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柳青

初次品嚐路遙先生的文字還是讀中學的時候,班主任老師強烈推薦了路遙先生的一部作品——《人生》。暑假期間,閒來無事,獨自賞讀。不曾想,竟一發不可收拾。一口氣讀完,蕩氣迴腸。時隔十多年,再次拜讀,竟有不一樣的收穫。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我認為,路遙先生的文字質樸感人,很有真實性和時代感,強烈的代入感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觸動讀者的內心。不管是而立之年,抑或不惑之年的你,讀罷之後,相信能給你帶來心靈的震撼,久久不能釋懷。

《人生》這部作品是路遙先生的一部中篇小說。該小說發表於1982年,當時引起了文壇屆的一陣轟動。它不僅激勵著萬千青年們蠢蠢欲動的心房,還改變了馬雲、賈章柯等眾多成功人士的人生方向。該小說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敘述了農村青年高加林回到土地、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的曲折人生的變化過程。同時,在城鄉往復輾轉之間,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演奏了一曲充滿悲劇色彩的“命運交響曲”。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小說中的三個主人公: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因為自己的【選擇】,卻換來了各自的悲劇人生。

一、【高加林】:理想主義者的【理想】終究逃不出【現實生活】的藩籬

生活啊,生活!有時候它把現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它又把夢想變成了現實!

① 飛往【城市】的【理想】

從整個小說來看,高加林這個人物角色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也許是接受的文化程度不同,相較於村裡的同齡人,高加林的心性很強。他無心於農村的生活,甚至牴觸農村的那片土地,哪怕他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他要擺脫【農村】這身行頭,飛往遠方的【城市】

在追求【理想】中,高加林對於愛情的【選擇】顯得尤為突出。在面對【農村】

女孩劉巧珍和【城市】女孩黃亞萍的愛情抉擇的時候,他的內心做了一番自我掙扎。

【農村】:註定與黃土為伴,不符合自己自由的心性。

【城市】:自由的天堂,那裡有【理想】的召喚。

最後,他捨棄了【農村】,懷抱了【城市】。

② 跌落【農村】的現實

從小說中的開頭不難看出,農村出身的高加林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至少在他所在的那個村裡,他接受的教育比較高。因為他的文化,在民辦學校任教。那年頭,教師可是個好職業呀!不用下田幹活,既乾淨、不累,還儒雅、有面子!因此,高加林不僅是父母的驕傲,更是村裡的“明星”。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第一次跌落】可好景不長,村書記利用手中資源將自己的兒子頂替了高加林的教師職位,而高加林卻只能返回農村下田種地!

【騰飛之後的第二次跌落】因為叔叔的關係到縣城成為通訊員的國家公職人員高加林,一度沉浸在【城市】【理想】的追求和體驗當中。然而,命運之神再一次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被人舉報因為叔叔的關係“走後門”,最後不得不捲起鋪蓋卷,捨棄【城市】【理想】,最終回到了【農村】這片生他養他的黃土地上!

③【城市】與【農村】愛情的一場空

當得知要徹底回到【農村】後,高加林內心的自卑感頓生,捨棄了【城市】女孩黃亞萍。可回到【農村】後,得知之前那個愛他的【農村】女孩劉巧珍嫁了人,高加林這才如夢初醒。原來,人吶,終是離不開命運的捉弄呀!

二、【劉巧珍】:打破封建思想的【農村】女孩,終究沒能逃過傳統婚姻的桎梏

① 衝破【農村】思想

劉巧珍心性善良,擁有金子一般的心靈。她雖然生長在落後的【農村】,但是她的思想卻並不落後,尤其是關於愛情方面。

她喜歡有文化、有涵養的【農村】人高加林。當第一次【跌回】【農村】的高加林正處於人生的低迷期時,劉巧珍心頭有一種莫名地高興。她終於可以天天看見那個另自己魂牽夢縈的少年啦!她嘗試著找各種機會接近高加林。送地瓜、買菸、幫忙賣饃……凡是與他相關的,她都很樂意。當她再也抑制不住內心那顆【躁動】的心房的時候,【農村】女孩劉巧珍打破了封建傳統的束縛,終於主動地向面前的高加林表達了【愛】的情感。第一次接觸愛情的高加林也是心花蕩漾,接受了愛的表白。

就這樣,一對【農村】

戀人在落後的鄉村開啟了自由戀愛的【狂虐】模式。夜晚、大樹、橋頭是他們愛情的基地,他們牽手、相擁、相吻。他們的愛情故事在村裡競相傳開,成為了村裡的談資和噱頭。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面對父母的反對和村裡人的指指點點,【農村】女孩劉巧珍並沒有在意。即使是揹負著千古罵名,她也要捍衛【自由式】的【愛情】。她用【現代女性】的方式,追求了【浪漫主義式】的【愛情】。這是那個年代所不具備的思想和觀念。

② 愛情終究幻化成了一場空夢

依然是那座熟悉的橋,那是他們曾經相愛的【愛情橋】。高加林親口向這位如金子般心靈的女孩劉巧珍提出了分手。是的,就是【分手】高加林為了他的【城市】【理想】,選擇了捨棄【農村愛情】。

面對如此境況,善良的巧珍還能怎樣。幾經傷心之後,她唯有答應農村青年馬栓的多次求婚,來忘卻曾經那場【浪漫主義式】的愛情記憶碎片。

當嚮往【城市】【理想】的高加林艱難地選擇拋棄【農村】女孩劉巧珍的時候,就註定了這場所謂的【自由式戀愛】終會成為一場空夢的結局。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三、【黃亞萍】:【選擇】的焦慮,是【矛盾】使然

她真誠地愛高加林,但她也真誠地不情願高加林是個農民!她正是為這個矛盾而痛苦!如果有一個方面的堅定選擇,她也就不會如此痛苦了:假若她不去愛高加林,那高加林就是下了地獄也與她無干;如果她為了愛情什麼也不顧,那高加林就是下地獄她也會跟著!

【城市】女孩黃亞萍“舍”克南,“取”加林後,沉浸在幸福的戀愛時光裡。她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孩,她要和高加林一起回到【大城市】南京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路遙《人生》:高加林、劉巧珍、黃亞萍,三個悲劇人物,你同情誰

天有不測風雲。不曾想高加林的【農村】【跌落】,【拋棄】【城市】女孩黃亞萍的【愛情】。黃亞萍悲痛欲絕。

她真誠地愛高加林,但她也真誠地不情願高加林是個農民!

她的內心極度掙扎,左右為難。殊不知,生活痛苦的源頭,就是【選擇】的【矛盾】!

最後,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使人成熟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