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空氣緣何重汙染?見藍天全靠風吹?

春節假期所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並未實質性下降。

撰文 | 祝葉華

近來,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北方地區霧霾頻發的“怪現象”。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的數據顯示,1月25日至28日,2月10日夜間至13日白天,京津冀地區先後出現了兩次持續性區域重汙染過程,北京甚至在2月12日達到了5級重度汙染,直到最近幾天才靠大風吹散了霧霾,重見藍天。


人們大惑不解:春節和突發疫情讓公眾社會活大面積停滯,飯店不開、景區封閉、機動車大幅減少,春節後各個生產單位也沒有完全復工,那麼如此持久又嚴重的霧霾究竟何來呢?是我們以前對霧霾形成原因的認知出了差錯嗎?


抗疫期空氣緣何重汙染?見藍天全靠風吹?

2月12日早上,霧霾籠罩下的北京西四環附近 |新華社


大氣環境容量“超載”是病根


我們先來看交通運輸業的情況。數據顯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在春節期間的公路貨車和客流量較平時分別下降了77%和39%。春節假期後,受疫情影響,區域交通流量仍維持相對較低水平, 區域內交通運輸產生的汙染排放量至少下降4成以上[1]。看來,至少京津冀地區近期的重汙染源頭不是汽車尾氣造成的。那汙染源會是什麼呢?


2月11日,在生態環保部召開的解讀會上,環保專家普遍認為,不利的氣象條件和遠超環境容量的汙染物排放量是霧霾形成的外在和內在根源。市民社會活動水平驟減,但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仍然超過環境容量的2倍以上,在沒有大風的情況下,區域內大氣的自淨能力不足,導致了重度或嚴重汙染。


實際上,一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霧霾頻發有其特殊原因: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的國土面積僅佔全國7.2%,卻消耗了全國33%的煤炭,生產了全國43%的鋼鐵、45%的焦炭、31%的平板玻璃、19%的水泥、60%的原料藥、40%的農藥,原油加工量佔全國28%。而機動車的保有量佔全國28%[2]。這些地區主要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的30%左右,單位國土面積排放強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4倍。一旦氣象條件不利,隨時面臨重汙染天氣捲土重來的威脅[3]


通常人們以為,社會普遍停產停工期間,上述高汙染的重工業企業也停產停工,但事實並非如此。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研究員、國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師張興贏告訴《返樸》:華北地區的鋼鐵、焦化、玻璃、耐火材料等工業,幾乎全年無休,節假日的下降的產能非常有限。而且從汙染物在線監測數據看,今年正月初一到十五期間,全國火電和鋼鐵行業汙染物排放量較節前僅下降約10%左右。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

河北省鋼鐵企業高爐開工還率略高於去年;有色金屬行業、典型大型企業的電解鋁、氧化鋁等產量較平時變化幅度都非常小。


另外,北方冬天燃煤採暖也對汙染排放有顯著的貢獻。雖然京津冀地區相當部分已經完成了煤改氣、煤改電,但從生態環境部近期的報道中可以看到,京津冀農村地區仍有1000多萬戶依靠燃煤取暖。所以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春節假期所排放的大氣汙染物並未實質性下降。“從過去幾年的觀測數據看,春節期間常出現汙染天氣。這跟我們國家的工業和能源結構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有直接關係,基礎的汙染排放依然很高。”張興贏說。


抗疫期空氣緣何重汙染?見藍天全靠風吹?

2月9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地圖 |公眾號“河北參考”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書肖在接受《返樸》採訪時補充說,近期的重汙染過程是在長時間靜穩、逆溫和高溼氣象條件下形成的。今年春節特殊的社會活動水平大幅度下降只是針對特定的汙染源,例如機動車尾氣排放的下降,但其他汙染源不受疫情影響,高汙染、高能耗的資源型行業常年運轉,所以當氣象條件不利於擴散時,空氣中的汙染物就容易產生堆積,導致重汙染天氣。


霧霾主要成因漸清晰


“霧霾”兩個字從2012年開始進入公眾視野。但中國科學家對霧霾的研究早在此前十多年就開始了。尤其是在近十年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關於霧霾成因方面的研究頻頻發表在國際頂級科技期刊上。綜合多年研究成果來看,霧霾的來源包括工業汙染、碳基燃料燃燒、城市建築揚塵、汽車尾氣等各種排放,但各影響因素的貢獻度並不十分清楚。


2014年初,中國科學院大氣研究物理所研究員張仁健關於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北京地區PM2.5的“貢獻”率不足4%的結論引發了機動車對霧霾貢獻率之爭。今年春節路面機動車大幅度減少,但霧霾不減,再次引發了公眾對霧霾成因的高度關注,以及機動車貢獻率的疑惑。對此,王書肖和張興贏均表示,機動車排放的NOx(x為下標)仍是區域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之一。張興贏在綜合分析了多項已發表的研究成果後認為,機動車尾氣排放對霧霾的貢獻率約為20%。由於不同城市地區地理條件不同、排放源的結構不同等客觀原因的存在,所以機動車的貢獻比率也存在地域差異。即便在同一個城市,不同季節氣象條件的不同也會影響機動車尾氣轉化為PM2.5的過程,所以貢獻比率也會有季節差異。所以他認為,機動車尾氣排放對城市霧霾的形成是有一定貢獻的,但工業生產和能源消耗才是最主要的貢獻源。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在生態環保部解讀會上就曾表示:“機動車、施工工地、餐飲等汙染源排放量降低到最低水平時,工業源排放量就是區域的基礎排放量”

[4]。2019年4月,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則發文指出,人為排放與大氣過程之間的相互協同效應是重霾形成和發展的關鍵。季節性增強的住宅供暖汙染物排放和有效的二次氣溶膠形成和轉化可能會導致嚴重的霧霾[5]


張興贏表示,短期來看,一段時間內汙染排放源穩定不變,那麼區域內霧霾的形成和消散主要影響因素就是氣象條件。以北京為例,北京擁有三面環山的地理條件,西北風最有利於汙染物清除,而南風則會把汙染物堆積在山前擴散不出去。從這個意義來說,在一段時間內,北京地區一旦形成霧霾汙染,就得等著西北風來才能吹散。但從長期來看,汙染源排放才是造成霧霾天氣最根本的原因。


徹底解決尚需時日


2013年初,中國政府向空氣汙染宣戰,並開始實施嚴格的政策來控制細顆粒物 (PM2.5) 的排放:城市限制了道路上汽車的數量,提高工廠效率,投資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的整體依賴。全國空氣質量監測站數量已超過1000個,收集的環境數據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過去的五年裡,中國東部的PM2.5濃度下降了近40%

[6]


“大氣汙染的主要成因已經很清楚了,歐美國家在早年工業快速發展階段也都經歷過嚴重的大氣汙染,他們用了20-30年完成工業和能源結構轉型,改善了空氣質量。我們現在經歷的大氣汙染和西方發達國家曾經經歷的大氣汙染過程大同小異。目前大氣環境科技工作者們既然可以比較準確預報到汙染,說明我們對汙染的主要來源和形成的主要機理是清楚的,所以才可以準確的預報。”張興贏說,正是對汙染機理的日漸清晰,所以近年來,中國在與空氣汙染的鬥爭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英國利茲大學的一項研究對中國1600多個地點的測量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在2015年-2017年,中國的顆粒物汙染濃度下降了20%[7]。世界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對中國空氣質量的分析也發現,從2016年到2017年,北京和全國其他74個城市的空氣汙染有所下降,74個城市的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33%。其中2014年和2015年的改善最為顯著,原因是煤炭消耗量下降,以及燃煤電廠新的排放標準

[8]


“通過國家這幾年大力的汙染源治理,全國特別是華北地區的大氣汙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現在汙染的過程和以往相比,影響範圍變小、持續時間變短、峰值濃度變低、汙染程度變輕。但即便如此,近期出現的大氣汙染也給我們繼續敲響了警鐘,汙染防治攻堅戰依然任重道遠,需要久久為功,深入開展能源產業的升級轉型,大力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才能從源頭上減少汙染的排放。”張興贏說。


致謝:感謝張興贏和王書肖老師幫助審定此文。


參考文獻

[1]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18/8657.

[2] http://www.gov.cn/zhengce/2018-07/06/content_5303964.htm.

[3] https://mp.weixin.qq.com/s/W5Ed-OMIlxKKPu7zu-yvuw.

[4] https://mp.weixin.qq.com/s/iEXTfAa-IC4QRB09ju1oFQ.

[5] 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18/8657.

[6] https://phys.org/news/2018-10-substantial-air-pollution-china.html.

[7] Ben Silver et al, Substantial changes in air pollution across China during 2015 to 2017,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2018). DOI: 10.1088/1748-9326/aae718.

[8]https://www.greenpeace.org/eastasia/press/978/pm2-5-in-beijing-down-54-but-nationwide-air-quality-improvements-slow-as-coal-use-increases-2/.


抗疫期空氣緣何重汙染?見藍天全靠風吹?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提供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覆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返樸公眾號後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