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时至今日,谈起汪精卫依然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革命之初,汪精卫是孙中山先生的左膀右臂;反清革命时,汪精卫是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革命偶像;抗日战争时却成了“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汉奸卖国贼;汪精卫充满云谲波诡的一生实在是有太多的不理解。

汪精卫的一生,实在是有太多的无法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汪精卫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呢?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有志青年汪精卫,手里都握着哪些好牌?

汪精卫长得帅气这个咱就不说了,即使现在透过照片去看的话,也能感受到汪精卫的英俊潇洒,中国不缺乏英俊潇洒的男人,但是从政的人里面英俊潇洒的人还真就不多,这应该也是加分项。

也正因为如此,汪精卫在南洋进行革命活动的时候,得到富商千金陈璧君的青睐,因为爱慕汪精卫,陈璧君千方百计从家里拿钱支援革命,从这一点来说,帅哥小鲜肉要是能去搞革命,那是有着很好的资本的。

除了帅气,汪精卫的才华和机遇也是很多人不能相提并论的,汪精卫年少时精通四书五经,参加科举就获得广州府试的第一名,顺利考上秀才,如果当初汪精卫执意走科举这条路,后面混个进士应该不成问题。

本来根正苗红的清朝储备人才,却到日本留学参加了最早的革命团体,这种转变想来也让人惊叹,在日本的时候,汪精卫参加组建同盟会,与胡汉民成为孙文先生的左膀右臂,在当时革命派与改良派之间的论战中,汪精卫作为笔杆子与那些老古董笔尖对麦芒进行搏斗,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汪精卫参加革命的早期工作内容主要是打文架,筹款,参与革命行动,也都是幕后英雄,由于孙先生的起义活动无一成功,改良派就抨击革命派是拿青年人的鲜血当实验,说孙先生等都是“远距离革命军”。

革命也一度陷入低谷,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汪精卫决定亲自下场,闹革命也要闹个前排,1910年汪精卫决定到北京去刺杀清政府的高官来打破质疑,当然,意气风发是好事,在具体执行的时候还没有开始,就因为暗杀手段不成熟被抓。

当时一心求死的汪精卫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歌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成为全国革命偶像,这首诗也被争相传诵。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汪精卫思想的转变,恰恰是在入狱的这段时间

比较幸运的是,汪精卫虽然刺杀的是摄政王载沣,按理来说诛九族都不为过,但是当时清政府为缓和与革命派的矛盾,没有杀了汪精卫,第二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汪精卫作为政治犯还被放了出来。

有了这样的经历,汪精卫在革命党中的声誉是可想而知的,当真是一手好牌。

汪精卫出狱的时候虽然是一个英雄,但是入狱的时候,实在也是吓破了胆,以人之常情的角度来说,谁都有害怕的时候,当然,越是优秀的人越害怕,一身武艺还没有来得及施展就要走了,那多尴尬。

在狱中的时候,汪精卫的身心备受折磨,这个时候陈璧君的穷追猛打与不离不弃,使得汪精卫能够坚持下来,另一方面,汪精卫的思想也受到清廷的影响,这为其后来产生了“汪精卫式妥协思想”埋下伏笔。

汪精卫曾说:“救我命的是肃亲王,我每当回忆这个时候的事,总想到清朝末期的伟大政治家。”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肃亲王就是善耆,是大名鼎鼎的汉奸川岛芳子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满遗,辛亥革命后极少数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的人之一,甚至与日本人勾结意图进行复辟,还曾经组织了两次臭名昭著的“满蒙独立运动”。

汪精卫感谢这样一个人,由此可见,他的革命思想已经发生了怎样的蜕变!

只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对他网开一面,就让他对反革命运动产生妥协,由此也可以看出汪精卫的内心其实并不够强大。

汪精卫在出狱之时与袁世凯相识,当时正逢武昌起义的关键阶段,汪精卫呼吁双方停战,并且参与南北和谈,主张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让孙先生放弃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此后,在孙先生组织“二次革命”,汪精卫也没有全身心的投入,直到1917年,袁世凯已经去世后,汪才正式回到革命队伍。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汪精卫得一手好牌,为啥打得稀巴烂?

即使在民国初期,汪精卫的表现并不是很亮眼,但是其在革命党中的资历还有声望都是相当高的,又深受孙先生的器重,据说1925年孙先生去世的时候,只有汪精卫在身边,是孙先生衣钵继承人之一,在随后的广州国民政府主席竞选上,汪精卫还力压胡汉民与廖仲恺,担任主席。

然而,从国民政府主席,到汪伪政府的汉奸傀儡,也不过十几年光景,汪精卫的身份地位何以发生这样大的转变呢?

汪精卫的最终叛变,主要有三点原因:

根本原因是汪精卫在长期与日本打交道的时候,患上了失败主义的悲观病,认为中日一战,中国必输,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妥协,还能换来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作为读书人的汪精卫,本身就有带有一种极端的思维,有人曾评价汪精卫是“书生难成大事”,以致到后来,凡事都要考虑利弊得失,产生患得患失的情绪。做事情也没有恒心,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一点,相比于老蒋,还是差了点火候。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其次是,“既生汪,何生蒋”的人生宿命,如果把汪精卫看作是秀才(他本来也是秀才),把老蒋当作兵(老蒋是军校出身),当真是应了那句“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在于老蒋的斗争中,汪精卫始终处于下风,手里没有兵权,心眼没有老蒋多,背后的支持势力更不如蒋,由于遭受老蒋在党内的各方面打压,最后萌生了投敌叛国的想法。

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本有资格继承孙中山衣钵的汪精卫为何叛国?

最后是,成也陈璧君,败也陈璧君的不幸婚姻,虽然在早期革命时,陈璧君对汪精卫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然而在征服汪精卫后,陈璧君却如一个胜利者,以火爆的脾气让汪精卫无福消受,婚后的汪精卫处处受到陈璧君的掣肘。陈公博曾经评论过汪精卫与陈璧君“汪先生没有璧君不能成事,没有璧君亦不致败事”。

汪精卫曾经说过“陈璧君不但是我的妻子,而且是老同盟会员,许多事在我没有考虑她的意见之前是很难做出重大决定的。”相对于老蒋的妻子,背后带来的财阀支持,汪精卫算是娶了“爱情”的酸楚,在汪精卫投敌叛国的过程中,陈璧君起到了不少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就是汪精卫一手好牌,最后打得稀巴烂的过程,每次写汪精卫,都是可悲又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