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過後,工作好找嗎?企業招聘趨勢是什麼樣的?

懿辰


2020年疫情之後,由於企業復工進度不一,而求職者個人具體情況各異,這導致求職者和企業用工需求在時間上形成了錯配,總體上而言工作比較好找。

工作總體上好找

1、全國各地農村粗暴一刀切,封路、封村的情況,70%的務工者還宅在家裡

疫情的防控在農村和城市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城市而言小區大門一關,出入口值守基本上可以防控人員流動,而農村地區則相反,居住分散,防控難度大,基層組織一刀切粗暴封路、封村,導致所有務工人員無法外出。

舉個例子:我老家達州宣漢某鎮,在2月16日之前可以由鄉衛生院開具健康證明可以外出,但是由於臨近不願的出現確診和疑似增多,於是附近周圍所有鄉鎮全部封鎮、封村,沒有特殊和例外,所有人員不準外出。

2、企業復工無人可用

近期,江浙一帶政府圍繞復工頻繁出手。2月16日,義烏市排除6輛大巴前往雲南、貴州、安徽迎接企業員工返廠上班,同時排除10個工作組前往勞務輸出大省,於當地政府對接實施務工人員返廠上班事宜。杭州更誇張,直接包火車,定製返工專列,G4138從貴州直達杭州,更有多地實施新員工每人獎勵1000元,自家補貼油費,初到人員三天免費食宿等等措施。

一邊是出不去,另一邊是招不到,明顯錯配之下,總體上崗多人少,工作好找。

3、政策方面

2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要求各類企業復工復產和穩崗就業。其中的重點體現為:

  • 強化組織動員,深入縣鄉,全力保障勞動力;

  • 多部門協調,定向招聘和跨區域組織協調;

  • 加大政策支持,對企業採取包車形式返崗的,給予一定補貼;

很明顯,企業復工意願強烈,但是的確無人可用。

結論:綜合來看,疫情之後這種局面還要維持一段時間,而且疫情尚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完全控制,這種大環境下,工作好找。

企業的招聘趨勢是什麼?

面對新的疫情現狀,各企業也在積極行動,創新積極的解決員工招聘問題,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趨勢。

1、無接觸的線上招聘增多

調查顯示,為了更好地應對和防控疫情,近80%的企業則表示會通過線上的方式開展春季招聘和校園招聘的相關工作。或者線上宣講會和移動端招聘相結合。

2、招聘需求方面

招聘需求方面則呈現兩極化的態勢。超過一半的企業表示將不同程度地減少招聘需求甚至凍結招聘,以汽車零配件、文化娛樂、零售業為主。另 一方面,有近10%的企業充當“逆行者”,將會增加招聘需求,這類企業主要分佈在醫藥製藥、生物工程等行業。

3、校園招聘受到巨大影響

調研顯示,約45%的企業雖然沒有取消原定的校園招聘計劃,但其中大部分企業將考慮籌備線上宣講,通過線上的方式進行全流程的校園招聘;仍有約52%的企業未做決定,隨著各學校線上課程的開展,線上的校園招聘可能也將陸續推進。

4、企業內部方面

由於短時間外部招聘受限,企業內部招聘競選增多,部門之間資源人員重新流動,優化配置。

綜述:疫情之後工作總體好找,但工作崗位分佈行業不同於以往以製造業為主,多集中在醫藥、線上服務等第三產業,總量人才需求減少,但是有意願求職者階段性更少。

我是溯源歸一,極簡投資踐行者!

溯源歸一


疫情過去後,工作會很好找,企業招聘會大增,而且工資也會有一定提高。


最近幾天關於浙江強勢拉人的新聞滿天飛,我老家是河南三門峽的,有一個政府組織的對口到浙江打工,只要是貧困戶去浙江打工的,每個人補助1000元。與此同時,我聯繫義烏的朋友,那邊招工是你這樣的,如果之前在義烏上班,現在回去復工,直接報銷路費。企業新招員工,政府補貼1000元,這個錢可以協商企業給個人。


更騷氣的是,老員工回來報銷路費,然後跳槽,政府還是補貼1000元。


更牛逼是東陽,也就是橫店影視城所在地,和義烏挨著的縣級市,2月18號晚上15輛大巴從貴州拉人回來上班,全程警車護送。為啥警車護送呢?我們知道很多地方都封路了,警察互動可以直接和當地有阻攔的政府協調。


浙江只是一個代表,事實上我國的傳統經濟強省,比如廣東、上海都開始為企業復工創造條件,進行政策、金融等方面的支持。


甚至在河南鄭州,企業和政府為了復工也是操碎了心,富士康鄭州工廠推出“防疫返崗激勵獎”,返崗返工的員工,符合條件每人可以獲得3000元。


我覺得疫情對於中國的經濟衝擊是暫時的,就像一個人摔了一跤,有些鼻青臉腫,樣子比較難看,但是骨骼和內臟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事實上我通過研究20實際發生在全球的11次大疫情,其對經濟的發展影響都是暫時的,就像在大海中扔下一顆石頭,短期看浪花飛濺,稍微拉長時間長就沒有任何影響。


這裡我們看一下2003年我國非典前後的經濟運行

我們看到在疫情結束後經濟迅速出現反彈,在疫情中被壓制的消費、旅遊、餐飲得到報復性的回覆,結果是全年的消費需求其實沒有什麼變化。


2020年的疫情我們國家顯然比當時應對更有經驗,採取異常嚴格的防控錯數,現在看效果也是非常更好的。很多省份已經連續多日沒有出現確診案例,農村也開始有序解除封鎖,經濟的全面復工馬上到來。


先知先覺者,領先一步。2月17日,萬科物業升級“長江行動”,宣佈提前啟動20000人的招聘計劃。這樣的招聘在去年下半年競爭肯定是一場激烈的,但是現在很多地方還在管控中,人出不去,現在找工作,一方面經濟韌性反彈,用工急劇恢復,一方面社會人力資源的供給不足,不僅工作好找,待遇也會提高不少。


祝大家好運,祝福祖國強盛!


貧民窟的大富翁


去年年底,如果有辭職的,當前可能多少有點後悔的。疫情之後,據瞭解,至少到2月20日的今天,工作都不太好找,而企業招聘也遇到了各種的困難。

求職遇到阻礙

近期,由互聯網招聘平臺拉勾發起的一個線上調研顯示,近2000受訪者中,60%的人處於離職狀態,90%的人表示求職遇到了阻礙。對於有換工作計劃的受訪者來說,“害怕找不到工作”、“發現職位明顯變少”、“跳槽的公司可能受疫情影響而裁員”,是他們共同的擔憂。

身邊離職的人不多,但是接觸的幾個人力資源崗位的朋友透露,當前很多企業還未復工,而且發佈新的招聘計劃並不多,主要是一些小企業對節後需求和供給還不太明確,所以也是以觀望為主。而且一些企業,雖然不輕易裁員,但是不開工也不工資,其實也是在降低運營成本。

招聘需求減少

復工十日後,BOSS直聘發佈了《2020年春節後10天人才趨勢觀察》,數據顯示在2月3日至2月12日期間,就業市場新增的招聘需求比2019年同期減半,平臺上活躍的求職人數也同比下降了30%。


這十天中,處於“生死邊緣”的小微企業(100人以下)對於新增人才的需求驟減61%,卻依舊佔據整個招聘市場需求的44%,千人以上的企業雖然對人才的整體需求由2019年的18.9%,上升到了2020年的26.4%,但由於疫情的影響,多數新增崗位並未開放,放出的崗位對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4%。

所以,疫情影響,實際上當前需求嚴重不足,很多人著急求職復工,但很多企業有需求又有擔憂,進退兩難。

應屆畢業生情況如何?

2月12日,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20年將有874萬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與2019年同比增加40萬人,從目前的經濟壓力與疫情疊加的影響來看,上半年應屆生的就業面臨著極大的挑戰。

隨著小微企業新增崗位的大幅度縮減,招聘市場中應屆生新增崗位數量,也同比去年減少49%,從BOSS直聘發佈的數據來看,廣告傳媒、汽車、交通物流等行業對應屆生的需求降幅超過65%,一直廣受關注的互聯網、金融、電子通信等行業的新增崗位降幅也達到了38.7%。



現在很多畢業生就業選擇比較多的,比如互聯網公司,但是此次事件導致大面積線上面試需求提升下,其實互聯網公司在線面試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的。

所以,其實畢業生目前同樣面臨困境,尤其是校園招聘不能如期舉辦下,學生少了很多的選擇和機會。而即便現在復工復產,企業進校園也不可能了。

總結:暫時供大於需,但不必過於擔心,各方努力下,快速恢復值得期待:

首先,供給和需求看,供給遠大於需求,但是暫時看供給自身得不到需求滿足,找工作還是有小幅困難,尤其是對於有跳槽等需求。

其次,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畢竟對個人影響沒有那麼大。而且,從上層到基層,也都在為復工,為返工做各種的努力和支持,相信很快也能恢復。

第三,疫情對經濟一定有影響,但對各行業的影響又不同。無論是在職還是求職,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應該重新審視,認真看待疫情對行業和自身影響的程度做好新的調整的準備!


郭一鳴


個人認為還是要看疫情的進一步發展定論,疫情的發展將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像目前這樣的疫情發展速度,如果近期還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那對我們國家來說簡直會是一場災難。

目前,雖然國家層面及地方政府層面都下發了明確復工時間的通知,但說實話,很多企業都還處於停工狀態。一是國家對復工要求的審批很嚴格;二是疫情發展還沒有出現明顯好轉的拐點;三是防護物資基本採購不到,基礎的防護措施都無法保證,還怎麼復工;四是企業老闆也出於對員工健康及企業正常運轉的一種保護,不敢復工。

就本人所在的企業而言,說實話老闆和管理層都想早日復工,但鑑於以上因素,又不敢輕易復工,復工時間一推再推,目前決定根據疫情發展情況有可能會延至3月才開工。

從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來看,至少在半年之內都會對各行各業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很多企業也會適時調整戰略規劃,生存下去或許成為很多企業2020年的發展主題,因此預測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急切度會大打折扣,再加上年前裸辭的失業人員,2020年上半年的就業競爭會相當激烈。

但隨著經濟逐步企穩,報復性的回補增長是絕對會發生的,預測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企業的勞動力需求會陸續加大,就業壓力會逐步減小。


人力資源Jack


2020年疫情過後,工作估計不會好找,企業招聘將更加謹慎保守。


當一家企業業務持續增長,盈利穩步提升時,擴張就成為主要選擇,招聘更多員工,建立更多分公司。當某個分公司持續虧損,經過努力和幾番嘗試依然無法改善後,關閉這家分公司,人員或遣散或安排到其他崗位。潮起潮落,在市場博弈中尋找一個平衡。


宅在家裡的這段時間也會讓無數人認識到儲蓄的重要性,消費習慣會有所改變,更加節約。有工作的人這個時候一般都會珍惜工作,不盲目跳槽,而絕大多數公司也會努力挽回損失,放緩擴張招人的節奏。


餐飲、影院、室內娛樂場所、旅遊、酒店、賓館、健身、線下教育培訓等等都受到較大沖擊,在三個月至半年內生意都會有較大影響。當僱主賺不到錢的時候,房租依然要付,工資依然要給,僱主能怎麼做?存款可以支撐,或者不願意放棄,自然會咬牙堅持。如果堅持不住,只能關門歇業或者降薪裁員。一旦有人失去工作,就會去應聘其他崗位,加劇競爭。


可以這樣說,越是容易被替代的工作,沒有較高技術和經驗門檻的工作,競爭就越激烈,會越來越難找,越到下半年越難找。前期出來的早機會還能多一些,因為很多人沒有回來。


疫情的影響是全方面的,基建、出口、消費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過去的節奏要慢下來。消費端的變化會影響到生產端,出口同樣是消費的一種。信心的恢復需要時間,部分中小企業的生存卻只是幾個月的事情。


當下一些企業用工急迫卻招不到人,實際並不是缺人,而是農村封路,農民出於安全考慮不急於這個時間外出務工。再加上外地人口到城市後還要隔離14天,去打工也不能立即掙錢,還不如在家多待些天。當下訂單忙不過來著急用人,如果忙完這些訂單後新訂單數量跟不上呢?


人力成本是企業運營的主要成本,未來企業一方面會努力拓展業務,另一方面也會控制規模。五十個人加加班可以完成的事情,就不需要招聘七十個人了。


總而言之,2020年,每個人都應該珍惜工作,珍惜當下的收入。只有為公司創造足夠多的價值,才能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


財智成功


對這個問題,不能用簡單的好找還是不好找來回答。

對疫情過後的工作,短期內,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難度。原因就在於,疫情讓一些原本還能勉強維持的企業,因為疫情防控,未能及時復工復產,導致企業資金鍊斷裂和客戶丟失,加上運行成本增加,最終未能挺過,出現關門歇業或者破產倒閉。因此,不僅就業難度加大,而且會增加下崗人員。估計這樣的現象,會發生在6月底前,最遲也不會長於9月底。

但是,隨著復工復產全部到位,以及市場供求狀況改變,一些居民開始創業創新,慢慢地,就業需求會增加,那麼,就業會在一定階段形成較旺的市場需求,使就業狀況明顯好轉。這種現象,最快會發生在三季度,最慢也不會晚於四季度。

所以,從總體上講,今年的就業形勢,會出現前淡後旺現象,全面新增1100萬就業的目標,只會超額完成。而且,也必須超額完成。所以,今年的工作,也是上半年相對難找,下半年則比較好找,其中,餐飲娛樂等行業表現得最為明顯,下半年極有可能出現服務員難找的現象。


譚浩俊


首先呢!

這次疫情讓很多得小型企業和公司面臨了巨大得資金問題!開工又不敢!

其次,所謂的月光族的缺點也暴露得非常明顯!

這次疫情過後 很明顯會有一波就業高潮!

相信企業面對眾多的求職者,對於人員的要求也會更加嚴格!

那麼以上只是個人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森羅君


這次疫情影響了很多的中小企業,尤其是連續兩個月甚至更久的房租和工資的壓力,沒有任何收入,對於資金鍊緊張的企業是很大的重創,正好我這段時間在換工作,說一下感想吧:

1)年前的三個面試機會,都是國企的金融崗,目前是停滯狀態,雖然國企不會輕易倒閉,但這次疫情確實也讓國企開始收緊崗位的限制,業務萎縮了,人也不會需要太多了;

2)最近也收到了兩個面試,但很普遍都是沒有受疫情影響太多的崗,是做風險投資的,因為業務不具有持續性,受影響較小。普通的乙方行業比如審計、諮詢、或者金融機構的行業是不會受太大影響的,一般被疫情影響的都是需要人員聚集在一起,製造業、運輸業等等。


未來的招聘趨勢:疫情中催化一些在線行業的快速發展,在線教育、電商、遊戲還有在線健身等等,競爭肯定會激烈,等到下半年,壓力就會逐步減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