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明顯是打趙構臉,健在的趙構為何不反對?

7狐狸


現在有一些所謂專家、學者為秦檜鳴不平,或至少認為殺害岳飛的主要責任應該是皇帝趙構,秦檜不過是代主受過。可是至少到這件如果聯繫歷史,不難看出趙構不可能主動要處死岳飛。

拋去岳飛事件,聯繫趙構生平事蹟,可以得出趙構文武雙全、行事有章法、有決斷、有愛展之心這些優秀的特質,雖算不上明君聖主,但也決不算昏君。宋朝有不殺大臣的傳統,岳飛雖然在迎回二聖和立儲方面小有得罪趙構,但做為擎天之柱,趙構不會主動要殺岳飛。

而當時對岳飛下了必殺令的只有金國以及金國在大宋的代言人秦檜。他們逼迫趙構提出殺岳飛的要求,並在趙構的猶豫間用計謀害了岳飛,使趙構憑藉自己的力量抗衡金國的希望完全破碎,也使趙構感到絕對的屈辱。

當孝宋為岳飛進行平反,當時秦檜已死數年,此舉不僅不會得罪趙構,反而是為他深深的出了口惡氣。甚至有可能這個平反直接就是趙構自己的授意。


三箭一雕230



其實大家都錯了,宋孝宗為岳飛平反,原本就是趙構棋局中的一個步驟而已,根本談不上打趙構的臉。趙構要的就是趁著自己還沒有斷氣之前,為忠臣昭雪,讓奸臣背鍋,以免千古之後,在青史中留下罵名。

趙構是一個非常聰明,很喜歡搞文藝創作的人,詩詞曲賦、文物鑑賞、吟風弄月都是他的愛好,所以對權力不是特別執迷,只想舒舒服服的當一個可以安心享樂的太平皇帝。


其實他很清楚秦檜就是鐵桿的漢奸,金國埋在他身邊的一個雷,負責監視他的。但是他又不敢忤逆金國的旨意,因為他在靖康之變的逃亡路上確實下破了膽。於是他將計就計,反利用秦檜做了宋金和平的棋子。

只要秦檜在身邊,金人就不會南侵,至於岳飛雖然說的壯懷激烈,但是趙構根本沒有真正打敗金人的信心 。為了換回徽宗的屍骸和自己親生母親韋后,他不得不利用岳飛搞一點動靜,以有利於兩國談判。等紹興和議一成,岳飛就成了他實現太平天子計劃的絆腳石,是必須處理的了。


這個千古罵名又必須得有人背,於是乎秦檜又在關鍵時刻成了趙構的及時雨。趙構以模稜兩可的姿態讓秦檜害死了岳飛,早就想好了自己死前讓秦檜把鍋背穩。果然秦檜比他死的早,秦檜一死,他立即如釋重負,說我終於不用在靴子裡面藏匕首了。

沒過幾年,趙構覺得自己的計劃完成的差不多了,是時候實現自己的洗白計劃了,就主動不當皇帝,禪位給了宋孝宗。或許是趙構授意,又或者孝宗心領神會,馬上給岳飛平反,黑鍋都讓秦檜被踏實了。


當然,秦檜背鍋也不冤,原本他就是實實在在的金人臥底、大漢奸,而且害死岳飛確實也是他一手操辦。反正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趙構在生前已經洗脫謀害忠良的無道昏君的千古罵名,頂多就是自己一時糊塗,被奸人矇蔽了而已。

一個忠臣岳飛,換來兩代皇帝清譽,這個買賣沒有做賠本,其實趙構除了膽小,還是很高明的。


謝金澎


宋孝宗趙昚並不是宋高宗趙構的親生兒子,連侄兒都非常勉強!宋孝宗是宋太祖趙匡胤庶出幼子——岐康惠王趙德芳的後代,即所謂“太祖系”。他家這一支與濮安懿王趙允讓(宋英宗趙曙實際為趙允讓之子)家這一支的血緣已經相當疏遠了。換言之,宋孝宗只是宋高宗的一位遠得不能再遠的遠房堂侄……



宋高宗當初之所以選擇過繼宋孝宗,實際上就是看上了這個血緣疏遠!因為與大宗血緣疏遠,彼時宋孝宗本家這一支已經淪落到了與平民無異的地步,缺乏背景、便於控制!而這,正是宋高宗想要的。宋高宗之所以敢那麼早就禪位當太上皇,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宋孝宗缺乏背景、沒有根基,在政治上他不得不依靠宋高宗。宋高宗雖然禪位了,但依然保持著對大政方針的絕對把控。因此,宋孝宗為嶽武穆平反無論如何也是繞不開宋高宗的。換言之,宋孝宗給嶽武穆平反是宋高宗默許的,甚至很可能就是宋高宗本人的意思!



宋孝宗為何要為嶽武穆平反

宋孝宗即位前不久,金國發生內亂,金國皇帝完顏亮(史稱海陵王)率軍南下攻宋時,留守遼陽的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完顏雍(金世宗)發動叛亂,自立為皇帝!隨即,完顏氏家族內部為了皇位正式開打,金世宗不得不將大量精力用於內部“平叛”。



宋孝宗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接受宋高宗禪讓、登上皇位的。金國的內亂讓宋高宗和宋孝宗看到了機會,企圖趁火打劫、對金國展開進攻,而為嶽武穆平反就發生在這個時候。換言之,彼時宋王朝的對外政策正在發生悄然轉變,主戰勢力正在逐漸佔據上風,而且宋高宗、宋孝宗內心也傾向於趁火打劫、對金開戰。為了平抑內部的主和聲音,宋高宗、宋孝宗必須有所表態。這個時候為嶽武穆平反無疑是有巨大象徵意義的,他代表了宋王朝皇帝的態度!當然,這同樣是一種權術,宋高宗、宋孝宗並沒有公開表態,即便將來戰敗了,責任、黑鍋依然可以讓主戰派來背!說到底,宋孝宗為嶽武穆平反也不是為了嶽武穆,同樣是政治需要。



不得不說,宋王朝的軍隊是真慫!大張旗鼓“北伐”的宋軍居然讓處於內亂之中的金軍打得一敗塗地……轟轟烈烈的“隆興北伐”以宋王朝再一次卑躬屈膝的《隆興和議》草草收場。果不其然,事後主戰派的張浚成了宋高宗、宋孝宗的替罪羊,被罷相調任閒職。不過,張浚比嶽武穆識趣、也比嶽武穆滑頭,他選擇了主動攬下戰敗的責任、替主子背了黑鍋!在宋高宗、宋孝宗還沒有處理之前便上書引咎辭職。最終,宋高宗、宋孝宗就坡下驢,將張浚罷相了事。



宋高宗為何會同意為嶽武穆平反

“岳飛案”本身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正如秦檜當初給韓世忠的回覆“莫須有”那樣,宋高宗殺嶽武穆根本就沒有什麼站得住腳的理由。說白了,宋高宗之所以殺嶽武穆,並不是嶽武穆做了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僅僅是政治需要而已。一來,宋高宗是為了收回兵權,殺嶽武穆更多地是殺雞儆猴、做給手握重兵的武將們看的。二來,彼時宋高宗正在與金人議和,主戰派的嶽武穆顯然成了宋高宗的“絆腳石”。為了將政策的核心思想統一到議和上來,宋高宗必須壓制反對派勢力,殺掉主戰派的代表嶽武穆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同樣是殺雞儆猴!換言之,宋高宗與嶽武穆並沒有什麼私人恩怨,甚至內心對嶽武穆的忠心很可能也是認可的,只是因為政治需要才殺了嶽武穆。既然宋高宗因為政治需要可以犧牲嶽武穆,同樣是因為政治需要,又為何不能為嶽武穆平反呢?



宋高宗早已留了後手

從宋孝宗為嶽武穆平反期間宋高宗沒有提出異議,再結合宋高宗處死嶽武穆時的行為來看,個人認為宋高宗很可能早已留了後手。整個“岳飛案”中,宋高宗都表現出了一種“被動”的姿態。無論是拿下、審訊嶽武穆,還是羅織罪名,直到最後處死嶽武穆,宋高宗都沒有過多地親自出面,表現得相當“被動”,基本上都是秦檜等人在臺前充當“跳樑小醜”!



但是,其間發生的一件事卻非常耐人尋味。在岳飛被下獄之後,嶽武穆的“老領導”兼好友韓世忠曾經親自去找秦檜,為嶽武穆討個說法!可奇怪的是,秦檜僅僅三個字“莫須有”便將韓世忠輕易給打發了。按理說,韓世忠這種身份地位(韓世忠曾出任樞密使,相當於宰相之一)的人既然出面了,秦檜用“莫須有”三個字恐怕很難搪塞過去。那麼,只能有一種解釋,秦檜的“莫須有”其實就是在暗示韓世忠,這是宋高宗的意思。莫須有——“皇上要殺他,還需要理由嗎?”這恐怕才是韓世忠最終選擇閉嘴的原因!一個秦檜,根本不值韓世忠一懼……



換言之,宋高宗很可能在處理嶽武穆之時便已經留了後手。讓秦檜等人在臺前蹦噠,自己躲在幕後。即便將來因為政治需要必須為嶽武穆平反,宋高宗也可以犧牲秦檜這些人,自己充其量也就擔個“用人失察、誤信奸臣之言”的領導連帶責任。到時候,殺了秦檜這些人、為嶽武穆平反,宋高宗依然可以撈一個“知錯能改”的美名,橫豎都不吃虧!



綜上所述,從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嶽武穆到宋孝宗大張旗鼓為嶽武穆平反,很可能就是宋高宗出於政治需要而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場大戲!說白了,無論是嶽武穆、韓世忠,還是秦檜那些人,都讓宋高宗給玩兒了。他們不過就是宋高宗棋局上的棋子而已,需要犧牲時宋高宗不會有絲毫猶豫……嶽武穆如此,秦檜亦然!宋高宗這個人雖然在對外方面卑躬屈膝,但是玩起帝王權術來那可是登峰造極、爐火純青!兩宋的那些個皇帝,除了開國的趙老二、趙老三兄弟,恐怕沒有幾個是他的對手……


農民工歪說歷史


我們知道趙構對岳飛是恨之入骨的,秦檜死後,趙構為很多遭受秦檜迫害的人平反,唯獨沒有岳飛,甚至趙構還把嶽州改為池州了,可是宋孝宗為岳飛平反時,趙構為什麼不反對呢?他這個時候是太上皇,可是他對朝中的人事任免還是可以一票否決的,朝中的很多大臣都還是他的人,他想反對可以說易如反掌,可他並沒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時局的需求

當時南北政權對立,被朱熹稱為“小堯舜”的金國皇帝金世宗,上臺之初就停止了對南宋的大規模用兵,他還勤儉愛民,勵精圖治,創造了“大定盛世”,對南宋政權虎視眈眈。此前金人就曾向宋孝宗索取海、泗、唐、鄧、商五州及每年必須向金國進貢,南宋皇帝要俯首稱臣;而宋孝宗也是很有作為的一個皇帝,他不甘在金國皇帝面前低聲下氣,忍受屈辱,史書記載說他“銳意恢復”,“雄心遠志,無日不在中原”,他是立志北伐的。而要北伐必須鼓舞軍心,提振民氣,必須取得抵抗派的支持。歷來人人都知道,岳飛早晚會被平反,岳飛的平反可以“激天下英雄義士之氣”,可以得民心,還可以為北伐造勢,宋孝宗是一定會做的,因為這是提鼓舞軍心,提振民氣最好的策略和手段。

身為太上皇的宋高宗趙構,他骨子裡是想求和的,屬於投降派的代表,對於宋孝宗的北伐他肯定是反對的。他對岳飛恨之入骨,要給他平反他肯定大力反對,可他這時為什麼沒反對呢?我認為一是形勢所逼以及強大的輿論壓力,面對金國的咄咄逼人,萬一金國出爾反爾不想求和,是要南宋的江山呢?況且當時北伐的呼聲很高,這種情況下趙構必須多加斟酌,權衡利弊。二是他對宋孝宗的感情和理解。他知道宋孝宗有抱負而且年輕氣盛,這個年輕的皇帝曾經在政治鬥爭中支持過自己,雖然是養子,感情還是挺好的。而且宋孝宗剛上臺不久,需要民心,需要磨練,更需要他這個老爹的肯定。出於大局的考慮,出於對孝宗的愛和理解,趙構這個時候沒有站出來反對。

2.宋孝宗對岳飛平反這件事處置得當,沒有觸碰宋高宗的底線

.宋孝宗頒佈詔書雲:“故岳飛起自行伍,不逾數年,位至將相。而能事上以忠,御眾有法,不自矜誇,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眾,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於飛。飛雖坐事以歿,而太上皇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與追復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予錄用。 ”

從這段詔書中,我們知道宋孝宗挺英明,他只誇岳飛的功勞,而不講他的冤屈,也沒有說他是怎麼死的,只以“坐事以歿”這四個字簡單帶過,所以也就沒有追究害岳飛的人。另外,他還給宋高宗趙構一塊遮羞布,說這次平反是“仰承聖意”,也就是說是宋高宗的意思。在給岳飛起諡號時,當擬定為“忠愍”時,宋孝宗當場就反對,因為這個“愍”字,意思是使民悲傷,這個就有暗含影射宋高宗趙構的意思。所以,宋孝宗在給岳飛平反這件事,始終沒有觸碰趙構的底線。我們上面也說了,給岳飛平反只是一種手段,一種策略,雖然孝宗跟岳飛也有感情,但是遠遠比不上他跟高宗的感情,也遠遠比不上大宋江山。既然沒有觸碰趙構的底線(趙構的底線是岳飛的死與他無關,不能牽連到他),那也就沒有必要反對。

當然還有其它一些因素,比如父子感情,輿論壓力,抵抗派和投降派的實力對比等等,這裡就不展開了。

創作不易,請大家幫我點贊,鼓勵鼓勵我!!!!


圖書館和運動場


南宋高宗趙構,歷史對其評價不高,認為他是一個賣國求榮、冤殺忠良岳飛的昏君。趙構共在位35年,其中有一多半時間在遷都、逃跑、躲藏。被稱作“逃跑皇帝”。這樣一個窩囊的開國皇帝,歷史上確實極為少見。趙構20歲即位,55歲退位。退位後當太上皇時間長達25年,約佔宋孝宗趙眘在位時間的五分之四。如題所示,宋孝宗即位之初,立刻下詔給岳飛平反昭雪、貶斥秦檜,分明是與趙構的投降政策針鋒相對,那麼,此時仍健在的宋高宗趙構為什麼不反對甚至是干涉呢?我來淺談一下,請大家指正。

首先,趙構對權力屬於清心寡慾,他的退位是真實的退位,並非“垂簾聽政”,操控實權。

宋高宗趙構從本質上講,受命於危難之間,長年生活在逃命之間,經歷政局極不穩定的南宋危局,他所面對的是避免徽欽二帝迴歸、被金兵滅國又要保住當前偏安一隅的和局的複雜局面。趙構屬於對權力、地位和榮華富貴並不迷戀的清心寡慾之主,這從他不斷南逃、屢次與金國求和、限制軍隊抗金等做法可以找到端倪。趙構是一個滿足偏安的無過大野心的帝王。

趙構退位是真實的退位,區別於清朝乾隆皇帝的“假退位、真掌權”情景。清乾隆帝在位60年,退位後對來訪的外國使者蠻橫的宣稱,雖然我已退位,但大事還是我辦!由此讓即位的嘉慶皇帝愣是當了4年的“見習皇帝”。更為令人氣憤的是,乾隆皇帝退位後竟然不交出玉璽,也不搬離皇宮,一時間竟製造了一出“傳位不傳璽”的鬧劇。而宋高宗趙構的退位明顯不屬於乾隆的惡意退位情況,趙構退位後做到真正的不問政、不幹政,對宋孝宗的施政措施沒有任何干涉和左右。而是確實的頤養天年去了。

第二,趙構簽訂《紹興和議》、殺害岳飛,遭到南宋軍民的一致反對,政局動搖,趙眘積極主戰,大有穩定朝綱的中興之舉。

如題所示,趙構為何不干涉趙眘為岳飛平反一事,首先,趙構在位期間,實行賣國求榮的保和政策,大失人心,重用奸佞秦檜,冤殺抗金名將岳飛,致使天怒人怨。其次,趙構簽訂《紹興和議》,出賣國家利益,對金稱臣,屈辱之極,遭到南宋軍民的一致反對。其三,金國的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侵,徹底打臉趙構,因此,在金兵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以年老厭倦政事為名退位,遠離政治是非之地,躲避罵名。

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宋孝宗趙眘即位,當即為岳飛平反、貶斥秦檜,對金強硬,堅決主戰。這樣做的目的大有挽救時局的意味。趙構退位後,雖說不問政事,即使得知趙眘糾正自己也不會干預,因為他知道當前大局對於南宋意味著什麼,大局是政治的生命,大局是政治的根,趙構深深知道,保大局、維穩定對於一個政權的重要性。

第三,趙構退位後不干涉朝政,從本質上講,他是一個權力慾不大的帝王。

另一個方面,趙構退位後不問政事、不干涉趙眘的處政、施政,這從趙眘並不是一個傀儡皇帝就能看出來。趙眘即位後,大力治理整頓,對前朝弊政進行全面糾正,並不限於平反岳飛冤案。同時,罷免所有主和分子,起用虞允文等主戰派,並連續發動兩次對金北伐,由此可見,宋孝宗趙眘是一個手握實權的中興之主。趙眘沒有嘉慶皇帝即位後的尷尬,也沒有像同治、光緒淪為傀儡皇帝,足以說明太上皇趙構退位後並未干涉政務。從趙構退位後的情況來看,可見趙構不像乾隆皇帝,也區別於慈禧太后,是一個權力慾不大的君主。

第四,中國歷史的太上皇,趙構基本上屬於一代仁君,重視文化、教育,控奢限侈,反對大興土木。

趙構雖然製造了冤殺岳飛的巨大冤案,在位期間大肆實行賣國政策,但總體上來說還算是一個性格軟弱的文弱皇帝。趙構定都杭州之後,反對大興土木,把皇宮的籌建控制在最小規模,杭州的南宋皇宮是歷朝皇宮規模最小的,趙構生活也極為簡樸,特別是皇后吳氏也是一個廉潔自律的後宮之主。趙構自從經歷“苗劉兵變”後對軍隊主將極為忌憚,特別是淮西兵變後,這也為岳飛的悲劇埋下伏筆,趙構遵從宋朝祖制,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對文化教育極為重視,屢開科考。趙構退位後,經常去靈隱寺喝茶、會友,由此可見他清心寡慾,對趙眘實行新政並不覬覦,這一點,他與歷史上其他假退位、真操縱的太上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優秀的米老鼠96


岳飛之死是宋金勾結殺嶽換議和的結果。

岳飛被害後,替岳飛鳴冤叫屈的聲音始終激盪在朝野上下。而當時的局面是秦檜權傾朝野架空高宗,所以秦檜的存在成了岳飛冤案遲遲未能昭雪主要原因。

秦檜於紹興二十五年病死,秦家失勢,朝堂上下本以為橫亙在岳飛冤案前的絆腳石被踢出,長期被壓抑的主戰派看到了希望,因此為岳飛平反的呼聲高漲,開始要求給岳飛恢復名譽。 當時秦檜死黨万俟禼以金國剛剛願意和南宋和平相處為名,阻撓為岳飛平反,胡說南宋一旦為岳飛平反,金國必然會懷疑南宋對和議的誠意,因此力主不可為岳飛平反,從而平反不了了之。可以看出,這件事恰恰契合了“必殺飛,始可和”的金宋密議, 按秦檜死黨万俟禼 之意,平反岳飛是動了金國的奶酪,因此這件事情是殺嶽換議和最有力的旁證之一。

而當時的高宗仍然做著苟安江南的美夢,他並不懷疑金國人宋金和議的誠意,因此儘管他早已對秦檜一黨產生了厭惡,但他仍任用秦檜死黨万俟禼為相,這表明他的這一舉措是為了延續苟安政策,不想違背宋金所達成的紹興密議,所以當時他是不可能為岳飛平反的。

然而在紹興三十二年南宋朝廷對岳飛的平反時刻,這起特大冤案製造者的宋高宗當時還活著,並且對岳飛平反一事採取了默認的態度!

如果說孝宗為岳飛平反用輕描淡寫的方式敷衍過去也不失為一種謀略;而孝宗詔書卻強調岳飛“能事上以忠”對皇帝忠誠,讚美他“餘烈遺風,於今不泯”。這種評價,簡直是對高宗冤殺岳飛的徹底翻案,這難道不會叫太上皇的趙構大發雷霆之怒的懲治孝宗嗎?事實上宋高宗雖然做了太上皇,但是並非真正退出政治舞臺,他做太上皇后常常干預朝中之事,制約孝宗行使政權,可見他在岳飛平反上的無語並非被孝宗“軟禁”的結果,他的無語是另有原因的。

紹興三十一年十月丁卯日,宋高宗趙構宣佈對被羈管於嶺南和福建等地的岳飛、張憲家屬“放令逐便”。詔許岳飛家屬自嶺南蠻荒之地北返。 受禪即位後的宋孝宗依據宋高宗的這份釋放岳飛家屬的詔書, 自覺替岳飛平反尋找到了充分的理由。他在平反詔書中說這是高宗的“聖意”。這樣的措詞把宋孝宗對岳飛的平反轉化成高宗的意思。接著宋孝宗在紹興三十二年七月戊申日,追復岳飛原官。孝宗淳熙五年, 史浩再度拜相,江東轉運使顏度上奏請賜岳飛諡號,得到太上皇宋高宗首肯,意味宋高宗間接承認岳飛無罪。

孝宗為岳飛平反詔書說“會中原方議於櫜弓,而當路力成於投杼,坐急絳侯之系,莫然內史之灰”,用西漢周勃、周亞夫父子冤獄喻指岳飛之死,雖暗示嶽案是冤案,卻不肯明說。在給岳雲復官的詔書中說岳飛“困於讒誣”被殺,已經暗示責任在秦檜身上。

事實上殺嶽換議和秦檜應負主要責任,因為他做為金國的內應在殺嶽過程中是在矯詔過程中完成的。高宗趙構對秦檜議和進行事後追認,是因為在議和的條件中包含從金國換回其母親的一款,如果對議和之事進行否定,則會顧忌留下不孝的名聲。而趙構本意是同意議和的,但是他在對秦檜議和進行追認時並沒有肯定秦檜以殺嶽來換取議和的方式,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對岳飛進行了平反,表面上看是孝宗主導了平反過程,實際上沒有高宗的認同,則孝宗為岳飛平反之事是難以推進的。 宋孝宗說自己是“仰承”高宗的“聖意”來平反的,並提及高宗對岳飛的“念之不忘”,這麼做給高宗留足了面子,在孝宗看來這也降低了高宗對岳飛平反一事的阻力。而當時雖然為岳飛平反但是並未徹底昭雪,這不僅是當時秦檜餘黨尚在,而且高宗也自知將獲譴汗青,因而留下尾巴的意圖也是推卸責任的一種方式。

然而為岳飛建廟的是高宗, 根據《三朝北盟會編》記載:“紹興三十一年,北虜犯邊,連年大舉,上(指宋高宗趙構)思曰:「岳飛若在,虜軍豈容至此。」即時下令修廟宇雲。”

可以明顯的看出,宋高宗趙構對岳飛的態度發生如此轉化的催化劑竟然是金國撕毀紹興和議後的南侵。看到殺害岳飛換來的和平竟然如此脆弱!此時他一定是在痛悔自己的自毀長城的愚蠢行為。

而在岳飛被害後朝野上下呼聲始終充斥在他的耳畔,送還他的生母的金使的一番肺腑之言更如驚雷擊頂!“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范增乎!” 金使劉祹評價岳飛的這番話不可能不傳到高宗的耳朵裡,這一句“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的話不知他聽到後心裡是什麼滋味。

岳飛被殺害,就連高宗的生母韋太后也憤憤不平。紹興十二年夏,金國送回高宗的母親,韋太后自五國城啟程歸宋。回到故國,韋氏在萬分感慨之餘,她還特別關切地問了一句:“為何不見大小眼將軍”?(岳飛母親故去時患上了眼疾,眼疾痊癒後落下了兩眼一大一小的毛病,所以人稱之岳飛為“大小眼將軍”)當聽說“岳飛死獄矣”時,她憤怒之極的怒斥宋高宗為何要自毀長城,並且表示要出家做懺悔。高宗跪地痛哭苦苦哀求,韋太后才做罷。她深知沒有以岳飛為代表的抗金斗爭取得的成果,金國人不可能主動提出議和。在北國深受凌辱的韋氏對此一清二楚。韋太后心中充滿了對岳飛的感念,所以從此她終生身穿道家素服,以表對岳飛的追悼與深深的愧疚之情,對此高宗不能視而不見。

實際上宋高宗從殺岳飛那天就知道岳飛是冤枉的,在他到晚年時曾對陳康伯講:“我這些年不修德啊”,指的就是冤殺岳飛這件事。

宋高宗知道岳飛冤獄的內情,他一方面為了兼顧自己做為皇帝的面子,另一方面兼顧朝野臣民懷念岳飛的心情,所以在對待岳飛冤案昭雪一事上,宋高宗採取的是一種遮遮掩掩的方式。

可見,在給民族英雄岳飛平反的問題上,眾望所歸,在當時已經是勢所必然,宋高宗自知如強硬阻攔,野蠻壓制,終將留下罵名千古,因此他的默許也許是一種懺悔吧?這件事情正應了岳飛臨終留下的遺言——天理昭昭!



萌萌媽媽董小華


紹興十一年(1142),抗金名將岳飛被南宋朝廷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風波亭。岳飛之死是南宋朝廷安於現狀,政治妥協的結果。其幕後操縱者是宋高宗趙構無疑,奸相秦檜也不過是趙構的替罪羊罷了。

二十年後,六十歲的宋高宗趙構禪位,宋孝宗趙眘即位,改元隆興。趙昚即位後,第一件大事便是為岳飛平反。而且在淳熙五年,岳飛被朝廷追封為鄂王,諡號“武穆”。可以說,嶽王爺得到歷代統治者的認可,始於孝宗。




有人就會問了,既然孝宗為岳飛平反,這不是在打臉趙構嗎?這其中又有何緣由呢?愚以為有這幾方面原因。

1、時移事易,趙構心態發生變化。當年趙構不惜一切殺岳飛,向金人割地賠款稱臣求和(紹興和議),一是為了苟且偷安,二是為了防止武將勢力過大威脅皇權。岳飛的死和紹興和議的簽訂讓趙構安穩做了二十年皇帝。經過這些年發展,南宋經濟實力增強。趙構明顯心態改變了,孝宗為岳飛平反的行為,必定是得到了趙構的默許。




2、為岳飛平反標誌南宋對金態勢轉變。金人聞岳飛之名色變,金人發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嘆,因為岳飛把他們打怕了,打服了。此時南宋朝廷打出岳飛這張牌,表明趙構與孝宗在南宋經濟民生恢復的情況下,有心北伐。孝宗即位後不久,便命張浚為樞密使,主持北伐。岳飛冤案平反預示著隆興北伐即將掀開大幕。可惜的是隆興北伐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我們只能嘆息岳飛,生逢其時,未逢其主。

3.為岳飛平反是爭取民心的需要。奸相秦檜殘害忠良,百姓恨不食其肉,啖其皮。在趙構的庇護下,秦檜於紹興二十五年安然離世。而岳飛,一生精忠報國,卻不得善終。百姓莫不扼腕嘆息。宋孝宗繼位,為爭取民心,為岳飛平反,這樣孝宗將會贏得民心支持,寰宇之內,威信已然樹立。

綜上所述,為岳飛平反乃是趙構默許的結果,也是孝宗趙昚勵精圖治的開始。這是民心所向,也是歷史發展需要。精忠報國的人本就該留芳百世,千古相傳,即便是現在,這也是不容置疑的。


風雪夢不逝


當年在宋高宗的主導下,殺掉了岳飛,阻止了南宋軍民的抗金行動,並通過割地賠款,讓兩國確保了暫時的安寧。

宋高宗作出的這件事,是很容易遭人唾罵的。因為在古人的世界觀裡,其實並不覺得穩定有多重要,最重要的還是疆土不能落入敵人的手裡。疆土落入敵人的手裡,是一種敗家子的行為,既無臉見天下蒼生,又無臉見列祖列宗。

宋高宗當年之所以敢於冒著被天下人唾罵,無臉見列祖列宗的風險,一定要殺掉岳飛,就是要說明,岳飛有多壞!只有說明了岳飛有多壞,非殺不可,才能讓宋高宗出賣祖宗疆土的事情淡化。

(岳飛畫像)

那麼,宋高宗是如何讓天下人相信岳飛很壞的呢?就是岳飛想造反。造反在古代叫做“謀大逆”,這是第一大罪,自然非殺不可。

由此可見,岳飛是不可以給他平反的,給他平反了,宋高宗就全錯了。

當然了,一個皇帝幹了壞事,當這個皇帝去世後,新皇帝給先皇冤枉了的人平反,也是有的。比如乾隆就給雍正打擊過的那些大臣們平反了。朱見深也給朱祁鎮打擊冤枉過的人平反了。這樣的情況,在古代不在少數。

但是,當先皇還活著的時候,就否定他做出的決定,而且這種決定會給先皇帶來根本性否定的,卻一個都沒有。不但沒有,如果先皇活著,新皇帝一般還都不敢自己做主。比如乾隆把皇位傳給嘉慶以後,嘉慶不但不敢自己做主,而且連自己的表情,也要乾隆幫他做主。乾隆笑的時候他才敢笑,乾隆怒的時候他才敢怒。

但為什麼,當宋高宗把皇位禪讓給了宋孝宗以後,宋孝宗卻就敢於否定宋高宗的做法,立刻就給岳飛平反呢?

(宋高宗畫像)

如果說,這是因為宋孝宗完全掌控了實權,不把宋高宗當回事,這話也不對。實際上,宋高宗對宋孝宗是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宋孝宗去世後,廟號是“孝”,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對宋高宗其實是畢恭畢敬,絕對不敢違逆宋高宗意願的。

那麼,又如何理解宋孝宗的行為呢?

實際上,宋孝宗給岳飛平反,組織北伐,在當時不只是宋孝宗的意願,也是宋高宗的意願。這話怎麼理解呢?

宋高宗為什麼要在剛60歲的時候,就把皇位禪讓給宋孝宗?是因為當時金國又已經重新挑起了戰火。當時金國的皇帝是完顏亮,他為了滿足他自己的貪慾,同時也為了鞏固自己在金國的地位,再一次發動了南侵。雖然最後被虞允文在採石磯給打敗了。他回去的路上,又被部下給殺死了。也就是說,金國的南侵失敗了。但是,金國南侵這件事,卻傳遞了兩個信息:一個信息是,金國不會安分守己遵守協議《紹興協議》,一定會繼續南下,正所謂“亡我之心不死”,就是這樣的。另一個信息是,完顏亮被殺掉以後,金國內部陷入了混亂。這種混亂對於南宋來說,是一個好機會。南宋完全可以利用這次機會組織一次北伐。如果打贏了,很有可能就把曾經的失地給收復了。

但是,宋高宗畢竟已經60歲了,他沒有繼續打仗的雄心壯志了。再說,他是主和的,現在又開戰,這就有些違和了。還有,由於當年殺掉岳飛,給整個武將隊伍以沉重的打擊,使得整個南宋的武將隊伍,沒有厲害的角色。唯一可以倚靠的張浚,又是一個只會說大話的人。左思右想,萬般無奈,最終,宋高宗乾脆把皇位禪讓給宋孝宗,讓他來決策。

(宋孝宗畫像)

宋孝宗也知道宋高宗的心意。所以他上臺後,就一心一意北伐。他知道,要北伐,最重要的,就是要調動積極性,提振士氣。要調動積極性,提振士氣,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岳飛平反。只有給岳飛平反了,提高了岳飛的地位,全國上下必然抗戰情緒高漲。

但是,給岳飛平反,就會得罪宋高宗,這將怎麼辦呢?

宋孝宗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把責任全部推在秦檜身上。畢竟當時秦檜已經死了,死無對證。說岳飛完全是他害死了,他也不可能喊冤。而這樣一來,最多宋高宗是被奸臣矇蔽。自古以來,奸臣“矇蔽聖聽”,是很正常的事情,只要把這個奸臣除掉,聖上又可以“耳聰目明”了。

宋孝宗這樣做,一來保全了宋高宗的面子,二來洗刷了宋高宗的“冤屈”,三來提振了士氣,實現了宣傳北伐的目的。這樣,宋高宗怎麼會不高興呢。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宋孝宗即位之初,立刻下詔給岳飛平反昭雪、貶斥秦檜,分明是與趙構的投降政策針鋒相對,那麼,宋高宗趙構為什麼不反對甚至是干涉呢?我來淺談一下!



第一點、趙構對權力清心寡慾。

宋高宗趙構從本質上講,受命於危難之間,長年生活在逃命之間,經歷政局極不穩定的南宋危局,所面對的是避免徽欽二帝迴歸、被金兵滅國又要保住當前偏安一隅的和局的複雜局面。趙構屬於對權力、地位和榮華富貴並不迷戀的清心寡慾之主,從他不斷南逃、屢次與金國求和、限制軍隊抗金等做法可以找到端倪,趙構是一個滿足偏安的無大野心的帝王!



第二點、趙構想遠離政治是非之地!

趙構在位期間,實行賣國求榮的保和政策,大失人心,重用奸佞秦檜,冤殺抗金名將岳飛,致使天怒人怨。其次,趙構簽訂《紹興和議》,出賣國家利益,對金稱臣,屈辱之極,遭到南宋軍民的一致反對。其三,金國的完顏亮撕毀《紹興和議》大舉南侵,徹底打臉趙構,因此,在金兵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以年老厭倦政事為名退位,遠離政治是非之地,躲避罵名。

第三點、趙構退位後不干涉朝政!

趙構退位後不問政事、不干涉趙眘的處政、施政,這從趙眘並不是一個傀儡皇帝就能看出來。趙眘即位後,大力治理整頓,對前朝弊政進行全面糾正,並不限於平反岳飛冤案。趙眘沒有嘉慶皇帝即位後的尷尬,也沒有像同治、光緒淪為傀儡皇帝,足以說明太上皇趙構退位後並未干涉政務。從趙構退位後的情況來看,可見趙構不像乾隆皇帝,也區別於慈禧太后,是一個權力慾不大的君主。

歷史小總結:

趙構雖製造了冤殺岳飛的巨大冤案,但在位期間大肆實行賣國政策,總體上來說,算是一個性格軟弱的文弱皇帝。趙構定都杭州之後,反對大興土木,皇宮的籌建控制在最小規模,杭州的南宋皇宮是歷朝皇宮規模最小的,趙構生活也極為簡樸,這一點,與歷史上其他假退位、真操縱的太上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以史正衣冠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孝宗受高宗內禪而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隆興”。而孝宗繼位後的首要大事便是平反了岳飛的冤獄。而現在我們都知道,對於岳飛之死,高宗趙構是要負主要責任的,但是當時健在的趙構似乎並沒有對此說什麼,而廟號為孝宗的趙昚這麼做不是在打臉高宗嗎?

為何高宗趙構對此並未反對?其實這與當時的形勢有關。

一、平反進程十分迅速

就在孝宗繼位的當年7月,就將岳飛的冤案平反了,這估計是高宗沒想到的,他可能認為岳飛肯定會被平反,但這麼快是沒預料的。而這時的高宗剛剛退位不久,退位的藉口就是:淡泊為心,頤神養志。顯得非常的高風亮節,如果他在孝宗剛剛繼位就提出反對,明顯對孝宗的權威不利,更不利於帝國的管理,所以這時的高宗不便發作。

二、抗金呼聲高

孝宗在未繼位之前,就是一個主戰派,對於國家割地求和的做法十分不滿,而恰恰就在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9月,金廢帝完顏亮撕毀和議,大舉南侵。這時的南宋軍民早已不滿多時。作為曾經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岳飛在此時獲得平反,可以極大的鼓舞士氣,並且有利於剛剛繼位的孝宗收攏人心。高宗也樂於見到此事,便不會反對。

三、有人背黑鍋

都說高宗是害死岳飛的幕後黑手,但真正實施迫害的其實是秦檜,秦檜當然是大奸大惡之徒,但在殺岳飛這件事兒上,如果沒有高宗的授意,他是不敢迫害岳飛這種級別的人的。從秦檜慫恿別人彈劾岳飛,到指使別人誣告,到入獄致死,都是秦檜一手操辦的,是個絕對的“白手套”。高宗完完全全被“矇蔽”了,他是“無辜”的。

四、給足高宗面子

從上面三條可以看出,高宗對於平反岳飛是處於局外的,孝宗對於已經死去的秦檜只是剝奪了其官號,並沒有擴大打擊面,這算是給了高宗很大的面子,所以高宗也領會了兒子的苦心。所以,平反岳飛是有很強的功利色彩的。

有意思的是,秦檜後來也成了政治的祭品。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下詔韓侂冑出兵北伐,四月,追奪秦檜王爵,改諡謬醜。而到了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掌權,積極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又恢復了秦檜的申王爵位及忠獻諡號,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