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關在隔離點的密切接觸者檢測陽性無症狀,會傳染到工作人員嗎?

明媚扶貧


大家都知道引起這次疫情的是一種新型的冠狀病毒,從未感染過人類。對於這種病毒的致病性和傳染性,也都是從零開始研究的。目前,鍾南山院士率領的抗“疫”團隊,親臨現場,對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的習性有所研究,已經得出的結論是,新型冠狀病毒對熱和紫外線敏感,75%的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等均可滅活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密切接觸傳播,氣溶膠也有可能傳播。那麼密切接觸者都是指的什麼樣的人群的,我給大家簡單解釋一下。

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臨床上將這些人稱為密切接觸者,就是與確診的患者或者是高度疑似病例患者居住在一起的成員。比如家人、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和班主任老師、同住一個宿舍的同事和同學、同機的乘客等。也包括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觸患者的陪護人員、出租車司機等,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現場的情況,算不算做密切接觸者需要有衛生防疫人員綜合評定確定的接觸史,以及其他形式的直接接觸者。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有一定的潛伏期,就是被感染後不會馬上發病引起症狀,可能會在感染後的1-14天等時間內發病,當在潛伏期內都有傳播病毒的可能,所以,密切接觸者要追溯到確診病例或者疑似病例發病前的14天之內的密切接觸的人。

被關在隔離點的密切接觸者檢測陽性無症狀,會傳染到工作人員嗎?

這些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進行醫學觀察,當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為陽性,但是並沒有任何症狀,這種在臨床上稱為隱性感染,這個跟病毒的數量、致病性和被感染者的抵抗力等都有一定的關係。

跟大家說一下什麼是隱性感染,陰性感染是臨床醫學上的一個名詞,就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之後,僅僅引起人體產生特異性的免疫應答,但是僅僅引起輕微的症狀的組織損傷,或者是不引起組織損傷,病人就不會表現出任何不適的症狀,也沒有任何改變,只有通過免疫學檢測的時候才被發現。因為當這種隱性感染的患者,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也沒有進行化驗檢測的時候,自己是不會知道自己已經被感染,如果不隔離,還繼續接觸別人的話,就會把病毒繼續傳播下去,這也是密切接觸者需要隔離的一個原因。

隔離點的工作人員,需要怎樣做好防護?

1、隔離點的工作人員和被隔離的人員都需要佩戴口罩,醫護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

2、被隔離人員不得外出、不得陪護、不得探視、不得使用空調,也不能互串房間。

3、工作人員和被隔離人員都需要勤洗手,飯前、便後、進出隔離房間前後都需要洗手,或者是手部消毒。咳嗽或者是打噴嚏是需要掩住口鼻,並且及時清洗雙手。

總結一下: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是有可能攜帶病毒的,即使是沒有任何症狀,也不能放鬆警惕。隔離點的工作人員也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病毒的進一步傳播。

以上觀點僅供參考,如有不妥敬請斧正,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告知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