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都變成太上皇了,怎麼不離開開封,非要待在開封等著被抓?

jielysong


恕我直言,他不是不想離開,而是有人不想讓他離開都城汴梁!

其實,大家都忽視了一個事實:第一次開封保衛戰之時,宋徽宗就成功的從開封跑到了南方避禍。當時,金軍南侵,北宋無力阻擋,在金國騎兵凌厲的攻勢之下,兵鋒直指北宋都城汴梁城。鑑於北宋都城隨時有被攻陷的可能性,宋徽宗趙佶決定傳位於太子趙桓,自己則帶著一幫心腹逃到了南方避難。

趙桓既是宋欽宗,宋徽宗長子,因為母親早逝逐漸失去了父皇趙佶的寵愛,因此太子之位一度被動搖。值此國家危難之際,自己被父親作為替死鬼留在了都城死守,可想而知,在趙桓的心裡對父親趙佶的感情是多麼的複雜。

萬幸的是,即位之初的宋欽宗趙桓在新晉宰相李綱的輔助下打贏了第一次開封(汴梁)保衛戰,金兵退去之後,飽受壓抑的宋欽宗趙桓開始著手去對付自己的老爹宋徽宗趙佶!

當時宋徽宗趙佶駐足東南,麾下有大臣有武將有太監有軍隊,儼然一副“小朝廷”的模樣。畢竟宋徽宗是二十五年的天子,當初退位完全是因為懼怕金國的滅國之兵,如今金兵已經退去,難保宋徽宗不會捲土重來,利用手中龐大的軍政資源把宋欽宗趕下皇位,重登大寶。宋欽宗為此夜不能寐,生怕自己的老爹會奪自己的皇位,畢竟自己在老爹眼裡就是一個頂雷的兒子!而且,他的這種想法似乎並不是空穴來風,因為他屢次派人請趙佶回到汴梁,趙佶都置之不理,似乎在醞釀著不可告人的陰謀。趙桓日思夜想,終於想到了一個人,只有他去辦這件事才能一戰功成!

第一次開封保衛戰結束不久,宋欽宗趙桓派了一個人去請自己的父皇回到都城汴梁,這樣他才能實施自己的計劃,因為汴梁現在是自己的地盤!而且,趙桓對自己派出的這個人有足夠的自信,因為這人是李綱,第一次開封保衛戰的實際指揮者,北宋王朝的英雄,他肯定能把太上皇趙佶請回汴梁。

果然,李綱出馬,一個頂倆!靖康元年四月三日,太上皇趙佶一行人回到了都城汴梁,趙佶萬萬沒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再是那個沉默、恭敬、溫順的好兒子趙桓,當年的懦弱太子已經君子豹變成了大權在握的皇帝了!

趙桓也毫不客氣,總算把老爹騙進了自己的地盤,他先是驅逐了趙佶的所有侍從親信,全部換上了自己的人馬,然後他收走了太上皇趙佶的財權,趙佶之所以退位之後還能擁有大批的追隨者,很搭的原因就是他沒有把財政大權放給宋欽宗,現在不行了,宋欽宗下令全部收過來,哪怕是趙佶曾經賞賜過的錢財,也要交出來,否則一律問罪!最後,宋欽宗趙桓徹底毀了太上皇趙佶東山再起的念頭,趙佶直接被軟禁在了龍德宮裡。

趙佶上書請求宋欽宗趙桓讓自己去西京洛陽招兵買馬,以防備金兵再次南下,宋欽宗連看都沒看直接駁回;趙佶的生日,天寧節,趙佶滿飲一大杯酒後,親自給宋欽宗趙桓斟了一杯酒,可是趙桓拒絕飲用,在場所有的人都知道趙桓是怕自己的父親給自己下毒。

父子之間,已經視若仇讎,何其悲哉?

正當汴梁城中,趙佶趙桓父子鬥法之際,金兵第二次南侵,這次又是滅國之勢!與上次沒有異樣,金軍的戰鬥力依然很強,依然是兵分兩路,很快就打到了東京汴梁城下。

第二次開封保衛戰爆發,這時候,李綱已經在內鬥中被貶到了南方,指揮作戰的變成了一幫屁都不懂的宰執高官們。太上皇趙佶自己就算想跑,宋欽宗趙桓也絕對不會再放他出京了,這種心理也能理解,畢竟上次趙佶離京避難差點兒變成了宋朝第二朝廷,這次死活也不能讓他走,要死一塊兒死!

所以,並不是太上皇趙佶不想逃離汴梁,而是宋欽宗絕對不會放他走!


李老師歷史課


成為太上皇的宋徽宗的確曾逃離了開封,但後來被追回來了。

一、宋徽宗是逃跑主義者:退位、離都

宣和七年十二月,在金軍第一次圍困開封期間,宋徽宗直接撂挑子,禪位給兒子宋欽宗。

“庚申,詔內禪,皇太子即皇帝位。尊帝為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居於龍德宮。”

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人的態度,毫無擔當,將爛攤子甩給自己年輕的兒子。

然後就在李綱等人進行東京保衛戰的時候,他又開始逃離東京了。

“靖康元年正月己巳,詣亳州太清宮,行恭謝禮,遂幸鎮江府。”

他以太上皇之尊南下,不顧大局,是明顯的逃跑主義,最終因主戰派佔上風,金軍也解圍,宋徽宗被宋欽宗給攔了回來。

二、宋徽宗為何不能走?

宋徽宗雖然禪位成為太上皇,但是宋欽宗初繼位,宋徽宗的影響力還是極大的。

宋徽宗逃離東京南巡,會對這個朝局產生不良影響。

首先在國家危難之際,太上皇南下會產生不好的示範作用,分化抗金的力量。

雖然宋欽宗還在東京,但是太上皇南下還是會讓人有朝廷將有遷都南方的意思,這個東西一旦傳出去,官員世家效法,北宋將出現樹倒猢猻散的效應。

《宋史》記載,“道君皇帝如亳州,百官多潛遁”,這不利於北方的抗金。

雖然宋欽宗在主和於主戰之間搖擺不定,但是此時主戰派李綱執政,正進行東京保衛戰,朝廷必須顯示主戰的氛圍,所以對於太上皇的離開,宋欽宗是十分不滿的。

其次宋欽宗會懷疑,太上皇南下可能另立朝廷,這對他的皇位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情。

宋徽宗禪位時,宋欽宗是死活不願意繼位的,幾次推脫:

“趣太子入禁中,被以御服。泣涕固辭,因得疾。又固辭,不許。”

宋欽宗好不容易繼位,接手了父親的爛攤子,宋徽宗又撒腿就跑,不顧兒子死活,不顧國家安危,實在不是一個稱職的父親、皇帝。


微史春秋


<strong>宋徽宗都變成太上皇了,怎麼不離開開封,非要待在開封等著被抓?


答: 欽宗無法容忍國有二日。他父親在南邊又有一個小朝廷。徽宗的花崗石讓南邊的人很有怨言,待著也不太好過,所以兒子來請就回去了。第二次金人南侵,皇帝對金人瞭解不夠。誤以為可以和談,沒有死守汴梁。


具體原因有以下三點


徽欽二帝為何不選擇南逃與金國繼續對峙,而是選擇前往金營被俘呢?要知道後來的宋高宗趙構,當初前往金營議和後成功逃離,靖康之難發生後,他便在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繼任帝位,這說明當時的徽欽二帝是有機會南逃的。

第一、當時金軍的步步緊逼,宋欽宗第一次前往金營求和後被放回,在賠償了金軍許多金銀財寶後,金軍北撤。他以為已經安全了,便解散了前來勤王的軍隊。沒想到很快金軍又來了,欽宗這次還是以為金軍只是想勒索金銀錢帛,達到目的後就會退軍,於是放鬆了警惕,他根本就沒有想到無恥的金軍會直接扣人。


第二、宋欽宗本來也有南逃的打算,但是主戰派李綱堅決反對皇帝南逃,不得已宋欽宗只能堅守。宋欽宗本以為宋軍仍有大軍可以抵禦金軍,可是他的大軍要麼戰鬥力十分的弱,要麼就是被一幫文人瞎指揮,被金軍打得一觸即潰,望風而逃。


第三、當初宋徽宗退位後,本來已經逃到南方並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而宋欽宗考慮到國無二君,便下令讓其父親宋徽宗返回汴梁,可憐的宋徽宗好不容易逃離了虎口,結果又被勒令回來了。


就這樣,由於徽欽二帝的優柔寡斷以及昏招頻出,導致國破家亡,二人也被金國降封為“昏德公”和“重昏侯”,極具諷刺之意。


宋徽宗簡介


宋徽宗趙佶(1082年6月7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同時也是畫家、書法家、詩人、詞人和收藏家,且擅長古琴、蹴鞠、擊鞠、打獵,自創“瘦金書”字體。徽宗在書畫上的花押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花押。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其兄長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太后於同月立他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在位26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國亡被俘因病而死,終年54歲,葬于都城紹興永祐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裡處)。


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的意見被採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歷史的影像


公元1125年,金國滅亡遼國後,就將兵鋒指向中原,宋金戰爭爆發。

宋徽宗一看形勢不對,立即宣佈提前退休,把皇位傳給兒子宋欽宗趙桓,自己帶著蔡京、童貫等一批親信連夜逃到了鎮江。

趙桓與宋徽宗的關係並不好,更不想做這個替罪羊的皇帝,當時趙桓繞著柱子跑,就是不肯接受皇冠;

趙桓8歲的時候,母親王皇后含冤而死,因此他一直憤憤不平。

宋徽宗44歲的時候,趙桓前來祝壽,宋徽宗賜了一杯酒,有大臣用腳踢了一下趙桓的腳,趙桓會意,怕酒中有毒,因此堅決不肯喝。

既然宋徽宗已經逃到了南方,為什麼又要回到開封,結果成為金人的俘虜?根本原因在於他被權力和富貴俘虜了。

宋徽宗一行逃到鎮江後,還不忘截留地方上朝貢中央的物質,甚至把去開封勤王的軍隊也留住了,顯然有另立小朝廷的意思。

當金軍議和退兵後,宋徽宗就動了復辟的想法,所以又趕回開封想要爭權奪利。

沒想到的是,金國翻臉的速度太快,議和文書的筆墨還未乾,金兵又再次南下,這一次宋徽宗來不及逃走就被抓了。

宋徽宗被俘後,金兵把開封變成人見地獄,抓走了他的嬪妃和兒女,他的神色沒有變;

聽說京城和皇宮內的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他也無動於衷;

可是,當聽說金兵把他收藏的字畫古玩都搶走了,他才神色慘淡,表情非常痛苦。


道中道道而道


沒地方跑了,因為花綱巖讓江南的人趕回來了


用戶3511844858330xu


膽小怕事的皇帝


如朕親臨天下


怕太上皇難保!


用戶5031835206897


跑不了


產品指標合格


不善於苟且偷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