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撲的起源與發展探祕:產生於中國,史籍記載超過3000多年曆史

相撲,是日本最富於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項目。然而學者們經過研究,發現相撲原本產生於中國。

相撲的起源與發展探秘:產生於中國,史籍記載超過3000多年曆史

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就提供了生動有力的證明。

小說中描寫了一場饒有趣味的相撲表演,地點在泰山腳下岱嶽廟。那場相撲是為祭神舉行的。一位老年部署(即裁判員),手持竹批上場,參拜神後,便邀請相撲對手上臺。相撲手任原,“頭綰一窩穿心紅角子”,跳上臺來,“喝了一盧參神諾,受了兩口神水”,另一位相撲手燕青,也是“除了頭巾,光光地束著角兒”,趕上臺來,擺了個架子,算是亮相。這時,部署手持竹批,宣讀相撲規則,接著再次提示兩位選手“省得麼,不許暗算”。然後,一聲令下,比賽就開始了。

相撲的起源與發展探秘:產生於中國,史籍記載超過3000多年曆史

如對照一下當今日本的相撲,發現兩者是極為相似的,都有賽臺、裁判,都要赤膊跣足,頭上的髮式都要束成角的形狀,比賽前都要喝所謂的神水。

宋代是我國相撲術盛行的時期。

不僅有男子相撲,女子相撲也很流行。嘉祐年間(1056-1063年),有一年正月}八日上元節期間,宋仁宗來往觀看“婦女裸體相撲”,看得興致勃勃喝彩不絕。其實所謂“裸體”,僅是說女相撲手穿了無領、短袖的競技服,頸項和手臂露在外面罷了,卻被稱為裸女,實在言過其實。

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認為這種表演有傷風化,特地上奏皇帝,要求頒詔禁止。據史書記載,這種女子相撲就是從東吳官庭內首先於始的。南宋時,都城臨安還產生了不少名噪一時的女子相撲高手,其文獻記載的有賽關索、囂三娘、黑四姐等。

相撲的起源與發展探秘:產生於中國,史籍記載超過3000多年曆史

相撲的起源與發展。

中國的相撲在史籍中一般稱為觳抵、角力或角觝,據傳始於四五千年前的東夷部族,其首領蚩尤便是當時一相撲高手。蚩尤與華夏集團的黃帝大戰,“以角人,人不能向。”(這甩的角是指戴在頭上的銅製仿牛角飾物。)蚩尤最終戰敗被殺,但他在中國東方早已威名遠揚,被尊為戰神。據《禮記·月令》記載,西周時相撲已形成一種固定的軍事訓練項日,與射箭、駕車一起是將帥們必須掌握的幾項基本技能。

相撲的起源與發展探秘:產生於中國,史籍記載超過3000多年曆史

秦漢時,角抵之戲流行,人們“兩兩三三,頭戴牛角而相無。”這一形式可能溯源於遠古時先民狩獵時與野牛相搏的模仿。

漢代相撲已開始規範化。湖北江陵鳳凰山秦墓中曾出土一幅漆畫,圖中繪有三個力士,其中兩個力士正猛力相搏,另一力士立於一邊,大概是裁判。山東臨沂金雀山漢墓發現的一幅帛畫相撲表演圖,比秦墓漆畫反映的相撲有了很大改進:圖中兩名力士魁壯有力,居左邊的一位還著假面具,還有一文弱長者在旁邊審視,顯然是裁判。

相撲的起源與發展探秘:產生於中國,史籍記載超過3000多年曆史

元代蒙古族崇尚武功,也盛行相撲。《馬可·波羅》遊記中還有一段元世祖忽必烈之侄海都王的女兒以相撲擇婿的趣聞。這位郡主精於相撲,她主動提出以相撲擇婿,只有勝過她的小夥子,才能娶她為妻,否則求婚者必須賠一百匹駿馬。據說這位郡主身手非凡,令無數相撲高手俯首稱臣,競贏得一萬匹駿馬。

相撲的起源與發展探秘:產生於中國,史籍記載超過3000多年曆史

綜上所述,角力、角觝也即相撲在中國按始於的蚩尤傳說,已有近五千年的歷史,即使以史籍記載為據,也至少超過三千年。具有如此悠久歷史,又為群眾喜聞樂見的這一體育競技項目,為什麼最後竟趨於荒廢,也是很值得探究一下其中緣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