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一畝地種多少株好?

田園小魏


無花果種植屬於新興產業。無花果也逐漸獲得了人們的認同,隨著市場對無花果的需求越來越大,價格也逐年攀升,而且無花果適應性廣,栽培容易。對土壤、水份、氣候等要求不嚴,種植的也多了起來。

無花果用途廣泛,可鮮食,可作為保健食品或藥用,也可以加工成果脯、果乾、果酒、果醬、果汁等用途十分廣泛。

種植無花果要根據當地土壤情況來決定畝種植株數,在土壤疏鬆肥沃的平地上每畝可以種植150棵左右,如果土壤情況不好可以種110棵左右,並且要加強土壤管理,改善土壤狀況,提高土壤肥力。





風大迷人眼


氣候因素。北方保護地栽培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前期產量,一般採取密植,宜適用2.5m*1.2-1.5m為宜。山東嘉祥地區採用叢狀樹形,樹勢中庸,一般密植到3m*2m。威海蓬萊等地無花果可以自然越冬的區域,每畝定植56棵(4m*3m)甚至28棵(6m*4m)均常見,且產量很高。

品種因素。金傲芬,紫蕾(日本紫果),蓬萊柿等品種樹勢高大,不易密植,成樹栽培密度宜控制在4m*2m,布蘭瑞克,波姬紅,金早(B1011)均可採用3m*2m的栽培密度。金華的朋友栽培瑪斯義陶芬採用V字型栽培,栽培密度可以達到2.8m*0.8m,每年重剪,畝產甚至可以過萬斤。

經濟因素。比如某地,土地3000元/畝,人工300一天,鮮果零售價40元/500g以上,那為了取得前期豐產,按照2m*1m的密植方式也不為過。當年畝產就可以達到2000斤,取得較高的效益。密植的好處在於不僅儘快投產,而且節約土地租金,人工費用,前兩年密植基本上不影響果實品質。第三年及時進行間伐或者移栽即可。

無花果為落葉性灌木或喬木。

幹皮灰褐色,平滑或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托葉包被幼芽,托葉脫落後在枝上留有極為明顯的環狀托葉痕。單葉互生,葉長10-20cm,掌狀,有裂刻3-5個,少有不裂,葉緣有波狀齒,葉面粗糙,葉背有短毛。果實有短梗,聚花果,梨形,成熟時呈黑紫色或淡棕黃色,單生於葉腋,自6月中旬至 10月均可成花結果。無花果喜溫暖溼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澇,較耐乾旱。在華北內陸地區如遇-12℃低溫新梢即易發生凍害,-20℃時地上部分凍死。







鄉野阿文


因為無花果的整形方法不同,所以無花果一畝地的種植密度也不同。無花果株對土壤雖然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溼潤、肥沃的土壤為好。成片栽植的山地,需要開築成梯田。梯田寬3米以上,外有埂,內有溝,溝深和溝寬各約30釐米。平地無花果種植株距行距是多少?因為無花果的整形方法不同,所以無花果一畝地的種植密度也不同。無花果株對土壤雖然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溼潤、肥沃的土壤為好。成片栽植的山地,需要開築成梯田。梯田寬3米以上,外有埂,內有溝,溝深和溝寬各約30釐米。平地或海塗地,需要開深溝,造成臺田,以利排水,溝深和溝寬都需80釐米以上。那麼,無花果一畝地種多少棵好?

1、主幹無層形:樹冠高度達8米以上,株行距為6米x6米或6米x8米,每公頃栽195~ 270株(每畝載13~18株)。這是過去的栽培方式,由於樹冠管理不便,現已很少採用。

2、叢狀形:這在風大的地方;或保護地栽培;或冬季低溫需要埋枝入土的,株行距為2米x3米或3米x4米,每公頃栽825~1650株(每畝載55~110株)。

3、開心形:這種整形被採用較多,株行距為2.5~ 3.5米x3.5米,每公頃栽825~ 1140株(每畝載55~76株)。

4、杯狀形:株行距為2.5米x3.5米,每公頃栽1140株(每畝載76株)。

5、“一字”形:株距為2米,行距為5~6米,每公頃栽825 ~990株(每畝載55~66株)。這在日本採用的較多。尤其是保護地栽培時適用。

6、“X”形:株距為2.5米,行距2-3米,每公頃栽1320-1995株(每畝載88~133株)。這種方式,也是保護地栽培適用。

栽植時期以早春或晚秋。主要是落葉後的秋季栽植。而春梢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

栽植前,先開穴施足基肥,每株施餅肥1.5千克,焦泥灰50千克或河塘泥50千克,磷肥1千克,生石灰1千克。然後按上苗,理直根,掩土栽植。






三峽表哥


無花果種植株距行距是多少?因為無花果的整形方法不同,所以無花果一畝地的種植密度也不同。無花果株對土壤雖然要求不嚴,但以土層深厚、溼潤、肥沃的土壤為好。成片栽植的山地,需要開築成梯田。梯田寬3米以上,外有埂,內有溝,溝深和溝寬各約30釐米。平地或海塗地,需要開深溝,造成臺田,以利排水,溝深和溝寬都需80釐米以上。那麼,無花果一畝地種多少棵好?

1、主幹無層形:樹冠高度達8米以上,株行距為6米x6米或6米x8米,每公頃栽195~270株。這是過去的栽培方式,由於樹冠管理不便,現已很少採用。

2、叢狀形:這在風大的地方;或保護地栽培;或冬季低溫需要埋枝入土的,株行距為2米x3米或3米x4米,每公頃栽825~1650株。

3、開心形:這種整形被採用較多,株行距為2.5~3.5米x3.5米,每公頃栽825~1140株。

4、杯狀形:株行距為2.5米x3.5米,每公頃栽1140株。

5、“一字”形:株距為2米,行距為5~6米,每公頃栽825~990株。這在日本採用的較多。尤其是保護地栽培時適用。

6、“X”形:株距為2.5米,行距2-3米,每公頃栽1320-1995株。這種方式,也是保護地栽培適用。

栽植時期以早春或晚秋。主要是落葉後的秋季栽植。而春梢是2月下旬至3月上旬。

栽植前,先開穴施足基肥,每株施餅肥1.5千克,焦泥灰50千克或河塘泥50千克,磷肥1千克,生石灰1千克。然後按上苗,理直根,掩土栽植。


農機視界


無花果種植密度是8m*8m,一畝地只有10棵樹。當然這不是笑談,氣候條件和經營理念不盡相同。

無花果合理密植是可以的,但不可過密,過密影響通風透光,進而影響無花果品質和產量。影響無花果栽培密度的因素有很多,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1、氣候因素。北方保護地栽培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前期產量,一般採取密植,宜適用2.5m*1.2-1.5m為宜。山東嘉祥地區採用叢狀樹形,樹勢中庸,一般密植到3m*2m。威海蓬萊等地無花果可以自然越冬的區域,每畝定植56棵(4m*3m)甚至28棵(6m*4m)均常見,且產量很高。

2、品種因素。金傲芬,紫蕾(日本紫果),蓬萊柿等品種樹勢高大,不易密植,成樹栽培密度宜控制在4m*2m,布蘭瑞克,波姬紅,金早(B1011)均可採用3m*2m的栽培密度。金華的朋友栽培瑪斯義陶芬採用V字型栽培,栽培密度可以達到2.8m*0.8m,每年重剪,畝產甚至可以過萬斤。

3、經濟因素。比如某地,土地3000元/畝,人工300一天,鮮果零售價40元/500g以上,那為了取得前期豐產,按照2m*1m的密植方式也不為過。當年畝產就可以達到2000斤,取得較高的效益。密植的好處在於不僅儘快投產,而且節約土地租金,人工費用,前兩年密植基本上不影響果實品質。第三年及時進行間伐或者移栽即可。

無花果為落葉性灌木或喬木。

幹皮灰褐色,平滑或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托葉包被幼芽,托葉脫落後在枝上留有極為明顯的環狀托葉痕。單葉互生,葉長10-20cm,掌狀,有裂刻3-5個,少有不裂,葉緣有波狀齒,葉面粗糙,葉背有短毛。果實有短梗,聚花果,梨形,成熟時呈黑紫色或淡棕黃色,單生於葉腋,自6月中旬至 10月均可成花結果。無花果喜溫暖溼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澇,較耐乾旱。在華北內陸地區如遇-12℃低溫新梢即易發生凍害,-20℃時地上部分凍死。



農村三表哥


無花果我是很是喜歡,尤其喜歡無花果做成的果乾,好的無花果果乾不僅味道甘甜還非常的軟糯,非常好吃。很多人庭院也喜歡栽種無花果樹,無花果的葉片非常大,並且蟲害相對比較少,非常適合庭院栽種。今天科學興農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才能夠讓無花果的個頭大一些的問題。

無花果的習性

本人的習慣就是無論是種花養草還是種莊稼樹木都必須先了解清楚它們的習性,這樣才能夠更好照顧它們。無花果應該屬於比較容易栽種的果樹了,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有栽種。無花果樹喜歡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生長環境,耐貧瘠,耐旱能力強。對土壤的要求不高,土壤的排水性良好,土壤肥沃即可。

無花果的品種選擇

想要讓無花果的果子大一些自然是需要種植對品種了,有些無花果的果實屬於小果型品種自然是長不大的。無花果的品種比較多,這裡就簡單的介紹幾種大果型的無花果品種,紫陶芬、波姬紅、金傲芬、美利亞、中農矮生、蓬萊柿、白聖比羅等品種的無花果都屬於果實較大的品種,栽種這些品種的無花果果實自然可以較一般無花果的果實大一些。

無花果的施肥管理

無花果施肥的好壞也是影響無花果品質的一大因素,想要果實結的大,合理施肥最要緊。這裡就著重講一下關於無花果的施肥問題。無花果的根系沒有主根主要是不定根和側根以及鬚根組成的,根系在地下15到50釐米左右的位置,所以說無花果屬於根系比較淺的果樹,比較害怕施肥過量和水澇等情況。無花果的葉片厚實,需肥較多,生長環境要陽光充足。

無花果的肥料吸收方面除了常見的三種主要肥料氮磷鉀之外,對鈣肥的吸收尤其多,另外生長過程中還需要充足的鎂肥。氮、磷、鉀、鈣、鎂物種肥料的吸收比例在1比0.3比0.9比1.43比0.3,從肥料的吸收比例來看鈣肥的吸收量非常大。

基肥

首先是基肥,無花果的基肥施用時間一般是在每年的入冬前果樹修剪結束後進行,一般是每年的11月份到12月份這段時間進行,施肥的方法一般是在田間開溝進行施肥,開溝的大小一般寬度在30公分左右,深度在40公分左右即可。基肥最好是使用有機肥和化肥一起使用,這樣的效果更好。有機肥的使用量可以根據果樹的產量而定,一般情況下一公斤的結果量需要一公斤左右的有機肥。另外每畝再追施每畝氮肥10公斤左右,磷鉀肥各5公斤左右每畝。

追肥

追肥,無花果的生長期追肥是很必須的,一般在無花果的生長期需要追肥5次左右,施肥的多少需要根據種植環境的土壤肥力情況,以及無花果樹的生長情況來定。土壤肥力好的,樹勢長得好的地區可以減少追肥使用量,反之則需要增大使用量。無花果膨果期可以每畝追施複合肥15公斤左右,另外注意鈣肥的使用。每次追肥過後可以配合果樹澆水,方便果樹吸收肥料。





廣西林少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夠幫到你!

無花果種植密度是8m*8m,一畝地只有10棵樹。當然這不是笑談,氣候條件和經營理念不盡相同。

無花果合理密植是可以的,但不可過密,過密影響通風透光,進而影響無花果品質和產量。影響無花果栽培密度的因素有很多,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1、氣候因素。北方保護地栽培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前期產量,一般採取密植,宜適用2.5m*1.2-1.5m為宜。山東嘉祥地區採用叢狀樹形,樹勢中庸,一般密植到3m*2m。威海蓬萊等地無花果可以自然越冬的區域,每畝定植56棵(4m*3m)甚至28棵(6m*4m)均常見,且產量很高。

2、品種因素。金傲芬,紫蕾(日本紫果),蓬萊柿等品種樹勢高大,不易密植,成樹栽培密度宜控制在4m*2m,布蘭瑞克,波姬紅,金早(B1011)均可採用3m*2m的栽培密度。金華的朋友栽培瑪斯義陶芬採用V字型栽培,栽培密度可以達到2.8m*0.8m,每年重剪,畝產甚至可以過萬斤。

3、經濟因素。比如某地,土地3000元/畝,人工300一天,鮮果零售價40元/500g以上,那為了取得前期豐產,按照2m*1m的密植方式也不為過。當年畝產就可以達到2000斤,取得較高的效益。密植的好處在於不僅儘快投產,而且節約土地租金,人工費用,前兩年密植基本上不影響果實品質。第三年及時進行間伐或者移栽即可。

無花果為落葉性灌木或喬木。

幹皮灰褐色,平滑或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托葉包被幼芽,托葉脫落後在枝上留有極為明顯的環狀托葉痕。單葉互生,葉長10-20cm,掌狀,有裂刻3-5個,少有不裂,葉緣有波狀齒,葉面粗糙,葉背有短毛。果實有短梗,聚花果,梨形,成熟時呈黑紫色或淡棕黃色,單生於葉腋,自6月中旬至 10月均可成花結果。無花果喜溫暖溼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澇,較耐乾旱。在華北內陸地區如遇-12℃低溫新梢即易發生凍害,-20℃時地上部分凍死。








魏大磊生活錄


你好.我是農村付付,今天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分為三部分

無花果種植密度是8m*8m,一畝地只有10棵樹。當然這不是笑談,氣候條件和經營理念不盡相同。

無花果合理密植是可以的,但不可過密,過密影響通風透光,進而影響無花果品質和產量。影響無花果栽培密度的因素有很多,下面簡單介紹一下。

1、氣候因素。北方保護地栽培為了充分利用空間,提高前期產量,一般採取密植,宜適用2.5m*1.2-1.5m為宜。山東嘉祥地區採用叢狀樹形,樹勢中庸,一般密植到3m*2m。威海蓬萊等地無花果可以自然越冬的區域,每畝定植56棵(4m*3m)甚至28棵(6m*4m)均常見,且產量很高。

2、品種因素。金傲芬,紫蕾(日本紫果),蓬萊柿等品種樹勢高大,不易密植,成樹栽培密度宜控制在4m*2m,布蘭瑞克,波姬紅,金早(B1011)均可採用3m*2m的栽培密度。金華的朋友栽培瑪斯義陶芬採用V字型栽培,栽培密度可以達到2.8m*0.8m,每年重剪,畝產甚至可以過萬斤。

3、經濟因素。比如某地,土地3000元/畝,人工300一天,鮮果零售價40元/500g以上,那為了取得前期豐產,按照2m*1m的密植方式也不為過。當年畝產就可以達到2000斤,取得較高的效益。密植的好處在於不僅儘快投產,而且節約土地租金,人工費用,前兩年密植基本上不影響果實品質。第三年及時進行間伐或者移栽即可。

無花果為落葉性灌木或喬木。

幹皮灰褐色,平滑或不規則縱裂,小枝粗壯,托葉包被幼芽,托葉脫落後在枝上留有極為明顯的環狀托葉痕。單葉互生,葉長10-20cm,掌狀,有裂刻3-5個,少有不裂,葉緣有波狀齒,葉面粗糙,葉背有短毛。果實有短梗,聚花果,梨形,成熟時呈黑紫色或淡棕黃色,單生於葉腋,自6月中旬至 10月均可成花結果。無花果喜溫暖溼潤的海洋性氣候,喜光、喜肥,不耐寒,不抗澇,較耐乾旱。在華北內陸地區如遇-12℃低溫新梢即易發生凍害,-20℃時地上部分凍死。希望可以幫到你


農村付付


無花果是一種在熱帶生長的水果,而我們大部分地區都屬於溫帶,所以控制溫度就成了最關鍵的事情。想要在大棚內種植無花果,它的最低氣溫都不能低於10度。而它的高溫則需要控制在35度左右,這樣才能讓屬於熱帶地區才生長的無花果在溫帶地區正常生長。無花果生長週期非常的短,所以如果大家在春天的時候就將樹苗種下去,那麼在9月底就可以收穫了。因為無花果樹可以常年不落葉,所以一旦種植出來是四季都可以結果的。無花果九成熟的時候,它的果皮就會呈現紅色,這個時候它就可以摘了。大棚內的溫度晝夜溫差不可以超過25度,因為將溫差保持在25度左右的話,就可以增加它的糖度,讓無花果變得更甜,也更加受消費者的喜歡。無花果除含有非常豐富的對人體非常有益處的物質。比如說氨基酸就已經發現18種了,同時還含有很多種維生素,並且無花果對人體有非常大的食用功效。

種植無花果不但省力,而且是一件高收益的事情。它既好管理,而且產量高,之後獲得的收益更高。無花果的優勢非常的多,因此現在有很多菜農都開始種植無花果了


鄉間浩哥


無花果一畝地種幾株,需要根據種植地的土壤條件以及氣候條件進行判斷。如果當地很適合無花果生長,那麼可以種植得密集一些。按照株距2.5m、行距1.2m進行種植,每畝大約能種150棵左右。如果土壤條件和氣候條件都不是很適宜,那麼可以種得稀疏一些。按照株距3m、行距2m進行種植,每畝大約能種110棵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