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的一個縣,因為名字“難認”,改回了1400年前的原名

在貴州省的東北部,有一個地方叫做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簡稱務川縣),它屬於遵義市管轄,這個地方總面積達到了2777多平方公里,人口達到了三十二萬人,且大部分是少數民族人口。

仡佬族是貴州最古老的土著民族,是務川最早的土著民族,是最早開闢務川土地的先民之一。這裡至今還保留著很多仡佬族的風俗和習慣。在這裡,還存在著一個全國唯一完好保存的仡佬民族文化村,時至今日,務川還保留著近千年前的冶煉丹砂的遺址和民間開採煉丹的傳統。

貴州省的一個縣,因為名字“難認”,改回了1400年前的原名

務川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隋代以前,中央未在務川地區設置專門的行政區劃進行管轄,只以其地另屬他郡縣進行間接地羈縻統治。隋代以後,歷代中央王朝始在該地劃分行政區劃以管理其地。

春秋戰國時期,務川地區先屬巴蜀,後屬楚黔中地,再屬秦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公元589年(隋開皇九年),在今沿河縣城東岸置務川縣,屬庸州;旋廢,屬巴東郡。

貴州省的一個縣,因為名字“難認”,改回了1400年前的原名

公元599年(開皇十九年),招慰蜇僚奉詔置務川縣。到了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黔州的招慰使認為務川縣是當時的一個要路,於是申請設置郡;三年後,也就是武德四年,在這個地方設置了務川郡,後來就改名為務州;又到了公元630年,又把務州改為思州。

公元1107年(北宋徽宗大觀元年),土著首領田佑恭願為王民,率地歸附。政和八年(1118)復置思州,移思州治於務川縣都濡故地,即今務川縣城。元至元十五年(1278),知思州軍州事田謹賢以地歸附,元統治者在思州地區置萬戶府,任命田氏為地方最高長官,後改置思州軍民安撫司,隸湖廣行省,領鎮遠州、婺川縣並楠木洞長官司六十六,進行統治。

貴州省的一個縣,因為名字“難認”,改回了1400年前的原名

明洪武五年(1372),以婺川縣屬思南宣慰司。永樂十一年(1413)改土歸流,廢兩宣慰司,設置流官,以其地屬思南府。清代仍屬思南府。民國沿為婺川縣,先後屬鎮遠道、第六行政督察區。建國以後,一直到了1959年3月16日, 這時的“婺川縣”,經過國務院的批准,正式改名為“務川縣”。到了1986年8月國家決定撤銷務川縣,設立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貴州省的一個縣,因為名字“難認”,改回了1400年前的原名

探尋仡佬族的起源,這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了。現在的學界主要有這麼兩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是認為仡佬族應該起源於古代的百蹼,百蹼又經過了僚人演變,最後形成了訖佬族;還有一種觀點,是認為從訖佬族是從新石器時代起,東南地區的越人遷入西南地區後,和當地的土著進行了融合,然後形成了當時的夜郎國中的主要人群,最後才演變成後來的訖佬族。

貴州省的一個縣,因為名字“難認”,改回了1400年前的原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