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

Z在下頭很硬


對這種說法不敢苟同。

輕信這種說法的人要麼是容易被人誤導,要麼是民族主義者,要麼就是不懂歷史的人。

首先,縱觀我國曆史,每一個朝代都有興盛到衰亡的過程,每一個朝代都有值得稱讚的事蹟,也有不堪回首的敗筆。而清朝也是一樣,同以前的朝代比並無特殊。

唯一的特殊的只有兩點,一個是非漢人統治,另一個就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就是因為這兩點,才會被許多人抨擊。

我們線來看第一條,清朝統治者非漢人,這個沒錯,但卻同樣帶表了中華文明。什麼叫中華文明?難道是漢民族就代表中華文明瞭嗎?非也。代表中華文明的是我們的文化,是幾千年逐漸形成的東方文化,這種文化才叫中華文明。而我們的文化從三代之前就開始慢慢形成,幾千年來融入了很多的周邊民族的文化,最終才是現在的中華文化。

而清朝雖然是非漢族統治,但其採用的文化還是以漢文化為住,到最後完全融入到漢文化之中,與歷史上多次的民族融合沒有區別。所以,有清一帶,依然是漢文化,依然是華夏文明。那麼,何來說清朝不是中華文明?

就像一箇中國人出生在外國,長在外國,雖然他是中國人血統,但他代表的文化卻是外國文化。同樣,外國人或者非漢人,在中國成長學習,所以他代表的自然也是漢人文化。

再看第二條,如果最後一個朝代是明朝或者另外一個漢人王朝,難道就不會發生清末哪些情況了嗎?那可不一定。

中國同西方文明的落後並非始於清代,而是始於明代中後期。明代前期的發展與西方的差距並不大,可以說各有千秋,但到了中後期,受明初海禁影響,隨著朝廷中各種勢力之間的爭鬥,經濟和科技的發展與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大。最終的腐朽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而就算明代後不是清朝,而是換另一個漢人朝代,那麼根據歷史的規律,這個漢人王朝在2,3百年後,依然會變得腐朽不堪。這裡有很大的因素是與文明的文化有關,我們歷來是重視維護統治階級,而不重視經濟和科技。這個不能讓滿清來背鍋,因為他們實行的也是漢人文化,儒家文化。

最後再看下清朝給中國帶來了什麼。最明顯的就是今天我們的國土,雖然清末也損失了上百萬的面積,但依然要比有明時期面積大很多。因為清朝對蒙,藏等族得政策,使得他們徹底融入了中華文明。

歷史無法改變,也沒有假設,但說滿清誤我中華三百年,這完全是不負責任,推脫責任得說法。雖然清朝早期對漢人統治比較殘酷,也屠戮過漢人,但事情還是要分開來看,實事求是。如果非要說滿清誤我三百年,那就請拿出誤我三百年的證據吧,不要臆想推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