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前幾天刷豆瓣時,突然發現《囧媽》的評分竟然滑到了5.9。

我覺得徐崢這次有點冤,不是《囧媽》不好看,而是大家對他期待太高,所以覺得落差大。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其實平心而論《囧媽》還是挺好看的,既能讓人笑,又能讓人哭。最令人深省的是,表面上是母子二人6天6夜的莫斯科之行,實則是在探討中國式親子關係。

父母與孩子是人生旅途中的夥伴,而只有父母的覺醒和改變才是真正教育的開始。

於是,重溫《囧媽》時,我從那些看似搞笑的情節裡,開始思考關於父母覺醒的問題。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二刷三刷《囧媽》後,關於中國式親子關係,我得到了這4點教育啟示:

一、孩子映照出父母的成功與失敗

《囧媽》一開始就展現了徐伊萬和張璐的失敗婚姻。為了安撫徐母,打算離婚的兩人只好假裝恩愛夫妻,但假裝恩愛的兩人都很累。

徐伊萬拿著一盞修好的檯燈,讓張璐拿回家。張璐卻表示:”我從來都沒有喜歡過這盞檯燈。你心裡面長了一個幻想的老婆,她應該喜歡什麼,討厭什麼,該怎麼說話,你全部設定好了。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改造我呢?“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後來在火車上,徐伊萬對徐母說了類似的話”你心裡有一個幻想的兒子“,而且從徐母嘴裡,我們得知她的婚姻也不幸福。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一個婚姻失敗的母親,很可能會養出一個婚姻不幸的孩子,因為父母總習慣把過去的痛楚和創傷投射到孩子身上。

徐母曾對丈夫管控嚴格,現在到了自己兒子,依然控制慾強烈,試圖掌控兒子的一切。

當孩子走近我們時,他們用各種行為映照出我們的成功與失敗,讓我們隨時隨地發現自己的”不覺醒“。

我們對孩子發脾氣、看孩子不順眼,很可能並非孩子做錯什麼,而是因為孩子把我們帶回到過去的創傷經歷中,喚起我們深埋於心的負面情緒。

此時的父母沒有意識到,他們只是把孩子當作了自己不良情緒的容器,隨意發洩。

就像徐母面對徐伊萬的反抗,憤怒不已,她真的是因為徐伊萬反抗才生氣嗎?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其實是徐伊萬對她控制的反抗,讓她想起曾經丈夫對她控制的反抗,所以她才如此生氣

我們面對孩子種種行為的反應,映照出了我們曾經的失敗與傷痛,也昭示著為人父母的不覺醒。

不覺醒的父母很難自我檢視,認識到自己在孩子身上的投射與映照,所以和孩子相處總是困難重重。正如《囧媽》裡的徐伊萬和母親,明明是親密的母子,卻讓人覺得無比疏遠。

二、認同與不認同都是父母控制慾的延伸和觸角

做父母的人,好像心裡都長著一個幻想的孩子“他該喝水了、該吃飯了、該早期啟蒙了。”

徐伊萬下定決心和母親一起開啟莫斯科之行後,他和母親相處融洽起來。

看似母慈子孝的相處中,其實處處透露著徐母強烈的控制慾。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徐母給他投餵各種食物,讓他喝各種養生水。吃飯時,徐伊萬吃了一大盒紅燒肉,剩最後一塊時,徐母卻死活不讓他吃,說影響身體健康。更可笑的是,徐母還要提醒徐伊萬定時排尿。

40多歲的徐伊萬在徐母眼裡,像一個三歲小孩,不懂吃喝拉撒。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父母的覺醒》裡說:”認同與不認同都是父母控制慾的延伸和觸角。“

徐母對徐伊萬的種種不認同,其實都是她控制慾的延伸。在她眼裡,徐伊萬不是獨立個體,所以她可以肆意干涉他的婚姻以及私生活。

另外,父母對孩子的認同也是一種控制慾的延伸,我們用讚美和獎勵,為孩子設定行為框架,告訴他們這樣做,才能得到父母的接納。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我們期望孩子按照我們的既定軌跡,按部就班走下去,一旦孩子偏離軌跡,就會責怪他們。

我們接納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行為,這也是父母控制慾的一種表現。

而真正覺醒的父母,會允許孩子生活在真實的自我當中,而不是陷入父母期望的陷阱中。

三、過度關注孩子,是父母自負感的體現

電影裡最尬的一幕莫過於徐母逼問徐伊萬和張璐的私生活,被逼問的徐伊萬刺撓難忍,但逼問的徐母卻理所當然“我是你媽,我不管你,誰管你。”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父母管教孩子理所當然,但關鍵是很多父母無法把握分寸,總對孩子過度關注。

就像現實生活中,各種催婚催生的父母,美其名曰“我是為你好”,但實際上不過是“父母自負感”的體現。

《父母的覺醒》裡說:“自負感是一種盲目的情緒,是我們對自我形象的一種關照,也就是我們腦海中的自己。”

父母的自負感包括形象的自負感、完美主義的自負感、身份的自負感、規範的自負感、渴望控制的自負感。

比如總催婚逼生的父母,可能就是被“形象和身份的自負感”所羈絆,害怕被別人說“你這父母做得不夠好、你為人父母很失敗”,於是使勁逼孩子管孩子。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徐母對徐伊萬的過度關注就是源於她渴望控制的自負感,她覺得徐伊萬該生孩子,該吃多少紅燒肉,該喝養生水。一直都是“她覺得”,,從來不會管“徐伊萬覺得”。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總帶著自負感教養孩子的父母,只會讓孩子與自己漸行漸遠,並不會拉近我們和孩子的關係。

四、無法接納痛苦的孩子,背後是無法接納自己的父母

電影后半段喝醉的徐伊萬痛哭流涕,給張璐打電話時,終於哭著說出了心裡話:”你什麼都沒有做錯,你就是太講道理。我這麼鬧來鬧去,就是不想跟你離婚,不想跟你分開,因為我還喜歡你,還愛你。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從電影開始到快結束,忸怩折騰了一路的徐伊萬終於露出了軟弱的內心。

他不願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不願張璐開發暖霸美國市場,甚至多加阻擾,不過是他無法接納失去張璐的痛苦,所以寧願死死抓著不放手。

不願接納自己痛苦的徐伊萬背後,其實是無法接納自己的徐母。

徐母耿耿於懷當年因遲到沒能參加的大合唱,所以現在就算花兩萬,不斷折騰也要圓自己的合唱夢。

圓夢的背後真的只是彌補遺憾嗎?其實還隱藏了對現實自己的無法接納,總覺得自己當年如果能趕得上參加合唱,或許人生會有另外一番境遇。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無法接納自身的父母,也無法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而不被接納的孩子慢慢就學會了隱藏情緒,隱匿自我。

久而久之,孩子再也不願面對自己的情緒,尤其是面對痛楚,總想逃避抗拒,而非積極面對。徐伊萬面對張璐不再愛自己這一現實,始終不願接受,甚至各種找事求關注。這背後隱藏的正是無法接納自己的徐母在徐伊萬身上的投射。

《母子與健康》編輯部主任張路曾說:”養育孩子,父母不僅需要面對那個源於自身的小生命,更需要重新面對自我,挖掘內心。“

父母的覺醒,不是一朝一夕的頓悟,而是經年累月的堅持。那麼怎麼才能做覺醒的父母呢從這四點出發: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1、擺脫舊日創傷,做健全父母

我們要意識到,孩子的種種不良行為,其實都是在呼救求助。

他們用這種方式迫使我們認清自己的舊日創傷,並鼓舞我們超越舊日創傷為我們設下的限制,幫我們看到本真自我,從而做健全的覺醒父母。

因而當父母面對孩子不良行為時,不要急著責備批判,先思考是不是自己舊日創傷的投射,自己是不是在借孩子發洩兒時的怨恨和心痛。

如果是,就想辦法醫治自己的舊日創傷,與自己和解。

這時後才能做到和孩子相處時,尊重孩子,不遷怒孩子。

2、放棄控制孩子,力爭活在當下

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因而我們要放下為人父母的架子,放棄控制孩子。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放棄控制孩子,意味著不再需要孩子來成全我們的夢想和憧憬,也不再利用孩子去治癒我們的舊日創傷。我們要調整自己的期望值,變成適應孩子的父母。

總是試圖控制孩子的父母,總想著”未來孩子要怎樣、未來孩子要怎麼做“,反而失去了體驗當下美好的機會。

所以當我們放下控制慾時,才會和孩子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係,才能和孩子享受每一個當下的美好。

3、推翻自負感,才能解放孩子

作為父母,只要一想到“這是我的孩子”,我們的自負感就會油然而生。

因為是我們的孩子,所以我們總想幹涉、控制、改造。卻忘了他們不是我們自我的延伸。而是一個獨立個體。

所以為人父母一定要推翻自負感。正如《父母的覺醒》裡說:“父母只有推翻自負感,允許自己的本真浮出水面,才能解放孩子,讓他們的真實自我蓬勃壯大。”

《愛你,西蒙》裡的媽媽得知兒子是同性戀後,對他說:“身為同志是你的事,有些事只能你獨自去經歷。你還是你,你還是那個我喜歡戲弄的兒子,你爸凡事都可以依靠的幫手,總是讚揚妹妹做的東西好吃的哥哥。”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推翻自負感的西蒙媽媽沒有因為兒子是同性戀而感到羞愧自責,反而支持他的決定。

同樣,我們也可以走出自負感的羈絆,不再試圖改造孩子,而是接受他們本真的模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拓展自我,解放孩子。

4、坦誠接納自己,再去接納孩子

《父母的覺醒》裡說,我們接納孩子的能力與接納自己的能力直接相關——包括接納當下和未來的自己。

因而當我們無法接納孩子時,要覺察到自己無法接納孩子的原因,是自負感作祟還是舊日創傷在慫恿,只有弄清無法接納的原因,才能坦誠接納自我和孩子。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只有接納自我的父母,才不會在孩子哭鬧時,只會呵斥“閉嘴、別哭了”,而是會溫和接納孩子的痛楚,並設身處地體諒他們。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看見,是真正的慈悲。”

被父母接納的孩子,他們的生命力會被父母看見,被看見的生命力才是好的生命力,才會生出愛與溫暖。

所以先接納自己,再接納孩子,才能和孩子一起踏上覺醒之路。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真正的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囧媽》最後,幡然醒悟的徐母不再試圖控制徐伊萬,得到自由的徐伊萬也不再糾纏張璐,母子和解,曾經的夫妻也達成了和解,徐伊萬的人生開啟了新篇章。

從父母覺醒的角度,分析《囧媽》裡徐崢和母親的親子關係

希望現實中的父母,也可以儘早覺醒,拋棄自負感、控制慾、虛榮心,用覺醒的方法教養孩子,和孩子一起活在當下,享受美好。

我是唯唯書影記,關注我,陪你讀好書觀佳影!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