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大蕭條中錢都去哪了?

環球老虎財經


要明白經濟大蕭條的錢去哪兒了?

首先要明白資本的本質,資本的本質是什麼呢?是賺取更多利潤。

為了賺取更多利潤,在一個企業中,工資支出(工人所得)被壓縮到最少,資本利潤(資本家所得)被分配到最多。

工人的工資,一部分轉化為銀行儲蓄,借貸給企業重新成為資本,一部分在市場上消費,成為企業利潤。

企業利潤又被工資支出和資本利潤重新分配;進入下一輪經濟循環。

而資本利潤大部分卻被資本家用於下一輪投資,成為新的資本,不參與進入終端交易市場,與勞工重新分配。

這意味著,資本主義的驅動力就是財富越來越向資本家傾斜。

一旦資本過於貪婪,資本利潤和工資收入的分配比例超過平衡值,社會上資本就會越來越多,工資就會越來越少(比例上),消費隨之下降,資本收益率減少,甚至負收益,出現資本過剩。

於是資本大規模停止投資,企業停產,工人失業,工人失業後,更沒錢去消費,資本的收益率再降,形成惡性循環,經濟大蕭條開始了。

說到這兒,經濟大蕭條的錢去哪兒了,基本上呼之欲出:

經濟大蕭條的錢,一部分轉化為資本過剩的表現形式之一:產品過剩,因為消費減少,沒銷售出去的大量產品擠壓在企業,不能夠進入市場流通,市場中的產品密度下降,交易也就下降,交易用錢做媒介,顯得好像錢突然沒了。


大蕭條時期,工廠傾倒過剩牛奶


另一部分,轉化為資本過剩的表現形式之二:勞工、設備的擱置浪費、由於工人失業,工廠停產,社會中創造新產品的烈度突降,財富總量減少,錢自然少了。

換句話說,消失的錢就是資本過剩部分的價格總和,由於產品供給和需求的嚴重失衡,導致生產減少,交易驟降。

生產減少,引發貨幣(錢)總量減少,交易驟降導致貨幣(錢)流通變慢。

如果把貨幣(錢)當做水,貨幣(錢)流動速度=水流速度,貨幣越多(水量),流動越快(水流越快),錢顯得越多(發電越多),反之就越少,顯得好像消失了。

大蕭條失業的工人


第十經濟觀察室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大家要弄明白一個問題:

貨幣流通才會產生財富,社會財富多少取決於貨幣流通的速度和效率。

還記得那個經典的案例麼?



一個人來到一家旅館,給老闆500塊錢押金後去樓上看房間去了。老闆拿到這500塊錢後趕緊去還了之前欠張三的豬肉錢,張三拿到500塊錢以後也趕緊還了李四500塊錢飼料錢,李四拿到錢以後趕緊還了上次找小姐的500塊錢,小姐拿到錢以後又趕緊還了旅店老闆的住店錢。

後來客人下來了,沒有滿意的房間,收回自己500塊錢押金走了。

錢沒有任何增加,甚至最後就沒有錢,但每個人都多了500塊錢,4個人一共多了2000塊錢,之前的債務問題都解決了,社會財富增加了,但錢並沒有增加。



經濟大蕭條的時候並不是錢沒有了,而是貨幣流通速度慢了。還以上面的例子來說,例子中一共涉及4個人,如果只涉及3個人呢?財富就增加了1500塊錢,比如老闆同樣還了張三的錢,但張三還了沒還李四,而是直接還了找小姐的500塊錢,小姐又還了旅店老闆的錢。同樣是500塊錢,流動環節少了,產生的社會財富就少了。

所以經濟大蕭條時大家能掙到的錢少了,也就不像以前那麼敢消費了,大家不敢消費,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買,於是工廠就開始減少生產、裁員。大量工人失業,更不敢消費了,惡性循環就這麼產生了。


逸然決然


經濟大蕭條時期,錢都去哪兒了?這個問題有意思,是個很好的問題,我來回答。

錢去哪兒了?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沒有多少錢了!那麼原來的錢不是還存在嗎?那些紙幣不管在任何人的手裡、或者國家銀行不還是錢嗎?總之,這些鈔票是還在的啊!為什麼這些鈔票就不見了?沒有鈔票國家可以刷鈔票啊,怎麼就沒錢了?

問題確沒這麼簡單!錢是什麼?錢就是資源和物質!錢和資源物質相等!有多少資源物質就有多少錢!打個比方,資源物質只有一百萬億,國家的鈔票就只能和這一百萬億的資源物質相等,如果鈔票和一千萬億的物質相等,這叫超發貨幣,一般來說,是不可能超發貨幣的!如果物質稀少而發很多貨幣,那錢就是紙,查屁股都是滑的,是沒用的!

物質和鈔票相等!在現有的物質消耗完了的時候,鈔票也就沒有了!錢也就不見了!再印刷的鈔票也就不是錢了!是紙了!買不了東西了!錢呢就這樣不見了!

在資源物質當中,糧食居首位!其它物質都是在糧食的基礎上而開發的!糧食是寶中之寶!資源物質耗盡也包括糧食資源耗盡!所以,在經濟大蕭條發生的時候,可想而知有多危險!很多人吃不上飯吃不飽飯,那種情景是很慘的!誰都不願意看到的,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誰也沒有辦法!


周榮43165176


理論上,社會中的 流通中的貨幣總量等於社會總商品量,為什麼會產生經濟蕭條或經濟危機呢?經濟蕭條從貨幣和信貸角度來分析,可以這麼理解。

理解這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原始社會,物物交換,一個人養一隻雞和別人養的鴨交換,當晚上殺來吃了,交易馬上結束。但是有了貨幣,一個人不養雞卻用100元錢買一和一個養雞的雞農買了一隻雞,今晚殺了吃了,對方得到了貨幣,存放在家裡。結果養雞的人少了,當這個雞農不養雞了,想把原先賣雞得到的100元再去買雞時,發現市場上沒有雞賣了。這時市場上雞的價格變成200元一隻,甚至更高,還是買不到。這就是經濟蕭條了,很多人餓死,就是這個原因,物價上漲,社會有效需要得不到滿足。因為有了貨幣存在,交易過程中不能馬上完成,有些只買不賣,有些只賣不買。社會中總商品數量減少,或某些商品數量減少。

怎麼理解某些商品中數量減少呢?比如,生產斧頭的人覺得生意好,大量的生產斧頭,而養雞的人開始覺得雞不好賣,改成做斧頭了,結果把斧頭生產出來了,賣掉得到的是錢,最後沒有人養雞,大量的斧頭賣不出去了。斧頭匠們手上的斧頭又不能當飯吃,最後沒有雞吃,餓得餓,經濟就這樣蕭條了。錢還是在,但是沒有商品了。有效需求的商品已經被消耗完了。代表這些被消耗完的商品的貨幣已經轉成另一種商品或以貨幣行式存在。錢不能當飯吃,只是一張紙而己。

我們再看信用出現後影響經濟週期性蕭條,還是用銀行貨幣做例子。我們再繼續用貨幣和社會總商品量來做例子。比如,社會上總貨幣量為1億,我們假設,當然不止這個數。社會上總商品量價值也是1億,等量的貨幣和等量的商品

我們 理清一下思路,給大家更清楚明白,有了信貸,經濟為什麼會週期性蕭條:

生產者價值1億的商品,A消費者手上有5000萬的現金,銀行存款5000萬(B消費者)

第一次交易,A消費者拿5000萬從生產者買下5000萬的商品,當天消費完,生產者把賣商品得來的5000萬存入銀行,銀行這時有1億存款(生產者5000萬+B消費者5000萬),生產者還有價值5000萬的商品。

第二次交易,第一次交易中的A消費者沒有錢消費了,向銀行貸款5000萬,這時社會中就有1億的流動貨幣,即將拿來消費。社會中只有剩下價值5000萬商品在生產者手中。B消費者的5000萬這次也拿出來消費了,這個時候。1億的貨幣對應價值5000萬的商品,生產者就會把價格提高一倍。也就是第二次交易的A消費者的5000萬隻能買到較第一次的一半的商品,另一半的商品,被B消費者買去了。交易結束之後,生產者把1億的錢存入銀行了。這時銀行存款一共有1億元,應收貸款5000萬(A消費者欠的)

通過這兩次交易,生產者有1億的存款,A消費者沒有存款,欠銀行5000萬,B消費者沒有存款,也沒有欠款,手上也沒有現金。這時候社會中的商品為0,生產者以為有錢可以買到東西,但是大家都沒有東西買了,剩下的只有還是1億元錢躺在銀行,還有A消費者欠銀行的5000萬。這就是信貸出現,形成一個交易週期,這就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經濟蕭條的根源。

因此,經濟蕭條錢還是那樣的錢,都在銀行或在人們手中,只是錢已經貶值了,變成了廢紙。信貸和貨幣是經濟危機的最根源,但是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人們會調控貨幣政策引導人們走向好的方向發展,避免經濟危機的到來。所以信貸寬鬆到一定程度就會不再放貸了的原因。

理財有道,看雪之道,歡迎點贊關注,每天都有新文章發佈!


雪之道理財


從源頭出發

如圖,假設你是美國政府,起點市場上沒有一分錢。

你要印鈔1億。你需要先發行1億國債(你金融賬號負債1億,並開始計息),隨後你以國債為抵押,開始印鈔,數量1億。10天時間,您印完1億鈔票,存入銀行。你在金融系統內的資產賬號增加至1億美元(但鈔票已經不是你的了)。此時,你突發奇想,直接用存款還負債。結果你會發現,把所有存款都還給銀行。你依然會欠銀行100000美元利息。你要還利息,需要繼續印鈔,你印鈔,會欠銀行更多債。

如果你先不還呢?答案是每天你都會多欠1萬多美元。

如何還上本息呢?

參考答案是把1億美元投資出去,修建高速。

你的存款會變成施工方(美國企業和老百姓)的存款。

你的1億美元,因此,變成準備收取2億多美元過路費的高速公路。

你收費對象是誰?答案是施工方(美國老百姓)。

但請注意,施工方賺走1億美元,而你準備收2億美元。是不是施工方也還不起債?

施工方怎麼辦?答案是施工方中的汽車公司從銀行再貸1億美元,建設一個汽車廠。施工方因此又賺了1億美元。有了繳納過路費的錢。但新問題又來了,汽車公司是不是要償還2億美元以上的本息?本息來自哪裡?答案依然是施工方(美國人)買2億美元以上的汽車。美國人怎麼支付2億美元?答案是和銀行貸款.......施工方越想還錢,結果欠銀行的錢反而越多。當經濟危機發生,大家都追著還錢,我們會發現:銀行系統會只剩下一堆債務。

資產負債平衡表,所有錢都是債務

大家的負債=銀行的資產;大家的資產=銀行的負債;

大家的負債增速,每年5%(貸款利息);

大家的資產增速,每年1%(綜合存款利息);

通過利息差,銀行的資產始終在以指數增長,對應大家的債務在以指數增長。

一旦出現大蕭條,銀行逼債,貸款人100%還不上。錢也就被對沖掉了。


數據:美國黃金儲備8000噸,價值約3000多億美元。想對你是天文數字,相對美國市場,則是微不足道,僅是蘋果市值的1/3.中國黃金儲備1000噸,價值約400多億美元,和滴滴市值差不多。數據很清楚的說明,黃金和貨幣已經沒球關係。黃金也不能承擔貨幣職能,否則,蘋果賣掉30%的股權就可以把美聯儲的所有黃金兌走,市場豈不是一團糟?同理,貨幣也不是政府發行的,紙幣只是一個幫助記賬的工具。真正的錢是用一種記賬方法產生的,這種記賬方法的核心部分是-M2貸款+M2存款=0。貸款是大家的,存款是銀行和大家的。所以,只要清算(逼著還債),錢就會被對沖掉。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



更進一步的數據與假設:中國國企負債總額超過100萬億,居民存款總額60多萬億。國企怎麼還貸?答案無疑是從居民手中賺。極端假設國企把60多萬億居民存款賺過來,還給銀行。國企貸款降至40萬億。居民存款會降至0.M2會下降60多萬億。但居民沒有錢了(沒有消費了),國企還能還貸嗎?還不起是不是要破產?因此,在任何時間點,銀行系統清算都是一堆負債,而沒有錢。

要想避免大蕭條,唯一路徑:機器記賬

用股權共享的公共軟件平臺記賬,軟件的服務(服務債務)=股東的提貨權。

股東不能擠兌機器,所有人都是債權人。

這種系統就可以永續消滅大蕭條和經濟危機,但銀行因此會失去價值。


提示:銀行在我們心中強大到讓我們智障!彷彿我們提金融創新要麼是騙子,要麼就是與政府對抗,但真實情況銀行只是參與市場競爭的盈利單元,它在本質上與理髮、洗浴、足療等服務行業沒有區別,金融起點並不神聖,否則輪不到猶太人。


高金波


錢還在那,經濟危機的發生時候你的錢一分不少。但指的是現鈔,如果是貨物資產那肯定貶值了。例如美次貨危機前,一個美國公民貨款買了價值百萬美元的房產,首付為百分之十,那欠銀行九十萬美金,次貸危機後,房產剩下的價值只六十五萬美元。那擁有房產的人就損失了三十五萬美元。沒人搶他的,只是他的房子以前買貴了。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他是在我大天朝買的房賺的肯定不止三十五萬美元了。錢去哪了?錢還在,只是資產賣不了以前的價格了。


阿波羅258275896


這個問題,非常專業,也非常重要。


我是雄風投資,20年投資實戰經驗的老司機,在中信證券工作期間,曾獲騰訊2012中國最佳投資顧問。


分享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分析,讓我們瞭解事情的真相和本質,為大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經濟大蕭條,錢去哪裡了?


一,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在蕭條之中,沒有放水,而是採取從緊的貨幣政策,使得經濟之中的資金面不充裕,人們就感覺錢少了很多。


二,信貸政策。


在蕭條的經濟階段,商業銀行害怕風險,經濟下滑壓力很大,銀行不敢加大貸款,反而是降低貸款的投放,從而導致市場裡面的資金偏緊,錢也會少了。


三,股票市場。


經濟蕭條,股市必然持續下跌,原因是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很差,無法支撐股價的上漲。股票市場的低迷,股民投資都是虧損,這樣造成股民不敢消費,也無法刺激經濟的消費,消費低迷也給人感覺錢難賺了,錢也就感覺少了。


四,收入和獎金。


在蕭條期,就業壓力較大,人們的收入水平無法提高,甚至可能收入下降,造成勞動者比較節省,影響社會消費,形成錢少了的情況。


五,實體經濟。


由於經濟蕭條,企業盈利能力下滑,企業投資資金也是減少,這些因素都會對相關行業產生不利影響,從而使得實體經濟可以投資的資金量減少,錢也變少了。


以上五點,就是經濟蕭條階段,錢少了,錢不知道去哪的原因。


建議在經濟蕭條之中,我們需要考慮現金為王,多存點現金,才能度過經濟的冬天。同時,要減少對外投資,這是控制風險,降低自己的消費預算,節省成本,這是冬天的生存之道。


遇見是緣,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您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如您有投資的問題,私信聯繫我,如我有空,將進行專業解答。



雄風投資


假設你在美國1929年股市崩盤前夕,擁有10萬美元的股票。隨著股市泡沫的破裂,用不了多久,你的10萬美元的股票就只值1萬美元了,那麼還有9萬美元到哪裡去了呢?隨著資產價值的下跌,這些錢被消滅掉了。

又假設你在2017年最近一波中國樓市的頂點,用8萬每平方米的價格買入了某小區的房子,後來隨著樓市的萎靡,目前這個房子只值6萬一平方米了。那麼這些錢又到哪裡去了呢?還是一樣,隨著資產價值的下跌,這些錢被消滅掉了。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資產的價值普遍都在下跌,會帶來信用的急劇縮減。原來我可能是一個上百萬資產的中產階級,我持有的資產有股票有房子,但是現在爆發了經濟危機,我的股票也好,房子也好,價格暴跌。可能我的資產已經縮水到只剩幾十萬甚至更少,於是我對外投資也好,消費也好,都會更加的謹慎,可能我的生意還會受到影響,收入也會下降。這就是資產價值暴跌帶來的影響。

一切都源於信用的緊縮,信用可以使資產價格快速上漲,但是在資產價格下跌的時候,尤其是在泡沫快速破裂的時期,信用會一夕之間不見蹤影。這也是我們國家為什麼要保證房子價格穩定的根本原因,既防止房地產價格暴漲,泡沫進一步吹大,又要防止房子的價格快速下跌,引起信用的急劇收縮,從而帶來經濟危機。


金融見聞錄


一文看懂經濟大蕭條中錢都去哪裡了?

經常有人會問:都說經濟大蕭條時人們普遍覺得沒有錢了,那麼錢哪裡去了呢?

為了通俗地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看錢是怎麼來的:

以前看到一個故事,我把他進行了改編,以說明在經濟繁榮時期大家的錢是怎麼來的:

一個炎熱小鎮,太陽高掛,街道無人,因為大家都沒有錢。這時,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他進了一家旅館,拿出一張 1000 元鈔票放在櫃檯,說想先看看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

在他看房的時候:

  店主抓了這張 1000 元鈔,跑到隔壁屠戶那裡預付了1000的肉錢。

  屠夫有了 1000 元,橫過馬路預付了豬農1000元的購買豬的錢。

  豬農拿了 1000 元,出去預付了飼料老闆1000的飼料款。

  那個賣飼料的老闆拿到 1000 元,趕忙去預付他包妓的錢 1000 元 。

  這名小姐衝到旅館預付了她預訂的1000元房錢。

  旅館店主忙把這 1000 元放到櫃檯上,此時那人正好下樓,拿起 1000 元,聲稱沒一間是滿意的,他把錢收進口袋,走了……

這一天,大傢什麼都沒有做,生產的沒有生產,消費的沒有消費,可全鎮的人帳上都有了1000元,大家很開心。

這就是錢通過生產和流通的過程實現了社會資金的大量增加,如果那個外地人的1000元就是發行的錢1000,那麼經過所有的流通一次之後,整個社會就有了5000元,店主有了1000的肉錢,屠夫有了 1000 元買豬的錢,豬農有了 1000 元購買飼料的錢,飼料老闆有了 1000 元包情婦的錢,小姐有了1000元的房錢。

發行的貨幣1000,經過流通環節再收回時社會上已經有了5000元錢的財富,而這個5就是貨幣乘數,流通中流通的次數越多,社會的總資產越多,錢也就越多,當經濟繁榮時,貨幣乘數可能是5,甚至是7。

神奇嗎?還什麼都沒有做,大家就覺得都有錢了。

同樣的道理,在經濟蕭條時錢去了哪裡呢?

由於經濟蕭條,大家的購買能力或者預期購買能力下降,人們的消費意願和投資意願都下降,在貨幣乘數不變的情況下,社會總財富減少。

我們再看剛才的故事:

一個炎熱小鎮,太陽高掛,街道十分熱鬧,因為大家都有錢了,市場十分活躍。這時,從外地來了一位有錢的旅客,他進了一家旅館,拿出一張500 元鈔票放在櫃檯,說想先看看房間,挑一間合適的過夜。

在他看房的時候:

預訂了1000元房費的小姐因為不知道的原因或者是預感生意不好而要求退回500元,店主只要把客人的500元給了小姐;

那個賣飼料的老闆預付了1000 元包小姐的錢,因為生意不好也要求退回500元,小姐正好把剛拿到的500元給了賣飼料的老闆;

  豬農預付了飼料老闆1000 元,現在覺得生豬行情可能變壞,要壓縮養殖規模,也去飼料老闆那裡要求從1000的預付飼料款中退回500元,飼料老闆只好把剛到手的500給了豬農。

屠夫也由於同樣的原因要減少生產規模,於是就橫過馬路要求豬農把預付了1000元的購買豬的錢退回500元。

這時店主正好在屠夫的店裡等著屠夫,因為也要求把在屠戶那裡預付了1000的肉錢減少到500,這時屠夫只好把到手的500直接給了屠夫。

屠夫回到店裡,剛好客人下樓,因為沒有看上房間而拿起500元走了。

這一過程中,大傢什麼都沒有做,可大家每個人的錢都減少了500,大家錢的總量減少了2500元。在這一過程中,500元經過5次流通導致社會總的流通貨幣量下降了2500。所以大家都覺得沒有錢了,都要進一步壓縮生活消費和投資,導致社會財富和資金進一步減少。而錢哪裡去了呢?結論是:不見了。

這還是不考慮貨幣乘數的因素,如果再考慮經濟蕭條時貨幣乘數下降的因素,同樣投放的貨幣創造的財富將下降,社會上的錢將更少,比如剛才的例子,投放了1000元創造了5000,而在經濟蕭條時,投放1000,可能只能創造2500或者3500,導致刺激經濟的政策難以有效實現,而人們的錢的增長也更緩慢。

社會財富的創造和社會財富的減少都是如此。社會上任何一件偶然事件都可能造成連環效應,最終導致整體的社會財富縮水。比如一次意外的火災?比如一個意外的經濟政策?比如一個企業的倒閉,都可能會引發成社會財富大量縮水的“灰天鵝”,而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未來的預期,由於人們的預期不佳會導致消費和投資的進一步加劇縮水,從而加速了社會財富的進一步減少。

我是文化評論,財經金融分析評論,歡迎關注並留言


財經文化評論


看到這個問題,不請自來,很有興趣分享一下我的看法,經濟大蕭條時期,錢都去了哪?

我是椰子熟了,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更多經濟內容,期待與您共享!


題主想知道經濟大蕭條時期,錢都去哪了?那麼首先我給大家講一下經濟大蕭條的背景,然後在分析經濟大蕭條的原因,最後大家就明白,經濟大蕭條時期,錢都去哪了?


一、經濟大蕭條產生的背景

其實,有一點經濟常識的朋友都知道,我們通常所說的經濟大蕭條指的是1929年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後來席捲整個資本主義國家,一直延續到1933年,羅斯福上臺頒佈新政,才使得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

二、經濟大蕭條的原因

1.根本原因

對於這個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很多經濟學家眾說紛紜,我的觀點是:一個或幾個社會集團支出減少的幅度超過了其它社會集團支出增加的幅度。

怎樣來理解這句話,我給大家詳細說明:

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這就要求各個生產部門必須密切協作、步調一致,進而形成社會化大生產。但在資本主義社會,由於生產資料歸私人所有,少數壟斷資本家佔有大部分生產資料,他們為了無限制地追求利潤,尤其是在經濟繁榮時期,不斷地擴大再生產。這就勢必打破平衡,引發惡性競爭,激化社會生產各個部門之間的矛盾,從而導致新的經濟危機爆發。



2.直接原因

1)美國20年代的繁榮建立在不穩定的基礎上,少數壟斷組織控制著國家的經濟命脈,這就造成國民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一方面,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20年代,國民收入的1/3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佔有;另一方面,廣大勞動人民日益相對貧困,1929年,約60%的美國家庭收入僅夠維持生活,他們的收入在全國總收入中尚不足24%。這就限制了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造成市場的相對狹小。

2)分期付款和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20年代後半期,美國市場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來刺激消費,造成市場的虛假繁榮。這種繁榮不是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而是一種提前消費的形式,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消費的疲軟。而資本家為眼前利潤驅使,盲目擴大生產,使得生產和市場的矛盾日益尖銳。


三、錢都去了哪?

經濟大蕭條時期,無疑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噩夢,工人失業,金融體系崩塌,股市暴跌,大多數人民欠銀行的錢都還不上,有沒有了工作,農產品滯銷,奶農把過剩的牛奶倒掉,棉花扔掉,這是當年美國大蕭條時期的景象,整個國家幾乎沒有了可流通的貨幣,人民對於未來的期望不樂觀,不敢消費,製造業不樂觀,這樣就陷入了死循環,你說這個時候還能有錢嘛,沒有了工作和消費,去哪弄錢!


我是椰子熟了,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關注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