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滿腹心事的時候,你會選擇跟陌生人傾訴嗎?

燕燕的生活日常


不會,別說是陌生人,就連最熟悉的人,也不會輕易傾訴自己的心事,心事再多,也要活的明明白白,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和你感同身受的人。除了你自己,別人都是局外人,一個局外人怎麼會去用心聆聽你的心事呢?又怎麼可能去分擔你的憂傷呢?別人即便是在認真的聆聽你的傾訴,其實大部分也是在敷衍。傾訴固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你的壓力,但更多的時候這只是讓壓力佔了上風的體現,你被心事搞得無路可退,於是,傾訴便成為了一種妥協、一種無奈。再多的傾訴都於事無補,倒不如把心事積澱成一種力量,試著去改變所有的不堪,時間久了你就會驚喜的發現,再困擾的心事也無法撼動你的意志,因為你已經找到了可以把心事化作信念的方法。





悅讀吧辛哥陪你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簡單談一下個人拙見。

首先,我認為一個人滿腹心事的時候,向陌生人傾訴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其次,即使是熟人,如果不是交心的朋友,也不會向他訴說衷腸的。

以我自身為例,過去的一年裡,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方面,我都經歷了許多煩惱的事。但每當我想找個人傾訴時,卻發現值得說心裡話的人寥寥無幾。職場無真交。同事雖然在地理位置上離得最近,但同事間如不是關係十分要好的,絕不敢冒然訴說。再看看兒時的玩伴及中學同學,由於鄉土社會聯繫的切斷和空間距離的遙隔,關係早不能像從前那樣好了。即使看著朋友圈他們的頭像在閃動,但卻沒有一點傾訴的慾望。更不用說陌生人了。

概而言之,現今社會要交一個心靈契合、肝膽相照的朋友已經不容易了。[微笑]


書會才人


明明想找人傾訴,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明明被別人誤解,卻不願解釋,繼續生活......

如果人生太順,挫折經歷得少,稍遇逆境就會被撂倒。當參透了世界的真假虛實,反而就沒那麼酸情了。也越發的沉默,越發的無言,看淡了人,看清了事,不喧不掙,不妒不漲,自有掂量,不動聲色。

笑看輕狂少時,總在意外界的看法,閒言碎語過耳亂心,被誤會急於爭辯,有委屈逢人便說。如今歲月催老也漸漸領悟,何必苦口婆心辯解,不如一笑而過釋懷。生是自己,活為自己,言多必失,無需執著。

有人的地方就有紛爭。指責與誤解不用理會,把自己變得更好,就是對惡意嘲諷最好的回應。時間雖不語,卻是最好的回答。

人生就是用兩年學會說話,用六十年學會閉嘴。說話是天性,閉嘴才是本事。溝通表達一吐為快,忽略他人感受,只能導致人際關係漸行漸遠。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沉默,有時比開口更能直達人心。

漫步人生路,跌倒和委屈常有,有些劫真的只能自己渡。公眾號常更新好文,用心逐字的讀透,把心讀通,去消解突如其來的愁腸鬱結和百思不解。或用風輕雲淡照拂的一朵花,一片葉,一座亭,甚至一顆露珠,附身親近,借其寧靜的力量。

淡然前行,不耽誤沉澱與堅強。精神世界在寧靜致遠中“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許是經歷變故而消沉,許是艱難時期幸好熬過。身後崢嶸,時過境遷至今,笑一笑,也沒什麼。生活百態狂風逐浪,嘈雜之音以外的從容才格外精彩。靜而不語,卻含磅礴之力。將性情於漠然淺情裡紮根,灑脫生長。

這世間,有善良,存真理。說任由你,執本分於己。始終相信,沉默是金。


祭與念


聽一首老歌 ,想念著你 ,

說好不提及, 卻獨自懷戀 。

又一個夏天, 思念淡了 ,

糾結著的心, 該如何釋懷 。

陽光晃得眼睛疼 ,

酷暑的重慶 ,

溫暖著我的回憶 。

一盞茶的時間 ,

埋在心裡的心事和秘密,

只說給陌生人聽。

以上這段話是我豆瓣上看到的一個女孩寫的文章的一段,文章的標題名就叫《有些心事,只適合說給陌生人聽》,我不知道這些字裡行間有過怎麼一個美麗或者錯過的故事,但作為一個偶然路過的陌生人,我不經易間就感受了她的滿滿的思念和憂傷。

生活不易,它像口袋裡的耳機,每次拿出都會纏繞在一起。走在這條漫長的人生旅途上,誰都不免有煩累的時刻,為工作也好,為愛情也罷,那些心中的負能量從皮膚上滲透出來,小惡魔拿著魔法棒對我們說,怨恨吧、憤怒吧、嫉妒吧,憂傷吧,痛苦吧、、、、、。馬克•吐溫說:“每個人都和月亮一樣,有著不被外人所看見的陰暗面。”我們無法拒絕我們內心滿腹陰影般的心事和困惑,就像在陽光下奔跑的孩子甩不開影子的追隨,心事這種東西,你捂著嘴,它就從眼睛裡跑出來。傾訴並不能化解生活中的難題,卻可以改變我們解決問題的心態。這個時候。你的心事願意說給誰聽?是的,我願意選擇跟陌生人傾述。

這世上有種秘密叫“我就告訴你一個人”,然後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公開的秘密,於是,誰看你的眼神在你的眼中都變成了欲言又止。是的,這是一個沒有秘密的世界,無論是網絡還是生活中,秘密總是以各種方式流傳在江湖上。世界上可以傷你最深的那個人往往是你最親最熟悉的人,因為他們知道刺你哪裡最痛。當初傾聽我們滿腹心事的的人,到最後成了我們心底潘多拉盒子的最大威脅。

於是,現在越來越多人,都能在深夜把自己白天不敢說的滿腹心事,在網上或者一些陌生的社交軟件上說出來,卻不敢在微信朋友圈裡發,因為大部分的微信朋友圈都是些至親的親人朋友,熟悉的同學同事,可能是怕朋友圈裡面的人嘲笑吧,也可能是怕自己的親朋好友擔心吧,只敢晚上靜靜的說出來,說給有很多同樣心聲的陌生人聽,以求共鳴,就好像能得到安慰一樣,聊以慰藉,這好像成為了一種生活常態。

我一直很喜歡一部香港電影《春光乍洩》,梁朝偉扮演的黎耀輝對著一個樹洞說傾述心聲,然後用泥土填起來,最後讓這個秘密,消失在世界的盡頭,而現實生活中,好像也越來越多的人需要一個地方來說出心裡的話,但當我們嘗試著和身邊的人聊聊心事的時候,意不經意,就會被別人當做成一種矯情的表現,久而久之,就得出一個結論,這個世界上果然沒有感同身受這件事情,下一次,就默默的把心裡的話憋回去,我想,這就是大部分人更願意跟陌生人傾述的原因吧因為陌生,所以不就沒有了期待,也沒有了先入為主,更容易持一顆包容的心來看待問題。

2010,那個時候,QQ還是我們主流的網絡社交工具。現在大行其道的微信都是2011年才開發出來的。那個時候QQ郵箱推出了寫一段心事說給陌生人為主題的大型社交工具“漂流瓶”。 鼓勵網民們將心事寫下來裝進瓶中,再投向大海,期待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撿到後回信,這個曾經流行於生活中現實版的漂流瓶遊戲,一經推出便迅速流行,網民們通過QQ郵箱“漂流瓶”,在互聯網上找尋陌生人傾訴心事。工作壓力大,家庭出問題等等等,輕點鼠標就可以把你的滿腹心事和煩悶的向陌生人訴說,或許還能收到來自陌生人的溫暖迴音。在後來的在採訪中,不少網民們都表示,曾通過“撈瓶子”,分享了很多陌生人的心情,也通過拋漂流瓶,傾訴了自己的心事。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人際關係較複雜,不少人都不願把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滿腹心事向熟人傾訴,而網絡漂流瓶的出現,形成了一個傾訴和宣洩的空間,有利於對外宣洩自己的情感。

無獨有偶,現在一直很火的知乎上。關於回答問題,有一個功能就是“匿名回答”,在不違背管理制度的情況下,你可以當做一個隱形人,說出自己想說的。有很多人匿名在上面傾述回答,有對愛人的抱怨,對領導的不滿,對疾病的恐慌,等等等,他們把“匿名回答”當做一個可以講心裡話的地方,有些話,他們只願給說給陌生人聽。像只有在陌生的世界裡,我們才可以說出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在陌生人面前可以暢所欲言,可以肆無忌憚,可以不管不顧,真實而又隨性!

我們之所以對陌生人說心裡話,是因為我們不用偽裝。

滿腹心事,只想說給陌生人聽.....


拾貳的慢時光


不會,就算是身邊的朋友,也要考慮是否可以相信,心事要說給懂你的人聽,懂你的人就算啥也不說,你一吐而快,得到了傾述,心情也會開朗很多,如果翻遍電話號碼,找不到一個絕對信任的人,那就自己消化吧,遭遇是你自己經歷的,你講的是心事,別人看的是笑話,最後還要說給她的朋友聽,要自己去調整心態,學會釋懷放鬆!



用戶笑看落花


心事:包括了很多,家庭,生活,事業,愛情,理想……

儲多心事,也不會去對一個陌生的人訴說,因為彼此並不瞭解,說那些心事重重,誰人會與你置深感受,同情與幫助,生活中也只有靠自己,去努力,去爭取,去堅強的走過。

生活就象是潺潺流淌的溪水,前程中總有坎坎坷坷,激起了朵朵浪花,但還要帶著歡笑向前,去追逐向自己的理想,走向心願。





藍天風吟


會的



安之單車遊中國


城市太大,裡面裝滿了我的孤獨

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找一下深夜樹洞——”樹洞“這個詞還是從童話故事裡來的。

在童話裡,人們把心事找個樹洞傾訴,然後用泥封住,不讓自己的秘密被別人聽見。

而現實生活中,好像越來越多的人也需要有一個地方,可以說出心裡話。

你也一定經歷過,半夜失眠,在床上輾轉反側,想找個人聊聊天,但翻遍了通訊錄,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人。

平時朋友也很多,但這種時候,看著他們的名字,卻完全沒有了傾訴的慾望,總有或大或小的顧慮,讓你並不想找他們說出那些話。

這時候,就特別希望有個陌生人,能聽自己說說話。

找陌生人傾訴的好處

人們在和親密的人傾訴自己的時候,潛意識裡會考慮危險和代價。

有時候好朋友傾訴不光不會讓自己變得輕鬆,可能還會受到對方的說教和指責,反而徒增煩惱。

很多人覺得,和陌生人傾訴起來更輕鬆、沒有負擔,確實是這樣,陌生人往往與自己沒有利害衝突、也沒有情感需要負責的壓力。

不用過度擔憂自己說話後會產生的影響,減少了表達的阻力。

和陌生人傾訴自我,反倒滿足了內心深層的表達與無所顧忌的傾訴的渴望。

要傾訴,不要憋著

壞的情緒總是需要出口,遇到想不開,想不通,委屈的事情別憋著,如果不好意思跟好友傾訴,就到qq、微博倒倒苦水。

說不定,你也會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呢!


最憶是青春


不會,單從傾訴角度來講,跟陌生人傾訴我還不如將心事寫成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因為我知道煩心的事早晚會過去,我不想去打擾別人,或許是因為我已經習慣了自我消化,但我更喜歡用文字來記錄,有朝一日再打開日記看時,我相信那時的我已經雲淡風輕,文字給我的宣洩感情的方式已經足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