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FCoin事件的深遠影響


FCoin對於很多人來說並不陌生,一個由火幣前高管張健創辦的交易所。2018年FCoin以交易挖礦模式異軍突起,一度登頂日交易量全球第一,甚至被戲稱“宇宙第一交易所”。


然而僅僅過去十八個月,FCoin就以跑路的方式慘淡收場。


2月17日下午的一封公告,已經維護數日的FCoin官網發佈了一篇名為《FCoin真相》的公告,FCoin創始人張健在公告中表示,因為決策失誤和積累了很長時間的數據問題,導致FCoin資金儲備無法兌付用戶提現,預計無法兌付的規模介於7000-13000BTC之間,約5-9億人民幣。

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雖然張健在公告中把問題歸咎於技術和決策,並且承諾會負責到底。但從梳理FCoin先前的行為來看,FCoin這時候跑路是早有預謀。1.此前頻繁採取高利息存幣的方式以及負手續費來吸納資金;2.瀕臨崩潰還要銷燬平臺幣拉高價格割一波韭菜;3.出現問題後每天進行少量的提幣,降低市場恐慌;4.選擇疫情嚴重大家都不方便維權的時候跑路;5.攬下全部責任並承諾還款,把一個鉅額詐騙的刑事案件變成了一個民事案件。


張健口口聲聲說自己的初心是無私的,為了社區可以奉獻一切;也聲稱自己嘗試過一切辦法來挽救這個局面,就算交易所垮了,他個人也會重選賽道另起爐灶償還投資者的錢。


最終結果很多人也能預料,張健苦心經營多年的口碑崩塌,加上債務數額過大,讓他翻身幾乎成為不可能。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絕對不可和當年史玉柱那樣隱姓埋名東山再起,一個失去了信譽的企業家,到哪裡都是寸步難行,就像賈躍亭一樣。


FCoin的事情還會持續發酵,雖然它並不是一個大交易所,但這次事件帶來的後續影響很有可能不亞於Mt.Gox。


拋開各種陰謀論不談,既然現在有接近9億的窟窿,那麼就一定會有投資者受到這麼多損失。其中既有貸款炒幣的小韭菜,也有大戶和機構,甚至有的機構是把其他投資者的錢放到FCoin裡進行理財,背後又涉及到無數投資者。這些人不論是通過法外的暴力手段,還是通過司法途徑,都勢必會選擇進行維權。


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通過法外手段維權不具有普遍性,一定是力量大的人能追回的概率更大,而力量小的人想通過這個方式要回錢幾乎無望。


如果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會出現兩種可能。第一是公安機關受理了案件並且依法對張健進行公訴或追逃等強制措施,由於9億金額過於巨大,勢必會對幣圈的其他交易所或項目方造成的衝擊,甚至可能會像打擊P2P一樣進行全方位清掃。


還有一種可能其實發生的概率更大,正如上文所說,張健承認所有債務且都攬在自己身上承諾還清,必然是有懂法律的人士給他提出了建議,他這樣就把一個刑事案件變成了民事案件,警方很大的可能會以民事案件立案調查,幣圈相關法律空白,加上張健可能已經跑到國外,調查取證難度很大,最後很有可能不了了之。


當其他心懷不軌的項目方和交易所看到,這種巨案都無法讓犯案者伏法為受害者挽回損失,一定會跟風效仿。劣幣驅逐良幣,會讓很多認真踏實做事的人反思自己長期以來堅守的意義。


長此以往整個行業的風氣將會急劇惡化,最終整個行業就會聲名狼藉,投資者亦會敬而遠之。

行業積弊與曙光

凡屬過往,皆為序章


事情已經發生,由衷的希望本次事件的受害者能夠挽回損失,也期盼涉案者能夠得到應有的懲治。


但是,作為幣圈人、區塊鏈從業者,我們一定要從這次事件中總結並吸取教訓,深刻的反思行業未來該如何發展。


在這次事件當中,為什麼出現這麼嚴重的問題投資者卻一點風聲都沒聽到?因為最大的問題就是是行業缺乏監督,從項目融資階段,投資者就失去了對項目的監督,投資者對於項目的運營和財務狀況都來源於沒有任何真實保障公告,沒人能對真實與否進行審查。


以傳統的企業融資為例,企業在IPO之前會經過數輪融資,每一輪融資都需要經過投資者的盡調,還必須將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才能啟動下一輪融資,而且投資人與企業簽訂的投資協議裡的各種條款都是受到法律保護的,也讓企業負責人不敢使壞。


即使企業發展壯大到一定規模,可以進行IPO上市,也不能掉以輕心。證券法為了保證投資者的利益,會對申請IPO的公司進行嚴格的審查,上市之後還得不斷公佈自己的運營狀況,不光是財務狀況,甚至連高管變動等消息都得公開,相當於把整個公司的一切都暴露在陽光之下,接受投資者的監督。

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幣圈2017年的ICO熱潮讓人印象深刻。


ICO是首次幣發行,區塊鏈項目通過發行加密資產的方式進行融資,並且發行的數字資產也與項目的所有權益綁定,可以看做是區塊鏈項目的股份,當然也可以在二級市場進行買賣交易,這也算是幣圈的一大創新了。


雖然幣圈人都說ICO具有融資高效、變現簡單等特點,是對IPO的重大改良,但實際上ICO提升效率的同時,犧牲了對於項目的監管,以及對投資人的利益保護。在項目募到錢以後,是踏實做事還是拿著投資人的錢揮霍,全靠項目方自願。因為錢到他手上,沒有人能夠進行監督和管理。


這也為不懷好意的人通過發行ICO騙取投資人的錢提供了土壤,當他們募集到幾千萬的資金後,根本無心踏實做事推動行業發展,最終大量項目破發跑路,投資人維權無門,ICO泡沫才被被戳破,區塊鏈甚至與詐騙齊名,遭至9.4重拳打擊。

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2019年初由幣安帶領興起的IEO,其實是對ICO的一種改良,是以交易所為核心的代幣發行機制。它的本質是由處在行業上游的交易所來代替用戶進行篩選項目,並對優質的項目由交易所進行背書,這比起讓投資者自己胡亂選一通的ICO模式是一次進步。畢竟交易所對於行業的理解和對項目的審核專業度絕非普通人可以比擬的。


事情的發展總是事與願違,幣安等頭部交易所是很愛惜羽毛的,它們篩選的項目也確實都是很優異的項目,因此上線後表現都非常亮眼。並非每一個交易所都如它們一樣,市面上還有很多連FCoin都不如的小交易所處於垂死掙扎。


別說它們有沒有能力去篩選項目,只要有項目願意交錢,交易所肯定求之不得,把道德和節操拋在腦後,與項目方沆瀣一氣收割投資人的錢。這些“黑哨”越來越猖獗,也讓IEO的口碑一落千丈,大部分IEO的項目都落得一地雞毛。

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其實幣圈的幾種融資模式,不論是ICO還是IEO,其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提升融資模式的效率,讓初創企業都更容易融到錢來發展。但是盲目追求效率,卻忽視了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和對項目方的監督,以至於被壞人所利用,可以說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很多幣圈人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後果,於是又推出了STO模式,STO則是希望主動擁抱監管,這個思路沒有錯,因為擁抱監管才能驅逐劣幣,行業才能良性發展。但是STO模式本身有致命的缺陷,就是它擁抱的是美國監管,其他地區法律並不適用;此外STO本質是將Token證券化,那為何要捨近求遠,直接設立一個不發幣的區塊鏈公司,拿股權融資豈不是更好?STO只不過被有心人披上了一層合規的幌子,實際上還是ICO。


新興融資模式——STP

既然ICO、IEO、STO都存在不受監管,法律監管又遲遲處於真空的情況下,有沒有新的融資方式呢?


區塊鏈自誕生起,它所要做的正是為了讓社會從don't be evil(不作惡)到can't be evil(無法作惡)。是否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本身來解決區塊鏈行業融資亂象的問題,讓區塊鏈項目融資從不作惡到無法作惡。


STP標準通證協議(STANDARD TOKENIZATION PROTOCOL)

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標準通證協議的STP標準是打造區塊鏈通證經濟的開源標準,用於定義在遵守所有必要法規的同時生成、發行、發送和接收通證資產的所有權。STP標準通證化協議允許對資產通證化,使其在不同管轄區域內完全兼容法規,並在任何ERC-20平臺進行跨平臺轉移。


STP的優勢在於將公開發行(IPO)、通證發行(ICO)和基於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可編程性這三方的優勢相結合,為行業帶來更好的融資方式。


STP就是在合規的條件下利用通證來融資的行業標準。


對需要募資的項目發起者的好處:融資速度比IPO效率更高、融資成本更低,可以直接接觸到全球投資者而非單一地區,自動合規化,並且對整體業務破壞性較小。這意味著,項目可以通過比現有方法更快、更節約成本的方法,從世界地的投資者處獲得更多資金。


對投資者的好處包括:獲得可以在全球市場上進行轉讓的通證資產,解決了以前區域性資產流動性不足的問題,由於主動合規,可以兼容各地區法律法規,與傳統融資產品相同的、完全透明的投資者法律保護。 投資者可以不用再擔心項目出現像FCoin這樣不受監督的情況。


STP標準通證化協議需確保遵守協議代碼中包含的管轄區的法律和確保在發行資產之前遵守發行人所提出的參數要求和限制的條件下運行。協議的特色就是鏈上合規驗證者。


Fcoin引發行業信任危機,STP能否成為區塊鏈融資的新出路?


鏈上合規者主要有兩個職責:


1)管轄合規性(即在特定轄區該通證屬於證券)


2)發行人合規性(即投資者不得擁有流通總通證量的49%)


為保證STP協議能夠始終遵守最新的監管標準,系統又在通證持有者當中選出由意見領袖、律師、證券從業者、監管機構等組成的確認者委員會,以確保任何法律和監管的變化,協議都能及時高效的響應。


正如上文所述,STP標準通證化協議是利用區塊鏈技術本身來解決區塊鏈行業的融資問題。意味著STP可以幫助行業實現從被動合規到主動合規的根本轉變,這在之前是從未有過的。


協議通證STPT

為了確保STP標準通證協議的正常運行和激勵STP網絡的參與者,平臺發行了基於區塊鏈智能合約的平臺通證STPT。STPT是使用標準通證化協議標準實現通證化的第一筆資產,也是使用STP標準提供資產通證鏈的第一個示例。


STPT可以用作以下幾個方面:


1) 發行費: 需要使用STP標準協議進行募資的發行方要向STP協議支付初始發行費用,使其啟動其資產的通證化。因為發行人的需求、項目參數和有關通證轉移的規則以及合規化都需要成本,這部分發行費就是用來支付這些成本。


2) 合規確認者Gas:任何使用STP標準通證的發行方在發件和通證轉移時都需要使用一定數量的STP通證作為gas,作為對合規確認者、確認者委員會及其他相關方面的激勵。


3) 投注:STP網絡還允許通證持有者投注並獲得STPT。投注並持有的STPT數量越多,即視為對於平臺越信任,在分得STP平臺的收益和gas費時,持有的STPT越多所獲取的收益越多。


4) 治理:STPT持有者可委託給STP社區選舉的確認者委員會來實現對於平臺生態的治理。委員會的成員(驗證者)將獲得STPT作為獎勵,通過這些激勵手段將為STP協議的治理提供支持。


正是因為STPT在未來整個STP生態中顯得尤為重要,未來價值可期。目前STPT已經上線韓國頂級的法幣交易所Coinone韓元交易對、BitMax、老牌交易所Bittrex以及Bithumb Global。


展望

知名作家吳曉波曾說過:“科技向善之所以是一個複雜的話題,是因為一方面跟商業有關,跟進步有關,跟科技有關,但另一方面又跟人類的困境相關。”


區塊鏈技術的願景正是希望將不作惡變成不能作惡,由於利益的驅使,監管的缺失,最終演變出行業的融資亂象,與行業誕生的初衷漸行漸遠。


STP標準通證協議所構建的合規化通證融資標準能否將失控的列車帶回正軌?


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