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出來的人判緩刑概率大嗎

網友:蘇律師你好,一般取保候審出來的人,判緩刑幾率大嗎?

蘇義飛律師:能夠取保候審,說明其情節不是很嚴重,一般是符合適用緩刑的條件,但這並不意味著就100%會判緩刑。

根據我親自辦理案件的大數據得知,辦理取保候審的人,有的會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有的到法院階段爭取緩刑概率在80%以上。例如:同樣犯罪情節的人,都是三年以內的犯罪,辦理取保候審的人判緩刑幾率是80%左右;沒有辦理取保候審的人判緩刑幾率是20%左右。

因此如果要辦理取保候審的,建議專業的事找專人去做。蘇義飛律師專注刑事辯護和取保候審,在黃金37天之內,我們至少有兩次機會可以保護犯罪嫌疑人的權利,第一是與偵查機關溝通,爭取取保候審或者撤銷案件。第二是向檢察院偵監部門請求不予批捕,只要不批准逮捕,就會變更強制措施,一般而言是變更為取保候審。這將大大有利於案件的處理,有利於維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利

法定刑為三年以下的犯罪嫌疑人辦理取保候審是降低審前羈押率和保障人權的重要途徑。很多法定刑較輕的案件直接起訴即可,大大降低司法成本。同時,“三年”也是緩刑和執行刑的刑期分界線,被判處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行較輕、社會危害性較小的犯罪分子,根據其犯罪情節和悔罪表現,可以適用緩刑,將可能適用緩刑的犯罪嫌疑人羈押太長時間不利於保障人權。

在我國刑罰體系中有期徒刑是適用範圍最廣泛的一種刑罰方法。它既可作為重刑適用於嚴重的犯罪行為,也可作為中度刑罰適用於危害居中的犯罪行為,還可以作為輕刑適用於危害較小的犯罪行為。但實踐中往往由於沒有為罪行較輕的犯罪嫌疑人辦理取保候審,壓縮了拘役、管制等刑罰適用空間,使原本可以適用拘役或管制的,都改為適用有期徒刑。增加取保候審的適用,可以充分發揮拘役、管制等刑罰的功能,從而避免審前羈押期超過刑期現象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