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滿血復活!券商投行早已摩拳擦掌,定增市場重回萬億規模,中信、華泰、建投或率先受益

再融資滿血復活!券商投行早已摩拳擦掌,定增市場重回萬億規模,中信、華泰、建投或率先受益

再融資滿血復活!券商投行早已摩拳擦掌,定增市場重回萬億規模,中信、華泰、建投或率先受益

“肯定利好投行業務,相當於前幾年很火的主流再融資品種又復活了!”當被問及再融資新規對券商業務會帶來什麼影響時,有券商投行負責人對記者如此表示。

在徵求意見稿發佈3個月之後,2020版再融資新規正式落地,“定價9折變8折”、“鎖定期從12個月變6個月”、新老劃斷時點調整為“發行完成”……行業人士均認為“寬鬆程度超出預期”,預判定增品種很快將重回萬億市場規模。

中金公司研究認為,靜態測算再融資新規將在2019年基礎上增厚投行收入3%至17%;中信建投研究認為,中性假設下,2020年再融資業務可貢獻證券業4.11%的營業收入。

券商中國記者根據過去四年平均增發費率0.54%,今年定增市場擴容至萬億來保守計算,2020年至少因此增厚投行收入20億。就目前披露定增預案的情況來看,中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主承銷定增項目位居行業前列。

定增將重回萬億市場,利好投行業務

“回溯歷史,定向增發在很長時間內,都佔據整個A股市場股權再融資市場95%以上的份額。2017年再融資政策改變後,可轉債成為主流再融資品種,我們認為這一次再融資新規發佈之後,市場會重新掉頭,定向增發將成為絕對主流。”有大型券商投行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2014年至2018年10月,再融資政策經歷一個從完全放鬆到逐步收緊的週期。2014至2015年,隨著政策鬆綁,A股定增規模快速提升,2015全年定增規模(按發行日統計)為1.36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00%,2016年更是達到1.8萬億的歷史峰值。2017年,監管對再融資政策及減持規定進行收緊,2018年定增重組市場趨向低迷,2019年定增規模僅為0.66萬億元,相較2016的高峰期規模下降近6成。

再融资满血复活!券商投行早已摩拳擦掌,定增市场重回万亿规模,中信、华泰、建投或率先受益

就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數量來看,2015年共有852家企業採用定增方式進行補血,但是2019年僅有236家企業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再融資,數量減少7成。

上述大型券商投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判斷自2020年起,定向增發市場會重回萬億規模,不排除會超過1.5萬億的市場。”隨著再融資新規頒佈,券商再融資承銷及保薦業務有較大復甦空間,已成為行業共識。

有中型券商投行負責人表示,早在再融資新規徵求意見稿出來時,他就叮囑部門員工多去挖掘客戶的再融資需求。據其透露,2月14號再融資新規頒佈以來,已經有一些企業向公司諮詢股權再融資事項,且態度很積極。

大幅增厚投行收入,中信、華泰、建投或首先受益

定增規模大幅度提升已成為行業普遍共識,具體增厚投行業務利潤多少呢?

根據wind統計,2016年至2019年四年間,主承銷商獲取的平均增發費率為0.54%。多家券商研報分析認為,預計2020年再融資金額將修復至萬億元以上,在2019年再融資規模僅為6600億元,據此粗略計算,2020年行業將增厚投行收入約20億元。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若假設定增費率0.5%~1.0%,新規後定增融資額修復至1.0萬億元~1.5萬億元區間,靜態測算在2019年基礎上增厚投資行收入3%~17%、增厚總收入0.4%~2.3%。

天風證券非銀分析師夏昌盛、羅鑽輝認為,預計2020年再融資規模初步回升至1.2至1.4萬億,假設承銷費率為0.5%,預計將為券商貢獻60億元~70億元的收入增量,佔營收比重約為2%。另外,集中啟動於2020年的新增再融資項目將對2021年業績帶來更大貢獻,判斷2021年至2022年的增發規模分別達到1.4萬億~1.6萬億和1.6萬億~1.9萬億,貢獻將持續提升。

中信建投證券非銀首席分析師趙巖認為,2019年,A股再融資(增發+配股+優先股+可轉債+可交換債)承銷金額12791億元,假設再融資費率為0.8%、證券業2019年營業收入為3500億元,那麼2019年再融資業務對證券業貢獻收入102.33億元,相當於證券業營業收入的2.92%。中性假設下,2020年再融資業務可貢獻證券業4.11%的營業收入。

記者據wind梳理,至2020年2月18日,2019年以來共有逾300家上市公司披露增發預案,其中披露主承銷商的增發項目為233家,中信證券、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證券獨立承銷家數排名前三,分別承銷22家、21家、17家。國信證券、海通證券獨立承銷定增家數均超10個(含10)。

據天風證券研報數據,至2月14日,華泰聯合證券、中信建投、中信證券分別擔任主承銷商的定增項目募資規模分別為416億元、619億元以及396億元。

就2019年增發(投行為主承銷商)數據來看,這幾家券商同樣位居前列。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聯合證券募資分別為251億、171億、158億、137億元,募資規模排名前四,其中中信建投證券承銷定增項目數量最多,為18家,華泰聯合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承銷增發項目13個。

業內人士還認為,再融資新規既可促進併購重組等其他業務的發展,也會起到促進創業板的活躍度於信心,促使銀行理財、保險資管、信託等各類資管資金入市的效果。因此對券商業績的潛在影響大幅高於業務本身,即構成提升估值的效果。

未來定增市場將轉變為偏賣方市場

上市公司進行股權再融資的方式主要有定增、配股、可轉債等。隨著定增新規發佈,定增市場重回萬億規模是行業人士的一大預判,那麼配股和可轉債市場還會受到青睞嗎?

上述投行負責人表示,這幾種主要的再融資方式各有特點,配股需要上市公司原有股東出資參與,會對原有股東造成資金壓力,且認配比例達不到70%就意味著配股失敗,發行難度相對比較大;在定增規定從嚴的情況下,可轉債市場為再融資的主流,從審核和發行的角度,可轉債融資難度不大,但是後續管理過程比較麻煩,若股票是下跌趨勢,投資人很可能會要求調低轉股價格。

再融资满血复活!券商投行早已摩拳擦掌,定增市场重回万亿规模,中信、华泰、建投或率先受益

再融資新規使得上市公司的定增審核和發行難度降低了,且後續管理不存在不確定性,未來肯定更受發行人青睞。

同時,還有大型券商人士預判,定向增發市場將由偏買方市場轉變為偏賣方市場。“根據過往經驗,在市場資金比較充裕時或者定增品種的價值被充分發現時,折扣率是逐漸上行的,2103年至2015年就是如此,當時很多定增項目在定價為9折、鎖定期12月標準下,市場自然演變為偏賣方市場,我們認為在定價8折、鎖定6個月的情況之下,更是會賣偏賣方市場。”

由此繼續延申,上述券商人士還認為,預計新規推出半年後,定增項目折扣中樞會隨著時間推移逐步上行,平均折扣率可能會到9折或者9折以上。

不過也有投行人士對上述判斷並不贊同,“現在和前幾年也不一樣了,主要還是看股票的質地,好股票在二級市場市價買會抬高股價,所以機構可能願意按接近市價去拿,但爛股票不一定。”

作為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中介機構,券商投行將受到利好,也需在項目盡調、申報過程中要切實盡到保薦責任。

“時點”成定增實施另一關鍵

在資本市場改革和監管打造航母級券商的當口,及時補充資本實力是證券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去年來,多家上市券商推進定增事宜,再融資新規徵求意見讓這些券商進退維谷,有券商直接撤回了定增事項,預計要趁新規頒佈的東風重啟定增事宜;也有券商定增事項在新規發佈前被監管核准,“新老劃斷”讓他們坐立難安。

隨著再融資新規最終落地,不少券商長舒一口氣。但這些公司卻並未第一時間啟動定增實施,據記者瞭解,什麼樣的價位可以實施定增成為券商考慮的另一個重要問題,而12個月的批文有效期,則為包括券商在內的上市公司順利實施定增提供了充足的選擇。

1月19日晚間,中信建投證券130億元再融資計劃獲證監會審核通過,距離其發佈定增預案剛好一年。當時,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向記者分析道,對於中信建投證券來說,在目前股價居高的情況下,按照再融資老規去融資,願意參與定增的買方估計不會多,這筆再融資發行有難度;但是若能適用新規,即以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的8折來定價的話,這筆定增順利發行的概率就比較大。

而這,也是中信建投證券內部對定增事項的擔憂之一,即已獲監管核准、但未完成發行的再融資項目,該適用於新規還是老規。

再往前推一個月,2019年12月6日,海通證券200億元的定增申請在歷時20個月的等待後,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他們與中信建投證券面臨同樣的擔憂。

據梳理,與中信建投和海通證券定增面臨同樣境遇的A股定增項目有63起,這些項目預計募集資金合計1542.71億元,相當於2019年增發募資總額的22.69%。按照上述“新老劃斷”原則,這些企業需要遵守定價、鎖定期、減持限制上更加嚴格的舊規則,幾乎不可能完成發行。為此,證監會從便利企業融資、有利於資本形成、節約監管資源的角度考慮,擬將“新老劃斷”的時點由核准批文印發調整為發行完成時點,以避免大面積定增失敗的風險。

不過,雖然再融資新規利好加持,這兩家券商並未立刻實施再融資事宜。對於中信建投證券來說,其股價依然在高位徘徊,或許是其定增事項推進中的另一個障礙。去年以來,雖然遭遇做空研報及大股東減持等多個負面因素,但中信建投A股股價卻一路震盪攀升,目前維持在33.45元的高位,動態市盈率超50倍。

也即,定增順利實施過程中,多家上市公司要面臨的第二個重大問題,即何時是比較好的實施時間點?

在再融資新規之下,上市公司定增事項批文有效期延長至12個月,為上市公司順利完成定增提供了有利條件。就中信建投證券而言,今年7月份和9月份,公司股票面臨兩次解禁,解禁股佔總股本的比例超過5%,到時候中信建投證券流通股數量大增,股價面臨估值迴歸,或許是定增實施比較有利的時間點。

再融资满血复活!券商投行早已摩拳擦掌,定增市场重回万亿规模,中信、华泰、建投或率先受益

震動金融圈!裁員35000人,這家銀行宣佈大規模重組!2天市值蒸發450億,去年利潤驟降33%!重組能否翻身?

央行重磅發佈!加大疫情防控信貸支持,再次強調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手段,銀行應向實體讓利

央行最新定調!超常規投放告一段落,已回籠2.5萬億!特殊表態有何玄機?A股成交破萬億,要選擇方向了?

反轉有點多!特朗普:希望中國能買美國發動機,國家安全不是擋箭牌!這屆研究員太難了,3天打臉3次

剛剛,"一行兩會一局"齊發聲!為疫情防控已提供超5300億信貸,將提高金融監管容忍度,不會出現大規模通脹

"K歌之王"大裁員!疫情籠罩之下,復工形勢究竟如何?實地探訪:車流、人流依舊稀疏,缺物資成最大難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