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糾纏,知難不後退

遇事不糾纏,當然也不是意味著知難而退,而是當目標明確後,就不應該被輕易被那些瑣細的小事而改變。

前些年,我曾經遇到這樣的一位同事,為人精明而較真,平時工作中也處處得理不饒人。一次上班途中,他的車胎被扎漏氣了,如果能及時補漏倒是不影響上班,於是他將車子艱難地推到附近的一處修車攤上。

修車的攤主也是個精明人,他自忖附近沒有其他的攤位,開口要10元錢的補胎費,而正常情況下補胎只需要2元。這位同事聽後不僅火冒三丈,他認為攤主坐地起價,實屬無良奸商,兩人便吵了起來。後來攤主堅決不給他修車,他只得罵罵咧咧地推車走了。

結果當天他推著車在烈日下走了半個鐘頭,儘管中途他也很後悔,但始終抹不開面子,等趕到公司上班時他遲到了,當月領工資時發現被扣除了200元的全勤獎。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從不糾纏。讓自己精彩的活在當下,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後漢書》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天,太原人郭泰看到路上一個人揹著瓦罐走路,突然那瓦罐掉下去摔得粉碎,那人卻並不回頭,依然邁步前行。

郭泰感覺奇怪,就問他:“你的瓦罐碎了,你為什麼不回頭看一下呢?”,那人答道:“既然都碎了,再看又有何用?”

郭泰覺得此人談吐不凡,便勸他讀書進學。十年後,此人名聞天下,終成一方大儒。

生命是一場艱難跋涉的旅行,不能因為鞋底的一粒沙子,而放棄了遠方的一泓清泉。漫漫紅塵中有不絕的風景,我們唯有努力地做生活中的智者,不與人爭辯,遇事不糾纏,一路砥礪前行,才能感受到生命中那些精彩紛呈的瞬間。

遇事不糾纏,知難不後退


遇事不糾纏,知難不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