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电影不出名?

阿晨影语


我只是说出我的一点肤浅的观点:

1.电影出不出名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关,和它的质量没有必然关系。印度电影的产量十分高,其中不乏很多优质的影片。

但你说印度电影不出名,我想反驳,因为最近几年印度电影已经开始在亚洲火起来了,虽然它不像欧美电影知名度高,但并不代表它的质量不高。其实印度电影很会设计题材和情节,其他国家都有翻拍过他们的电影,手法不一样,但是其核心情节并没有变。

  • 就拿去年19年大火的国产片《误杀》来说,我看了国产和印度原版的《误杀瞒天记》,原版的是15年的,画面感没有《误杀》带感,节奏感相对也没有那么紧凑,可能是印度电影都会带些舞曲的原因,会让人感觉没那么紧张。其次是拍摄的手法不太一样,结局和《误杀》也不同,说实话,我更喜欢《误杀》,不得不说它改编得很出色,很符合中国这样的社会,但是出色的前提是它精彩、眼前一亮的情节,让人看完不得不佩服这
    反转再反转的情节,神笔之作。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都会有些细思极恐的地方,留给观众无限留白与想象
  • 还有今年获得2020奥斯卡奖的韩国电影《寄生虫》,最近就有不少人发现它和印度老电影《Minsara Kanna》的情节极相似,最近韩方电影制片方陷入被起诉阶段。不管有没有抄袭,但都可以侧面说明印度电影情节的丰富多变,但创作的年代不一样,手法不一样,接受人群不一样等,出名程度自然不一样。

2.一部电影可以输出很多,不仅是国家的经济水平,还是社会现象或是民族文化艺术。这些因素的输出就导致国外观众是否能接受消化了。其实我们都知道印度电影由于受本土文化艺术的影响,它们大多都包含印度式歌舞桥段,到如今,也成为印度电影的最大特色之一了。但是这种艺术的表达不是人人都能懂,在我小时候,大概是零几年的时候,那时候看印度电影里有很多歌舞曲,当时只是觉得好玩好看,并没有太多关注它们的电影本身的核心表达。

  • 近些年,可以发现,像《调音师》、《摔跤吧,爸爸》、《一个母的复仇》、《三傻大闹宝莱坞》等电影里面,并没有太多地输入歌舞文化,它们有在情节内容上更为注重,但又恰如其分地添加,做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反而更有助于情节的推动。而且印度电影也大多是反映他们的社会问题,反映印度社会对待女性的极度不重视,也有励志、正能量爆棚的,值得人们深思的同时也给印度的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力。

池子本池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那时中国非常保守和守旧,看到《大篷车》里一个镜头,那个美女跳舞,穿的暴露漂亮的衣服,我心里想,如果让我穿一次跳个舞,死都值得…后来我们中国也改革开放了,这个愿望实现了,但没死…要不然就看不到我留言了…


董美庚


我觉得印度电影近几年可以啊,不知道楼主为什么觉得不出名,这两年我国引进的印度电影,一度成为狂揽票房的黑马,到底为什么印度电影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呢?下面给大家逐一分析下:

第一,印度电影的制作已经有一套成熟的工业体系

提到电影,我们知道除了好莱坞之外,还有另一个地方叫宝莱坞。宝莱坞只是印度电影产业中的一部分,但是它所创造出来的影片拥有数以亿计的观众。印度电影有着一套自成体系的工业形态,目前已经变得越来越精细,越来越成熟。除了每年较高的本土出片量,就影片放映以及观众族群的倾向性来说,印度本土自产的电影占到绝对多数。观众对于印度本土电影的共鸣感以及喜爱程度都极高,拥有足够稳定且十分庞大的电影受众群体就获得了足够强大的动力。

第二,国内引入的印度电影都是经过精心挑选

个人认为引入中国的印度电影,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有的还是在网上评分高,热度高的影片,加上剧情方面很不错,才能在国内受欢迎。在印度这些所谓大爆的电影里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和现实结合非常的紧密,这些电影都是在拍和社会相关的问题,这些台词、剧情都写进了人们的心中,这些电影想不大爆都不行。除了《神秘巨星》是中印同步上映,其他的电影都是印度上映最少半年才引进中国,但是同样都大爆,比如《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这部影片是15年在印度上映的老电影,很多影迷们都在网上看过,评分和口碑都不错,剧情上面也比较适合国内的观众。

第三,利用明星效应,知名演员成为电影的宣传标志

大家都知道自从印度2017的一部电影《摔跤吧爸爸》,让印度电影在中国掀起了一大阵波澜,也让大家认识到在印度还有一位叫做阿米尔汗的演员。阿米尔汗在《摔跤吧爸爸》之前还有很多部电影,但是那些电影在中国没有多么大的反响,最著名的可能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三傻大闹宝莱坞》在印度上映之后,口碑非常好,几年之后阿米尔汗又推出了新片《我的个神啊》,已经有相当一部分观众熟悉阿米尔汗,凡是他的公司推出的电影,阿米尔汗首先会成为电影的宣传标志,而他的宣传活动,往往比导演等主创获得更多关注。这就是印度的明星效应,在不熟悉印度电影的情况下,熟悉一位影星,也有助于中国观众迅速熟悉印度电影。

第四,电影剧情贴近现实生活,能引起国内观众的共鸣

我们经常在印度电影中看到许多的歌舞场面,拥有这一大元素的影片基本都产自于孟买的这一电影制作基地宝莱坞。印度电影在中国的火爆,说明中国国内的现实题材电影严重不饱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这就得说说印度电影剧情的魔力,印度电影以贴近现实生活出名。

像《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抨击教育制度的,《我的个神啊》是抨击封建迷信的,《神秘巨星》是抨击家暴,《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是宗教、最近上映的《起跑线》是抨击教育的。印度电影题材变化也会注意紧扣时代议题,敢于剖析整个国家的社会问题。不得不说,许多印度电影都直面了印度社会的伤疤。

最近几年印度政府也越来越重视推广印度本土文化,与邻国签订了一些影视输出配额协议。像中印合拍的《大唐玄奘》、《大闹天竺》、《功夫瑜伽》,都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而《神秘巨星》也有中国的投资商参与。印度电影在中国受欢迎是一件好事,一个真正良性的市场就应该具有包容性。


凌晨的闹钟


大家好,我是奔波兔子,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经常看电影的各位应该知道,中国引进的印度电影其实不算太多,而且近几年相对来说还更少,种类方面比较集中了,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吧。

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印度的《大篷车》《流浪者》在中国大红,而在那个年代,中国的电影被称为是毒草,所以人们可以看的电影并不像现在一样琳琅满目,就造成了好像当时大量的进口印度电影一样。这与我们引进的方式相关,我们先介绍一下我们国家引进电影的方式。

一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院线分账,这个大家很好理解了,比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同步上映,然后按一定比例和中国的发行方进行分账;第二种就是批片,简单来说就是一口气把版权买下来,然后听天由命,可能赚也可能亏本。

1、按照产量,宝莱坞比好莱坞的影片产量更高,每年可以多达上千部,但是其中很多是滥竽充数的片子,只有少部分是精品,良心制作,这一小部分就可能会在全球流通,我们国家所引进的也是这一小部分,这也就导致有些人会觉得印度电影的质量堪比好莱坞大电影的级别,反而在质疑为什么不多引进外国电影,批判国内电影很多烂片。通常印度电影通常会比较长,一般都是两个多小时,场景大部分可能都跟歌舞相关,这在国内上映时就会影响到其他影片的档期(国内院线电影通常是九十分钟左右),所以需要进行一定的删减后再排版。但是这会引起原创崇拜者的极大反对,在网络上进行批判,导致发行方非常难做,也就降低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引进了。

2、相对来说并非是我国影院引进的印度片太少,而是我们对于这方面的了解还太少,大部分人在之前对于印度的印象就是满街的咖喱,而且最令大部分人无法接受的是,印度吃饭直接上手,小编之前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可以容下上千人的印度食堂,里面的人直接用手抓饭吃,而且看起来吃的特别香,老实说,一两个人看着抓饭吃,还是可以接受的,十几个,也不是什么接受不了的,但是上千人坐在一起,这个视觉冲击就有点大了。当然,小编没有任何的不良思想在这里,只是因为饮食文化不一样,所以小编到现在也不能接受这种吃法,不过还在院线引进的印度电影对于吃方面的镜头不是特别多。

3、相比于好莱坞的明星璀璨,宝莱坞比较让人熟知的国际电影明星就比较少了,所以这也导致了印度电影的可选择性比较少,因为在引进外国电影时,选择知名演员参演的电影或者导演所承担的风险就会降低很多,所以新人导演通常只有在国内打出名声之后,才有可能进军国际市场,一般来说不可能出现一口胖子的现象。

这也就是为什么印度电影在我们国家不出名的原因。


奔波兔子


印度电影非常出名的,超过很多国内影片,比如:

1,摔跤吧,爸爸

2,神秘巨星

3,一个女人的复仇

4,调音师

5,巴霍巴利王

6,三傻大闹宝莱坞

等等,随便挑一部看看。


ZXX小河


哈喽!大家好,我是(搞笑Funny),我是一个热爱影视,热爱中国电影的影迷,同时也是一位影视领域创作者,目前在一家电影院工作,所以对电影有很多的研究,针对这个回答,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说起印度的电影,也是最近几年在中国火爆起来,尤其是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更是燃爆华语电影市场,影迷们也是被印度这位大胡子大叔所吸引,不过今天来看印度的另外一位天王,萨尔曼·汗 ,作为印度三大天王的萨尔曼·汗,你可能不太熟悉!但萨尔曼·汗的代表作《小萝莉的神猴大叔》,连阿米尔汗都佩服,一部跨国,宗教,爱情,友情,家庭,等等元素聚集的电影!印度电影怎么样,细究才知道。

以上就是我在影视方面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有更好的电影也可以告诉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参与到电影行业中来,为中国电影行业做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搞笑Funny


印度电影的特色是影片中包含大量的印度式歌舞桥段。

营造华丽的气氛,多以庆典为主,拍摄场景大多为棚内景。

各种不同的民族特色夹杂在电影片段中。

近几年印度电影发展得很好,在国际上的口碑也很高,是很多国家学习的榜样。

印度的很多电影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这其中以《三傻大闹宝莱坞》最为突出。影片以学习为切入点,探讨了到底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地死学更好呢?还是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地学习更好呢?电影中还穿插着友情线、爱情线,整体以搞笑幽默的风格为主,结局既出人意料,又仿佛在情理之中,值得人深刻反思。


飞起来的天使


因为都是神剧太扯了


小飞象L


印度电影大多数表现为反思社会和改革创新

而现在国际上出名知名电影大多数却为好莱坞式爆米花电影

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印度在国际上电影的地位不可能与好莱坞相抗衡,欧洲电影思想与印度电影思想大多背道而驰

教父,经典好莱坞电影,你认为能有几个人认真看完并且反思里面所涉及到的内涵呢?

而且印度电影总归带有一些舞蹈片段,这与看惯了血腥暴力大动作的电影相比,不符合大众的普遍审美观


幻莫飞的卡里奥


大家好,我是玲珑宝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印度电影不是不出名,而是我们关注点不在这方面,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关注的就不一样,像我,我基本上不看印度电影,但是不能说他不出名,印度有很多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