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我以接近光速飛出地球一百年,那麼我會死嗎?相對別人而言我的時間變慢了,但是我身體機能會不會衰退?

壹號菠菜


你會死,你的身體機能同樣運行。有運動的地方就有時間,你只是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空間而已。


中華民族的未來


題主之所以會提出此類問題,是緣於狹義相對論的效應,即物體運動速度的提高,會產生時間變慢、形體縮短和質量增大。

產生狹義相對論效應的本質是由於存在著最為基本的物理背景,即存在著由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即量子構成的量子空間。任何物體的運動,都會受到該空間的影響與束縛。

因此,當物體的運動速度接近於光速時,物體的存在以及物體的能量存在形式都會發生相應地變化。

比如,物體能量的增加,由原來的動能轉變為相對於空間的勢能,由速度的提高轉變為弛豫時間(頻率的倒數)的減小。

由於狹義相對論只是關於空間效應的初級理論,僅只是建立了因速度引起空間效應的外在聯繫,是一個唯象型的理論。該理論並沒有提出具體的內在物理機制,即沒有提出存在著量子空間。

所以,狹義相對論將勢能的增加歸結為物質質量的增大,將表明與空間關係的弛豫時間誤解為普適時間的變慢。

於是,由於無法確定物體運動的絕對參照系,產生了雙生子佯謬。我們無法確定究竟哪一個兄弟👬會更年輕一些。

具體到題主的問題,即便是人能夠以光速運動,如果沒有具體的物理背景,即如果沒有量子空間的話,那麼究竟是飛船中的人在運動,還是地球🌍上的人在遠離飛船呢?

如果存在著量子空間,地球是相對靜止的,飛船是以光速運動的話,那麼飛船的運動才是具有物理意義的,其會受到量子空間的影響與束縛。

以光速飛行的飛船(粒子)會具有較大的勢能,其弛豫時間減小,與空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密。至於飛船中各種物體壽命的影響,則需要視不同的物體區別對待。

如果是基本粒子,或許會延長其壽命。因為能量的增加會提高基本粒子的封閉性,從而延長其衰變所需要的時間。

然而,對於結構非常脆弱的有機體——人來說,則會因速度的增大使空間壓力變強,使其解體為更為基本的物體,會因高速運動而死亡,不存在壽命延長的問題。

實際上,所謂時間,僅只是人類對於變化的一種抽象概括,其僅只是一個抽象的哲學概念。時間的本質是對各種不同物體變化速度的度量。

只是由於矯枉過正,人類在其長期使用時間概念的過程中,逐漸地使其異化,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實體概念,由此生成了時間變慢的觀點。

總之,由於存在著量子空間,以光速運動的人,不僅不會感覺時間變慢,即其生存的週期延長,反而會因此而早夭。物體因運動受到量子空間的影響,會因物質的不同而有所區別。


淡漠乾坤


無論飛船的速度有多快,你乘坐它飛行100年,你都是老了100歲,如果你活不到100多歲的話你肯定就死了。


關於相對論裡的時間膨脹效應,有兩個問題你務必要搞清楚:

一、你對時間的感受不變。

雖然在接近光速的飛船上時間的流速會變慢,但你自己感受不到這一點,你的主觀感受是飛船上的時間在以正常的速度流逝。

這就意味著你如果在接近光速的飛船上測量時間,什麼異常也發現不了,只有同時測量飛船的時間和地球的時間,才會發現地球時間和飛船時間的流速存在差異。

對於這一差異你會有這樣的感受:

如果你呆在飛船上,則發現地球時間變快了;如果你呆在地球上,則發現飛船時間變慢了;總之,你呆在哪一邊,就會感覺哪一邊的時間是正常的,異常總是出現在另一邊。

二、時間對你的影響不變。

不管在何種慣性參考系下,只要你自己的主管感受是過了100年,那就真的是過了100年,所謂的時間膨脹是相對於其他慣性系而言的。

這就表示如果你在接近光速的飛船上度過了一年的時光,地球上可能已經過了許多年;如果地球上的時間只過了一年,你在飛船上的感受是隻過了幾個月、幾天或者幾小時——具體的時間差異是多少取決於飛船的速度:99.99%光速和99.999999%光速都叫“接近光速”,但對時間造成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無論你在接近光速的飛船上還是地球上度過100年的時光,你都是老了100歲,沒有任何區別。原因就是上面的第一條:你對時間的主觀感受無論在任何慣性系中都是不變的,包括你的新陳代謝。

我不知道這樣講你是否能理解“相對性”的意義,所以用一個直觀的類比來解釋一下。

運動距離的相對性

無論你在地面上還是行駛的高鐵上拍籃球,只要籃球彈跳的高度是50公分,完成一次彈跳的耗時為1秒,那麼在你的主觀感受中,籃球就始終是每秒運動了1米(50公分的來回距離),因為在你看來籃球始終是做垂直運動的。

但如果你在行駛的高鐵上拍籃球,在地面上的人看來籃球彈跳一次的運動距離顯然就不止1米了,因為相對於地面而言籃球是沿斜線運動的。

也就是說,籃球的同一次運動,在車上的人和地面上的人看來,運動距離是截然不同的——同樣耗時1秒,相對於地面的人而言,籃球卻運動了更長的距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因為籃球的相對速度不同——由於高鐵在行駛的緣故,籃球相對於地面的速度大於相對於車廂的速度,所以相對於地面而言,籃球其實是花了1秒時間,以更快的速度“跑完了”更長的距離。

這就充分說明了,速度會導致物體的運動距離在位於不同慣性系的觀察者眼裡出現差異,但儘管如此,你在車廂裡顯然看不出來籃球運動了更長的距離(儘管你能想象或計算出來),只有在地面上才看得出來,這就是相對性的意義。

而時間的相對性與距離的相對性如出一轍。

時間的相對性

我們可以用一個想象中的“光鍾”來理解時間的相對性。

假設我們有一臺依靠光的反射來計時的鐘,讓光子在一個密閉的腔體內上下反射,時間每流逝一秒,它正好來回運動一次。

在這種情況下,光子的反射就等同於籃球的反彈,所以如果你把鍾帶上了光速飛船,相對於地球而言,光子來回反射一次的距離也會比相對於飛船更長。

這一過程與在高鐵的車廂上拍籃球別無二致,對嗎?同樣是一秒的時間,相對於地球而言,光子卻運動了更長的距離。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前文說過,籃球的運動距離不同是由於它的相對速度不同,但是光子和籃球卻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差別——光速不變!

真空中的光速對於任何慣性系而言都是相同的。

換言之,無論相對於地球還是飛船,光子的速度都是299792458米/秒。

現在我們無法再用“相對速度不同”來解釋光子的運動距離不同了,除非幹掉光速不變原理。

可是光速不變原理有麥克斯韋方程組的“庇佑”,並且至今為止也無法證明它是錯的,誰也幹不掉它,所以我們不得不承認光子相對於地球和飛船的速度確實是相同的。

幹掉上面的方程組,下一個諾貝爾獎就是你的了。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光子能以相同的速度走完更長的距離呢?

答案顯而易見:只有在耗時更長的情況下。

由此可見,當反彈的籃球變成反射的光子之後,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飛船和地球的相對時間不同——相對於地球而言,光子花了更長的時間走完了更長的距離。

也就是說,雖然光子來回運動一次,地球和光速飛船上的主觀感受都是1秒,但是飛船上的1秒其實比地球上的1秒更長,所以這一理論被稱之為“時間膨脹效應”。

但是,正如距離的膨脹只能在另一個慣性系中才能看得出來一樣,時間的膨脹也只能在另一個慣性系中才能“看得出來”,正因如此,你無論處於任何慣性系中,對於時間的主觀感受都不會有所區別,時間對你的影響也同樣沒有任何區別。


科學矩陣


首先很高興看到了你的問題。如果你開飛船以光速飛離了地球100年的時間。那麼你本人是否會死去,或者你又變成了長生不老!這個問題值得考慮,因為時間流速的不同,或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知道當物質的速度越來越快的時候,它所承載的質量和所需的能量就會越來越大,而達到光速的話,能量是無限大的,這在地球乃至太陽系都是無法完成的,因此沒有任何物質可以達到光速,但是宇宙的膨脹卻超越了光速,這代表空間的膨脹速度是超光速的。

現在,你坐上光速的飛船上,然後你開始離開地球。你的飛船在短時間內很難達到光速,這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啟動。假設你現在的速度達到了光速,那麼你的時間流速就會和地球不同,因為你的飛船承載的質量比地球的質量大,因此你的時間流速相對於地球來說會變的無比的緩慢。而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說,當你達到光速後,在它們的眼裡,你一閃而過,從此便消失了。

你在飛船過上1小時,地球上的時間或許過去了一天。如果你這時候和地球練習,你會發現你向地球發消息只需要1個小時的時間,而地球接收到的確是一天前的消息。而你本身的時間並沒有暫停,你過了一天,那麼你生命中就會減少一天。因此當你在宇宙中飛行了100年,你也會衰老和死亡,因為你的時間只是變慢了,而沒有停止。

當你的飛船回到地球后,你會發現地球上已經過去了1萬年的時間,而對於地球上的人類來講,你這次的光速旅行長達了1萬年的時間。但對於你本身來講,你只過了100年的時間,你的壽命只有100年,即便是以光速,100年後,你的身體機能依舊會衰退和死亡!

通過以上的答案,我相信你已經明白了,雖然你以光速飛行,你的時間是變慢了,但是這個變慢只是相對於地球來說,而時間沒有停止的情況下,你還是會經歷時間,身體的細胞會遵循時間法則而衰老死亡,最終造成衰老性的死亡!你在光速飛船老死花了100年,而對於地球,你卻活了1萬年才老死!

我是宇宙V空間,一個科普天文愛好者!本文由宇宙V空間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如果你對這篇文章有疑問,請在下方評論和留言!


宇宙V空間


只要離開地球環境,人的身體就會有極大的變化,如果你穿宇航服在太空中飛行,也只能活到你的宇航服保障你的極限,而水和食物的限度,就是你的生存的時間。

在這極短的時間裡,你竟快領略太空的黑暗,與漫天刺眼的星辰。

如果你不穿具有地球環境的宇航服,那麼會發生什麼呢?

你的身體會迅速膨脹爆炸,爆炸之後,又會聚攏成為一個很大的血肉圓形的散狀球體,圍繞著一個附近引力大於這個血肉散狀球型物體轉圈子。而被太陽進一步的烤焦變化著。

人類能不能在宇宙中飛行一百年呢?

人類可以在宇宙中飛行一百年,但是生命不能,化作物質,可以。

由於太陽的輻射,人體爆炸,化作塵埃,化作能量,不斷的變化,最後消化在某一個天體上。伴隨著這個天體,作為某些元素的存在。

人類有許多美好的幻覺,這些幻覺編成美好的民間故事,而使人類神往著太空的美景。把地球上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描繪在天上,而對天宮的迷戀。

其實人類夢幻般的天宮世界,都是以地球為藍本,把地球上的環境圖畫在宇宙中。

人類在無知中夢想,而夢想總有醒來的時候,這就是人類科技的發現,發現宇宙是多麼的恐懼,而人類居住在一個塵埃般的小小星球中,無邊無際的恐懼的宇宙,在無窮無盡的演變著,有誕生就有毀滅,地球也是這樣,逃不過宇宙演變的恐懼,地球將消失在宇宙演變中,而宇宙永遠都是死靜的漆黑的空間,無數的星球懸掛在空中。


寶樹白石


假設我以接近光速飛出地球一百年,那麼我會死嗎?相對別人而言我的時間變慢了,但是我身體機能會不會衰退?

觀點:無論你以多快的速度飛行,你感受的自己的時間流速永遠不會變,你手錶上的指針速度,始終是一個速度,如果你能活100歲,那麼你在飛船裡也只能活100歲,不會有任何改變。

時間不是絕對的,但時間的變化是相對

做在高速飛行的飛船上,時間變慢是相對於地球上的觀察者,也就是說是他看到你時間變慢了,動作變慢了,飛船裡所有的一切都變慢了。並不是你感受到自己的時間流速變慢。如果你在地球上1秒鐘能打出兩拳,那麼你在飛船上打出兩拳,飛船上也會過去1秒,不會低於1秒。

比如:你在飛船以正常的速度打拳,飛船上的時鐘顯示過去了1秒。

但是在對於地球上的觀察者來說,他看你卻好像在飛船上打太極,飛船上的時鐘指針也像在“打太極”。他看到地球上時鐘過去了2秒,你才打完,同時他也觀察到飛船上的時鐘只走過1秒。

這就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裡的時間膨脹效應,即相對於觀察者,飛行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飛船裡的時間流速卻是永遠不變的。

所以假如你飛出地球時是20歲,當你飛了100之後年,你身上的手錶走了100年。你就是120歲,身體機能肯定是衰退了。

數學角度

我們分為兩個假設計算:一、當飛船以接近光速飛了100年,地球上過去了多久。二、當地球上過去了100年,飛船以接近光速飛了多久。

有一輛飛船,飛船頂部紅點A處有一個光源,當光源打開。

飛船裡的人計時,光從船頂到達船底需要時間t,這個時間為飛船內時間。

地球上的人,看到當飛船從A點到達B點時,光源剛好從A點到達飛船底部 c'點,飛船從A到B地球觀測者所觀測到的時間為 t'。即:飛船以速度 v 飛行,t 為飛船的時間t' 為地球的時間

其中光速為 c,可以得出飛船頂部到底部距離為 ct,飛船從A到B的行駛距離為 vt',地球觀測者看到光飛行的距離 ct' ,因為這三條距離線段組成的是一個三角形,即勾股定理:

( ct' )^ 2=( vt' )^2+( ct )^2 ,通過運算,可求得相對時間公式↓:

假設一:你以接近光的速度飛了 100 年,那麼地球上過去了多久。

我們已知飛船時間 t' = 100 年,飛船接近光速,求地球時間 t'

當飛船速度等於 0.9 倍光速時,即 v = 0.9 c ,求得 t' ≈ 229 年,也就是說,當你坐著飛船飛了100年,地球上已經過去了229年。

當飛船速度等於 0.999 倍光速時,即 v = 0.999c ,求得 t' ≈ 2239

結果一:飛船以接近光速飛了100年,你的身體機能衰退,當飛船越接近光速時,地球過去的時間越長。

假設二:假設地球上過去100年,那麼飛船飛了多久。

我們已知地球時間 t' = 100 年,飛船接近光速,求飛船飛行時間 t

當飛船速度 v = 0.9 c 時,t ≈ 44.7年

當飛船速度 v = 0.99 c 時,t

≈ 14.1年

當飛船速度 v = 0.999 c 時,t ≈ 4.47年

當飛船速度 v = 0.9999 c 時,t ≈ 1.41年

隨著飛船速度趨近於光速,地球上的時間t 0.447、t 0.141、t 0.0447、t 0.0141......t 0.00000000000000000000141,那麼飛船一瞬間,地球已經過去100年、1000年、10000年......

結果二:

當你20歲時,以無限接近於光速飛出地球,一瞬間之後再馬上掉頭回來(不考慮加速減速過程)你只經歷了一瞬間,你還是20歲,但地球可能已經不在了。


科學美少男


以光速飛出地球一百年,這一百年是你在飛船上的一百年,還是觀察者的一百年?其實你是想問時間膨脹這個事兒吧?老愛說得已經很清楚了,你可能有一點沒明白,高速運動物體本身是感覺不到時間膨脹的,相對論效應只是站在觀察者的角度說。如果這一百年是對觀察者來說,姑且不論能不能達到光速以及加速到光速要多久,個人認為不出意外你還能好端端活著,因為地球上的時間要比你的時間快得多;如果是你高速運動的時間,一百年就是你感受到的、切切實實的一百年。你說你還能活嗎?

另外,根據愛大爺的理論,除了光子本身在真空中以外,其他任何物體達不到光速。即便有足夠能量來加持,也只能無限接近光速,相應的質量會變得無窮大,需要的能量也會無窮大,加速時間也會無窮大。

最後,人體對高速是沒有不適反應的。人體所接受不了的是變速,也就是正的加速度和負的加速度,如果加速度的絕對值太高,人不僅不能活,還會死得很慘、相當慘、慘不忍睹。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執業這麼多年,還是改不掉我這理科出身的毛病。


李翔宇律師


感覺得實現不了,就一定實現不了嗎?

科學盡頭是哲學,哲學盡頭是神學。

愛因斯坦說過“當科學發展到他的盡頭,才發現神已在那裡等了它幾千年。”

今天青蛙看著未來的天空,何嘗又不是笑話!?

我認為科學一定源於想象,源於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和探索。這樣的假設很有意義。如果目前的已知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那未來的已知一定有解決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學完不停打破舒適區,不停探索新理論,探索更宏觀的世界,也要探索更微觀的世界。

你會發現其實,可能宇宙之外還有宇宙,也有可能。

微觀到質子就截止了?微觀到夸克就截止了?微觀到上帝粒子就截止了?

水有幾種形態大家都知道,氣態,液態,固態。固態為冰,以已知的知識,應該是低溫到零度以上才是冰,那玄幻小說裡的玄冰有沒有?答案告訴你,有而且這種冰是極高溫環境下形成的且硬度遠超普通冰。

這放在以前你會說這就是謠言,假的。但事實如此。

不要給自己的想象力加枷鎖,放開想。想象力的自由,才是人類發展的源動力。


iring38434927


假設我以接近光速飛出地球一百年,那麼我會死嗎,相對別人而言我的時間變慢了,但是我身體機能會不會衰退?

狹義相對論是1905年發表的,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115年,但到現在仍然有很多朋友對狹義相對論中推導出來的各種有趣現象仍然將信將疑,比如標題中的“鐘慢效應”,還有尺縮效應等等,不過種花家要說的是,在愛因斯坦之前的洛倫茲就完成狹義相對論的很大一部分工作!

洛倫茲的“狹義相對論”

這事最早得從麥克斯韋統一電磁學說起,他1860年推出了一組公式,其中第四個方程可以直接推導出電磁波的速度速度是一個常量,與光速相差無幾,他認為光就是電磁波的一種!而不久之後則證明了這一點!在牛頓力學體系中,拋開參照物談速度都是流氓,那麼問題來了,這光的速度是相對誰的呢?

以太說是牛頓引用亞里士多德的以太論給經典力學的絕對參考系站臺的,但以太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數百年以外都讓科學家摸不著頭腦,但邁克爾遜和莫雷在1887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打算測出以太。這就是著名的邁克爾遜-莫雷實驗,當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零結果!

不過當時仍然對以太不死心,而是有很多科學家都出來洗地,其中就有洛倫茲和喬治·菲茨傑拉德,而洛倫茲在1895年給出的公式更精確,完美的解釋了邁克爾遜-莫雷實驗中的零結果,這就是著名的洛侖茲變換,但洛侖茲始終沒有拋棄以太!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

善於打破規則的愛因斯坦並沒有死守著以太不放,而是認為光速不變跟絕對參考系以太沒有關係,再加上狹義相對性原理,提出狹義相對論!曾經在相對論門口的洛倫茲甚至都叩響了大門,但始終未能擺脫牛頓的影響。

狹義相對論的前提很簡單,只有光速不變和下一相對性原理,但推導出來的結果很深刻,尤其是鐘慢效應,儘管狹義相對論並不支持穿越過去,但它可以變相的穿越到未來,不過只是單向的!,這也是狹義相對論比廣義更吸引吃瓜群眾的地方。

從狹義相對論誕生以後,儘管推導都沒有問題,但驗證確實是一個難題,比如驗證其中一個結果,鐘慢效應,其實這是從洛侖茲變換中推導出來的,不過這愛因斯坦並不想搶洛倫茲的功勞,因為那個公式還是叫洛倫茲變換,而且愛因斯坦也認為:即使他不推出狹義相對論,那麼最晚只要再過5年,也會有人推出!而這個人我們認為很可能就是洛倫茲!

μ子的運行路徑用黃色線標示

怎麼來驗證呢?科學家想到了μ子,因為它的半衰期只有2.2微秒,也就是說每隔2.2微秒就會有一半μ子死掉了!1941年物理學家們在華盛頓山上做了個實驗,從山頂朝山下發射μ子,速度是0.994c,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用鐘慢效應計算下時間交換比(大約是9.14倍),結果收集到的μ子數量遠超預期,這表明高速運動中的μ子壽命大大增加!

那麼人呢?

光速飛船中的人會怎麼樣?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我們可以分解成三個小問題來一一解決。

  • 光速飛船中的人感覺時間變慢了嗎?
  • 遠離時光速飛船中的人看地球上的人會怎麼樣?
  • 接近時光速飛船中的人看地球上的人會怎麼樣?

這三個問題應該代表了各種問題中的典型,我們今天就來做個小小的總結,我們首先來解決光速飛船中的人感覺自己的時間會怎麼樣?

很多朋友認為光速飛船中的人時間會變慢,其實不然,這自身參考下下,時間是一樣的,比如你的手錶走過了24小時,你就要吃三頓飯+睡一覺,少吃一餐就會覺得餓得慌,所以當你的鐘表過了100年的時候估計應該掛在牆上了!

所以光速下你自身是沒有感覺的,該咋過還是咋過,一分鐘都不會多出來!


第二個問題,飛船遠離時從零開始逐漸加速到光速,從地球上來看飛船上的人動作會越來越慢,最終在到達光速時出現了停滯,也就是說到達光速那一刻,他的動作就凝固了,你再也不會看到他下一個動作!

那麼飛船上的人看地球人呢?很多朋友會認為動作會加快,因為地球上的人看飛船上的人慢慢了嘛,其實這是錯誤的,由於光傳遞的關係,飛船上的人看地球人也是越來越慢,最終當飛船到達光速時,地球人的動作也凝固了!


第三個問題,其實大家就應該能推測出來了,當飛船開始返回時,雙方的動作都會越來越快,然後,飛船上的乘客會感覺瞬間到達了地球,而地球上的觀測者則會看到一個無法分解的快動作。

但其實這些情況都不會發生,因為飛船到不了光速,而且高速遠離的紅移和高速接近的藍移根本讓我們無法觀測,但這個有趣的話題探討下,絕對加深了狹義相對論的鐘慢效應!無論光速飛船無論飛出去多久,他們的手錶永遠都只經過加速和減速的這些時間,而光速途中所需的時間是0,當光速飛船回到地球,他們仍然年輕,而地球人卻不知道過了多少代了!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提問者應該是聽了一些關於速度增加時間變慢的理論,才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而回答這些問題,需要再稍微深入的理解一下“時間變慢”的含義。

01

時間相對性原理的基本解釋

速度增加,時間變慢,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

但是這個原理是有點問題的,會產生一個孿生悖論:

兩個雙生子,一個坐在飛船以接近光速去旅行,一個待在地球。
當飛船返回時,兩個人是否還一樣大?

孿生悖論產生的原因是:運動是相對的,你相對我運動,我相對於你也運動;因此,你相對於我時間變慢,那麼,我相對於你時間也應該變慢呀!

所以,就會出現悖論。

02

廣義相對論對時間的修正

廣義相對論解決了這個問題。

廣義相對論指出,引力場越強時間越慢。

因為離開時需要加速,而加速和引力場的效果是相同的(任何物理實驗都無法檢驗出來),因此,去旅行的那位兄弟,時間更慢一些,會更年輕。

03<strong>

解決提問者的問題

有了以上的基礎,讓我們來解決提問者的問題。

首先,時間的相對性,指的是兩個參考系中的時間相比會有不同,不會影響各自參考系中的時間進度——你的身體機能也不會衰退——因為你根本就沒有任何感覺!

比如,你過了1年,地球過了10年,但是,你也只是長了1歲而已,並不是長了10歲。

其次,這個一百年指的是,你的一百年還是地球的一百年?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如果是你的100年,你肯定會死掉;如果是地球上的100年,那麼你可能不會死掉,因為,你這裡才過了可能還不到1年。

04

《星際穿越》中的例子

星際穿越中,庫柏和安妮下到黑洞旁邊的星球上,自身感覺只有幾個小時,但是在飛船上的黑人科學家,卻老了20歲!

這個例子可以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