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篆书,有哪些碑帖可作为范本?怎样写篆书?

观易通


篆书通常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类,秦始皇以前叫大篆,按年代排序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通常以石鼓文为代表;小篆指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通用的秦国文字。



(石鼓文)

相对于大篆的形体而言,初学者应先学小篆为好。小篆整体结构呈现为叫规整的长方形,空间分割均衡对称,笔画粗细基本一致,用笔藏头护尾,需笔笔中锋。

小篆均为刻石,著名的有《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会稽刻石》。

以我本人学篆书为例,我最开始学的就是秦《峄山刻石》,原石是李斯所书,早已毁坏,无拓本存世,现只有宋摹刻本流传。



(峄山刻石)

该刻石基本继承了秦篆的整体风格,较好表现了秦篆原有的庄严肃穆形象。字形结构多为上紧下松,笔画圆转劲健,形态端庄古朴。最适合初学者入门,当为临摹首选。

🛡要想学好小篆,我们必须掌握小篆的基本笔法。小篆的基本笔法很简单,就是“中锋用笔”。特点就是藏头护尾,力含其中。小篆练习有以下常用的几种笔画。

1.横:逆入藏锋至头部,转成圆锋向右行至末端转锋,然后向左回锋。



2.竖:落笔向上逆入至顶点,然后转锋向下行笔至底端轻提往上回。



3.横弯:逆锋落笔向左,转锋向右缓行,顺锋向下行笔至底端顺势上提收笔



4、上弧:就是前面的竖的写法,主要是注意对称,中间衔接的要自然流畅不显痕迹。



5.左右外弧:这个笔画主要是要左右对称,不能偏倚,都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要和谐自然婉转流畅。



6.方弧:此笔画都要圆转行笔,流畅自然,重点是接笔处不显露痕迹。


🛡至于大篆的学习,我建议在熟练小篆后,再尝试练习。最好是以《石鼓文》为临本过渡,我是结合吴昌硕临本学习石鼓的。之后再谈学习《毛公鼎》、《墙盘铭》、《散氏盘》、《虢季子白盘》等碑刻。

以上是本人的篆书学习经验体会,欢迎书友批评指正!

最后,不管练习哪种字体,我认为都要持之以恒的临摹练习,这样才能学有所成。



(西周散氏盘)

(欢迎点击关注墨鱼轩书画,阅读欣赏更多文史典故书法知识)


墨鱼轩书画


「中国历代书法碑帖」

先秦: 西周散氏盘(20)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1) 春秋吴王夫差矛(1)

西周金文毛公鼎(2) 金文迷盘(1) 金文卫盉(1)

西周(走金)鬲铭文(1)

秦代: 秦苏解为陶盖文(1)

两汉: 朝侯小子残石(17)

魏晋: 钟繇小楷荐季直表(5) 王羲之小楷黄庭经(7)

朝隋: 张黑女墓志(13) 姬夫人志(13) 北海王妃李元姜墓志铭(12)

高猛妻元瑛墓志(12) 故孝廉奚君墓志铭(9) 江阳王次妃石夫人墓志(9)

女尚书王僧男墓志铭(9) 汝南王修治古塔铭(3) 司马炳墓志铭(8)

司马显姿墓志铭(9) 鲜于仲儿墓志(9) 显祖嫔侯骨氏墓志铭(5)

元怀墓志(20)

唐代: 颜真卿行书祭侄文稿(7) 颜真卿行书争座位帖(14) 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19)

张旭草书古诗四首(4) 钟绍京小楷转轮圣王经(11) 国铨小楷善见律经卷(4)

宋代: 米芾行书苕溪诗帖(10)

元代: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14)

明代: 董其昌行书琵琶行(16) 祝允明草书嵇康酒会诗(5) 祝允明草书云江记(17)清代: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2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