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敬侯,是指三國時蜀漢名臣費禕,後主劉禪諡贈“城鄉敬侯”。

費禕,字文偉,江夏蛇城(河南羅山西南)人。少年時隨叔公入蜀遊學,定居於蜀。費禕自幼勤奮好學,頭腦聰明。長大後才華出眾,足智多謀,被諸葛亮委以參事之職,出使吳國,說服孫權聯吳破曹,深孚眾望。他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後主劉禪推薦的賢良志士之一,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是“志慮忠純”。延熙七年(244年)魏軍來攻,禕往御之,打退魏軍,領益州刺史。蔣琬於延熙九年(246年)死後,費禕以大將軍錄尚書事,主持蜀國軍政大事。費禕死後,後主劉禪根據他對蜀漢的功勳,諡贈“城鄉敬侯”,併為他舉行國葬,安葬於漢壽城西門外社稷壇南邊。並勒石豎碑鐫刻“漢尚書令費公敬之墓”。

敬侯祠,又稱費禕祠、費公祠,位於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古城西門外的戰勝壩街,依託費禕墓而建的敬侯祠,始建已無史料可考,但明代規模宏大至盛,有神道、牌坊、碑亭、祠堂、草堂等建築,後僅存墓冢。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門廳

敬侯祠為仿漢代建築,穿過門廳,便是歷代名人讚頌費禕的歌詞詩賦的碑廊,歷代吟誦費禕的歌詞詩賦很多,其中清代李調元的《費敬侯墓》較為突出,該詩寫道:

器重鄰邦使節頻,唯公不負服肱臣。鹿車共載真名士,虎帳彈棋信可人。

只有叔龍堪作侶,誰知黃鶴是前身。成都望氣成先讖,千載共教恨郭脩。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儀門

門廳後是是一道儀門,儀門東廡,是費禕的生平事蹟館,該館有十一幅文字和圖案,用連環畫的形式反映出費禕的生平事蹟。

西廡現為三國兵器陳列館。主要陳列的是三國蜀漢將帥們曾經使用過的兵器,出處大約來自於《三國演義》中的描述。除此之外的兩件大型木製兵器諸葛連弩和拋石機還比較有特色,只是真實性有待考察。西廡現為三國兵器陳列館。主要陳列的是三國蜀漢將帥們曾經使用過的兵器,分別有劉備的“雙股劍”,張飛的“丈八蛇矛”,馬超的“水銀槍”,黃忠的“滾龍刀”,魏延的“大砍刀”,姜維的“點鋼槍”,霍峻的“大環刀”,關索的“青龍刀”,鮑三孃的“日月雙刀”,費禕的“青鋒劍”,龐統的“青鳳劍”。除此之外,還有兩件大型木製兵器、連弩和拋石機。這些兵器,在冷兵器時代,可算得上是先進武器,可在今天,它們只能成為人們的觀賞之物了。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東西廡後面,是卓識堂,也叫“費公堂”,堂中是費禕石雕像。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費禕石雕像

堂內左右兩邊有兩幅花崗岩雕刻的巨幅圖畫。它分別講述的是兩個關於費禕的故事。左邊一幅叫“興勢退敵,凱旋而歸”,興勢是個地方,就是今天陝西洋縣。公元224年,他在興勢擊退了曹軍進攻,凱旋而歸;右邊一幅叫“漢壽開府,保國治民”,反應的是他在漢壽開府治事的場景。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卓識堂東側,有座碑亭,亭子裡面豎有一塊巨大的石碑,石碑的正反兩面分別刻有“志慮忠純”和“深謀卓識”八個大字。“志慮忠純”出自於《出師表》裡諸葛亮對費禕的評價;“深謀卓識”是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親筆題寫的。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果親王奉命赴泰寧送六世達賴喇嘛返西藏,這是他途經昭化拜謁費公祠時所題寫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邑令吳邦熉(yún)建了亭子,並將果親王的題筆刻立成碑。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碑亭正對著的,是一條神道,神道盡頭,就是費禕墓。經考證,費禕墓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三國墓葬,史料中無被盜的記載,民間也沒有被盜的傳聞。由於人們對費禕的敬仰,歷代都保護有加,沒有被盜的可能性。據說,文化大革命時期,有造反派想掘墓,但是挖掉墓的部分封土堆後,因懼怕墓內暗藏機關而作罷。所以,費禕墓中有些什麼秘密和陪葬品就不得而知了。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現在的費禕墓僅存土半堆,高約3米,墓碑二塊,旁立"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石碑。現在當地的老百姓還親切的稱他為費大將軍。

費禕死後,後主劉禪根據他對漢室所建的功勳,諡贈"城鄉敬侯",併為其舉行國葬;將其安葬於漢壽城西門外社稷壇南邊。並勒石豎碑鐫刻:"漢尚書令費公敬侯之墓"。

三國景點遊—四川廣元昭化古城敬侯祠

敬候祠費禕墓碑

費禕墓原有的墓碑由於年代久遠,字跡斑駁,早已不復存在。現存墓碑為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 年) 昭化縣令吳光耀所立,碑銘是“蜀漢大將軍錄尚書事城鄉敬侯費禕之墓”,其字由吳光耀十一歲長女吳正敬書寫。碑文字跡娟秀伶利,是不可多得的石刻珍品。

這些至今尚存的漢城牆正是當年費禕鎮守的古漢壽城遺址。費相已去,但敬侯祠和漢城牆還是能讓我們憶起這位蜀漢政權最後的執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