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怎麼練才能出功夫?

懸崖峭壁一棵柏


形意拳要練出功夫,必須先佔一年樁。站樁還得站的對,兩個樁最好,就是無極樁和三才樁。

先站無極樁,調正身形,然後再站三才樁。當然了,兩者可以同時進行,站滿百日後習練劈拳。這樣一年後再練習鑽拳崩拳炮拳橫拳單操,劈拳單操要練順了才可以練其他單操。

站樁時就可以先練劈拳單操,這樣可以縮短時間,一年以後五行拳就可以了。

按照以前練法,先練站樁三年,然後再練劈拳。這樣時間拖的太久,枯燥無味。

站樁不用站的低,形意拳的宗師李洛能曾經說過:形意拳老幼婦孺都可以練習,無屈膝折腰之苦。這就是告訴我們,站樁不用站矮樁,矮樁容易出現膝蓋損傷。


乙丙丁6


只想談談經歷,講出來想同大家一起分享,敬請賜教。

我師從山西孫氏一脈,尊師年近八旬。雖從小愛武術,但開始仍覺十分枯燥,先站樁三體式,掌似荷葉,足扣氣勻。拳分劈崩鑽炮橫,步有跟過箭並進,雞步起落輕輕踏,不拖不響要輕盈。招勢極為簡單,但一招一勢,起落進退,步幅手形,呼吸眼神,一點都不能差,我走一步,師父跟一步,酷暑寒冬,除初一外,天天如是。就這樣一年多,除了熟練些,自以為沒什麼長進,有些灰心。師父看出後,讓我嚴格按要求過一遍拳路,結果漏洞百出,我總以為,傳統可以向拳擊、自由博擊靠擾,不要太古板拘泥,練時不由自主地有些改變,就是這些改變讓我走了彎路。於是我靜下來認真按師父要求一絲不苟地千百遍練習,突然有一天,我的崩拳有了手臂像長長了,似飛出去了的感覺。師父聽後,只說了聲,這就對了,繼續練。雖然他連笑都沒笑,但我還是很開心。就這樣堅持下來,後多有收穫。所以練形意拳和其它拳種一樣,找對師父,練好形,還要再下一翻苦功。不然,連感都沒有,何談悟,更別想有功夫了。

總之,練形意拳, 首先要有心有意有形,再是形合、力整、氣勻,然後是精、氣、神、形、意、力高度協調統一。此時,打拳不覺太累,過後一身輕鬆。邁步足吸地,舉手似無形。轉身游龍戲水,出拳臂長無窮。放鬆似有似無,發力聚核瞬衝。


北方一點紅


形意拳怎麼練才能出功夫?或者說,怎麼練才能更加高效的出功夫?

提問者,既有剛從網絡或書籍上接觸過形意拳的初學者,也有已經習煉形意多年的同門中人。

一脈相承的練法,就是時間和汗水的投入,學了一個功法,往死裡練就是了。練出來了,自然就明白其中道理了。很多形意同門也是這麼學的。

但是現代社會,要想推廣形意拳,這肯定是不行的。既然要教形意,就必須先把“訓練程序”給大家說明白、講清楚——實際上,過去形意拳教學也是有體系、有層次的。只是不提,據師門長輩說,原先的教學是很講究次第的。只不過弟子們素質不同,結合每個弟子身上的功夫因材施教,結果導致形意拳的系統練法、特別是基本功,每個人都繼承的不全。

有人提出:練拳當依古法。

這裡說的“古”,不是泥古不化,抱殘守缺的意思,也不是不思進取,與時代發展脫節的意思,更不是拒絕吸收現代科技知識,現代體育教學經驗的意思。而是形意拳興盛時代,門內正規的、成熟的訓練程序的意思。

那個時代,很多年紀輕輕的形意門人擔任了軍隊教官,或是鏢局鏢師,又或是國術館教員。之所以他們能那麼快成才,就是因為在拳法修煉的方方面面,古人早已安排有序。

“古法”本身分理法、時間、程序三個方面。分別指明瞭形意拳應該按照什麼思想去練(理論指導),每項功法需要多少訓練時間(訓練量),以及按照什麼訓練模版去練(功法)。有這三個方面做保證,則無不成功。


懸崖峭壁一棵柏


形意拳是內家拳,使用的是內外合一的能量蓄髮。

內裡要習練出心肝脾肺腎的五行能量蓄髮,外部肌肉要習練出屈伸、摺疊、擰裹、束展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蓄髮。

但是現在很少有人能夠打出內外合一的能量蓄髮來,更有甚者,即便是外形動作都打不出能量蓄髮了,很少有人能夠打出形意拳的六像。沒有六像,就無法進行周身整體的能量蓄髮。

這個問題不是用幾句話就能說明白的,感興趣的可以看我發的小視頻,裡面以內家拳論為依據,系統介紹了內家拳的起源、發展和習練方法。


傳統太極拳形意拳



中華少林內勁一指禪


你想出哪種功夫呢?實戰的單操手和搓手沒套路,沒站樁,表演那可複雜了,站樁開始得幾年也不見的有啥功夫,


青島木藝


氣,力,神的融合


風捲大地


傳武怎麼練,都練不出實戰功夫,因為它的技術系統是錯誤的,你下的功夫越多,距離實戰就越遠


用戶4643759858478


簡單,天天打沙袋,加幾個單操。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