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電影不出名?

阿晨影語


我只是說出我的一點膚淺的觀點:

1.電影出不出名和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有關,和它的質量沒有必然關係。印度電影的產量十分高,其中不乏很多優質的影片。

但你說印度電影不出名,我想反駁,因為最近幾年印度電影已經開始在亞洲火起來了,雖然它不像歐美電影知名度高,但並不代表它的質量不高。其實印度電影很會設計題材和情節,其他國家都有翻拍過他們的電影,手法不一樣,但是其核心情節並沒有變。

  • 就拿去年19年大火的國產片《誤殺》來說,我看了國產和印度原版的《誤殺瞞天記》,原版的是15年的,畫面感沒有《誤殺》帶感,節奏感相對也沒有那麼緊湊,可能是印度電影都會帶些舞曲的原因,會讓人感覺沒那麼緊張。其次是拍攝的手法不太一樣,結局和《誤殺》也不同,說實話,我更喜歡《誤殺》,不得不說它改編得很出色,很符合中國這樣的社會,但是出色的前提是它精彩、眼前一亮的情節,讓人看完不得不佩服這
    反轉再反轉的情節,神筆之作。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後,都會有些細思極恐的地方,留給觀眾無限留白與想象
  • 還有今年獲得2020奧斯卡獎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最近就有不少人發現它和印度老電影《Minsara Kanna》的情節極相似,最近韓方電影製片方陷入被起訴階段。不管有沒有抄襲,但都可以側面說明印度電影情節的豐富多變,但創作的年代不一樣,手法不一樣,接受人群不一樣等,出名程度自然不一樣。

2.一部電影可以輸出很多,不僅是國家的經濟水平,還是社會現象或是民族文化藝術。這些因素的輸出就導致國外觀眾是否能接受消化了。其實我們都知道印度電影由於受本土文化藝術的影響,它們大多都包含印度式歌舞橋段,到如今,也成為印度電影的最大特色之一了。但是這種藝術的表達不是人人都能懂,在我小時候,大概是零幾年的時候,那時候看印度電影裡有很多歌舞曲,當時只是覺得好玩好看,並沒有太多關注它們的電影本身的核心表達。

  • 近些年,可以發現,像《調音師》、《摔跤吧,爸爸》、《一個母的復仇》、《三傻大鬧寶萊塢》等電影裡面,並沒有太多地輸入歌舞文化,它們有在情節內容上更為注重,但又恰如其分地添加,做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反而更有助於情節的推動。而且印度電影也大多是反映他們的社會問題,反映印度社會對待女性的極度不重視,也有勵志、正能量爆棚的,值得人們深思的同時也給印度的政治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力。

池子本池


我記得我小的時候,非常喜歡,那時中國非常保守和守舊,看到《大篷車》裡一個鏡頭,那個美女跳舞,穿的暴露漂亮的衣服,我心裡想,如果讓我穿一次跳個舞,死都值得…後來我們中國也改革開放了,這個願望實現了,但沒死…要不然就看不到我留言了…


董美庚


我覺得印度電影近幾年可以啊,不知道樓主為什麼覺得不出名,這兩年我國引進的印度電影,一度成為狂攬票房的黑馬,到底為什麼印度電影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呢?下面給大家逐一分析下:

第一,印度電影的製作已經有一套成熟的工業體系

提到電影,我們知道除了好萊塢之外,還有另一個地方叫寶萊塢。寶萊塢只是印度電影產業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所創造出來的影片擁有數以億計的觀眾。印度電影有著一套自成體系的工業形態,目前已經變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成熟。除了每年較高的本土出片量,就影片放映以及觀眾族群的傾向性來說,印度本土自產的電影占到絕對多數。觀眾對於印度本土電影的共鳴感以及喜愛程度都極高,擁有足夠穩定且十分龐大的電影受眾群體就獲得了足夠強大的動力。

第二,國內引入的印度電影都是經過精心挑選

個人認為引入中國的印度電影,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有的還是在網上評分高,熱度高的影片,加上劇情方面很不錯,才能在國內受歡迎。在印度這些所謂大爆的電影裡面都有一個共同的點——就是和現實結合非常的緊密,這些電影都是在拍和社會相關的問題,這些臺詞、劇情都寫進了人們的心中,這些電影想不大爆都不行。除了《神秘巨星》是中印同步上映,其他的電影都是印度上映最少半年才引進中國,但是同樣都大爆,比如《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這部影片是15年在印度上映的老電影,很多影迷們都在網上看過,評分和口碑都不錯,劇情上面也比較適合國內的觀眾。

第三,利用明星效應,知名演員成為電影的宣傳標誌

大家都知道自從印度2017的一部電影《摔跤吧爸爸》,讓印度電影在中國掀起了一大陣波瀾,也讓大家認識到在印度還有一位叫做阿米爾汗的演員。阿米爾汗在《摔跤吧爸爸》之前還有很多部電影,但是那些電影在中國沒有多麼大的反響,最著名的可能就是《三傻大鬧寶萊塢》,《三傻大鬧寶萊塢》在印度上映之後,口碑非常好,幾年之後阿米爾汗又推出了新片《我的個神啊》,已經有相當一部分觀眾熟悉阿米爾汗,凡是他的公司推出的電影,阿米爾汗首先會成為電影的宣傳標誌,而他的宣傳活動,往往比導演等主創穫得更多關注。這就是印度的明星效應,在不熟悉印度電影的情況下,熟悉一位影星,也有助於中國觀眾迅速熟悉印度電影。

第四,電影劇情貼近現實生活,能引起國內觀眾的共鳴

我們經常在印度電影中看到許多的歌舞場面,擁有這一大元素的影片基本都產自於孟買的這一電影製作基地寶萊塢。印度電影在中國的火爆,說明中國國內的現實題材電影嚴重不飽和,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這就得說說印度電影劇情的魔力,印度電影以貼近現實生活出名。

像《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抨擊教育制度的,《我的個神啊》是抨擊封建迷信的,《神秘巨星》是抨擊家暴,《小蘿莉的猴神大叔》是宗教、最近上映的《起跑線》是抨擊教育的。印度電影題材變化也會注意緊扣時代議題,敢於剖析整個國家的社會問題。不得不說,許多印度電影都直面了印度社會的傷疤。

最近幾年印度政府也越來越重視推廣印度本土文化,與鄰國簽訂了一些影視輸出配額協議。像中印合拍的《大唐玄奘》、《大鬧天竺》、《功夫瑜伽》,都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而《神秘巨星》也有中國的投資商參與。印度電影在中國受歡迎是一件好事,一個真正良性的市場就應該具有包容性。


凌晨的鬧鐘


大家好,我是奔波兔子,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經常看電影的各位應該知道,中國引進的印度電影其實不算太多,而且近幾年相對來說還更少,種類方面比較集中了,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吧。

在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印度的《大篷車》《流浪者》在中國大紅,而在那個年代,中國的電影被稱為是毒草,所以人們可以看的電影並不像現在一樣琳琅滿目,就造成了好像當時大量的進口印度電影一樣。這與我們引進的方式相關,我們先介紹一下我們國家引進電影的方式。

一共分為兩種,第一種是院線分賬,這個大家很好理解了,比如好萊塢電影,在全球同步上映,然後按一定比例和中國的發行方進行分賬;第二種就是批片,簡單來說就是一口氣把版權買下來,然後聽天由命,可能賺也可能虧本。

1、按照產量,寶萊塢比好萊塢的影片產量更高,每年可以多達上千部,但是其中很多是濫竽充數的片子,只有少部分是精品,良心製作,這一小部分就可能會在全球流通,我們國家所引進的也是這一小部分,這也就導致有些人會覺得印度電影的質量堪比好萊塢大電影的級別,反而在質疑為什麼不多引進外國電影,批判國內電影很多爛片。通常印度電影通常會比較長,一般都是兩個多小時,場景大部分可能都跟歌舞相關,這在國內上映時就會影響到其他影片的檔期(國內院線電影通常是九十分鐘左右),所以需要進行一定的刪減後再排版。但是這會引起原創崇拜者的極大反對,在網絡上進行批判,導致發行方非常難做,也就降低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引進了。

2、相對來說並非是我國影院引進的印度片太少,而是我們對於這方面的瞭解還太少,大部分人在之前對於印度的印象就是滿街的咖喱,而且最令大部分人無法接受的是,印度吃飯直接上手,小編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是一個可以容下上千人的印度食堂,裡面的人直接用手抓飯吃,而且看起來吃的特別香,老實說,一兩個人看著抓飯吃,還是可以接受的,十幾個,也不是什麼接受不了的,但是上千人坐在一起,這個視覺衝擊就有點大了。當然,小編沒有任何的不良思想在這裡,只是因為飲食文化不一樣,所以小編到現在也不能接受這種吃法,不過還在院線引進的印度電影對於吃方面的鏡頭不是特別多。

3、相比於好萊塢的明星璀璨,寶萊塢比較讓人熟知的國際電影明星就比較少了,所以這也導致了印度電影的可選擇性比較少,因為在引進外國電影時,選擇知名演員參演的電影或者導演所承擔的風險就會降低很多,所以新人導演通常只有在國內打出名聲之後,才有可能進軍國際市場,一般來說不可能出現一口胖子的現象。

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電影在我們國家不出名的原因。


奔波兔子


印度電影非常出名的,超過很多國內影片,比如:

1,摔跤吧,爸爸

2,神秘巨星

3,一個女人的復仇

4,調音師

5,巴霍巴利王

6,三傻大鬧寶萊塢

等等,隨便挑一部看看。


ZXX小河


哈嘍!大家好,我是(搞笑Funny),我是一個熱愛影視,熱愛中國電影的影迷,同時也是一位影視領域創作者,目前在一家電影院工作,所以對電影有很多的研究,針對這個回答,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說起印度的電影,也是最近幾年在中國火爆起來,尤其是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更是燃爆華語電影市場,影迷們也是被印度這位大鬍子大叔所吸引,不過今天來看印度的另外一位天王,薩爾曼·汗 ,作為印度三大天王的薩爾曼·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薩爾曼·汗的代表作《小蘿莉的神猴大叔》,連阿米爾汗都佩服,一部跨國,宗教,愛情,友情,家庭,等等元素聚集的電影!印度電影怎麼樣,細究才知道。

以上就是我在影視方面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有更好的電影也可以告訴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參與到電影行業中來,為中國電影行業做出更大貢獻,謝謝大家!


搞笑Funny


印度電影的特色是影片中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橋段。

營造華麗的氣氛,多以慶典為主,拍攝場景大多為棚內景。

各種不同的民族特色夾雜在電影片段中。

近幾年印度電影發展得很好,在國際上的口碑也很高,是很多國家學習的榜樣。

印度的很多電影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這其中以《三傻大鬧寶萊塢》最為突出。影片以學習為切入點,探討了到底是讓學生按部就班地死學更好呢?還是讓學生自由發揮,創造性地學習更好呢?電影中還穿插著友情線、愛情線,整體以搞笑幽默的風格為主,結局既出人意料,又彷彿在情理之中,值得人深刻反思。


飛起來的天使


因為都是神劇太扯了


小飛象L


印度電影大多數表現為反思社會和改革創新

而現在國際上出名知名電影大多數卻為好萊塢式爆米花電影

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印度在國際上電影的地位不可能與好萊塢相抗衡,歐洲電影思想與印度電影思想大多背道而馳

教父,經典好萊塢電影,你認為能有幾個人認真看完並且反思裡面所涉及到的內涵呢?

而且印度電影總歸帶有一些舞蹈片段,這與看慣了血腥暴力大動作的電影相比,不符合大眾的普遍審美觀


幻莫飛的卡里奧


大家好,我是玲瓏寶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印度電影不是不出名,而是我們關注點不在這方面,每個人的喜好不一樣,關注的就不一樣,像我,我基本上不看印度電影,但是不能說他不出名,印度有很多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