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種姓為什麼都白,印度明星阿米爾汗是什麼種姓?

zuji999


米爾·汗是 穆斯林,阿米爾·汗是出生在印度一個有阿富汗血統的 穆斯林家庭。在印度沒人把他當做高貴的人!印度人只認為婆羅門是高貴的。 有網友說,阿米爾·汗的膚色,應該不會低於剎帝利,也有說他是婆羅門的!



阿米爾·汗的是汗(khan),khan可汗是 穆斯林,認識一個叫Genesh的白印,名字意思是印度的大象神,應該就會是較高種姓,推測是婆羅門 印度首屈一指的大明星阿米爾汗,被大家公認為“印度良心”,他不僅能演、會寫,更是嘗試拍片和擔任製片,也導演過電影《地球上的星星》。阿米爾出演的電影彷彿都是品質保證,票房都能在排行榜名列前茅,他的每一部電影都值得我們不斷咀嚼和反思。 阿米爾汗在印度可以說是天王級的,被稱為印度的劉德華,如此你就能想像他在印度的地位如何了。


宇坤搞笑de段子


在印度,種姓制度已經存在了3000多年,這種等級劃分觀念已然隨著時間的流淌,深植人心。


種姓有高種姓與低種姓之分,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又劃分出許多種姓。

高種姓出自於印度的中高層階級,像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這三個是印度公認的上層階級。達利特則是印度最低的階級,不僅經常被上層階級奴隸和壓迫,而且只能擁有低種姓,甚至被上層人稱為賤民。

印度的高種姓為什麼膚色都白,追蹤溯源,與印度的歷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歷史上,印度曾多次遭到其他民族的入侵,第一次入侵印度的是膚色白皙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驍勇善戰,經常挑起與印度土著人的戰爭,最後征服了印度土著人。

這些雅利安人正是高種姓的祖先,他們為了防止自己的純正血統被土著人玷汙,制定了種姓制度,不允許雅利安人與印度土著人通婚。


由於雅利安人的基因決定了膚色比較白,再加上沒有被後面的印度人“通化”,儘管在後代群體中,確實有和本土印度通婚的人,然而總體來說影響還不是特別大。

所以我們看到的一些印度高種姓人群裡面,很多人都是皮膚白皙,這個原因就是基因的問題。

另一方面,印度幅員遼闊,領土寬廣,地理位置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半島。印度人的膚色從北到南呈現出了階梯型的變化,越靠近南方,膚色越黑。

從高種姓的地理分佈來看,大部分的高種姓分佈在印度領土靠北的區域,而非高種姓則多位於靠近赤道區域,所以除了膚色遺傳因素之外,太陽光的輻射也是造成膚色差異的原因之一。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大體上了解了印度高種姓的膚色白皙問題。在印度,人們經常通過膚色去猜測種姓。明星的種姓問題總能引來不少人的圍觀,印度明星阿米·爾汗就是人們經常談論的對象之一。


阿米爾·汗,1965年3月14日出生於印度孟買,是印度影壇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出演過許多的電影,也格外關注印度的社會矛盾,甚至還被外界評為印度良心。

阿米爾·汗的姓氏為khan,不少中亞國家的穆斯林國家君主稱可汗。所以單看可汗姓氏的來源就知,阿米爾·汗肯定是印度的高種姓。

印度的穆斯林中只有阿什拉夫是高種姓,按照阿米爾·汗的情況來看,他必定屬於阿什拉夫這一種姓。阿什拉夫中又細分為四個種姓,它們分別是“賽義德”,“謝赫”,“摸臥兒”,“帕坦”。

追溯到阿米爾·汗的家族,他的父系家族是侯賽因·可汗家族,屬於高種姓阿什拉夫種的帕坦一姓。按印度的四大階級來看,是上層階級中的剎帝利一級。

相比於他的父系家族,他的母系家族在印度的地位更加顯赫。他的曾叔祖父是印度穆斯林的最高種姓賽義德。


他的爺爺是穆斯林中高種姓的帕坦種姓,奶奶是最高階級婆羅門階級的賽義德種姓。從這些家族人物的種姓中我們就不難得出阿米爾·汗是根正苗紅的高種姓。

雖然說根據膚色的不同可以區分出高低種姓,但是光看膚色判讀並不準確,這是因為印度的問題不僅僅是外人侵略帶來的,還有他們內部自身的原因。

要準確的區分高低種姓,除了看他們的膚色以外,還要根據他們的職業來判斷。

在印度,高種姓的人一出生就是中高層階級,家境富裕不說,還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

所以絕大多數的高種姓人的工作體面工資水平高,而低種姓出身寒門,沒有機會享受優質的教育。
甚至從小就要工作養家,他們很難有機會接觸到上流社會的社交圈,只能去從事一些不體面的靠出賣體力來賺錢的工作。所以印度從事體面工作的人,一般都是屬於高種姓。


史之策


高種姓族群在印度掌握這財富與權力,到了印度你可以看到,醫生、律師等等職業往往是由高種姓人群構成,幾乎達成壟斷,而低種姓人群就算你的能力再強,你也融入不了上層社會的圈子,在印度,低種姓人群就是這麼悲哀,那麼印度社會的種姓制度如此森嚴,外國遊客到了印度,那我們在他們眼中是對應著什麼種姓階級呢?

一般印度的種姓高低不需要亮明身份,只用看膚色深淺就能看出來,因為印度是外來入侵者製造的種姓制度,當時印度的原住民大多都是黑膚色人種,而外來入侵者如雅利安人、波斯人、馬其頓人等等都是膚色較淺的人種,所以自然作為統治階層的白色人種是高種姓人種,而黑色的原住民則是低種姓人種,所以他們看外來遊客也是這樣看的。

像印度人看歐美國家的白人遊客,在他們眼中就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婆羅門;而像我們中國人,以及日本韓國這些東亞人種,在他們眼中屬於代表著王公貴族的剎帝利;像東南亞人種,以及南美人種在他們眼中代表著平民階級也就是吠舍;而向黑人,在他們眼中就代表著首陀羅和達利特。總的來說如果不是印度人,他們看待你們主要還是看膚色,還有一點就是看你和什麼樣的本土人交往,如果你是和他們當地的高種姓人交往,他們會認為你也是高種姓,而如果你是個白人,卻整天和達利特在一起玩,那麼他們也是瞧不起你的。






搞笑冒險家


印度高種姓人群之所以皮膚比較白,是因為這些高種姓人群並不是印度的印度次大陸的原生人群,而是古代生活在中亞的白膚色雅利安人種,他們在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時候,遷徙到了印度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的土著。

在這個征服的過程中,雅利安人建立起了四級種姓制度,該制度以統治階層的社會地位作為劃分的主要標準,人為將國家內生活的國民,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並以此層層相扣,最終形成一套散佈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在種姓制度的社會模式下,印度人被人為地分成了四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這其中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都是膚色偏白的雅利安人,而首陀羅則是被征服的印度土著人,所以膚色比較黑。因此在印度看一個人是否是高種姓,往往可以從這個人的膚色上,做出大致的判斷。

比如印度著名的男影星阿米爾汗,僅從他的膚色的白皙程度,就可以判斷出他是一個典型的雅利安人種,而如果我們在看看他的姓氏的話,就可以發現他不僅是印度高種姓人群,而且還是高種姓族群中頂尖的那一小撮。

翻開阿米爾汗的家族史,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不凡,比如他的姓氏是“khan”姓,是印度穆斯林中的頂級姓氏,他的父系家族為侯賽因·可汗家族,來自高種姓阿什拉夫中的“帕坦”姓,屬於種姓中的“剎帝利”級別。而他的母親的姓氏則更加顯赫,其外祖父的姓氏賽義德,屬於印度穆斯林的最高種姓,妥妥地“婆羅門”級別。

因此,阿米爾汗無論是從父系追溯,還是從母系這邊追溯,祖上十幾代估計都是妥妥的高等級貴族,而這恐怕也是他在印度影壇中一直順風順水的主要原因,雖然到了今天,印度政府正在努力打破種姓制度上的藩籬,但是很多時候,高種姓比低種姓更吃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沒辦法,誰叫阿米爾汗在一開始就跑到了前頭呢。


落下m



從阿米爾•汗的膚色可以判斷,他不是低種姓,汗是Khan,源於突厥語,是君主和領袖的意思,是穆斯林貴族。印度種姓制度形成之後,阿米爾汗的家族才進入印度,雖然阿米爾汗信奉伊斯蘭教而不是印度教,但是膚色白皙,身份地位高,掌握大量財富的阿米爾汗家族,如果按照種姓制度來分,就算不是最高的婆羅門,至少也是剎帝利。

印度高種姓皮膚白皙,而低種姓膚色黝黑,因為印度高低種姓是不同的種族,而且幾千年來不同種姓之間不通婚,所以至今印度人的膚色仍然各不相同。

3000多年前,地球經歷小冰期,全球氣溫下降,高緯度地區生活條件急劇下降,東歐平原的古印歐人不得不南下遷徙,其中的雅利安人翻越烏拉爾山,進入阿富汗高原,一支向西進入伊朗,另一支南下進入印度。

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征服當地原住民,為了鞏固地位,設計了種姓制度,種姓制度從上到下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雅利安人的上層佔據前兩個等級,為了方便統治,原住民的貴族和領主也可以成為剎帝利,而平民只能是更底層的吠舍和首陀羅,而戰俘的後代則是四個等級之下的達利特,又稱賤民。



在一個村莊,四個種姓有自己的生活區域,不同的寺廟和水井,不同種姓之間幾乎互不通婚,如果是高種姓女子嫁給低種姓男子,會被家族“榮譽謀殺”,如果是低種姓女子嫁給高種姓男子,需要付出鉅額嫁妝,但是種姓越低,通常也越貧窮,不可能支付鉅額嫁妝。


雖然雅利安人進入印度已經3000多年,但是種姓制度的存在導致印度社會仍然是分隔的,不同的膚色也被保持下來。

印度種姓很好區分,膚色白皙,相貌接近歐洲人的是高種姓,而膚色黝黑的,甚至接近黑人的是印度原住民,是低種姓,歐美國家的白人進入印度,由於膚色的原因,會默認是高種姓。


視野新觀


種姓制度屬於印度教,是印度教的教規,印度明星阿米爾·汗(Aamir Khan)雖然出生在印度孟買,但阿米爾·汗(Aamir Khan)家族是外來移民,而且阿米爾·汗(Aamir Khan)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提倡人人平等,伊斯蘭教反對印度教的種姓制度,阿米爾·汗(Aamir Khan)不再印度教的種姓制度約束範圍之內,阿米爾·汗(Aamir Khan)在印度的地位沒有按照種姓制度來排名!

阿米爾·汗(Aamir Khan),1965年3月14日出生,聲譽印度孟買,是寶萊塢的導演、演員、製片人,是個小神童,8歲就演了一部名叫《Yaadon Ki Baraat》的電影。 阿米爾·汗還是一個全才,會打網球,還曾拿過網球冠軍!

阿米爾·汗姓“ Khan”,意為“可汗”,源自突厥語,在突厥語中,Khan是對“領袖”的稱呼,是對“君王”的稱呼,是對“王公貴族”的稱呼! 可汗,又稱為大汗、合罕、汗王,簡稱“汗”!

阿米爾·汗全名Aamir Hussain Khan,他就是侯賽因·可汗家族的後代,侯賽因的1364年被埃米爾·帖木兒(Amir Temur)扶持為察合臺汗國的可汗,1369年,侯賽因.可汗被埃米爾·帖木兒(Amir Temur)殺害,埃米爾·帖木兒(Amir Temur)自建帖木兒帝國!

在印度, 阿米爾·汗的家族地位很高, 阿米爾·汗之所以是演員,是因為他的父輩們都是演員、導演和製片人。阿米爾·汗的爺爺輩更厲害,阿米爾.汗的親爺爺是一個歷史老師,阿米爾.汗的四爺是扎基爾·侯賽因是印度第三任總統,是印度歷史上第一位穆斯林總統。阿米爾·汗的另外一個爺爺是邁赫穆德·侯賽因,邁赫穆德·侯賽因是巴基斯坦的教育部部長。

還要注意的是,阿米爾·汗的曾叔祖父是穆拉那·阿扎德,穆拉那·阿扎德全名Maulana Sayyid(賽義德 ) Abul Kalam Ghulam Muhiyuddin Ahmed bin Khairuddin AlHussaini Azad ,是印度獨立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與甘地、尼赫魯齊名, 是印度獨立後的第一任教育部部長,印度的國家教育日就是穆拉那·阿扎德的生日。阿米爾·汗非常崇拜曾叔祖父穆拉那·阿扎德,給兒子取名字的時候,阿米爾·汗特意給小兒子加上阿扎德三個字,紀念穆拉那·阿扎德。阿米爾·汗的背景來看,他不是一個小明星那麼簡單,他的家族在印度是一個大家族,在印度軍政界、軍界、宗教方面都有很高的地位!

在宗教方面,阿米爾·汗家族信奉的伊斯蘭教,在伊斯蘭教中,有三大種姓制度,分別是高種姓——阿什拉夫,低種姓——阿吉拉夫,賤民——阿賈爾,阿米爾·汗就是屬於伊斯蘭教中的高種姓“阿什拉夫”,相當於印度教的婆羅門,而在穆斯林的高種姓“阿什拉夫”中,又可以區分為賽義德 (Sayyid),是“君王”,地位最高,其次是謝赫 (Shaikh),是“長老”或者是“酋長”。第三是,莫臥兒 (Mughal),源於莫臥兒帝國。第四是帕坦 (Pathān)

阿米爾·汗是印度的穆斯林派,是穆斯林中的最高種姓,可以和印度教的婆羅門平起平坐,都是印度的統治者階層!


老鱷魚觀天下


印度人高種姓為什麼膚色很白,阿米爾汗的血統最有代表性。

作為一個長期受到佛教影響,把"眾生平等"根植於靈魂之中的中國人來說,對佛教發源地印度的種姓制度十分不理解。為什麼人要分為三六九等?為什麼高種姓有權利世世代代奴役低種姓人?

當我們深入瞭解印度歷史,就知道為什麼印度會出現種姓制度,就知道印度的高種姓人群為何是白種人站在金字塔上面了。

在印度,種姓制度已經存在了3000多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刻意造成的人種等級不僅沒有因為現代化的到來逐漸消解,反而讓印度的發展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印度電影中曾批判過種姓制度。有一部電影中講到,三個低種姓印度女子因為找老闆要求漲工資3盧比,就是3毛錢人民幣時,老闆嚴詞拒絕。當三個女子選擇到另一家企業工作時,這個高種姓的老闆,直接綁架了三名女子,並且找了警察和流氓一起qj並殺死他們。

在印度的各種電視節目和新聞中,也時常出現批判種姓制度的身影。比如新聞中我們曾見到""

低種姓送葬不能走大路,只能揹著死者走崎嶇山路"的資訊。當然,我們在新聞中還能看到另一件事,低種姓人不允許踩在高種姓人修建的道路和橋樑上。諸如此類,在21世紀的今天,簡直不敢想象。

那些壓迫賤民的高種姓印度人恐怕很難想象,其實所謂的達利特賤民,才是印度大陸真正的主人。

一般認為,印度大部分地區處於熱帶,按照人種進化理論,緯度越低膚色越黑,世界上黑人最多的地方,除了非洲,就是印度半島和馬來群島。所以,當膚色很黑的印度人早在這片古老的大陸生存時,那些白膚色的人,還不知道在哪裡呢!

隨著印度歷史上多次被征服,印度的種姓制度開始疊床架屋,越來越深化。

第一次來的征服者是雅利安人。雅利安人原先居住在中亞草原,他們順著伊朗和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的山口進入南亞次大陸,開始了大屠殺和壓迫。雅利安人把命名的興都庫什山,意思就是殺光印度人。但是,印度原住民達羅毗茶人太多了,殺不完,那就讓他們"生男世世為奴,生女世世為娼",永遠做不可接觸的"賤民"。

雅利安人在印度次大陸建立了種姓制度,並且自封為高種姓中的婆羅門和剎帝利,原本達羅毗茶人的統治者,則選擇屈服,並且做了吠舍和首陀羅,後來每一個入侵而來的新民族,都會加入高種姓,無一例外。

第二次入侵來的波斯人,第三次入侵來的馬其頓人、貴霜人、賽種人都曾統治印度,第四次入侵的白匈奴人,第五次入侵的穆斯林和蒙古人。四分五裂的印度,沒有一次抵禦北方來的侵略,以至於每次來到一個新民族,印度的原住民的種姓就會下降一些。到現在,只有最卑賤的"不可接觸者"達利特賤民,才是印度最初的主人。

一般認為,印度的種姓制度包含了四大種姓和20多個小種姓,這些概念,一開始是民族概念,誰來到印度最晚,誰的祖上最闊氣,誰就種姓越高。而達利特賤民的孩子,只能做賤民。於是很多達利特,世世代代是乞丐,有的達利特世世代代是ji女,還有的達利特,世世代代只能掏大糞,而且必須用用手掏。

很多人說,印度現在種姓制度已經沒有那樣嚴重了。典型例子就是印度建國以來的很多政要要麼低種姓,要麼沒有種姓。

印度現任總理莫迪,出身於較低的種姓吠舍。可是事實上吠舍是印度社會的中產階級,地位僅次於宗教人士婆羅門和軍政首領剎帝力。吠舍作為普通勞動者,一旦從政,就會被當作剎帝力來看待。所以,莫迪的例子並不能說明什麼。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的女婿,英迪拉甘地的丈夫、拉吉夫甘地的父親,費羅茲甘地,其實不是印度四大種姓之一。費羅茲甘地和聖雄甘地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反而是一個來自伊朗的拜火教家庭。伊朗的拜火教曾經統治過印度,所以費羅茲甘地的家庭,實際上擁有婆羅門和剎帝力的社會地位。

印度版的劉德華——阿米爾汗,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有蒙古血統。阿米爾汗還曾公開在電視節目中講到自己信仰的是伊斯蘭教,印度歷史上的莫臥兒帝國,就是伊斯蘭化了的蒙古人建立,所以,阿米爾汗的種姓不會低。

現在的印度社會,雖然種姓這件事不會貼在臉上,明目張膽的搞歧視。可是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在城市,種姓的界限始終存在。比如在城市,貧民窟居住和公立學校的孩子,肯定比不上高檔小區和私立學校的孩子。比如在農村,低種姓人群,世世代代都出不來一個村長,甚至,村長可以決定低種姓人的生死。

我們中國早在2000年前建立起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印度人看來,不過是英國人來了以後才逐漸建立起的意識。

3000年的種姓制度,趕跑了提倡眾生平等的佛教,最終會以何種形式被印度的民主和法制剷除?我們期待印度崛起的那一天。


歷史知事


阿米爾汗屬於印度穆斯林的高級種姓阿什拉夫

種姓制度曾廣泛存在於南亞的印度、孟加拉等國,當年玄奘法師西行時就記載過這種制度,它將印度人嚴格的分成了: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四個等級。

種姓制度源於雅利安人對南亞的征服,在來自中亞的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這些白皮膚的雅利安人自恃為優等種族,歧視當地的土著,於是便將全體國民劃分等級。種姓制度定型於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時代,其中前三個等級都是雅利安人。

婆羅門主要是由僧侶和神職人員組成,他們負責與上天溝通。

剎帝利是由王族和貴族組成。

吠舍是由雅利安平民組成。

至於首陀羅,則是由當地土著組成。

除此以外,首陀羅下面還有一個階層叫“達利特”,這個階層屬於賤民,只能從事一些非常卑賤的工作。達利特甚至不允許與其他種姓有任何身體接觸,他們在路上碰到其他種姓的人都必須躲避,到今天為止印度仍舊還有1.67億達利特。

種姓制度在印度流傳了2500年,可謂是根深蒂固,就算是打著文明旗幟的英國殖民者也沒能改變這一狀態,直到印度獨立後踩在法律層面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仍舊瀰漫於印度社會中。

其實種姓制度就是一種種族歧視,是屬於白種人的統治者歧視和壓迫印度的原住民,所以印度高等種姓的人看上去都很像歐洲人,實際上他們確實和歐洲人有著同樣的祖先,這個在語言和基因上都已經有了論證。(印度的高種姓其實就是白人)

種姓制度是伴隨著一套完整的宗教和社會體系而延續下來的,印度教就是和種姓制度相輔相成的,這與其他宗教是有很大區別的。

除了印度教以外,世界上的大多數宗教都宣揚在本教內是眾生平等的,例如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這個宗教都宣揚凡是信教者都是主的子民,都是平等。而同樣誕生於南亞的佛教更是講究萬物平等,在佛教的教義中,不論你是不是信仰佛教,大家都平等,連基督和穆罕默德在佛教徒眼中也是佛。

阿米爾汗是印度的穆斯林,按理說他沒有種姓屬性,但伊斯蘭教進入印度的時間太長了,多多少少也沾染了一些印度教的風氣,因此印度的伊斯蘭教也是有自己的種姓制度的。

印度的穆斯林種姓制度主要分成兩種,阿什拉夫和非阿什拉夫,前者屬於貴族,是進入印度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普什圖人,這些都是白種人,後者則是改宗伊斯蘭教的當地土著,而阿米爾汗屬於前者。(阿米爾汗)

阿米爾汗祖上是來自阿富汗的普什圖人,他的全名叫“阿米爾·侯賽因·汗”,“汗”是南亞和大呼羅珊地區的貴族姓氏,起源於蒙古貴族的賜姓,由此可見阿米爾汗家族是非常顯赫的。

在當年印巴分家的時候,作為穆斯林,阿米爾汗家族有的前往巴基斯坦,有的則留在了印度,但不論是在巴基斯坦還是印度,阿米爾汗家族成員出出任過政府高官。阿米爾汗家庭也是非常富裕,他從小就喜歡打網球,而網球這種運動可不是一般家庭能玩得起的。

(年輕時期的阿米爾汗)

不過雖然印度的穆斯林也有種姓制度,但穆斯林種姓制度的歧視性遠遠不及印度教的種姓制度,只要雙方都信奉伊斯蘭教,那麼不同種姓的穆斯林也是可以通婚的。

當然,穆斯林之間也是有互相看不上的地方,且不說什葉派和遜尼派的龍虎之爭,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對於黑人穆斯林和東南亞穆斯林就有著極為嚴重的種族歧視。

按照伊斯蘭教義,全天下的穆斯林都是兄弟姐妹,但海灣阿拉伯國家根本就不把東南亞的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穆斯林當兄弟看。

古代阿拉伯人的文明程度遠高於馬來人,他們非常看不起馬來人。在阿拉伯人到達馬來群島後很輕易的就征服了當地人,馬來西亞的那些貴族蘇丹大多數祖上都是阿拉伯人,現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的祖上就是阿拉伯人。

時至今日,阿拉伯人依舊瞧不上馬來人,在阿拉伯人眼中,馬來人就是生活在熱帶雨林中的野人。除此以外,中亞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看不上。而至於黑人,那就是更沒啥地位了,在古代的阿拉伯和波斯,黑人可都是奴隸。


千佛山車神


種姓制度的創建者是從烏拉爾山一帶而來的雅利安人。

在歷史中,雅利安人的擴張範圍非常恐怖,在世界各地都有他們的足跡,在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來到印度後,他們通過強悍的實力征服了印度的原住民們,此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們就創建出了荼毒印度數千年的種姓制度。

印度的種姓制度總共分為了四個級別,這四個級別分別就是作為貴族階層的婆羅門和剎帝利、作為平民的吠舍、作為低種姓的首陀羅。

當然,印度也並不僅只有這四個級別,除了這四個級別之外,印度還有一個人口群體非常龐大的階層,這個階層就是在印度根本不被當人看的賤民達利特。

這個群體的人在印度地位非常低,在很長一段時間的歷史中,一直飽受印度其他階層人的歧視。

而在種姓制度中,作為征服者的雅利安人自然躍居在種姓制度的上層,分別佔據了貴族、平民的三個階層。

而被他們所征服的印度土著們,則被劃分為了低種姓和賤民。

膚色辨認法

在印度,如果想要分辨高種姓和低種姓其實很簡單,最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看他們的膚色。

一般來說,作為雅利安人後代的高種姓人皮膚會比較白皙,有些皮膚比較白的,甚至和西方的白人差不了多少。


而皮膚特別黑或者比較棕的,就大部分是原住民後代的低種姓人和賤民了。

不過這種看膚色的方法只是最表面的,並不能完全分辨印度的種姓高低。

在印度,有些皮膚偏棕色的人也有可能是高種姓。

這種狀況主要是由雅利安人後代和印度土著後代混血造成的。

按照印度種姓制度的規定,低種姓的女人可以被允許嫁給高種姓的男人,只要這些女人付出足夠讓高種姓心動的嫁妝,她們就可以跨越那高聳的階級城牆。


在這些土著女人和雅利安人後代混血之後,印度的高種姓中自然就出現了一些皮膚比較偏粽色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並不能完全憑藉膚色來辨認印度的種姓高低。

不過這並不是說膚色辨認法完全沒有用處,在印度,這種辨認方法還是有很多用處的,如果大家看到皮膚比非常白的印度人,那麼大家基本將其認定成高種姓人。

之所以會如此,主要是因為印度的高種姓女人不允許嫁給低種姓男人,所以在印度的低種姓人中,基本不可能出現皮膚比較白的人。


阿米爾.汗的種性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下印度巨星阿米爾.汗的種姓。

阿米爾.汗是伊斯蘭教徒出身,是印度伊斯蘭教徒中的“帕坦”人。

在伊斯蘭教中,本身並不存在種姓制度,但這只是相對於印度之外的伊斯蘭教徒來說的,在伊斯蘭教進入印度之後,隨著受到種姓制度的影響,印度伊斯蘭教中也出現了屬於他們自己的種姓制度。

如果按照印度伊斯蘭教中的種姓分級,那麼阿米爾.汗的“帕坦”其實就相當於印度教中的剎帝利,是徹徹底底的高種姓人。


當然,阿米爾.汗並不是一個固執的種姓主義者。

在他成名後,他曾參與製作過一檔節目,在那檔節目中,他一直在動用自己的影響力號召著人們能放下種姓的偏見,這點在高種姓人中是很難能可貴的,畢竟很少有人能主動反對自己享受的福利。(印度已經廢除種姓制度,但是相關傳統卻仍在深深影響著印度)


孤客生


說到印度,種姓問題絕對是一個不得不談的問題。

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印度的高種姓皮膚都非常的白,看起來通過外貌就可以區分高低種姓的人,其實這跟種姓制度的歷史淵源有著非常的密切的關係。

印度作為文明古國之一,其原住民其實是達羅毗荼人,他們膚色較深,毛髮蜷曲,他們才是印度土地上最初的主人。那麼為什麼現在印度的上層社會即高種姓的人都是皮膚較白的呢?這就要說到中亞的遊牧民族即雅利安人對於古印度的侵略和征服。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之後,希望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讓印度原住民甘心被奴役成為下等人,於是利用宗教的手段創立了種姓制度,將人劃分三六九等,並用宗法教義將其合理化,而印度的原住民達羅毗荼人就淪為了達利特,即賤民。而身形高大,膚色白皙的雅利安人則成為了高種姓的婆羅門或是剎帝利壟斷印度的統治階級。

那麼幾千年下來,為什麼這種制度絲毫沒有被打破,甚至種族的烙印依舊如此清晰呢?

那就不得不說印度教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即“法”和“業”。

“法”的內在含義是不同的種姓之間有著非常嚴格的行為規範上的劃分,即你是婆羅門那你就應該做婆羅門該做的事情,你是首佗羅你就該做首佗羅該做的事情,不能僭越。而“業”就像是對“法”的輔助和捆綁,即你要是不按照“法”做事,你就是損毀你的“業”,那麼來生一定會非常悽慘。

沒錯就是這樣,在現在看起來簡直就是“愚民”的說法,將印度的社會劃分的涇渭分明,誰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就算在現代文明社會,印度因為高低種姓的交往,也有過不少聳人聽聞的“榮譽謀殺”。

所以印度的高低種姓之間血統的傳承保持著非常固化的單一狀態,以至於現在看來,印度的高種姓依舊都是五官深刻,膚色白皙的雅利安人,而那些貧民則是膚色黝黑,衣著襤褸。


不過隨著印度社會的發展,種姓制度已經越來越為人所詬病,很多印度先進的知識分子一直在呼籲消除種姓制度在社會的影響力,政府也一直在這方面付出努力。只是這種社會制度根基牢固影響深遠,想要徹底消除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

印度著名影星阿米爾汗就是種姓制度的抵制者,他在印度社會平等的問題上作出了很多努力,包括親自做節目揭露印度社會種種不合理的社會現象以及印度發展的各種問題。

那麼他自己本身是什麼種姓呢?

其實根據上面說的,看膚色就知道,他肯定不會是低種族。其實“汗”並不是印度的傳統種姓,但“汗”本身就是主人,最高統領的意思,所以如果一定要分的話,阿米爾汗的種姓應該是婆羅門或者剎帝利。


但是阿米爾汗本身信仰的是伊斯蘭教,推崇的是人人平等,所以種姓在他身上是沒有意義的。 印度因為種姓的問題發生了非常多的悲劇,同時,這種制度也大大限制了印度社會的發展,雖然從1947就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它對社會產生的影響並沒有隨之消失。希望在未來的發展上,這種侵犯人權喪失仁道的制度可以徹底成為人類發展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