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易通
篆書通常分為大篆和小篆兩類,秦始皇以前叫大篆,按年代排序分別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通常以石鼓文為代表;小篆指的是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通用的秦國文字。
(石鼓文)
相對於大篆的形體而言,初學者應先學小篆為好。小篆整體結構呈現為叫規整的長方形,空間分割均衡對稱,筆畫粗細基本一致,用筆藏頭護尾,需筆筆中鋒。
小篆均為刻石,著名的有《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會稽刻石》。
以我本人學篆書為例,我最開始學的就是秦《嶧山刻石》,原石是李斯所書,早已毀壞,無拓本存世,現只有宋摹刻本流傳。
(嶧山刻石)
該刻石基本繼承了秦篆的整體風格,較好表現了秦篆原有的莊嚴肅穆形象。字形結構多為上緊下松,筆畫圓轉勁健,形態端莊古樸。最適合初學者入門,當為臨摹首選。
🛡要想學好小篆,我們必須掌握小篆的基本筆法。小篆的基本筆法很簡單,就是“中鋒用筆”。特點就是藏頭護尾,力含其中。小篆練習有以下常用的幾種筆畫。
1.橫:逆入藏鋒至頭部,轉成圓鋒向右行至末端轉鋒,然後向左回鋒。
2.豎:落筆向上逆入至頂點,然後轉鋒向下行筆至底端輕提往上回。
3.橫彎:逆鋒落筆向左,轉鋒向右緩行,順鋒向下行筆至底端順勢上提收筆
4、上弧:就是前面的豎的寫法,主要是注意對稱,中間銜接的要自然流暢不顯痕跡。
5.左右外弧:這個筆畫主要是要左右對稱,不能偏倚,都是逆鋒起筆,中鋒行筆,要和諧自然婉轉流暢。
6.方弧:此筆畫都要圓轉行筆,流暢自然,重點是接筆處不顯露痕跡。
🛡至於大篆的學習,我建議在熟練小篆後,再嘗試練習。最好是以《石鼓文》為臨本過渡,我是結合吳昌碩臨本學習石鼓的。之後再談學習《毛公鼎》、《牆盤銘》、《散氏盤》、《虢季子白盤》等碑刻。
以上是本人的篆書學習經驗體會,歡迎書友批評指正!
最後,不管練習哪種字體,我認為都要持之以恆的臨摹練習,這樣才能學有所成。
(西周散氏盤)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書法知識)
墨魚軒書畫
「中國曆代書法碑帖」
先秦: 西周散氏盤(20) 祭祀狩獵塗朱牛骨刻辭(1) 春秋吳王夫差矛(1)
西周金文毛公鼎(2) 金文迷盤(1) 金文衛盉(1)
西周(走金)鬲銘文(1)
秦代: 秦蘇解為陶蓋文(1)
兩漢: 朝侯小子殘石(17)
魏晉: 鍾繇小楷薦季直表(5) 王羲之小楷黃庭經(7)
朝隋: 張黑女墓誌(13) 姬夫人志(13) 北海王妃李元姜墓誌銘(12)
高猛妻元瑛墓誌(12) 故孝廉奚君墓誌銘(9) 江陽王次妃石夫人墓誌(9)
女尚書王僧男墓誌銘(9) 汝南王修治古塔銘(3) 司馬炳墓誌銘(8)
司馬顯姿墓誌銘(9) 鮮于仲兒墓誌(9) 顯祖嬪侯骨氏墓誌銘(5)
元懷墓誌(20)
唐代: 顏真卿行書祭侄文稿(7) 顏真卿行書爭座位帖(14)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19)
張旭草書古詩四首(4) 鍾紹京小楷轉輪聖王經(11) 國銓小楷善見律經卷(4)
宋代: 米芾行書苕溪詩帖(10)
元代: 趙孟頫行書洛神賦(14)
明代: 董其昌行書琵琶行(16) 祝允明草書嵇康酒會詩(5) 祝允明草書雲江記(17)清代: 鄧石如篆書弟子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