不一樣,孩子培養的方法方式也不一樣。



聖澤蘇浩


1

我也像你一樣認為——我們應該讓孩子們過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是在具體的教育方式上面,我與你的看法不同。

大多數人常常把學和玩完全對立起來,也許在他們的心目中,要想學得好就不能玩得好,要想玩得好就別想學得好。

2

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

我看這倒未必!

有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做作業的速度也很快,平時也有很多的空閒時間去玩或者參加各種校外活動,那他們是怎樣做到既學得好也玩得好的呢?

3

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重心步入了一個誤區——就是過分糾結於那些細枝末葉的問題,而忽視了一個最重要和核心的教育目標:

那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校的老師和家庭的家長都要把這個問題掛在心裡,向這個目標邁進,這才是王道!

只要能培養學生對於學習的濃厚興趣,那孩子學習上的絕大多數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因為只要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就不需要家長的苦苦督促和勞神費力,孩子們都會自動去認真學習了,因為每個人對自己所愛好的事情自然是樂在其中的!

4

那怎麼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從老師的角度舉例來說,老師要經常這樣來思考——我怎樣把這堂課講得更生動更有趣、舉的事例怎樣更形象更直觀?打的比方要怎樣才能更有趣更通俗易懂?

我講過的課學生有沒有真正掌握?

上次講的知識點有的學生出錯了,雖說在課堂上為他們講解並糾正過了,但是他們有沒有遺忘呢?我要不要再通過提問的方式帶學生再簡單回顧一下呢?

我佈置那麼多作業難道真的必要嗎?

……

我覺得很多知識點其實只要真的理解透徹了,學生們就完全能夠做到舉一反三,怕就怕學生並沒有真正弄懂、只是感覺似是而非,那即使事後通過題海戰術來彌補也是於事無補的,相反學生還越學越模糊。

那些學霸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對基礎知識都掌握得非常透徹和牢固!

基礎知識如果真的掌握牢固了,複雜的知識點學起來也不會感覺太難了,因為任何一個複雜的知識點無不是建立在一些基礎知識點上面,只要把它們分解開來,你往往覺得複雜的題目也不過如此!

所以我極力反對題海戰術,我看到很多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甚至每人一本厚本的英語作業本(那本書發行量很大),每當看到此情此景我真的很同情這些孩子!

我真想問一下這些學生的老師一句——小學三年級正是學英語的啟蒙階段,正是培養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大好時期,你真的有必要讓三年級的孩子去承擔那麼繁重的作業負擔嗎?

這難道不是在他們的起步階段極度扼殺他們的學習興趣嗎?

一旦把他們折磨得興趣全無,以後要想追趕上來就很難了,那個時候就要比常人花費數倍的時間和精力了!

所以我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其實是在幫倒忙!沒起到好作用相反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那些老師——你就不能讓孩子們看與課本配套的英語動畫片、讓他們邊看動畫片邊輕鬆地學英語嗎?

你就不能讓孩子們上臺輪流扮演書上的角色對話嗎?

你就不能讓每組孩子輪流派代表到講臺旁邊坐著、背對著黑板,臺下學生通過肢體語言或者英語口語來讓臺上的本組代表猜黑板上的英文單詞嗎?(高年級學生只能用口語不能通過肢體語言,最後看哪一組獲勝)。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

而且方法太多太多了!

再比方說,學英文字母的時候,我把一副撲克牌拿過來,一共26張牌的每張牌上面都提前粘好一張寫有一個英文字母的紙,然後把學生分成不同的組,每組學生輪流抽牌,抽完26張牌為止,然後要求每組學生按照字母表順序出牌,出牌之前要先發出自己紙牌上面字母的發音,每發錯一個音要倒扣分,直到26張牌拼成完整的英語字母表。

與此同時還要計時,最快的那一組獲得冠軍(最快的一組一般只要十幾秒時間)。

我業餘教學的那些小學生一個個開心得不得了,都搶著玩這樣的字母遊戲,比其他死記硬背學字母的小學生不知道要快多少倍!而且學得更深刻和牢固、更有趣味!

而且我教字母的時候,除了教唱英文歌是按順序教之外,還要按相反的順序教,因為很多學生認英文字母的時候,還要先默唱英文字母歌,等唱到當前要認的字母時才認得出來,到我輔導班來的學生很多存在這種情況,說明他們學校的老師儘管教過他們字母,但是並沒有真正教到位,很多學生反著來認字母表就不會了,不信你可以試一試你家或者你周圍的小孩子。

還有很多很多其它的好辦法,讓孩子們既學得好也玩得好!以後我會陸續講解!

我所教過的學生年齡段從小學三年級到大學不等,而且我在課堂上從來不給學生試卷做,除了要求學生把我的講課內容弄懂就可以了之外,從來不給他們佈置家庭作業和習題做,即使要讓學生做練習題的時候,都是我自己隨時出題或者提問,當場練習當場解決問題,學生的英語成績在來我這裡之後普遍都突飛猛進,所以說,只要施教得法,我們是完全能做到讓學生既學得好也玩得好的!

做老師的平時的確要多操點心——怎樣使得自己的講課更生動有趣、教學效果更好?

千萬不要幫倒忙,不要以枯燥無味的教學和繁重的作業負擔來扼殺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總之,老師在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方面要擔負起無可替代的作用和職責!

我想在此再次疾呼一聲——尤其在小學階段千萬不要以題海戰術來扼殺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首先,家長要善於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哪怕孩子有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家長都要表揚和鼓勵他們,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一旦被你激發出來之後,進步之快常常會讓你驚訝不已!

我輔導班這裡有多位學生從農村插班到城裡來上學,以前在農村沒有英語老師,所以之前從來沒學過英語,直接從零基礎到城裡跳級學四或五或六年級英語,一個學期下來成績就在他們學校的班級裡面名列前茅了。

除了我很注重各種各樣的有趣的教學方式之外,我也非常注重表揚和鼓勵他們。

我在每個班上除了設立學習優秀獎之外,還設立成績進步獎,即使學生考試成績一塌糊塗,只要比之前有進步,我都會獎勵他們。

平時課堂上只要學生任何一方面(比方學習態度或者回答問題等等)有進步,我都會表揚。

所以我的課堂上大家都是你追我趕,每次做題的時候我都是讓他們先當場做、我再當場給他們評分,學生們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和高評分,都爭先恐後地把作業本給我看,每節課我會評一個或者幾個優勝者出來!

對高年級或者大學生來說,也同樣有著很多有趣的教學方法!

比方讓學生用英語扮演電影《白蛇傳》裡面不同的片段和角色,比方扮演許仙和白娘子以及青蛇的初遇……,這樣既練習了英語口語,又讓課堂氣氛妙趣橫生!

即使對那些複雜的知識點,我們其實也有很多好辦法讓學生學得輕鬆快樂的!

我以後再陸續詳細講解!

總之,學校和家長應該共同致力於這個共同目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輕鬆更快樂地學習!


趣談英語


學習本來就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不然“十年寒窗苦讀”是怎麼來的呢?不想讓孩子吃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你真的以為,十歲之前鬆懈,十歲之後孩子一下子就自覺主動學習起來了嗎?優秀和良好的習慣,都是長年累月的堅持,就現在培養人才的角度來說,光學習課本當然不行,課本上的內容遠遠不夠,但是,如果連課本都不學……嘿嘿,祝你好運,像那種十歲以後腦筋突然像開過光一樣的得到了白鬍子神仙老爺爺指點的一路開掛走上人生巔峰的,幾率太小太小了。

我舉雙手加雙腳贊同不搞題海戰術,一個知識點,學會了,就沒必要無休止地重複,所以很多練習題是沒必要的,可以從這方面入手,而不是不學,那是給懶惰的家長自己找藉口。


卿旭愛發呆


可以玩,可以開心,但學習不能忘,要想學好就得刻苦。記住下面兩條:

1、教育越寬鬆,孩子越受罪。

有一個14歲的女生,不喜歡學校,不愛學習,覺得還是呆在家裡舒服。

她每天都哭著鬧著要回家,老師也沒辦法,只能讓父母把孩子接走。

回到家後的女生吃飽了睡,睡飽了吃,每天就想著怎麼玩,心思完全不在學習上。

到後來,她成了一無所長的巨嬰,30多歲了還賴在家裡啃老。

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需要榜樣與權威來作為參照與標準。

他需要拼命去學習些什麼,吸收些什麼,才能成為一幅優美的畫卷。

假如父母不嚴格細緻地管教,孩子只會隨性地生長,變成我們都不願看到的模樣。

寬鬆教育不僅無法激發孩子的優勢,甚至會進一步惡化孩子的劣勢。

總有人說,孩子成不成功沒關係,只要快樂就好,父母不該逼孩子,也不要焦慮,讓孩子自由地成長,將來一定能成功。

可我們孩子的起跑線,本就遠遠落後於他人了,難道還任由他原地踏步,不思進取嗎?

2、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一定要懂事。

有遠見的父母,都知道要狠心逼孩子一把。

在孩子“不懂事”的時候,鼓勵孩子努力,引導孩子堅持,這是父母的責任!

如果孩子不想學就不學了,那還要父母幹嘛?

今天,你給孩子寬鬆教育,明天,社會替你狠狠教育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