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疫情之下,服務業的戰略應對


專欄:疫情之下,服務業的戰略應對


新冠肺炎被稱為2020最大的黑天鵝事件(Black swan incidents),打亂了很多人的節奏,衝擊了所有人的思想,使很多人迅速陷入恐慌與悲觀。身為一位專注研究服務的工作者時刻關注並不斷思考,同時保持與業界同仁的交流與探討。其中最為核心的話題: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服務業該如何應對?

的確,作為資金與勞動密集性,高頻性產業,這樣特性的傳染性病毒無疑是一記重錘,雖然開始會有點暈,但冷靜下來,我們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今日,我想從宏觀層面分享我的幾點觀察與思考。

2003年非典爆發,這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遇到的第一次嚴重的傳染性疾病事件,而且此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破裂,當時可謂哀鴻一片啊。然而,就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馬雲帶領的阿里巴巴開始了這個商業帝國的傳奇之路。雖然時過境遷,此次疫情過後不一能出現阿里這樣現象級的企業,但這種“絕境逢生,化險為夷,逆勢而戰”的案例,至少在戰略和精神層面能給不同企業以共同的借鑑。

戰略一:活著

無論是創業期還是成熟期,無論是戰時還是平日,無論大企業還是小賣店,“活著”應是每一個商業組織最根本,最底線的戰略。其它皆基於此而存在。

一個企業活著的條件和一個人活著條件很像。

首先必須保證心臟強有力的跳動。這個心臟就是組織最核心人員團隊。需要說明一下這裡的核心人員並非皆身居高位,而是每條戰線,每個崗位最不可缺的那些。正如當年中國共產黨奮鬥之時,很多根據地遭到了嚴重甚至近乎毀滅性的破懷,但只要有一個核心的共產黨員存在,這個火不久又會燃燒起來。“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鋼鐵大王卡耐基也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你們可以把我的工廠、設備、機器、股票統統拿走,只要把人才 給我留下,再過四年,我又能建造一座同樣的鋼鐵公司。”2003年的阿里在有同事被感染,人人被隔裡,被視為過街老鼠的情況下,關鍵戰線沒停火,而且還把唯一未被隔離的6人集中起來,搞出了大殺器——淘寶。

疫情之下,你的公司每條戰線上有這樣的“心臟”在強有力的跳動嗎?如果沒有,快把它啟動起來。

其次就是流動的血液。公司的血液是資金,流動的血液是現金。查看一下賬戶,好好盤算一下,當前的現金在保證心臟跳動的前提下,如何才能獲得更長時間?如果可以,能否獲得無成本或低成本的現金流入?

最後就是鮮新的空氣。人沒有氧氣很快會死,沒有鮮新的空氣死的遲點。疫情突如其來,恐慌是再所難免的,但不能太長,更不能轉化成悲觀。公司如何保持整個組織人員的有效溝愛與對話,時時傳遞客觀正向的信息與能量,形成一股又一股暖人,催人奮進的東風成為關鍵。如果組織得力,其“團建”效果可能遠高於平日花高價請專業培訓公司。

戰略

:優化

電腦使用的時間一長,就會慢慢變得卡頓,於是就要時時優化,至一定程度還要徹底重做系統。這在企業來說就是變革(改良性)或革命(顛覆性)。

對於企業來說,組織的變革是一個永恆且常新的工作,但也是最具挑戰,最為艱難的一項,尤其在正常運轉之時,阻力會異常強大。所以藉此危機時刻,正好清理一下組織,優化一下系統。

個人認為可以從這三點切入:

首先是人才結構優化。能者上,庸者下;勇者上,懦者去;忠者留,變者離。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越在公司危難之際,越易分辨出企業未來發展的人才基石。

其次是組織結優化。近二百多年,社會的每次技術與思想變革均從工業領域開始,而後引入服務行業內化。雖組織管理模式雖經幾次變化,但仍舊未能逃出工業思維的框架。尤其是傳統的服務行業,比如酒店,餐飲。

而今,中國已經進入服務時代,工業思維下的組織結構模式已經效率不斷衰退,難以支撐服務企業釋放更大的價值與能量。

最後是文化的進化。在疫情之前,可能很多小公司還沒有形成體系性的企業文化,一些大的老牌企業之文化也漸漸失去了生命力,如同官場上的“老油子”。

其實,組織最終極的較量都是文化的較量,國家如此,家庭如此,企業也如此。而文化一旦形成,便只會不斷的加強其原始的文化基因,近而習慣性的排斥新型文化,最後落後於時代。

縱觀阿里巴巴的20年,其企業文化一直在隨時代演進,從最開始的線上平臺公司到如今的數字科支公司,這就是基業長青的秘訣。正如張瑞敏所說:沒有永遠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

在中國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服務開始成為主角的時代結點,2020開年的疫情也許給我們的服務業帶來一次“深刻的洗禮”。

專欄:疫情之下,服務業的戰略應對


戰略三:蓄謀

疫情的嚴峻限制了服務業的手腳,讓公司與從業者都感到焦慮,總想搞點動作。無法正常的復工,開業,我們的企業和從業者是不是就只能坐以待斃了呢?答案是:NO。

疫情之下,服務業真正的較量不在此時,而在疫情之後。在被政策全面限制的情況下,其實大家都處在同樣的時空點上,可以說,營業與停業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距。真正拉開差距,硝煙瀰漫一定是疫情過後,政策解除。那時候就要成王敗寇論英雄了。

誰笑到最後,誰笑得最好。

如果想在疫情後,取得決勝的主動權,這段時間最大的作為那就是“蓄謀”。很多公司平日陷於事務,忙於應付,可能真正沉下心全面系統的去思考公司規劃與業務的機會是很少的,而此時勝負就在此了。

一是要蓄積能量。無論大企業還是小公司,此時不要瞎折騰,分散或耗盡氣力,要靜下心來,把力量積聚起來。這包括上面所說的人力、財力和運營力。

是要謀劃策略。武器有了,將士有了,怎麼打至關重要。找到自己的前後標杆對手,理清上中下產業鏈條,分析彼此優劣,制定優勢計劃,讓疫情後的戰役在自己的節奏中進行,便可“剩者為王”。

戰略四:學習

學習是一項長戰略,也可以是救命的稻草。

想很效的實現“活著”、“優化”、“蓄謀”這三步是不容易的,因為人的思維與行為是慣性的。此刻,我們所作所為通常是基於過往的認知與經驗,而這是很難“出奇制勝”,打贏這種特殊戰的。

戰略的本質是贏得未來,所以我們一切思考的著力點應該在未來,在未知,而這就需要用學習來打破。選擇行業前沿的思想搶佔先機,選擇跨界的知識找到奇謀,組建互補的學習團隊掃除認知盲點,獲得創意。

《孫子兵法》雲: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沒有戰略上的主動,就一定會有戰術上的被動。當然,把這次疫情當成一次考試,我們如何從精神心理層面與行為技術層面解決所有困難,獲得新生。即使沒能突圍,對於我們未來商業之路依然價值連城,畢竟商業如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式的較量。

最後與諸位同仁分享一句尼采的名言共勉: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

專欄:疫情之下,服務業的戰略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