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養好豬?

三天兩頭去後宮


對於規模豬場來說,技術是保證,管理出效益。如何才能管理得好、管到位?背後的正確觀念才是養好豬的最重要因素。

把豬養好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市場價格、飼料成本、技術、疫情、資金等等。養豬業在近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期,在科學養豬的飼養管理知識方面,已經取得了質的進步,規模養豬發展迅速,豬場越來越多,預計規模養豬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是我們也要清楚認識到,現在規模養豬和國外先進地區養豬相比,養豬成本偏高,生產效益仍存在很大差距。總體上還處於規模養豬的初級階段,屬於勞力密集產業,規模養豬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通過這次特殊情況洗禮後,如何養好豬?需要更新觀念、再上一個臺階來考慮養豬

一、養豬生產效益放在首要位置

也許會有人說這不是老生常談嗎?其實不是這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看看

1.提高母豬PSY是最好時機

恢復能繁母豬數量和生豬生產是目前養豬業的頭等大事。在豬價如此高位時,也別忽視了豬價會恢復到正常的價格週期規律,等存欄豬數量恢復到同比水平時,拼得就是養豬生產效益和養豬成本,到時誰能達到國內最佳或接近先進養豬地區母豬PSY指標者才是最後的贏家

正常情況下,養豬是投入大、風險大、門檻高的薄利行業,靠穩定的市場需求和規模出效益。據報道,丹麥、荷蘭的母豬PSY最高水平達約34頭,好的約25頭,我們的平均水平只有20頭左右,規模豬場的平均水平要高一些。

以20和25兩個參數比較,一個萬頭豬場需要飼養母豬分別為500頭和400頭。差距就有100頭,單是100頭母豬一年所需要的飼料費用就是很大一筆開支。母豬PSY由豬品種、合格優質飼料、飼養技術決定,品種是第一限制因素

目前準備購進母豬飼養的豬場不正是選擇優秀品種的好時機嗎

2.豬場也是工廠

規模養豬已經發展成為了新型的產業,從追求多快好省的角度看,和製造業的工廠生產是一樣的。可以把母豬比喻為活的機器,維護好機器,保持機器最佳狀態的同時,追求最佳投入和產出比,那麼合適的養豬設施設備就是維護母豬的必要投入硬件。

現在的大型豬場逐漸向智能化養豬方向發展過渡,其中的道理就是避免太多的人為操作不當造成的損失,提升養豬生產效率和降低勞動力成本。

  • 養豬人都知道母豬飼餵過程中有個重要的母豬體況5分制,關係到母豬最佳繁殖性能,正常值在2.5-3.5分之間,因飼養階段有所區別。
  • 如果靠人工喂料,能夠做到精準飼餵母豬嗎?知道+做到=得到,熟知豬場的人就會知道真的很難。
  • 這是一個長期的、每天都要重複的勞動過程,然後呢?還有多少精力認真去做觀察母豬之類的技術工作,做到的程度有多大?
  • 一般養豬設備的豬場,一個人只能飼養200-300頭豬,智能養豬設備豬場一個人能飼養上千頭肥豬。

3.管理出效益

既然豬場也是工廠,就要實施工廠化管理和目標管理,定指標、定崗位、定人員、定計劃、定獎勵,採用先進的管理模式。人是最大的生產力,需要重視培訓、指導現場工作人員,提升養豬技術以及個人與豬場共同成長的團隊合作意識。

每個豬品種或雜交組合都有相應的最佳生產和生長性能指標,根據對應的養豬車間納入目標管理,通過豬場管理軟件輸入數據實時瞭解生產動態。有些指標是幾個豬舍共同才能完成的,比如上面所提的母豬PSY,那麼就分解到對應的豬舍作為考核完成項。

生物安全措施需要納入最重要的日常管理內容之一,指定專人負責。升級換代具體安全措施內容的同時,需要像豬隻免疫程序一樣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流程、消毒程序、時間安排及所需物品具體品名等。

二、豬場自配料非最佳選擇

合格優質的飼料要同時符合三個衡量標準的要求,好的原料、好的飼料配方、好的飼料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

飼料佔養豬成本很大的比例,同時也是保證豬隻達到最佳性能的重要因素。規模豬場使用預混料自配飼料在降低飼料成本、豬隻分級段飼養不同營養需求方面取得很好的效果和進步,但總體上說,豬場自配料質量還真的有待提升

原因顯而易見,原料採購沒有嚴格實行採購標準,沒有原料複檢、飼料成品抽檢的化驗室;原料堆放倉庫條件、堆放原則差;飼料配方設計很難適時調整,飼料加工設備和加工工藝簡單。少數豬場還是用簡陋的制粒機制作乳豬料和保育料,完全屬於對仔豬生理特徵及加工工藝要求認知不清

大型豬企集團有自己的飼料廠,對原料、飼料成品有嚴格的質量把控,原料採購品質和成本具有優勢

。國外大型豬場幾乎是委託飼料廠加工飼料,自己專注養豬,目前豬場委託飼料廠加工飼料成品尚在少數,也許時機還未成熟,我們只要清楚認知到豬場自配料質量普遍存的問題和儘量改進的方法就好

以上就幾個觀念來探討如何養好豬,具體的養豬技術有相對獲得的容易性,恕個人認知有限不能一一展開。觀念決定思維,思維決定行動,祝您養豬發財。

草木七舍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草木七舍


養一頭豬兩三頭豬好養,而且還得讓它肥肉滿身,肉香四溢。(至於養幾十頭上百頭豬,那些可是技術活了)。這年頭有誰會在市場上能買到真正的《笨豬肉》呢?我想應該是極難買到的吧!很懷念小時候吃的那種原生態的豬肉味兒,瘦肉是最香的,那瘦肉煮熟了變的一撕一條一條的,而且那瘦肉絲是有肥肉小絲連接的,油旺旺的,輕輕咬一口滿口連油性的那種肉香,特別美味!唉!現在,做夢去回味吧。我們小時候家裡養豬,大多數時喂野菜,苞米麵也很少餵給豬吃,人都吃又飽呢。所以說放學回家時我們會垮著筐去莊稼地裡採野草,野菜,回家剁碎扔進大水缸裡,然後再上山上採瑧柴葉,用麻袋去裝,回來後鋪在地上讓太陽曬,曬乾了再給打碎清篩得細末。然後與先前野菜混在一起,再弄點豆餅渣子混扔進去,倒進去水泡著,待餵豬時把水缸裡野菜掏出來放大鐵鍋裡煮,煮熟後再餵豬。那豬長得又大又肥又結實,那肉還得多煮一會兒呢。不像現在那豬肉一煮就熟,沒筋道。這些野菜喂大的豬能不好吃嗎?吃豬肉吃的是健康,味道,其它的都是諷刺的玩笑罷了!


北國清雪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養豬也是如此。2006年冬天,我才開始養豬。因為啥也不懂,就從養豬大戶那裡買了兩頭母豬,十頭豬仔,然後跟人家學習防疫,飼餵方法,,關鍵是防疫。每日的首要任務就是餵豬的時候,看它們的吃食情況,精神狀態,然後保持圈舍的清潔,待熬到小豬出欄,母豬發情就準備人工受精了。等小豬出生,這一套養豬經就學會了。


菜鄉遊俠


養豬是一門學問。我也養過豬。根據我的經歷。我想養豬,首先要樹立信心。有恆心。有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信念。要相信科學。勤學苦練。多觀察,多思考。更要勤奮。俗話說,養夠三年豬便是一名獸醫。在豬病這方面。要做到小病能治,大病能醫。圈舍要保持清潔乾燥。俗話說每頓八成飽,保證身體好。養豬也是一樣。不要讓豬吃得過飽。以免傷到腸胃。影響生長。


用戶獨步江湖


關於豬該怎麼養?

不同人會有不同觀點,有人覺得豬很好養,有人卻覺得豬很難養。其實豬和人非常接近,這並不是罵人,如果豬所處的環境人覺得不難以停留,那麼豬也會覺得舒服。對於養豬,首先就是環境,一個良好的養殖環境,適宜溫溼度(當然這個溫溼度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適宜的通風,可口穩定的飼料,一般來說豬不會生病,當然強制性疫苗必須要做,因為這種病一旦感染,那將是滅頂之災,切不可抱有僥倖心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豬難養,一般都是仔豬階段,的確這是一個很難不出問題的階段。母豬奶水、溫度、溼度、衛生、人員等都是影響因素,任何一點做不好都會出問題。

仔豬階段最容易出現的一般就是腹瀉,紅黃白痢,首先說紅痢,紅痢又叫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一般出在仔豬出生3天內,基本沒治,可以放棄了;仔豬黃痢,一般7天左右出現,抗生素治療是有效果的,可以用慶大、恩諾沙星等都有效果,黃痢也是生產中最容易出現,也是最困擾大多數養殖場戶的,因為這個時候出現腹瀉的病很多,不一定就是大腸桿菌引起,還可能是一些病毒病,比如偽狂犬,現在有很多養殖場戶也注意到了球蟲的問題,這也是一個頑固性腹瀉的原因,因為抗生素治療效果很差,只能提前預防,可以出生3-5天灌服一次球蟲藥;白痢的影響就小很多了,一般死亡也就是10%以內了,因為出現的日齡也比較晚,大概二十天左右了,這大部分原因是環境衛生的原因,用一些抗生素就有效果,和前面黃痢的藥大致相同,因為都是大腸桿菌引起的。



斷奶以後大腸桿菌還會引起一種疾病就是水腫病,這種病一般大多出現在一欄豬中最大的幾頭,發病以前看不出任何病症。斷奶後也可以在飼料里加一週400ppm的阿莫西林。保育以後得病就各不相同了,各個長時間養殖的場戶都有自己容易感染的疾病,有一些根據自己場區情況可以用疫苗來規避。



總之,養豬就是一個精細活,控制好衛生、通風、溫溼度、消毒、做好該做的疫苗等這些基礎,後續的養殖就會輕鬆很多,隨著現在非洲豬瘟(ASF)的肆虐,養殖成本增加是一定的,但光明一定也是不遠了,物以稀為貴,豬少了價格肯定會漲,希望我們都能堅守自己這一片淨土,早日把非洲豬瘟趕出去。


蝲蝲蛄


要想把豬養好,首先得了解豬,懂豬,明白豬為什麼會生病,豬病是什麼引起的。只有明白了原因,才能找到對應的解決辦法,才能把豬養好。

豬病一般分為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蟲病等。病因主要由高溫、低溫應激,豬舍氨氣濃度高,豬合群、打架等引發的。所以,做好曰常保健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增強機體抗病能力,減少或消除各種致病因素(如環境衛生,消毒,通風,清潔飲水和添加一些保健藥物)。

因此,科學養豬就是要通過減少或消除各種致病因素,保持和提高豬體的抗病能力,大幅減少常見和多發病的發生,提高生產性能,以達到防病和增加效益的目的。具體有以下幾點。

1、對母豬應高效管理。母豬對豬場的養殖效益至關重要,只有管理好母豬,才是重中之重。

2、仔豬的管理。減少拉稀,增加成活率。

3、保育豬的管理。這個階段是由吃奶到吃料的過渡期,應避免拉稀,給豬一個舒適的環境,做好相應的保健,比如說疫苗等。

4、防止黴菌毒素。防止黴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抵抗力下降,造成病菌的入侵。

5、嚴格禁止濫用抗生素。

6、搞好環境衛生,減少疾病的發生。以免影響豬的正常生長。

只有掌握養豬過程中的幾個關健點,做好相應的,合理的管理,科學的飼養,才能把豬養好。

謝謝。



耕耘者一布衣


要使豬健康、快速生長,投入和產出成正比,就要創造良好的條件,具體說來就是做到“四良”,即“良種、良料、良舍、良管”。

①良種。我國地域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差異很大,豬的地方品種繁多,多達數10個。從肉質劃分,有脂肪型、瘦肉型,肉脂兼用型豬。脂肪型豬一般是指國內的地方品種,瘦肉佔胴體35%~45%,如全華豬、內江豬、兩廣小花豬。瘦肉型豬是指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瘦肉佔胴體60%~65%,如長白豬、大白豬、杜洛豬。肉脂兼用型豬指用進口的良種豬作父本,地方良種母豬作母本雜交產下的後代,即雜交豬,這種豬抗病力強、生長快,飼料利用率高,瘦肉多。我們在具體選苗時,要挑選個大、腳高,體格勻稱,用手觸摸耳根無發熱,身上無稀,採食正常的健康豬。

②良料。要養好豬,我們應搞清豬的營養需要及其功能,同時還要學會識別真假、好壞的飼料,為養豬準備新鮮、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

③良舍。豬欄的建設,要選在相對地高一處,以便於排水排便。同時要考慮透光透氣,防暑避寒。豬欄的大小按1頭豬佔地1.2平方米計算,食槽長度按每頭40釐米設計。地平修的較低,其他三角較高保持一定斜度輔面。這樣便於打掃衛生和衝選乾淨。

④良管。建好欄、選好苗,準備好優質飼料後,就要進行優良的管理。調教豬吃在一處,睡在一處,便於在一處的三角管理。勤打掃衛生,準確供料,注意觀察豬隻是否生病,定期驅蟲和防疫,為豬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

豬的科學飼餵方法

要使育肥豬健康、快速生長,除了要做到以上“四良”外,在餵養方法上還要進行“四改”,即熟改生喂,稀改乾溼喂,單一飼料改混合喂,隨意餵養改定時定量喂。

①熟改生喂。傳統的飼料方法是把飼料煮熟餵豬,飼料在煮熟的過程中,其高溫會破壞一部分營養成分,特別是維生素大部分被損失掉了。如煮食不當,還可能引起亞硝酸鹽中毒,導致豬隻死亡。飼料生喂,既保證營養成分不被破壞,又能節省人力和燃料,還可防止亞硝酸鹽中毒。除馬鈴薯、芋頭、南瓜、木薯含澱粉高的飼料煮熟喂有利消化外,其他飼料均可生喂。

②稀改乾溼喂。養豬有幹喂、稀喂和乾溼喂法。幹喂需很多唾液和胃液浸溼飼料,乾粉也容易引起咽喉炎和使豬嗆鼻;稀喂看起豬吃得很飽,但長勢卻很差。因淡胃液不利於消化,水太多增加內臟負擔,排洩快,排洩量大,影響飼料消化吸收。水多營養不夠,不能準確掌握喂量。乾溼喂法,濃度一般像粥一樣,喂料後胃液能很好起到分解作用,促進飼料的消化、吸收,使豬生長快,報酬高。

③單一飼料改混合喂。傳統的喂法是有米糠喂米糠,有紅薯喂紅薯,有玉米喂玉米,一句話有什麼喂什麼的單一餵養。單一餵養法營養不全面,豬長勢慢,飼料利用低。改為混合餵養,就是把多種飼料合理搭配,混合在一起喂。既充分利用己有的飼料,又補充一些其他飼料,營養全面豬就會快速生長,飼料的報酬高,也才能養出效益。

④隨意餵養改定時定量。傳統的餵養方法是什麼時候有空什麼時候餵豬,什麼時候想喂就什麼時候去喂。改為定時後,使豬產生良好的條件反射利於生長,定量後減少浪費又保證營養促進快速生長。一般什麼時候餵豬要確定相對穩定的時間,喂量要準確。歸納起來,豬苗是前提,飼料是基礎,管理是關鍵,防病是保障,只要我們養豬有信心,喂時仔細認真,嚴格的堅持科學餵養,就會養出成績養出效益。

應用“倒喂法”養豬。具體做法是從小豬到中豬階段,即50~60千克以前,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為主,配合必需的飼料添加劑,只喂少量青綠飼料,不喂任何粗飼料。豬長到50~60千克後至出欄,再適當降低精料中能量和蛋白質水平,減少精料的投入量,增加青、粗飼料的投入,其比例為精飼料62%,青飼料26%,粗飼料12%。

豬的養殖注意事項

1、加強通透性

豬場的通風透氣性一定要很好,特別是到了夏季高溫悶熱的環境,豬舍的環境一定要加強通透性,因為如果豬舍不通風,不透氣會導致空氣變得非常渾濁,細菌滋養加快,加快了細菌的繁殖速度。豬舍過於悶熱會導致豬產生過激反應,造成中暑打架等問題,而且要及時清理豬糞,不然會導致豬食慾不佳,開始掉膘。

2、注意防蚊蟲

蚊蟲一直是養殖業的最大難題,就猶如種植業的病蟲害一樣,豬舍髒亂,不衛生,是蚊蟲最喜歡的環境。且如果豬身上還有一些傷口,那麼蚊蟲就為集中的攻擊傷口,導致豬的傷口難以癒合,傷情恢復緩慢,甚至還會加重,染上病害。這些病害病菌又會通過蚊蟲進行傳播至其他的豬身上。要定期給豬舍消毒,清理豬糞,用水澆灌豬群,給傷豬進行治療。

3、溫溼度管理

豬生長最適宜的溫度在15-25度,溫度過高會使豬的精神受到影響,影響豬的食慾,萎靡不振,坐臥不安。在遇到高溫乾旱的天氣要注意給豬舍降溫,有條件者可使用降溫設備,同時也可以往豬舍內澆水進行物理降溫。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澆水之後豬舍變得溼潤,母仔豬需要的環境是溫暖乾燥的,在高溫的天氣下又溼潤會嚴重的降低仔豬存活率,而且這種環境也是病毒最喜歡的環境,所以,在澆水前要將豬舍的排水系統處理好,不能讓豬舍有積水,保證低溫又幹燥。

4、養殖密度

豬舍中有分為多少個豬欄,每隔豬欄中的數量不宜過多,因為養殖過密會發生打架,搶食等一系列問題。而且豬自身有一定的體溫,一到夏季當豬開始靠近時就會感覺到明顯的氣溫上升,難以控制每隻豬的正常體溫。且搶食的現象也不能保證每隻豬的體重,成熟後導致有的豬小,有的豬大,降低價值,影響經濟利益。所以每個豬欄中的數量絕對不能過密。


龜友天下


很榮幸能回答您的問題。要想養好豬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

傳統意義上的養豬把防疫放在位,認為只要防疫豬隻就不會生病,其實此做法很不科學,因為要在豬體內產生抗體要受豬隻體質影響,不瞭解豬隻體質狀態,盲目防疫,不但無法起到好的作用,有時會適得其反。如有些豬隻隱性感染了免疫性疾病,就會發生注射什麼生什麼病,因此在注射前,首先要確定豬隻的體質是否健康。豬隻健康的體質務必依靠我們精細的管理、平衡的營養和嚴謹的消毒,因此我們必須做好的點就是管理,也就是為豬創造一個優秀的生活環境,只有乾淨的衛生條件、適宜的溫度和溼度,加上優秀的通風,豬隻才會有一個適宜的生活空間。

2、飼料

豬隻僅有一個適宜的生活環境是不夠的,養好豬的第二大要素是要給豬平衡的營養供給,選擇優質的飼料,嚴把飼料的質量關,根據不同階段豬隻的營養需要,嚴格配比,適宜的生活環境加上均衡的營養是豬隻健康體質的前提。

3、消毒

優秀的消毒機制和正確的消毒方法是養豬生產中不可小覷的第三大要素。在實際操作中,消毒間隔在正常生產的情況下應控制在每7天消毒一次,若有疫情,還要根據情況的不同加大消毒力度,不能盲目拖延消毒間隔,消毒液的稀釋濃度也要嚴格按照比例稀釋,不能盲目減少和加大消毒液的濃度,那樣不但達不到好的消毒效果還會造成浪費,另外液的更換不能太勤,一種消毒液最少堅持用15天~20天以上更換一次,但也不能長期使用一種消毒液,這樣也達不到好的消毒效果。

4、防疫

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正確的免疫方法是養豬生產中的第四個重要因素。 為什麼要把防疫放在第四位?因為只有以上三點防疫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免疫程序的制定要按照自己豬場和豬場所在地疾病流行具體情況來定。疫苗的選擇、保存、注射也要嚴格把關,若有一項操作不當就有可能導致免疫失敗,達不到理想效果。

5、保健

提高豬群體質,有好多病痛現在還沒可防,有些還很不穩定,保護率還不高,所以當前的養豬設備生產,除了要堅持抓好以上四個基本要素外,面對母豬限位欄日益複雜的豬病,如豬藍耳病、豬體內外寄生蟲病、豬圓環感染、呼吸道綜合徵、豬附紅細胞體病痛的流行,要求養殖者需要注重豬群的長期健康,制定合理的切實可行的健康程序是當前養豬設備生產中的重中之重,刻不容緩。

總之,養小母豬管理加強了,豬隻就有了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營養配平了,豬隻才會有強健的體質,消毒做好了,豬隻接觸病原微生物就會減少,發病率才會降底,防疫防好了,豬隻的抗體才會增強,抗病能力才會提升,保健工作做好了,才能確保養豬業的發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您。喜歡的麻煩點贊,評論,加關注。謝謝您!


緬妹小葉


養殖過程中大部分人認為圈舍越清潔越好,其實這種說法是不一定的,如果豬圈髒細菌存留量適當,那麼就會持續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免疫系統是一個以反覆的方式建立記憶的系統。豬在過度清潔衛生得條件下,很少接觸引起過敏的抗原和病原菌可能使得免疫系統刺激不足,也會導致豬群對外界的抵抗力比較差,但豬場細菌存有量過高對豬群健康威脅較大。

以灰塵為例,灰塵可使人患呼吸道和肺部疾病,某些豬場的空氣環境對動物和人的健康可能都是有害的。對動物而言,不同的圈舍系統可能對免疫系統具有完全不同的影響。

在一個飼養系統內,可供動物的飼養密度和有效的自由活動區域將決定患病和傳染病傳播的機會。此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免疫系統的記憶時間,以及增強免疫能力。但需要說明的是,由於在這種環境下病菌得以存活,因此在有限的區域,高飼養密度增加了不斷重複感染的風險,因而各種寄生蟲病最有可能成為傳染源。

空氣質量可能以以一種間接的方式影響動物的健康,這可能是灰塵濃度的增加會使肺泡巨噬細胞變得更加繁忙,最終導致他們清除病原的功能減弱的緣故。

因此灰塵濃度的增高是肺部感染的誘發因素,一旦患有肺部呼吸道疾病,就會影響豬群的生長,還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

在豬群的管理中,豬群的大小也是非常重要的,對與健康的動物,一個較大的群體可能優於較小的群體,這個評價是以豬出現健康欠佳和受傷的相對頻率為根據的。

用墊料來改善圈舍條件,會使得圈舍環境不利於呼吸系統健康或直接增大接觸病原傷害的可能性,鋪設有限的墊料豬比較舒服。由於他減少了豬的相關應激,而所謂的墊料可能不利於豬的健康。

有人通過對厚墊料飼養的不同數量的兩種密度豬群的實驗結果表明,相對低密度而言,高密度豬表現出更高的受傷頻次,體液免疫反應也有所降低。動物之間的相互影響以及較高的灰塵水平,可能解釋了免疫應答中所觀察到的不利影響。

在現實養豬過程中,豬舍的清潔度跟通風,氣溫,飼養密度和空間大小等都有關係。而豬舍內的溼度、氨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粉塵濃度、微生物濃度,是引發孢子、黴菌和內毒素的主要原因。在養殖過程中除季節變化外,最重要的汙染物就是微生物。所以在養殖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阻礙微生物的生長,保證豬隻健康。

除了這一方面外,還要對豬舍的溼度、氨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粉塵濃度、微生物濃度等進行合理的控制,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所以說在養豬過程中豬舍的衛生條件是非常重要的,為保持豬舍衛生條件良好,必須要做到進行合理的通風,改善飼養管理,及時清理糞便,保證清潔,嚴格消毒,提高豬舍衛生條件。豬舍的髒與清潔都有優缺點,但是豬舍清潔的優點要多於豬舍髒的優點。所以說我們做好豬舍的衛生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事。 如果想要避免這樣情況的發生,要從母豬懷孕的時候就開始進行一些干預的手段,首先在母豬懷孕幾個月以後,中期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需要給它補充一些營養。平時可以餵給它一些質量比較好的玉米麵,也可以配合一些麥麩適當的可以給它添加一些比較新鮮的蔬菜,但是不能添加太多的蔬菜,如果吃的太多,有可能會讓它著涼。還有的一些人在母豬懷孕以後這個時候它們認為母豬不應該有太多的活動。其實,尤其是在母豬懷孕後期的時候,這個時候要讓它適當的做一些運動,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把它帶出來,稍微活動一下,但是也不能活動的太多,大概每天讓它活動十分鐘到20分鐘左右的時間就可以了,而且在天氣好的時候,就算是不活動也應該適當的把它拉出來曬一下太陽,這樣才可以讓它肚子裡的小豬仔兒個頭大小都差不多。

二,在母豬生下小豬兒以後,這個時候看那些個頭比較小的小豬仔,我們應該把這些小豬仔給放到比較靠前的乳頭上吃奶。每次讓小豬吃奶的時候都把那些個頭比較小的放在靠前面的乳頭,這樣過幾天之後它們就會形成習慣,每個小豬都會去找屬於自己的那個乳頭,然後時間長了,不需要我們去幫助它們也能找到自己的乳頭前面的乳房,奶水比較多,這樣時間長了以後,那些個頭比較小的小豬總是吃到比後面小豬多一些的奶。所以它們就比後面的那些小豬長的要快一些。然後慢慢的,它們的個頭就會長到差不多大小。

三,如果一頭母豬下了超過它乳頭數量的小豬,一般情況下,一頭母豬有14個乳頭,如果它下的小豬的數量已經超過了這個數量的話,而且奶水的質量又不是特別好,這種情況為了照顧到大多數的小豬,這個時候把那些體型相對較小,而且體質非常弱的小豬給淘汰掉。或者是如果一些大型的養殖場,它們裡面有很多的母豬,有可能有幾隻母豬下崽的時間差不多,這個時候就可以把這些體制相對稍微弱一點的小豬,放到別的母豬那裡寄養,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讓那些體質稍微好一點的小豬吃到足夠的奶,而且這些體型稍微小一點的小豬,它們也可以有奶吃,這樣可以照顧到絕大多數的小豬。

四,對於那些體型偏小的小豬,我們要進行特別的照顧,平時要多留意它們。在稍微大一點可以給它們補充一些玉米麵或者麥麩和成的食物,然後給它們準備一個單獨的食盤,讓它們在一個單獨的地方去吃東西,這樣可以讓它們不用和別的小豬爭搶食物,時間長了也可以讓它們長得比較快,這樣照顧它們一段時間,然後等它們體型稍微大一點,平時觀察它們喜歡吃什麼東西,多為給它們一些喜歡吃的東西,慢慢的它們就會長得比較快了。





小飛與珊珊的日常生活


養豬是豬農的工作、根本,一窩豬的孬好往往決定著一家人一年的收成、收入!那麼如何根據豬的生長特性合理飼養,降低成本還能把豬養的白白胖胖的呢?



我是大山裡走出的畜牧博士小丸子與大家分享關於三農那點事!

沒養過豬的朋友可能覺得養豬還不簡單麼?餓的時候喂點麥麩 棒子麵在加點豆鉑、糠粉讓它吃去唄,多簡單的事!小丸子下鄉走訪遇到的豬農也表示好養 配好飼料拌上藥 豬生病了打好針養上兩年都成磚家了!

小丸子並不認同這種觀點 既然要養豬就要養好豬 把豬養的白白胖胖的 降低成本 減少病害 只有減少投入才能增加豬農收入!正確的養豬觀念應該是養重於防 防重於治 養防治結合才能養出好豬!



1.豬農要養雜交豬

雜交豬瘦肉率高,而且具有抗病力強、發病少、生長快、節省飼料、成本低等特點。減少投入的同時提高效益。常見的優質雜交豬有約克豬和長白條,都是不錯的選擇!


2.豬農要選擇全價飼料

飼料成本在整個養殖週期內的費用佔比最高,可達60%以上。常見的飼料有全價料 預混料和濃縮料,豬農可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全價料是根據豬的生長週期特性設計 是最適合豬寶寶生長的飼料!

3.豬無夜糧不肥

老話說:馬無夜草不肥!同樣豬無夜糧同樣不肥,除了白天的正常餵養豬農每天晚上9點還需要豬寶寶加餐一頓!吃的美美的才能安心睡覺增重!



4.豬寶寶需要用心管理

豬寶寶的管理是對上面幾點的綜合 合理的豬舍佈局 正確的餵養方式 合理用藥 可以大大提高豬寶寶的存活率 最大程度上節約養豬成本 使飼料完全轉化為豬的體重!

希望能幫到你 有不明白可以跟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