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不讓吃鹽,是不是偽科學?

銳越335


嬰幼兒不讓吃鹽,是不是偽科學?

嬰兒階段孩子不需要吃鹽,幼兒階段可以從其他食物,輔食中攝取鹽,需要控制鹽的攝入量。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為什麼會有給嬰幼兒吃鹽的這種現象;其次,嬰幼兒為什麼需要鹽;最後哪些食物含鹽量較高,如何選擇;過早吃鹽有哪些危害?

為什麼會有給嬰幼兒吃鹽的現象

一些長輩會認為嬰幼兒需要吃鹽。

1、長輩的孩子們,也就是嬰幼兒的父母,都是從小吃鹽長大的。並且長大後沒有明顯的身體不適,所以老人覺得現在也可以給嬰幼兒吃鹽。

2、老人在帶孩子過程中,發現孩子不喜歡吃輔食,所以添加鹽來調味。其實輔食有很多種,可以作出各種形狀,但老人不喜歡接受新鮮事物,只按照經驗來做。

嬰幼兒在不同時期的飲食,為什麼不需要鹽

嬰兒是零到一歲,幼兒是一到三歲;嬰幼兒是一個時刻需要受到保護的群體,在飲食方面尤其重要。

六個月內的孩童以母乳之主,而6個月以後,可以慢慢的添加一些輔食。比如米粉、蛋黃、各種果泥、蔬菜泥、肉泥等等。這些食物也可以滿足兒童的一部分生長需求。對於兒童的生長髮育是非常有利的。這種情況下,也是不建議兒童吃鹽的。

鹽的主要成分是鈉,吃鹽就是補充能量,維持身體機能運轉。

無論是嬰兒時的母乳還是幼兒時期的奶粉、配方奶中,都含有鈉,且查看營養成分表,完全滿足不同時期孩童的鈉攝入量要求。

對於一週歲以內的嬰兒來說,是不建議吃鹽的。

吃鹽過多,會導致兒童腎臟的負荷過重。嬰幼兒腎臟的負荷能力是比較差的。容易造成兒童的腎臟損傷,導致兒童出現腎功能受損。

而一歲以上的幼兒,要控制鹽的攝入量。


Amanda123小妖


您好,我是育嬰師睿睿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國內外許多研究表明:高鹽飲食可加重心臟、腎臟的負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減少鈉鹽的攝入量可降低人群血壓水平,減少高血壓的發生,最終能減少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相信很多家庭都聽說過,寶寶不吃鹽沒有勁、不吃鹽的寶寶走路會遲……這些說法,其實全部都沒有科學依據,現在成人很多的飲食都屬於比較重口味的,如重鹽、重糖、重油及重調料,但這類型飲食往往會導致鹽或是糖的攝入量增加,容易增加人們患高血壓、肥胖等發病的風險。

這樣的重鹽重糖的飲食習慣,並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甚至很多家長會早早的給寶寶們添加這些,還拿這是為寶寶好一類的說辭來做事情,現在已是科學育兒,減鹽、減油、減糖才是科學的飲食方式,從小給寶寶養成清淡口味,對寶寶的身體健康和生長髮育都有好處。

嬰幼兒不讓吃鹽是不是偽科學?

嬰幼兒不讓吃鹽,並不是偽科學,是一種正確且科學的育養方式。

嬰幼兒的輔食中不建議添加鹽,由於寶寶對鹽的需求量是很小的,天然食品中存在的鹽已能滿足寶寶的需要:

  • 如果再額外加鹽,高鹽飲食會影響寶寶體內對微量元素的吸收,導致寶寶缺乏微量元素。


  • 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健全,不足以滲透過多的鹽,如果輔食中加鹽過多,會加重寶寶腎臟的負擔,同時增加心臟的負擔,由此使腎臟和心臟功能受損。

  • 從小給寶寶養成重鹽的飲食習慣,長大後不易糾正。

正常情況下,家長完全不用擔心輔食沒有味道,寶寶會不接受,因為寶寶的味覺比成年人遲鈍,所以對輔食味道的要求不高,特別是蔬菜泥、肉泥、魚泥等輔食裡,不加鹽,寶寶也會很容易接受的,所以睿睿媽提醒各位家長:千萬不要以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寶寶食物的味道和寶寶的味覺體驗,這才是需要家長們非常注意的。

攝入過高的鹽分對嬰幼兒有哪些害處?

1、腎臟損害隱患

給嬰幼兒的輔食中過早添加過量的鈉元素,會增加嬰幼兒的腎臟壓力,嬰幼兒腎臟發育還並不健全,會直接損傷寶寶的腎臟。

2、影響大腦發育

嬰幼兒飲食中攝入過量的鈉元素,會影響嬰幼兒大腦發育,引發腦部器官的發育障礙。

3、心臟病隱患

日常飲食中,如果嬰幼兒攝入過多的鈉,容易導致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如中風等問題。

4、鋅元素缺乏

嬰幼兒日常輔食中,過多攝入鈉含量,會影響寶寶身體對鋅的吸收,從而導致寶寶身體缺乏鋅元素。

寶寶多大可以攝入鹽?

正常情況下,寶寶一歲後可以適當的在輔食的添加寶寶鹽了,但如果寶寶依舊可以接受較淡的食物,那家長沒必要強行添加鹽,家長可以在寶寶對食物的興趣有所降低時考慮給輔食中添加少許的鹽,來提高寶寶對吃輔食的興趣,但是要注意給寶寶鹽的量每日控制在1g以內。

還有家長完全沒必要擔心不加鹽,寶寶會低鈉,因為寶寶飲食中鈉元素的來源很多,其實並不存在缺鈉的問題,不過家長給寶寶選擇食物時,一定要注意很多加工食品的鹽含量很多,如肉湯,鹹味餅乾,香腸……,這些都不適合給寶寶吃,一般適合寶寶吃的食物最好是新鮮的水果、蔬菜、瘦肉、豆類,奶類……

睿睿媽提醒:家長有必要讓寶寶從小養成低鹽的習慣,這一習慣不僅關係到寶寶的身體健康,對寶寶成年後的飲食習慣也有著很大的影響。

0-6歲寶寶的攝入鹽的建議

1、0-1歲

1歲以內的嬰兒每天需要的鈉不到400mg(相當於1g食鹽),無需額外添加食鹽,更不需要添加其它調味料(包括醬油、醋),寶寶從母乳或是配方奶、輔食中攝取的鈉完全能滿足身體的需要,輔食攝入的食物建議吃最原本的味道。

2、1-3歲

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1-3歲的幼兒每天需要700mg鈉(相當於1.8g食鹽),比一歲之前的嬰兒多350mg。

正常情況下,寶寶的輔食食物範圍可以涵蓋奶類、主食、肉類、蔬菜和水果……,那寶寶完全可以從這些食物中獲取一天所需的鈉,理論上說在嬰幼兒的餵養中,3歲之前仍無需加鹽。

如果說1歲以內不給孩子吃鹽,很多家長還是可以接受的,但3歲以內都不給寶寶吃鹽,很多成人都會認為太“殘忍”,孩子在1歲後開始逐漸融入成人的三餐飲食,大部分家庭會在菜的種類和性狀上會照顧寶寶,但是要做到不吃鹽幾乎是不可能的,雖然事實是如此,但這裡仍建議3歲之前儘量少吃鹽甚至不吃鹽,鹽量攝入過多,會抑制鈣的吸收,也會加重腎臟的負擔。

很多家長在做菜放鹽前可以單獨給寶寶盛出一小份,當然也要尊重寶寶的口味,如果寶寶對清淡飲食不太感興趣時,可以適量加一點鹽,如果寶寶跟大人一起吃飯,那建議全家人的飯菜都做得清淡一些,這樣對全家都有好處。

3、4-6歲

這一階段的孩子每天大約需要900mg的鈉(相當於2.3g食鹽),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鈉,必須通過食鹽獲取的鈉含量應該控制在1-2g鹽之間,6歲以上的兒童一天的攝鹽量應控制在3-5g。

給寶寶做輔食裡添加鹽,需要注意哪些?

1、嬰兒對鹽的需求量是很小的,成年人一天只需6克鹽,嬰兒應遠遠低於這個數字,輔食中有點鹽味就可以了,以後隨著孩子月齡和年齡的增長,食品中鹽可適量增加,但要堅持給寶寶吃淡食。

2、正常來說6個月-12個月的寶寶,輔食裡是沒有必要添加食鹽的。

3、對於1~3歲的寶寶,每天做菜時也要儘可能地少放鹽,但要注意的是:1~6歲的幼童每天食鹽不應超過2克,寶寶味蕾非常敏感,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鮮美,這些食物本身也含有一定的鹽,所以再加鹽的時候要注意量的控制。

4、給寶寶做輔食的時候,在菜餚起鍋時少加鹽,或不加鹽待菜餚烹調好端到餐桌時再放鹽,這樣會使鹽僅僅附著在菜餚表面,只放一點鹽但吃起來卻會有味道,這樣既能控制鹽的攝入量,又可避免碘在高溫烹飪中的損失。

我兒子一直是由我自己帶,一直母乳餵養到快3歲,斷奶後變成奶粉餵養,從6個月吃輔食開始,沒有給他添加任何調味品,蔬菜水果蝦魚等都是最原始的食物味道,他很喜歡吃,所以我一直給他推遲添加調味品的時間,正經給他添加寶寶鹽和醬油的時間是他快3歲的時候,每次做輔食也是很少量的添加,添加鹽就不放醬油,放醬油就不放鹽,儘量讓他的飯菜接近最原本的食物味道,現在他3歲快半了,平時出去吃飯等,有時候飯菜稍微重味道一些,他會主動告訴我有點鹹,會要求多喝水之類的。

其實口味重對寶寶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正常寶寶攝入的水果、蔬菜、主食、奶製品都含有鈉,其實攝入的已經足夠了,家長不需要再過多的去強調給寶寶添加鹽,為了寶寶的健康,讓我們從給寶寶輔食中少鹽做起。

以上是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您。

如果大家喜歡睿睿媽的回答,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讓更多有需要的人都可以看到,願每個孩子都健康快樂的成長!(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作者刪除)


育嬰師睿睿媽



嬰幼兒不讓吃鹽,不是偽科學,它有一定的道理。因為孩子還太小,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孩子,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全,吃鹽會給孩子的腎臟帶來負擔。

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建議給一歲以下嬰幼兒吃鹽的。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有的年輕父母一看育兒書上說,小孩不能吃鹽,飯裡就一丁點鹽都不給孩子放。

我一個朋友,孩子都三歲了,吃飯炒菜還要給孩子單獨做,飯裡一點鹽都不給放。孩子總是不好好吃飯,身體發育也沒同齡人好,帶到醫院檢查後,醫生經過詢問家裡的飲食,才找到孩子厭食的原因。

孩子都三歲了,飯裡還一點鹽都沒有,試想一下,這樣無味的飯菜,我們大人能吃得下嗎?

後來他們接受了醫生的建議,讓孩子和大人吃同樣的飯菜,只要稍微少鹽,飯菜味清淡一些即可。

我兒子自從能添加輔食以後,我婆婆就經常把大人吃的有調料的食物給孩子喂,我婆婆經常說:“孩子不吃鹽沒力氣,吃點調料飯,嘴裡有味。”

我知道婆婆這樣給孩子過早吃調料飯才不好,說了幾次,婆婆不聽,我又怕說多了,引起我們婆媳關係矛盾,就沒再管。

我兒子現在十歲了,身體很健康,但就是可能因為從小就吃帶調料的飯菜,所以現在吃飯口味特別重,如果我做飯稍微味淡一些,他就說沒味。

所以,寶爸寶媽們,在孩子一歲前儘量給孩子少吃鹽,避免孩子從小養成重口味的習慣,做到清淡飲食、健康飲食。


希望今天遇見的育兒記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關於嬰幼兒不讓吃鹽,是不是偽科學?下面是一些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不適偽科學,是由科學依據的。鹽對於每一個人都是必不可少的,對於嬰幼兒來說,少鹽是總原則。因為嬰幼兒腎臟發育並不完全,所以,攝入過量鹽分很可能加重腎臟負擔、導致代謝異常、引起水腫等。

  少鹽的主要原因還是長遠考慮。高血壓的發生和高鹽飲食密切相關,而要想降低成年人的鹽攝入量,必須從控制嬰幼兒的口味開始。也就是說,不是“一歲以內嬰兒不能吃鹽”,而是,遵循少鹽的總原則,不需要給嬰兒額外添加鹽分。

  還有嬰兒胃腸功能脆弱,高濃度鹽溶液進入胃腸道後,會造成胃腸粘膜損傷,其次腎臟功能發育也不健全,鹽溶液在體內難以排洩,最終導致組織水腫及腦機能紊亂,對嬰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純餵養能滿足6個月齡以內嬰兒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的要求。6月齡到2歲時,嬰兒6月齡後,在母乳餵養的基礎上,應逐步地、小心地為嬰兒添加輔助食品,母乳仍是嬰兒的首選食品,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

  建議:

  0到6個月的嬰兒,堅持純母乳餵養。不能用純母乳餵養時,建議首選適合的餵養。

  7到24月齡嬰幼兒,飲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

  2週歲到6週歲,應控制食鹽用量,儘可能少用或不用、色素、糖精等調味品,少選含鹽高的醃製食品或調味品。








慕小喬


這純粹就是偽科學。

氯化鈉(NaCl)是身體組織、細胞、體液的基本組分,參與著很多重要的生理、生化代謝活動,是不可或缺的營養成分。體液中保持0.9%左右的“生理鹽水”濃度是維持正常生理機能和生長髮育所必需的。

哺乳期嬰兒由於吃食母乳、牛奶、米粉、水等飲食品,這些飲食品本身就能夠提供機體所需的氯化鈉,因此無需再吃食鹽。

但隨著嬰兒長大,逐步進食米麵、肉食、蔬菜等正常的飲食品後,按飲食量的0.5%左右補充食鹽是重要的。原因在於這些飲食品中雖然也含有氯化鈉,但是由於嬰幼兒的食品多為稀釋品,或者因為喝水多,飲食品中提供的氯化鈉往往會不足。

所以,第一,早期不加食鹽主要是因為進食母乳、牛奶,本身就能提供,但如果不能餵食母乳、牛奶的,仍然需要加點食鹽,因此,主要是要根據飲食結構來確定。第二,嬰幼兒由於組織細胞、特別是腎臟的滲透、排洩功能還不健全,不能吃食過量的食鹽是重要的,但不等於可以油鹽不進。第三,平衡才是最重要的,體內鹽分含量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正常的生理生化、代謝功能、生長髮育、免疫能力,甚至直接導致疾病。


WILLSON39


不是偽科學。我家兩個寶寶,姐姐快兩歲多才給吃鹽,弟弟一歲多就跟著大人一起吃加鹽比較早。現在吃菜就很明顯,姐姐口味就比較清淡,特別鹹的不吃。弟弟呢淡的不吃,就愛吃口味重的鹹的。無論大人還是小孩最好都不要吃太鹹的。鈉在體內大多是通過腎臟代謝的,少部分可以通過汗液排出體外,寶寶的腎臟還沒有發育完全,無法處理攝入到體內的過多鹽分,這樣會對寶寶的腎臟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造成傷害。而且,鈉在體內的含量還可以直觀地影響血壓,鈉過多會使血壓升高,寶寶的食物中過早的添加了鹽,會使寶寶未來患有高血壓的幾率大大的提升。


耿直姐和不服弟


不讓小寶寶吃帶鹽的東西,並非是偽科學,而是真真正正有科學依據的。


食用鹽主要的目的是滿足人體對鈉的需求,而一歲以內的小寶寶,對鈉的需求是非常的小,而且平時的飲食,比如母乳、奶粉以及輔食中含有的鈉已經完全可以滿足小寶寶的機體需求。

對於小寶寶的身體各種器官功能並未完善的情況下,食用成人用量鹽會對寶寶腎臟代謝、腸胃消化帶來很大的負擔,同時對腦部器官的發育也會造成障礙,重著影響大腦發育、大腦機能混亂等嚴重危及健康的可能。

在此建議大家在嬰幼兒鹽的食用量上一定要注意:

1、1歲以前的嬰兒,任何餵養方式中都不可添加鹽。

2、1~2歲的幼兒,飲食中儘量不要放鹽,每日的食鹽攝入量不可超過1g。

3、2~6歲的兒童,飲食中可以添加少量的鹽,但是絕對不可參照成人的用量,每日食鹽攝入量不可超過3g。

據科學表明從小控制鹽攝入的人,患肥胖、心血管及腎臟方面疾病的幾率會大大的減小。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寶寶吃鹽的攝入量。

關注《美女藥師伴你健康行》帶你認識更多的孕期、育兒健康話題。


美女藥師伴你健康行


你好,我是最皮媽,很高興與你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一歲以內的嬰兒不建議吃鹽,不是偽科學,是經過專家們科學論證的。

為什麼說嬰幼兒不建議吃鹽?

01.傷害寶寶腎臟

大家都知道,食鹽中最重要的組成成分就是鈉,一歲以下的寶寶平時在飲食中,都已經含有足量的鈉元素,可以完全滿足寶寶對於鈉的需求,也就不需要額外吃鹽來補充。如果補充過量,反而會對寶寶造成危害,最直觀的就是造成寶寶腎臟負擔加重。

02.導致寶寶挑食

寶寶的味覺是比大人要敏感的,食物本來的味道對寶寶的味蕾就已經有足夠的刺激。如果再加鹽的話,就會讓味道太重,寶寶在吃慣了重口味的食物後,口味就會變得很挑剔,容易導致寶寶挑食和偏食。

03.導致寶寶缺乏微量元素

寶寶在一歲內如果經常吃鹽,那麼吸收的鈉含量過多,就會導致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減少,從而引起寶寶鈣鋅等微量元素的缺乏。

04.增加病菌感染

寶寶口腔平時分泌的口水比較多,這其實對於寶寶來說是一種保護機制,因為口腔內口水多那麼溶菌酶也會比較多,能夠對寶寶形成保護。如果攝入鹽分太多的話,就會減少口腔內唾液的分泌,口水變少,溶菌酶也就會少了,病菌就容易入侵寶寶身體,引起各種疾病。

結語

因為寶寶的身份特殊,很多器官都還沒有發育成熟,這個時候如果亂給寶寶吃鹽亂補的時候,輕微可能會引起寶寶不適,身體出現輕微的狀況,嚴重的可能會直接導致寶寶失去生命。寶寶吃鹽首先就是要注意時間,寶寶食鹽一般都是1歲以後才開始慢慢給寶寶的輔食中加鹽,加鹽的時候一定要控制量,不能以我們大人的標準來量化寶寶對鹽的需求。

給寶寶食鹽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寶寶的身體狀況給加鹽,在加鹽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在後面的時候給寶寶的食鹽量最好每天都控制到2克左右。

我是 @最皮就是我,80後工科女,一個晚婚晚育的職場寶器媽媽,一個既想事業有成又想育兒有方還想家庭有笑的寶藏媽媽!專注歪談自己認為對的育兒經,讓你育兒更“撇脫”!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贊關注,幫忙轉發,謝謝您的閱讀!祝您開心每天!


最皮就是我


動物的寶寶咋過,人類的寶寶就咋過,本質上來講都是動物的自然屬性。吃奶就不吃其它食物,吃其它的食物就要考慮鈉離子的含量問題,含量足的不補,不足補足。不要聽那些自以為是的所謂育兒師的瞎吹。我們的祖輩及我們都是順其自然的長大,沒有小時候不吃鹽的,咋到了這一代育兒就那麼多的禁忌呢?那些提出小孩不能吃鹽所謂的專家,自己小時候就是吃鹽長大的,他們的腎臟出問題了嗎?


建成84162302


寶寶1歲前真的不能吃鹽嗎?答案是:真的!真的!真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嘛!

曾幾何時,關於“要不要給孩子的輔食加鹽”竟成了婆媳矛盾的導火索之一。多少兒媳婦因此恨上了固執的婆婆,婆婆則一看到小孫子不愛吃飯就愛嘮叨一句:不加鹽一點味道都沒有,孩子怎麼吃得下呢?弄得兒媳婦心裡也不斷犯嘀咕:難道真被婆婆說中啦?

真是這樣嗎?別爭也別吵,一起接著往下看吧!

關於寶寶吃鹽,權威機構或組織是如何規定的?

世界衛生組織:在6個月後,應在母乳餵養的同時,添加各種營養充分的安全稠食。不應在輔食中添加鹽和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3版):給6-12月齡寶寶製作的輔食應儘可能少糖、不放鹽、不加調味品,但可添加少量食用油。

為什麼1歲前不建議加鹽呢?

奶和天然食物中含有足夠的鹽(鈉)

估計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1歲前不能加鹽呢?下面這幾個都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些你也許早就想到了,可有一些原因你應該是第一次知道吧。

1、寶寶每天攝入的奶和天然食物中含的鹽完全可以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

2、攝入過多鹽會加重寶寶的心臟、腎臟負擔。因為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主要通過腎臟代謝,而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健全。

3、鹽攝入過多還會影響孩子體內對鈣、鋅的吸收,容易導致孩子缺鈣、缺鋅。

4、吃鹽過多還會使得寶寶唾液分泌減少,使口腔的溶菌酶相應減少,有利於病菌在口腔滋生,容易引起寶寶上呼吸道感染。

5、嬰兒的味覺還處在發育當中,加鹽或其他調味品容易導致孩子挑食或厭食。

不加鹽,孩子吃著沒味道怎麼辦?

俏媽說:原味就是最好的味道

不加鹽食物就真的沒味道嗎?其實這只是我們想當然的想法罷了。

任何一種食物都有其天然的味道,大人不喜歡食物的原味,不代表孩子也不愛吃哦。要知道,寶寶的味蕾比咱們成人要敏感的多,而且對食物味道的喜好也沒有成人這般“死板”,比如你認為番茄必須炒蛋才好吃,可對剛添加輔食階段的寶寶來說,可並沒有這樣的慣性偏好哦。

如果你真的擔心輔食不夠有“味道”,那也完全可以利用食物本身的原味來製作出“有味道”的輔食。比如番茄是酸酸的,製作輔食的時候不妨把番茄當調味品加到別的“味道淡”的食物中,這樣孩子自然就愛吃啦。

所以,如果孩子不愛吃輔食,別總糾結是不是沒加鹽導致的了,還是多找找別的原因吧。

都說孩子不吃鹽,身體會沒勁,是這樣嗎?

扯!淡!

說這話的一定是家裡的老人吧,老一輩們會有這樣的理解也是情有可原的。為什麼呢?你想啊,他們年輕時候窮的連鹽都吃不起,每天還得勒緊褲腰帶幹著重體力活,出汗多了體內的鹽分也就流失的更多了,身體也就更覺得沒力氣了。

寶寶身體有沒有勁兒、愛不愛活動其實和吃鹽沒有任何關係。寶寶的大動作發育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比如有些寶寶10個月就學會了走路,而有些到1歲了還站不穩,這種暫時的“落後”和吃不吃鹽絕沒有半毛錢關係哦。

是不是1歲後,孩子就可以吃鹽啦?

是,也不是。

1歲後你可以給孩子的輔食適量加點鹽,但如果孩子對吃未加鹽的食物沒有任何排斥,最好把這樣清淡飲食的好習慣延續下去哦。

1-3歲的嬰幼兒每天需要700毫克鈉(相當於1.8克鹽),如果孩子飲食正常的話,完全可以從日常食物中獲取。如果你要加鹽,每天最好不要超過1克。

4-6歲的兒童每天需要900毫克的鈉(相當於2.3克鹽),食物中獲取到的鈉其實也完全足夠。如果加鹽,每天建議1-2克就夠了。

不加鹽,那我加點醬油可以嗎?

不可以

有這樣想法的家長還真不少,很多人認為既然不讓加鹽了,那你沒說不讓加醬油啊,所以每次做輔食時為了能夠更美味些,總愛滴幾滴醬油進去。於是聰明的商家們瞅準了商機,兒童醬油應運而生了。

可嘗過醬油的都知道,那麼鹹的味道你真的確定裡面沒有鹽麼?仔細看下醬油瓶上的成分標籤吧,上面都寫著含有鹽(鈉)呢!

其實,在孩子1歲前,輔食不單單是不能加鹽,其他各種調味品比如醋、味精、酒、胡椒粉、芥末、花椒、咖喱、調味汁等,都是不建議添加的。

毋庸置疑,少鹽絕對是必須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

不僅孩子要不吃鹽、少吃鹽,咱們成人也一定要儘量少吃鹽。中國人的飲食方式決定了鹽的攝入量是很容易超標的,事實上,“吃鹽太多”依然是很普遍的問題。

所以,如果孩子1歲後開始嘗試吃大人的飯菜,媽媽炒菜時一定切記少放鹽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