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鉢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時至今日,談起汪精衛依然有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感。

革命之初,汪精衛是孫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反清革命時,汪精衛是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革命偶像;抗日戰爭時卻成了“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的漢奸賣國賊;汪精衛充滿雲譎波詭的一生實在是有太多的不理解。

汪精衛的一生,實在是有太多的無法解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汪精衛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呢?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有志青年汪精衛,手裡都握著哪些好牌?

汪精衛長得帥氣這個咱就不說了,即使現在透過照片去看的話,也能感受到汪精衛的英俊瀟灑,中國不缺乏英俊瀟灑的男人,但是從政的人裡面英俊瀟灑的人還真就不多,這應該也是加分項。

也正因為如此,汪精衛在南洋進行革命活動的時候,得到富商千金陳璧君的青睞,因為愛慕汪精衛,陳璧君千方百計從家裡拿錢支援革命,從這一點來說,帥哥小鮮肉要是能去搞革命,那是有著很好的資本的。

除了帥氣,汪精衛的才華和機遇也是很多人不能相提並論的,汪精衛年少時精通四書五經,參加科舉就獲得廣州府試的第一名,順利考上秀才,如果當初汪精衛執意走科舉這條路,後面混個進士應該不成問題。

本來根正苗紅的清朝儲備人才,卻到日本留學參加了最早的革命團體,這種轉變想來也讓人驚歎,在日本的時候,汪精衛參加組建同盟會,與胡漢民成為孫文先生的左膀右臂,在當時革命派與改良派之間的論戰中,汪精衛作為筆桿子與那些老古董筆尖對麥芒進行搏鬥,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汪精衛參加革命的早期工作內容主要是打文架,籌款,參與革命行動,也都是幕後英雄,由於孫先生的起義活動無一成功,改良派就抨擊革命派是拿青年人的鮮血當實驗,說孫先生等都是“遠距離革命軍”。

革命也一度陷入低谷,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汪精衛決定親自下場,鬧革命也要鬧個前排,1910年汪精衛決定到北京去刺殺清政府的高官來打破質疑,當然,意氣風發是好事,在具體執行的時候還沒有開始,就因為暗殺手段不成熟被抓。

當時一心求死的汪精衛在獄中寫下了“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成為全國革命偶像,這首詩也被爭相傳誦。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汪精衛思想的轉變,恰恰是在入獄的這段時間

比較幸運的是,汪精衛雖然刺殺的是攝政王載灃,按理來說誅九族都不為過,但是當時清政府為緩和與革命派的矛盾,沒有殺了汪精衛,第二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汪精衛作為政治犯還被放了出來。

有了這樣的經歷,汪精衛在革命黨中的聲譽是可想而知的,當真是一手好牌。

汪精衛出獄的時候雖然是一個英雄,但是入獄的時候,實在也是嚇破了膽,以人之常情的角度來說,誰都有害怕的時候,當然,越是優秀的人越害怕,一身武藝還沒有來得及施展就要走了,那多尷尬。

在獄中的時候,汪精衛的身心備受折磨,這個時候陳璧君的窮追猛打與不離不棄,使得汪精衛能夠堅持下來,另一方面,汪精衛的思想也受到清廷的影響,這為其後來產生了“汪精衛式妥協思想”埋下伏筆。

汪精衛曾說:“救我命的是肅親王,我每當回憶這個時候的事,總想到清朝末期的偉大政治家。”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肅親王就是善耆,是大名鼎鼎的漢奸川島芳子的親生父親,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滿遺,辛亥革命後極少數拒絕在退位詔書上簽字的人之一,甚至與日本人勾結意圖進行復闢,還曾經組織了兩次臭名昭著的“滿蒙獨立運動”。

汪精衛感謝這樣一個人,由此可見,他的革命思想已經發生了怎樣的蛻變!

只是因為清朝統治者對他網開一面,就讓他對反革命運動產生妥協,由此也可以看出汪精衛的內心其實並不夠強大。

汪精衛在出獄之時與袁世凱相識,當時正逢武昌起義的關鍵階段,汪精衛呼籲雙方停戰,並且參與南北和談,主張推舉袁世凱為大總統,讓孫先生放棄臨時大總統的職務。

此後,在孫先生組織“二次革命”,汪精衛也沒有全身心的投入,直到1917年,袁世凱已經去世後,汪才正式回到革命隊伍。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汪精衛得一手好牌,為啥打得稀巴爛?

即使在民國初期,汪精衛的表現並不是很亮眼,但是其在革命黨中的資歷還有聲望都是相當高的,又深受孫先生的器重,據說1925年孫先生去世的時候,只有汪精衛在身邊,是孫先生衣缽繼承人之一,在隨後的廣州國民政府主席競選上,汪精衛還力壓胡漢民與廖仲愷,擔任主席。

然而,從國民政府主席,到汪偽政府的漢奸傀儡,也不過十幾年光景,汪精衛的身份地位何以發生這樣大的轉變呢?

汪精衛的最終叛變,主要有三點原因:

根本原因是汪精衛在長期與日本打交道的時候,患上了失敗主義的悲觀病,認為中日一戰,中國必輸,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妥協,還能換來一個比較好的結局。作為讀書人的汪精衛,本身就有帶有一種極端的思維,有人曾評價汪精衛是“書生難成大事”,以致到後來,凡事都要考慮利弊得失,產生患得患失的情緒。做事情也沒有恆心,缺乏持之以恆的精神,這一點,相比於老蔣,還是差了點火候。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其次是,“既生汪,何生蔣”的人生宿命,如果把汪精衛看作是秀才(他本來也是秀才),把老蔣當作兵(老蔣是軍校出身),當真是應了那句“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在於老蔣的鬥爭中,汪精衛始終處於下風,手裡沒有兵權,心眼沒有老蔣多,背後的支持勢力更不如蔣,由於遭受老蔣在黨內的各方面打壓,最後萌生了投敵叛國的想法。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本有資格繼承孫中山衣缽的汪精衛為何叛國?

最後是,成也陳璧君,敗也陳璧君的不幸婚姻,雖然在早期革命時,陳璧君對汪精衛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給予了很大的支持。然而在征服汪精衛後,陳璧君卻如一個勝利者,以火爆的脾氣讓汪精衛無福消受,婚後的汪精衛處處受到陳璧君的掣肘。陳公博曾經評論過汪精衛與陳璧君“汪先生沒有璧君不能成事,沒有璧君亦不致敗事”。

汪精衛曾經說過“陳璧君不但是我的妻子,而且是老同盟會員,許多事在我沒有考慮她的意見之前是很難做出重大決定的。”相對於老蔣的妻子,背後帶來的財閥支持,汪精衛算是娶了“愛情”的酸楚,在汪精衛投敵叛國的過程中,陳璧君起到了不少推波助瀾的作用。

這就是汪精衛一手好牌,最後打得稀巴爛的過程,每次寫汪精衛,都是可悲又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