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重大突發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間精神障礙診治流程和路徑專家建議》發佈

2020年2月17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了《關於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管理工作的通知》(肺炎機制綜發﹝2020﹞70號),其中要求精神衛生醫療機構做好疫情防控,防範院內感染。近日,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牽頭,與中國醫院協會精神病醫院分會、中華預防醫學會精神衛生分會、中國醫師協會精神科醫師分會、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精神病學基礎與臨床分會組織專家制定了《重大突發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間精神障礙診治流程和路徑專家建議》,有力地落實了這一政策要求。

該文分別針對精神病醫院、綜合醫院精神/心理/心身科的不同特點,詳述了門診管理、住院管理和居家管理的相關流程和路徑。精神病醫院的門診管理包括門診入口管理、設置隔離診室、預檢分診、醫生接診、門診複診;住院管理包括住院部入口管理、設置隔離病室、新病人入院流程、住院患者管理、請假離院管理、和探視管理等內容。綜合醫院精神/心理/心身科的門診管理包括門診設置、預檢分診、門診處置、線上門診;住院管理包括病室設置、新病人入院流程、住院患者管理、聯絡會診等內容。

該文內容詳實具體、貼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為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疫情防控期間精神障礙診治及時提供了一份拿起來可用、一看就會的指導。大家快一起來學習具體內容吧。

重大突發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間精神障礙診治流程和路徑專家建議


  •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

  • 中華預防醫學會精神衛生分會

  • 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精神病學基礎與臨床分會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20,53(00) : E002-E002. DOI:10.3760/cma.j.cn113661-20200219-00039

重大突發傳染病,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極短時間內從局部向全國、甚至全球蔓延的突發的公共衛生危機事件,嚴重威脅公眾健康[1]。2020年2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管理工作的通知》(肺炎機制綜發﹝2020﹞70號),要求做好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疫情防控,防範院內感染,做好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罹患新冠肺炎後的治療照護,以及居家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的管理治療和社區照護[2]。眾所周知,精神障礙患者,尤其是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發病期常常行為失控,同時國內絕大多數精神病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精神科病房實施封閉式管理,從醫療服務區功能設計,到日常工作處置等諸多環節,在防治傳染性疾病方面都較為薄弱、難以有效應對疫情。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的情形下,精神衛生醫療機構應嚴格落實《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修正版)》及相關傳染病防護要求[3,4]。鑑於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的特殊性,應從制度、管理、佈局、環境、流程、人員等諸多層面充分考慮,提高醫務人員的醫院感染防控意識和防控措施的執行力,加強對重點醫療環節、重點人群和重點區域的管理,切實做好疫情的預防與控制工作,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更安全的醫療環境[5]。為此,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組織專家制定《重大突發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期間精神障礙診治流程和路徑專家建議》,供相關醫療機構(精神病醫院、綜合醫院精神/心理/心身科)參照執行。

一、總體原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院要做好所處區域環境的管理,定期消毒,減少入口與出口,同時在入口設置非接觸式測溫儀器。精神病醫院須採取必要的措施減少門診患者複診次數,適當提高住院門檻,縮短住院時間,對新入院患者,設置隔離觀察病房,暫停家屬探視,以控制人員擁擠和醫院感染的風險。在疫情爆發的重點地區及重點關注地區,須按當地政府相關要求採取更嚴格的門診和住院限制措施。同時加強醫院感染管理與監測,對醫務人員及後勤人員開展新冠肺炎診療、傳染病分級防護、手衛生、醫療垃圾處理、環境衛生和消毒隔離等醫院感染知識的系統培訓,制定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門診、住院診療相關應急預案與工作流程[3]。特別強調的是,醫院工作人員的管理,須嚴格按照所在地政府部門關於居家隔離或集中醫學觀察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門診管理

1.門診入口管理:

設立門診入口唯一通道,就診者、陪診人員及相關人員進入門診診療區域前均須佩戴口罩和配合測量體溫。建議配置紅外線測溫儀非接觸式粗測體溫,體溫異常者再使用紅外線耳溫儀或水銀體溫計複測。加強流行病學史調查與登記,根據患者病情,限制陪診人員數量,原則上最多1名固定人員陪同。有發熱或呼吸道症狀的陪同人員禁止進入門診診療、輔檢等公共區域,並對該陪診人員按相關防控措施進行管理。

2.設置隔離診室:

疫情期間建議設立隔離區域及診室,用於滿足有發熱或流行病學重點監控對象的患者隔離和救治需要[3]。隔離區域及診室須與其他普通診室區域相區分,設置從預檢至隔離診室的獨立通道,避免穿過人群相對密集的候診區。隔離診室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做好信息登記(患者及陪同者姓名、身份證號、戶籍及住居地址、聯繫電話等)。完成診療後由門診部按照醫院感染要求對隔離診室及通道進行清潔消毒,醫療廢棄物按規定處理。建議疫情爆發區域或有條件的大中城市指定一所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為發熱精神障礙患者的定點醫院,或在精神衛生醫療機構設置一個病區作為發熱精神障礙患者的專屬病房。

3.預檢分診:

門診應設置獨立的預檢分診臺,預檢護士須詢問所有就診者的新冠狀肺炎相關流行病學史,包括:(1)14 d內有新冠肺炎重點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2)14 d內與新冠肺炎疑似或確診患者有接觸史;(3)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新冠肺炎重點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4)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冠肺炎患者有流行病學關聯的其他情況。同時詢問所有就診者是否有咳嗽、氣促、乏力、腹瀉等臨床症狀。

無發熱、臨床症狀及相關流行病學史的患者,在科學防護基礎上,按門診常規流程就診。

若有發熱、臨床症狀或相關流行病學史就診者,應按相關要求對"有發熱或相關流行病學史者"進行管理,建議其先行前往當地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因精神疾病嚴重等情況急需就診者,工作人員做好個人防護後引導至隔離診室,由值班醫師接診。

4.醫生接診:

對於一般患者,接診醫生除依據精神科診療規範予以診治,還需在病史中記錄無發熱、呼吸系統症狀和流行病學史。對於在隔離診室就診的發熱患者,接診醫生應進行相應的防護,並詳細詢問患者及陪同者的流行病學史,並在病史中進行記錄。若發現有上述相關流行病學史或其他特殊情況,須按要求上報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並啟動相關轉運隔離程序。

5.門診複診:

複診、隨訪可以適當調整時限,或鼓勵採用互聯網醫院等遠程診治途徑。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適當延長處方藥物時間,最長可開具3個月藥量。告知患者和監護人加強藥物管理,病情出現反覆或惡化時應及時就診。建議疫情期間適當限制心理測評、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康復治療和電休克治療等特殊檢查治療項目,必要時暫停;根據患者情況可以適當減少患者軀體檢查及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的頻率,儘可能減少門診人群聚集。

三、住院管理

1.住院部入口管理:參照門診部入口管理,在住院部一樓或病區入口處,設置預檢分診臺,對所有進入人員須測量體溫並要求佩戴口罩。

2.設置隔離病室:設置觀察病房,有條件的醫院建議設置應急隔離病房,用於新入院患者的觀察與隔離,建立相關工作制度及流程,備有充足的應對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的消毒和防護用品[3]。

3.新患者入院流程:嚴格掌握入院標準,疫情期間儘可能在門診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和落實居家康復,加強門診、社區隨訪治療管理。對於因有嚴重興奮躁動、衝動傷人毀物或消極自殺自傷行為必須住院治療,且無新冠肺炎相關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的患者,建議完善體溫、血常規、胸部CT或胸部X線片等必要檢查,並確認無新冠肺炎相關特徵後辦理入院。建議在觀察病房或應急隔離病房觀察14 d後,再轉入普通病區。建議對疫情嚴重區域的精神障礙患者在入院前完成體溫、血常規和胸部CT等必要檢查,異常者須去定點發熱門診進一步檢查,如發熱門診排除其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則可以收治。

疑似或確診新冠肺炎的精神障礙患者須收治在所在地的定點醫療機構,精神病醫院應配合提供相應的聯絡會診服務。由公安或民政部門送診的流行病學史不詳、無發熱等症狀,但必須住院治療的患者,須在應急隔離病室觀察14 d,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需要做好相應個人防護,建議按照傳染病二級防護處置。

4.住院患者管理:完善診療方案,儘可能縮短住院時間,以避免病區人員過於密集。住院患者的檢查、治療和康復原則上應在病區內開展,與門診患者及其他病區患者做到物理隔離,避免患者交叉感染的可能性。若必要共用檢查設備或治療場所,建議分時段進行,期間加強清潔消毒。

5.請假離院管理:疫情期間應暫停請假離院。若因軀體疾病或其他特殊情況,建議辦理出院。如需要返院,按照上述新患者入院流程處置。

6.探視管理:建議疫情期間應暫停家屬常規探視,尤其是疫情重點地區及重點關注地區。做好家屬解釋溝通和患者心理疏導工作,以取得他們配合,可以採取電話、微信或遠程視頻等方式為患者與家屬之間聯繫提供便利。醫院可以為住院患者統一採購生活必需品,暫停接收家屬外送的物品,或加強外送物品消毒管理。

四、居家管理

對於居家康復的在冊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落實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2]。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鼓勵採用視頻、電話等方式詢問患者和(或)家屬相關情況,加強家屬對於疾病復發、服藥管理以及疫情防控等知識宣教,適當減少面訪的頻率及時間。必要採取上門面訪時,工作人員應嚴格做好個人防護。

第二部分 綜合醫院精神/心理/心身科

一旦重大突發傳染病(新冠肺炎)爆發,綜合醫院往往會強化發熱門診的管理,設置疑似患者觀察病房,疑似患者要等待確診後才會轉到定點醫院集中治療。因此綜合醫院門診設置要重新佈局,如發熱門診和急診要相對獨立,發熱門診與疑似患者觀察病房要設置在同一樓棟等。在重大突發傳染病(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為保障綜合醫院精神障礙患者以及醫務人員的安全,減少院內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對綜合醫院精神障礙診治流程和路徑作如下建議。

一、門診管理

1.門診設置:

綜合醫院科室眾多,為減少交叉感染,綜合醫院所有科室包括精神科門診診室應儘量相對獨立。建議精神科門診遠離急診科、發熱門診、呼吸科、消化科等風險科室,並確保診室通風良好,每日消毒3次(早上開診前、中午接診後、下午完成接診後),合理擺放診室桌椅,確保問診時保持適當的醫患距離(建議1米以上),洗手檯備洗手液、擦手紙巾,診室配備防護物品,包括口罩、防護帽、手套、免洗手消毒液等。

2.預檢分診:

綜合醫院精神科建議實行三級預檢分診制度:(1)一級預檢:在門診大樓前設置一級預檢分診臺。告知患者疫情期間相關風險,對患者和家屬進行體溫檢測,詢問有無咳嗽、氣促、乏力、腹瀉等相關臨床症狀及流行病學史並進行登記,強調如實告知流行病學史的重要性及相關法律責任,建議簽署疫情告知書及承諾書。體溫正常,無流行病學史及臨床症狀的患者進入門診就診;體溫≥37.3℃,或有臨床症狀和(或)流行病學史者分流到發熱預檢分診臺,由發熱預檢分診臺按工作流程與要求護送患者至發熱門診就診。患者及家屬均佩戴口罩,憑藉簽署的承諾書及掛號信息方可進入一級預檢分診通道,原則上1名患者只允許1名陪診人員陪同就診,特別不配合的患者可以酌情增加陪診人員。(2)二級預檢:在精神科診室前設置二級預檢分診臺,分診工作人員接待患者時,複測體溫,核實患者及其掛號信息,組織候診患者及陪診人員保持距離候診,保證每次一位患者(及陪診人員)進診室就診,先出後進,有序就診。(3)三級預檢:三級預檢為門診接診醫師,在接診患者時首先詢問患者有無發熱、咳嗽等臨床症狀和流行病學史,如有流行病學史或臨床症狀則應立即通知分診,按工作流程及要求護送患者至發熱門診就診;若無以上情況則進行常規診治。(4)因存在發熱、咳嗽等臨床症狀或流行病學史被分診至發熱門診進行篩查的患者,如精神症狀嚴重,可安排固定的精神科醫師前往協同診治。經篩查安全後由工作人員陪同返回至精神科門診就診或住院治療,如需進一步隔離的患者則由接診方工作人員根據患者病情需求申請精神科醫師會診。場地、設施完備的綜合醫院,建議在發熱門診或其他相關隔離病區設置專門的隔離診室或病房,配備精神科常用約束工具等,用於處理發熱篩查過程中以及隔離期間有衝動行為或不合作的精神障礙患者。

3.門診處置:

疫情期間,接診醫生要戴防護帽、口罩、手套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每次檢查前後均應使用消毒液洗手,擦拭檢查工具(如聽診器、叩診錘等)。建議暫停心理評估、經顱磁刺激、電休克治療等檢查及治療項目,可延長複診患者處方藥物時間至3個月,並鼓勵患者複診時線上問診,必要時就近醫療機構就診。

4.線上門診:

為減少交叉感染風險,可積極開展遠程網絡、電話諮詢或服務等模式,安排醫師線上值班,可通過合規的第三方平臺藥物配送給有需要的患者,如遇到需線下就診或住院的患者,建議優先選擇離家近的精神衛生機構。依據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肺炎機制發﹝2020﹞24號)[6],精神/心理/心身科需做好心理援助工作,必要時為求助者推薦其他適當的資源或服務。

二、住院管理

1.病室設置:

建議每個病區預留1~2個房間作為應急隔離病室,用作出現疑似症狀或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應急隔離區。有條件的醫院建議設置一個病區作為新入院患者觀察區,在疫情發生後新收住院患者均在觀察區採取單間隔離,觀察重大突發傳染病的潛伏期時間,新冠肺炎期至少觀察14 d,必要時可適當壓縮疫情前已在院患者或已解除隔離患者的床位空間。建議大型病區的清潔區病房也進行分區管理,可按照患者進入病區的時間段來劃分,減少同區暴露人數。病房及公共區域均需定期消毒,定期檢查病區空調通風系統,確保安全送氣,保持通風良好,防止爆發流行[7]。

2.新患者入院流程:

疫情期間嚴格把握住院標準,可社區治療或康復的自願住院的患者不建議住院治療,可暫時關閉開放式管理病區,僅保留非自願的重症封閉式病區。所有新入院患者均先完善胸部CT排查陰性,由門診醫生接診開具住院證後由工作人員帶至住院部入口,告知疫情期間住院相關風險及病房管理制度,簽署知情同意書及承諾書後辦理住院手續。新入院患者在觀察區觀察14 d(重大突發傳染病的潛伏期時間)後方可與其他患者接觸,有條件的醫院建議採取單間隔離,不留陪護人員,如特殊情況需要時則陪護人員與患者一同隔離。

3.住院患者管理:

(1)嚴格落實主管醫生、主管護士負責制,儘量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暴露的總人數。(2)暫停家屬常規探視,禁止請假離院,適當增加患者與家屬電話或視頻聯繫的頻率,緩解患者及家屬的焦慮情緒。(3)所有患者及陪護者每日監測體溫,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注意有無咳嗽、氣促、腹瀉等疑似症狀。(4)住院期間心理及康復治療等可繼續開展,注意進行疫情防控保護知識宣講,加強心理支持治療,減少患者及家屬的恐慌。(5)疫情期間建議減少非必要的檢查,若患者因軀體情況必須外出檢查(如頭部CT等)時,應做好有效防護後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外出,檢查完畢返回病房後及時更換衣物等,減少感染風險。(6)儘量減少物理治療,尤其是電休克治療。如因病情(如極高的自殺風險)需要實施時,建議在解除隔離後進行,同時做好防護,醫護人員根據需要防護升級,做好術前術後器械及治療室消毒等。(7)適當放寬出院標準,縮短住院時間,減少病區人員密度,如患者依從性可,能在家屬監護下居家康復者可考慮出院。(8)若患者住院期間出現疑似症狀或之前家屬隱瞞病史等情況時,應立即上報相關管理部門,同時升級醫護防護級別,並就地隔離或轉運至醫院隔離病房進行隔離篩查,若確診則立即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治療,若排除風險則繼續住院常規治療。如該患者確定為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所有存在接觸史的人員,要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4.聯絡會診:

嚴格把握會診指徵,有條件的醫院建議遠程會診。如確實因軀體問題需要其他科室會診時,會診醫師需在精神科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進入病區。綜合醫院其他專科(包括在經發熱門診預檢後暫處於隔離區的精神障礙患者)需要精神科會診時,建議安排固定的1~2位醫師負責,負責會診的醫生按要求做好防護,同時安排固定的工作休息場所,減少同其他病室內工作人員的接觸。

三、居家管理

鼓勵通過互聯網醫院和第三方平臺等方式加強對居家康復患者的隨訪,利用本科/院公眾號加強對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知識及疫情防護知識的宣教,及時通報疫情進展以及門診排班、就診流程等相關就診信息。

編寫專家(以姓氏拼音為序):崔夕龍(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方貽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江開達(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況利(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凌江(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李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李曉駟(安徽省精神衛生中心);李毅(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李佔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慄克清(河北省第六人民醫院);劉波(湖北荊州精神病醫院);劉鐵榜(深圳市康寧醫院);陸林(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馬現倉(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施慎遜(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司天梅(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湯豔清(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高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王紹禮(北京回龍觀醫院);王小平(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汪作為(上海市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謝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許秀峰(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徐一峰(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於恩彥(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於欣(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楊建立(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張明園(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張寧(南京醫科大學腦科醫院);趙靖平(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中南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趙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鄒韶紅(新疆自治區人民醫院)

執筆人:汪作為;崔夕龍;方貽儒;王小平;李凌江

汪作為和崔夕龍為同等貢獻

权威!《重大突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精神障碍诊治流程和路径专家建议》发布
权威!《重大突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精神障碍诊治流程和路径专家建议》发布

參考文獻

[1] 馬寧,馬弘,李凌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專家解析. 中華精神科雜誌,2020, 53(00):E001-E001.

[2]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 關於加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管理工作的通知[EB /OL]. (2020-02-18)[2020-02-18].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2/f315a6bb2955474c8ca0b33b0c356a32.shtml

[3]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關於印發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的通知.(2020-01-23)[2020-02-18].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4]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的通知. (2020-02-08)[2020-02-18].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2/09/content_5476407.htm.

[5] 許彩彩,苗繼鳳,王婧,等. 非傳統重點科室的院感管理現狀 [J]. 現代醫院管理. 2018, 16(6):36-39.

[6]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的通知[EB /OL]. (2020-02-07)[2020-02-17].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2/f389f20cc1174b21b981ea2919beb8b0.shtml.

[7]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關於印發新冠肺炎流行期間辦公場所和公共場所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指南的通知.

http://www.nhc.gov.cn/jkj/s3577/202002/60b58b253bad4a17b960a988aae5ed92.shtml

國家精神衛生項目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