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白塔,位於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 ,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標誌性景點。

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北海白塔據建塔石碑記載,當時"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於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

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白塔,塔高35.9 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有寶蓋、寶頂,並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白塔所在之處為一丘陵,原為金大寧宮瓊華島廣寒殿舊址,相傳是金章宗李妃的妝臺。清順治八年(1651),依西藏喇嘛惱木汗建議,“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建塔修寺。

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雍正八年(1730年)夏曆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地震,北海白塔再次損壞。史料記載:“派監修隨查塔身,塔座徹底內裂,必須全行拆重修。”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完成。

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塔身全部為磚木石混合結構,由塔基、塔身、相輪、華蓋、塔剎五部分組成。塔身為覆缽式,因此從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磚和石料而見不到木構架。

北京市西城區北海白塔,建於清初順治八年(1651),塔高35.9米。

塔身正南面是“時輪金剛門”,也叫壺門式眼光門,中間為木質紅底金字的“時輪咒”,即所謂“十相自在圖”,系“杭、恰、嘛、拉、哇、日、呀”(音譯)組成的七字藏文圖案,有“吉祥如意”之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