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苦没什么不好,那些靠自己努力实现梦想的人,究竟有多动人?

有人说,大城市就是一台榨汁机,榨尽了无数人的青春和梦想。但其实,它也可能是一座熊熊燃烧的丹炉,经过万火锤炼,炼出了三头六臂、百变神通。

年轻的时候,多吃点苦没什么不好,人生到了下半场,敌人只剩自己了。

桃子大学刚毕业就已经跑到北京找虐了,光房租就占用了她一半的工资,和房东磨破了嘴皮,才得到“押一付一”的优惠。

她每天六点起床,化上精致的妆容,然后坐四十分钟的早班地铁去上班。下班后,为了去买便宜点的蔬菜,会随着拥挤的人群走两站地到小区附近的菜市场买打折菜,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晚点回家。

据说,她住的地方属于城中村,晚上都没有路灯。

她和朋友讲这些,朋友都不忍心听下去了。但是她却不觉得苦,因为在她看来,生活一直都是美好和现实交织下的产物。

大城市立足难一些,但胜在距离梦想更近一些。小城市生活可以很安逸,但梦想早早就会被遗忘。

她说:“我不想20多岁就端着保温杯,喝着枸杞茶,一张报纸,一台电脑,从此岁月静好。成功的人从来不害怕忙忙碌碌,而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见不到繁花似锦,还安慰自己淡云流水最可贵。”

当然她身边也总有人会说风凉话:“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那么拼命,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面对这些质疑,桃子一概不理会。

桃子27岁的时候出国念书,周围的人都说:“你都27了,怎么还不结婚了?”

结果等她到了国外,大家一听她27岁,都说:“你才27呀,还有很多事可以去做呢。”

那时候桃子明白,这大概就是阶层带来的文化差异。27岁结不结婚从来是没有对错的事情,但27岁就以为自己已经度过了一生,就大错而错了。不在大城市体验一番,你不会知道人可以为了生存修炼成什么模样。

多吃苦没什么不好,那些靠自己努力实现梦想的人,究竟有多动人?

桃子宿舍有位姑娘,22岁大学毕业,23岁在一家私企上班,24岁开始相亲、谈婚论嫁,27岁的时候已经怀了二孩,从此辞掉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

她的朋友圈里充斥了“伪科学”的养生文,各种类型的“育儿”文章,偶尔发几张自拍,配的文字也是抱怨丈夫工资低,物价上涨,生活无聊的。

桃子说,总觉得这位朋友的人生在27岁就已经此完结。她能想象到,若中途没有什么变故,等同学48岁孩子离家后,她和丈夫已经没什么话说,50岁就养生,逛早市,跳广场舞,55岁开始带孙子。

这样的生活也许是大部分人眼里的“岁月静好”,但对自己而言,这一生就此虚度,实在太可怕了。

桃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她不会做饭,也不喜欢带孩子,但她会赚钱。后来她结婚了,家里的孩子都是爸爸带的。她每个月都会给家里两万块家用,她和她的老公也很恩爱,她尊重丈夫为家庭付出的一切,不存在什么谁地位高低,她的婆婆也很尊重自己。

桃子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很多女孩,女性不一定是那个在家洗衣做饭接孩子放学的那个人,不要介意外面说什么,自己活得舒服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那么一定是你自找的。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最好的自己,都会想摆脱当下,去过更好的生活,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为了梦想而拼尽全力去改变的。

如果你期望自己成为万人迷,那么从现在开始就要少吃多运动;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穿上名牌衣服,那么现在你就要为了买下那个牌子而赚钱,每天都要向那个目标再靠近一点点。

多吃苦没什么不好,那些靠自己努力实现梦想的人,究竟有多动人?

吃晚饭的时候,杨楠收到一条张爽的微信,她说自己下个月要结婚了,问杨楠有没有时间参加。

杨楠刚到深圳的第一周就认识了张爽,她俩共同租了一间小二居的房子。后来慢慢熟悉后才了解,两人竟然来自同一座城市。

在繁华都市里,两个来自异乡的单身姑娘,彼此成了对方最亲密的伙伴。但自从张爽半年前选择回老家当了一名中学教师后,她们好久都没聊过天了。

杨楠问她,过得如何?

她说:“上班也无聊,下班也无聊,整个人、整个生活都被无聊占据了,自己就是‘无聊’本人了。”

以前的张爽,人如其名,性格直爽,雷厉风行,喜欢尝试新事物,十足的元气少女。可是现在,据她形容,不仅现在看不到一点希望,未来也可能会无休止地消沉下去。

其实当初杨楠刚到深圳的时候,一心只想考进体制内,工作清闲而安稳。相反张爽看不上体制内的死板,觉得年纪轻轻就待在体制内是白白浪费青春,于是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像是带着千军万马战斗,遇山开路,遇水搭桥。

那时候张爽总是不理解她,明明在最好的年华,身边有无数个机会,为什么偏要往体制里扎堆呢?残酷的大企业里才会有大未来。

可是生活不到半年,因为物价高、房租贵、生活成本负担不起,张爽便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回到家乡后的她,工资虽然低了,但生活成本也直线下降。原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自己想追求的,但现在她又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开始怀念大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了。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容不下灵魂,这句话用在她身上很贴切。

反而是原本一心想安稳度日的杨楠留了下来,并应聘到一家外企,选择在职场上厮杀出一片天地。

聊天结尾,张爽说自己现在超级怀念合租房里发出的噪音,怀念晚上八点依然拥挤的地铁,怀念早上六点半出门呼吸清晨的朝气,怀念怕耽误工作,穿着高跟鞋在路上奔跑的速度和内心里熊熊燃烧的欲望,那一切都是为了梦想拼命奋斗的模样。

多吃苦没什么不好,那些靠自己努力实现梦想的人,究竟有多动人?

和张爽一样,在小城市里容得下肉身但找不到灵魂的人,还有黄姗。

曾经她以为往下走工作比较轻松,但实际上,往上走反而比较轻松,因为层次高的人脑子比较清楚,做事讲道理。

她28岁那边,身边很多同行,都纷纷辞职离开体制选择创业。斟酌再三后,她也加入了创业大军。她说要趁着自己才28岁去大城市闯荡一番。

尽管她不喜欢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不见血的战场上厮杀,不喜欢乱糟糟的人群,但她更不想做一只温水里的青蛙。她得为了自己的梦想再拼命一次。

两年后,她再次回到出生的小城市,却已经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她说小时候以为有钱人都是霸道不讲理的。长大后站到了更高的层次,才发现很多有钱人都懂得很多,经历很丰富,做事儿很认真、执着,性格也比较豪爽。

刚辞职的时候,黄姗其实是迷茫的,幸好她一位好友在北京生活,一个电话后,黄姗就带着身份证只身去“投靠”好友。

当得知好友租住在一个属于高档小区里时,黄姗很惊讶得问她:“为什么不选择去一些环境较差的小区租房呢,反而把一大半的工资用在了房租上?”

朋友的解释是:“当你处在层次越低的地方,身边的邻居、朋友也都是低层次的人。而只有你身处高层次,才能遇到更高层次的人,会获取更多的优质机会。”

黄姗好友今年30岁,去过五十多个国家,见过了很多女孩,这些姑娘里有的30岁还在念书;有的姑娘毕业后做了五年义工,又做志愿老师;还有姑娘在非洲拍摄纪录片,会说四五种语言,跟非洲人一起跳舞。她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精彩,但无一例外,这些姑娘的生活里并不是只有包包和爱情,别人能在她们身上看到‘梦想’两个字。

我们这一生最大的梦想不就是把自己过好么?

与其浑浑噩噩在安逸中蒙着眼睛过日子,不如再拼尽全力搏一下。按照自己的喜好,不断修炼自己。当你见到了更大的世界后,就不会再为小池塘烦恼了。

人生到了下半场,是时候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丰盛自己的灵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