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家期間,是讓孩子讀書好還是玩遊戲好?哪個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小波談教育


讀書和遊戲都好。二者不應該是對立的,而應該是相互幫助的。

讀書是痛苦的,遊戲是快樂的。無論是誰,都會去選擇讓自己快樂。

在這段時間裡,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學會時間管理,讓孩子瞭解讀書的重要性,也要讓孩子瞭解,再好玩的遊戲,也會有讓孩子覺得不開心的地方。

一味的沉迷遊戲,不能完全怪在孩子身上,家長應該適當去指導孩子,如何做,怎樣做。

這個寒假很長,如果在這個很長的寒假裡,讓孩子學會對自己時間的管理,瞭解讀書和遊戲的利與弊,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陪孩子一起成長。


馨揚麻麻


您好,很高興能和您分享一下我的體會。我家孩子讀小學一年級,因疫情在農村家裡呆了一個多月,因條件有限,沒法進行網課學習,也沒有其他的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後來回家接他返城的時候完全是玩瘋了的一個狀態,書、本子、筆全是灰層,並且擺得亂七八糟😂,學習那是啥呀,估計他自己都不知道了。好在有一個特別好的情況,就是學會了騎兩輪自行車👏。

之後接回城裡家裡,一呆又是一週了,回家後我就做了一個計劃表,比如上午8點起床,運動時間(跳繩100個),語文數學新課的預習,看課外書,跳廣播體操,下跳棋,做手工,彈鋼琴,玩個小遊戲…安排得特別充實,而且他覺得很有趣。這樣一來孩子也不悶,雖然在家也得到身體的鍛鍊。關鍵這樣一來孩子沒有玩手機遊戲的時間,也不會總是吵著看電視了。孩子看電視,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沒有事情做。

其實和孩子一起可以共同做很多很多的事,如不知和孩子怎樣相處,加我哦,我為你解難!


似教育最初的模樣


說說我身邊的幾個例子吧。

隔壁左右的小孩子

大多是小學生,好幾次看見他們拿著手機吃雞或者刷短視頻,拿著就放不下,我看到過好幾次父母非常生氣孩子不聽話,不做作業而沉迷於手機,採用的是暴力溝通的方式。

我知道父母肯定是被逼的沒有辦法了才出現這種極端的處理方法。

舅舅家的女兒

馬上高考,學霸級。這個孩子從小跟爸媽在一起,看書、學習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考也是考的本市最好的高中荊州高中,高考名牌大學跑不了。不需要說,她自律性非常強,有一次晚上去她那兒吃燒烤,她吃了會兒雞翅就去看書學習了,家人沒有說一句,對的,就是這麼自覺。

總之,讀書學習肯定是更好,沉迷遊戲是不對的,不過這個時候不要強行怪罪孩子,平常的時候父母都去哪了?有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嗎?


惟苛


對於學生來說,讀書和遊戲,都重要,但提者提到的遊戲似乎多是一些電子遊戲,這當然不好。寧願選擇閱讀。

其實不管是學齡前兒童還是正式在校學生,我認為遊戲都比讀書好,遊戲,當然是除去電子遊戲之類,手機,ipad,電腦,遊戲機等,不屬於我們討論的遊戲範疇。我們所說的遊戲是指孩子運用一定的知識和需要,藉助各種物品,通過身體運動和心智活動,反映並探索周圍世界的活動。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孩子缺乏鍛鍊,缺乏運動,不僅僅影響身體健康,甚至會帶來些心理問題,那麼,在這段特殊時光疫情時間段,家長們是否可以考慮放下手機,暫時撇開父母的身份,而是作為孩子的夥伴兒,朋友的身份,參與一些有意義的家庭活動,如果孩子比較小,那麼需要家長儲備相關運動遊戲技巧,帶領孩子在遊戲中感受親子時光,鍛鍊身體,提高思考認知能力等,如果孩子比較大了,是否可以考慮以朋友的身份,陪孩子聊聊天,做一些需要合作的有意義的,之前忙碌生活不能做的事情,比如一起完成一頓晚餐,對疫情過後家庭出遊一起做一份詳盡的計劃,亦或是共同閱讀一本有趣的小說後一起探討讀後感等等,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

孩子的身心健康了,所謂讀書,或者學習就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其實特殊的時期,家長的態度尤為重要,就算給孩子安排了各種學習內容,閱讀書單,家長們呢,除了安排,就自己拿起手機,電腦,甚至一天躺在沙發一動不動,看手機累了,呵責一句孩子,快點看書,你不抓緊這段時間學習,你就落後了,等等。與其這樣,不如現在就行動起來,放下手機,移開電視,全員參與,和孩子多體驗難得的親子時光,即便是一些簡單的事情,合作一桌菜,一起給家裡做個全面的衛生,利用家裡的各種材料做一些手工,親子類運動等等,相信這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最後,附上我們家一些有趣的小活動。孩子六歲,女孩,由於爸爸工作等原因,整個疫情期間幾乎都是我和孩子兩個人。我發現,只要我停下來看手機或者電視時,孩子就開始有情緒了,具體表現在,要吵著看電視,想看會抖音等等,為了提高陪伴質量,我們兩做過的有趣的事情有:一起做手工,摺紙,做蛋糕,跳槽,跳房子,做簡單的玩具,拼圖,做一些有趣的小實驗,做飯時勾起孩子的興趣,折菜,切小蔥,翻炒等,一起洗碗,給寵物打擾衛生,過家家,一起大聲閱讀拼音,做一些有意思的算數題,聊天,做針線,瑜伽,嗨舞,等等等,我是想盡辦法做一些有趣兒的陪伴,不知道孩子是否全盤接受,但是確實陪著玩兒,陪著跳,陪著運動孩子特別開心,這個時候媽媽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加油💪


mr漠然


首先兩者是不矛盾的。就小朋友而言,要讀書,也要遊戲。

→讀書一方面是增加知識,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到前人總結的各種知識,豐富自我認知,更重要的是,從小讀書是為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讀書,能夠沉澱靜心的性格,有利於終身成長,為未來學習打好基礎。我相信,不管成績怎樣,智商如何,愛讀書、能靜下心好好讀書的孩子未來一定不會太差。

→遊戲是另一種成長的方式,很多遊戲中都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綜合協調能力、培養孩子觀察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好多開發大腦,鍛鍊思維及統感的遊戲,玩樂中的收益是書本里沒有的。遊戲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更主動,輕鬆,更靈活變通。











是蛋蛋啊


如果問讀書好還是玩遊戲好,那肯定是讀書好,但凡事都有度,疫情宅在家,讓孩子只讀不玩有點不太可能。勞逸結合,結合邊學邊玩才是效率最高,也是最容易執行的方式。

合理約束孩子使用電子產品,讓孩子有限度的玩遊戲。

讓孩子有節制的使用電子產品呢,Dr.魏提出了3點:限制時間、限制場景和提供替代方案。

限制時間

美國兒科學會關於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建議為:2-5歲的孩子,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

除了限定總時間外,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單次時間也要進行一定的限制,比如一次不超過20分鐘,讓眼睛得到充分休息。約定好時間就要執行,可以在快結束前的5分鐘,2分鐘時提醒一下孩子,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也做好必要的收尾。

限制場景

美國兒科學會的建議中還列出不推薦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場景,比如:吃飯時間、睡前1小時、臥室、親子游戲時間。特定場景不使用電子產品,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休息,獲得高質量的親子陪伴。

這一點很多家長做得不好,有的孩子不愛吃飯,邊讓孩子看電視邊給餵飯,孩子忙著看電視,咀嚼不充分影響消化吸收,孩子沒有吃飯的概念,容易引起厭食,還有安全隱患。

提供替代方案

我上大學的時候,很多男生沉迷遊戲,從早到晚都泡在網吧裡,很多課考試不及格,拿不到學分,連學位證都沒有。這就是初高中的時候玩遊戲被限制,上大學沒人管就報復性的玩,最後把自己的前途玩進去了。

限制孩子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和場景,就像是治水時的“堵”,能解決眼前的困難,卻無法從根源解決問題,提供替代方案才是“疏”,是最終的解決方案。

替代方案,就是讓孩子除了玩電子產品,還有更多好玩的事情可做。孩子覺得好玩的,不一定是昂貴的玩具,家裡現有的東西都可以當成孩子的玩具,比如勺子杯子,沙子麵粉,都是孩子喜歡玩的。

還可以畫畫彈琴做手工看書,自制闖迷宮、穿越火線等遊戲,這些都可以作為替代方案,讓孩子打發時間消磨精力。

這裡是媽媽充電屋,堅持科學育兒的碩士媽媽,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育兒問題。


媽媽充電屋


疫情在家期間,是讓孩子讀書好還是玩遊戲好?哪個更利於孩子的成長呢?

感恩悟空的邀請,我是教大育小,我怎麼覺得題主有點偏激,非此及比的做選擇題,然後得出一個絕對的對與錯的結論。我認為這樣是不對的。

經常接到許多父母的投訴是:這個孩子不好好學習,整天玩手機、看電視,甚至還要去跑會步、打會籃球,他就不會多花點心思在學習上嗎?

通常我會讓父母繼續描述下去,結果發現孩子會在從學習回家的時候玩半小時遊戲,或者有的孩子會在飯後或者睡覺前去樓下跑步或者散步十幾分鍾或者半小時,甚至說玩遊戲半小時。

可是在父母的認知裡是總是或沉迷,這讓孩子很崩潰,明明只有十多分鐘,可是從父母嘴裡怎麼變成了這樣了呢?

特別是最近,孩子延遲開學,又不能出門,這個更是巨大的衝突,有的家庭甚至為此一天爆發N場戰爭,到底是誰錯了?

為啥許多父母一看到孩子玩遊戲、電視、甚至是發一下呆的休息會生氣呢?

1.父母在內心深處固執的認為玩遊戲時不好的事情,會讓孩子學習變得很差。

我想:“電腦是不好的,家裡不要買的,孩子拿著手機會玩遊戲,你能給孩子買手機!”這樣片面的言論我們肯定聽到過,可是隨著發展,我們會發現我們離不開電腦,離不開手機,我們也沒有拿手機去打遊戲,可是很多家長以點帶面,片面的做出了評價。

其實是他們不理解這些含義,於是固執的用這些方式來片面的否定,因為內心深處的執著否定,所以以看到孩子這樣,就開始生氣,開始指責孩子。

因為他恐懼還在變壞。

2.內心的焦慮和矛盾

最近宅在家,很多人的內心是非常焦慮和暴躁的。可是他們不懂得向內看,也不懂得客觀的分析。對於孩子的行為特別焦慮,生怕孩子不看書,不學習,玩遊戲孩子就會變壞,成績就會下滑,所以看到孩子玩遊戲就會焦慮,於是想拼命阻止。

3.控制慾極強

有的家長控制慾極強,希望自己能夠操控一些,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活成他想象的樣子,一旦有差別,那麼家長就會反彈,甚至和孩子發生衝突。

4.生活極其單調,缺乏生活樂趣,於是不停的給孩子和自己上枷鎖

有的家長有了孩子以後,什麼都以孩子為重心,除了自己工作就是家,沒有任何業餘愛好,也從不給任何放鬆的機會,那麼他就會固執的認為孩子除了學習就不該有別的。

這樣單調缺乏樂趣的生活,會導致家長自己情緒緊繃,變得固執,也沒有辦法去理解別人,更不能理解孩子,所以看不慣孩子不讀書以外的任何事任情,任何放鬆和娛樂的事情。衝突也是常常這樣起來的。

那是孩子錯了還是家長錯了?

我認為需要的是彼此的理解和了解。然後學會放下執念,更圓融和寬廣的看待問題。

每個生命都不是一部永遠不停止轉動的機器,只幹一件事情,我們需要學習和調節,修整自己的身心,放鬆我們的大腦。

不存在誰對誰錯的唯一答案,需要的是放下執念,客觀全面的看待問題。

那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1.作為家長,我們要接納現在的這樣狀況,現在孩子不可能整天學習,不能出門也不能大量運動,那麼孩子適當的玩遊戲時必要的放鬆和適當調節,才能夠保持平衡。允許這的狀況存在,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當你接納了以後,這個事情就會有很大的轉機。

2.家長放下焦慮和控制,嘗試去尊重孩子的生命獨立個體。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嘗試去尊重他,允許他和你有不樣的行為,同時也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和學習。

這樣的信心和信任也會孩子到恨到的改善。

3.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不把孩子當作你所有的焦點。

如果我們有很多焦點,家長也有很多的事情做,就不會時刻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這樣當你發現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你會很開心,內心的富足和安逸,會讓你開始寬容和客觀的看待孩子的問題,這樣就不會偏執和固執。

總之:只學習也不是好事情,只是玩遊戲確實非常的糟糕,二者要相互結合,調整和平衡好,那麼就會相互促進,特別有利於孩子的學習。沒有什麼只在家學習就是好事,玩遊戲就是壞事,這個會造成過猶不及,反而是傷害。

能夠自我協調和控制,安排好學習也業餘,保持身心健康才是見完美的事情。

祝福你!


教大育小


當然是讀書了!

古往今來,讀書一直使我們強調的一件事,從小開始,一直到老,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呢?

1.書是你獲得知識的間接途徑。

書籍中記錄的大部分是這個世界發生過的種種事情,如果沒有書籍的話,那麼你就要自己走遍全世界才可以瞭解,而這個世界的歷史,你之能去掘人墳墓才有瞭解,但是,世界太大了,沒有等你走完,沒有等你掘完,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了。世界真的是太大了,如果靠自己走遍全世界,那生命顯得太短暫了,只能靠你的思想去盡情騁馳。

書是由別人記錄的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包含了別人的思想,通過別人的思想來了解世界,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無疑是最好的辦法,但是也不能完全按著書中的思想來,那樣成了一個“傀儡”,這是很可怕的,應該躲避這個不幸,來豐富自己,多讀書,成全自己。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何不多讀書,讓自己進步呢。

2.書是可以讓你在無形中改變。

身邊的很多人說,活了這麼多年,走了這麼多年路,讀了這麼多年書,還是活的不明白。還有很多人說讀書無用。但是,如果你只是讀了一本書,你就想有相應的效果,這未免太過於心急了,書中的營養在於心領神會,在於通識達理。

閱讀改變的,是你的內在氣質。在你閱讀前後,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人,閱讀就是通過改變一個人的現有的心智,並帶動他去走向另一處人生,如果是增益自身修為的閱讀,那麼顯然這個變化會更大,你的內在氣質丶內在氣韻是原來所不可比的。

3.書可以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在我們小的時候,一般都是看圖識字,而不是讀字,究根到底,還是我們當時的理解能力沒有達到讀字的標準。一個兒童,如果從小到大都不讀書的話,他的智力等方面是有缺陷的,在該發展智力丶長腦子的時候,沒有進行相應的訓練,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但是一個孩子的理解力如果跟不上,這會是一輩子的缺陷。別人可以理解的文章,別人看到的世界,他卻看不到,別人能夠通徹透達的現象,自己卻全然不解。不學習,不思考,不讀書,就這樣的渾渾噩噩的度過一生,這跟一隻快樂的豬有什麼區別麼?但是,看似快樂,實際上真的快樂麼?這是動物的本性罷了!

要知道,快樂是一種能力,但是它需要更多的操練之後才能獲得,是比理解力更難的一種能力,試想:一個人理解力都達不到,他快樂會達到真正的快樂麼?

4.讀書的真正目的與意義。

讀書,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通過了解別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來推動自己正確地理解這個世界。簡單地說,讀書的目的,就是在於理解。

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只要你理解了它,你就可以駕馭它丶控制它,反之,就會被它所控制。

那些真正有智慧的作者,他們的書有一個共同之處:簡潔明瞭。但凡繁複冗沉之作,也肯定沒什麼智慧可言。

這本書是否簡潔明瞭,是判斷這本書值不值得讀,值不值得理解作者世界的一個重要依據。對於有的書,看了五分鐘,還沒有發現作者心中世界的密匙,就可以放棄了,甚至看了封面就可以判斷。

但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這本書的創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需要表達的是什麼,他只是在那裡絮絮叨叨個沒完沒了,或許他根本就沒有用到他的理解,更別說有什麼意義了。

當然了,很多人讀書不是為了理解世界,而是單純的為了消遣,為了取悅自己。但是,談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他在書中的審美,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閱讀這一條路,一旦你走上去了,你就很難“回頭”,會形成一種習慣。而閱讀的最大的意義,就是通過書中的世界,構造了自己的世界,並且不再淺薄,你的氣質就自然而然的出來了。

或許讀了那麼多的書,都忘掉了。但是,通過閱讀而形成的那種獨特的氣質,則是令人忘不掉的。

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與我交流哦!


小波談教育


針對你的問題,我做如下思考,既然你用了“沉迷”二字,相比孩子用在遊戲上或數字設備上的時間較長,或者超出了父母所能承受的心理預期。針對孩子玩兒遊戲和電子產品與讀書和學習書面知識的時間配比,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常常用實際行動來影響我的孩子,比如下班後決不當孩子面玩兒手機,如果他讀書讀累了,我會和他一起玩兒會遊戲,當然有時候確實玩兒不過他,但是在這一段微妙的親子時間中,讓他逐漸的意識到遊戲只是一種消遣的工具而已,而並非生活的全部,之後我放下手柄或手機,拿起一本自己的專業書時,他可能也不由自主地跑過來看看我在看什麼書,當然他可能看不懂,但他潛意識裡明白,爸爸已經把遊戲放下了,我也應該去做些別的事情,而不是仍然盯在上面。如果我觀察到他還想玩兒怎麼辦,我會和他一起轉移注意力,比如做做動手小遊戲之類的。

總而言之,教育問題是個範疇很大,又需要家長很細心的問題,一般來說,沉迷遊戲的根本原因就是從一開始就放任自流,家長還是要實時地聰明地說不。我的孩子還在上幼兒園。


邁可爸爸衡欣益生菌


  1. 疫情在家期間,孩子不能去上學,是讓孩子學好還是一直玩?其實可以給孩子製作一個時間表,就算有一天疫情結束了,孩子可以去上學了,也不會因為長時間放縱不想去上學,如果每天只讓孩子學的話肯定孩子不願意,家長看著也心疼,如果只讓玩的話孩子的學習會不會丟下的更多,所以家長就可以給孩子製作一個時間表,讓孩子作息有規律,既有玩的時間也有學習的時間,現在趁疫情期間還可以多陪孩子學習做遊戲鍛鍊身體,還可以促進親子間的感情,也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