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激光防禦系統完全成熟,核武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鵬飛萬里展鴻圖


目前核武器最主要、最有威脅的運載工具就是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因此提高反導防禦能力無疑是有效抵禦對手核打擊威懾的最佳手段之一。基於激光具有速度快、精度高、不受電磁干擾等諸多優點,人類研製激光武器的初衷主要就是用於防空、反導領域,儘管迄今為止距離大規模的實用化還有較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是一旦技術完全成熟以後,是不是就意味著核武器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呢?

激光武器用於反導作戰有著獨特的優勢

眾所周知激光武器的攔截成本極低(最多就是支付一些電費和設備折舊費,跟反導動能攔截彈動輒就是上千萬美元的單價根本不可同日而語;比如目前的地面戰術激光攔截系統,用於攔截無人機、火箭彈等,射程幾公里,一次發射成本只需1美元左右),而且幾乎不受攔截時間窗口的限制(突防速度再快的導彈在光速面前也只有忽略不計的份兒)。只要輸出功率足夠,激光武器在理論上擁有非常強大的抗飽和打擊能力。

美蘇兩國都曾經發展過空基激光武器項目

然而問題當然不可能就這麼簡單,人類研製激光武器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雖然在技術層面上可謂是日新月異,但是物理原理始終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那就是激光在大氣層中的衰減和散射問題導致了其應用範圍的侷限。美國和蘇聯都曾經嘗試過將激光武器搬上大型飛機實施空基反導攔截,美國有波音747為平臺的ABL激光武器項目,蘇聯也有伊爾76為平臺的A60激光武器項目。

蘇聯還計劃將激光武器搬上太空

按照最初的設想,空基激光武器系統可以在戰區前沿巡航值班,第一時間攔截在數百公里以外處於上升段飛行狀態的彈道導彈。但是一方面由於當時採用的化學激光器實在過於笨重龐大,另一方面在複雜天氣條件下幾乎無法遠距離有效毀傷目標,被評價為不適合用於實戰,結果雙雙下馬了事。另外蘇聯還開發過更加激進的天基激光武器項目——“極地”無人宇宙飛船,可以攜帶一臺1兆瓦的化學激光器在太空中摧毀衛星和彈道導彈。

在大氣層中存在固有缺陷的激光武器至今只能用於近防系統

按理說沒有大氣層的太空是激光武器最理想的作戰場所,但是因為部署的成本太高,再加上容易遭到先發制人的摧毀,最終也被放棄了。將來激光武器不管發展得再成熟,最多也就是體積更小、功率更高、能量供應更優化,但是上述缺陷卻是始終存在的。縱然能夠對核武器的運載工具造成更大的威脅,也無法達到完全不能破解的程度。有道是“有矛就有盾”,防護激光武器的技術同樣也在不斷髮展,比如採用特殊的防護材料提高反射效率就是對抗激光武器的有效手段。

激光武器也是可以有效防護的

根據公開報道我國研製的一種等離子抗燒灼塗層材料,就可以為各種裝備、導彈穿上一件激光武器難以穿透的鐵布衫。研究測試數據表明,這種塗層材料噴塗在無人機表面0.1毫米厚,就可以將30KW等級的激光近防武器的有效毀傷距離縮小到十分之一,噴塗0.5毫米厚,就無法造成任何有效毀傷。運載核武器的彈道導彈或者高超音速導彈本身就具備極強的抗高溫高壓能力,再加上防護塗層材料的加持,激光武器要想摧毀它們絕非易事。最終還是需要依靠體系對抗來決定勝負,而不是單件武器就可以包打天下的。


晨曦談兵


即便激光武器成熟,放在天基平臺上,能夠銷燬一切洲際及中短導彈攜帶的核彈頭,但是隻能銷燬導彈投送乃至戰略轟炸機投送的核彈頭。還得看大面積天氣霧霾陰雨天,還有核彈頭小型化後,偽裝成常規彈頭是難以區別的,還可以隱蔽在集裝箱裡,看天氣短程投送的核彈頭,是難以防備的。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銷燬了所有的核彈頭,莫名其妙的丟失11枚小當量手提箱裝置核彈頭。還有說戰術核彈頭250多枚也是失蹤了,記得當年網上炒的沸沸揚揚的,雖然這樣的核彈頭有密碼,但是這樣的核彈頭恐怕有能破譯密碼的,或藏匿核彈頭的人事先已知道密碼。

國際社會生怕這樣的核彈頭落到恐怖組織手裡,如果放到集裝箱裡進入碼頭,發往敵對國家,這個手提箱式核彈頭起到的作用足以毀掉一箇中小城市,人可以攜帶小型化的核彈頭,或者哪個軍事基地碼頭之類的,乃至重要經濟目標隊道之類,來個自殺式襲擊,這是激光防備不了的,但是網上的一種炒作,真相不得而知。

既然成熟激光能銷燬大部分核彈頭,使核彈頭大打折扣,是可以在水下核潛艇發射,如果靜音核潛艇潛伏到對方的海域附近,發射出多個核彈頭,雖然激光攔截了,這個核汙染核爆炸也是在所難免的在敵方國土上空乃至領海上。另外有核國家就可以批量的生產核魚雷,現在俄羅斯不是已經有了波塞冬這個核動力魚雷嗎。所以說有很多的例子可以說明,即使在成熟的激光,但核武器現在沒有過時,只是作用被矮化了,人類還得研究更能使核武器失去功能的盾,有矛就有盾,希望這個盾能夠攔截摧毀一切核武器,而且還要多樣化。

核武器固然是對人類是最大的威脅,但又能制止世界大戰的爆發,主要是流氓國家不能有核彈頭,這樣的核彈頭最怕弄到恐怖組織手裡,所以聯合國五常常任理事國,口徑一致的抵制再有生產核彈的國家,以防核擴散,這是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的簽訂的《核不擴散條約》。







布衣評史


那得先看激光系統成熟到什麼程度。

如果說能成熟到可以部署在衛星上,那對核武器來講可就麻煩大了。

天基的激光武器實用化,可以穩定發射高能激光,然後全球組網,並且是N次的發射,那完全可以讓敵手損失80%的核力量。

現在核武器的主要投射手段就是:彈道導彈。它在發射階段,體積巨大,發動機尾部的火焰猛烈,紅外特徵明顯,在天上的衛星能非常容易的發現它。發射階段的彈道導彈如同大象一樣笨重和扎眼,而激光速度快,甚至連提前量都不需要計算,所以如果激光的強度夠,摧毀發射階段的彈道導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彈道導彈剛發射,達到一定高度,衛星發射激光對其進行攔截,這就不僅僅是擊落導彈的問題,而且還可能導致核彈在敵人自己的頭頂爆炸。

激光部署到天上,彈道導彈就不靈了。剩下的核武器也就是帶核彈頭的巡航導彈、核炸彈、核地雷,威力、射程、速度等等方面,跟彈道導彈沒法比。

天基激光武器不僅能有效的攔截彈道導彈,也可以biubiubiu的把別國的衛星也全打掉。所以這種武器雖然技術難度很大,但吸引力也是致命的。如果某個國家悄悄的部署了二三十顆,完成全球組網,加上他自己手裡有足夠的核武器,如果再有一點魄力的話,他完全可以先演示一下,然後要全世界的所有有核國家交出自己的核鑰匙,不然我就先掃光你的衛星,然後攔截你的彈道導彈,再向你家發射兩顆核彈......

如果成熟不到天基的程度,就退一步,空基,用飛機搭載激光武器,攔截核彈。這個傷害也是很大的。

用大型的運輸機、客機作為載體,搭載激光器,然後徘徊在敵國或者戰區附近。它依舊可以攔截髮射發射爬升階段的彈道導彈,跟天基激光的效果差不多。而且飛機的執勤高度比衛星低的多,這樣帶來的好處是它也能攔截低空的巡航導彈,甚至是打飛機。當然,這樣的空基激光想打衛星恐怕就有難度了。

目前設想的空基激光武器都是用大型飛機搭載,目標很明顯。它還要開到敵方的上空,這就導致它的安全性比較差,容易遭到攻擊。攔截效果跟天基激光器比差不多,但安全性要差很多。

但是,假設能把激光系統做小,裝進B2這類的飛機裡,那效果也是很恐怖的。他像幽靈一樣在邊境線上徘徊,誰也不知道它的存在。你一發射導彈,它一束激光給你照下來。

再退一步,激光攔截系統只能部署在陸地,那恐怕就沒啥意思了。

地面有霧霾呀,呵呵。還有云層,這都影響激光武器的使用。如果激光器部署在空中,當導彈衝出霧霾,穿破雲層之後,周圍沒有任何遮擋,那就是清清亮亮的展現在攔截系統的眼前,非常容易被摧毀。

但反過來講,攔截器部署在地面,自己的頭上有云霧遮擋,激光無法穿透。當彈道導彈從空中砸下來,穿過雲層,這時候已經離地面很近了。

導彈在發射上升階段,體積巨大,目標明顯。但在下落的時候,只剩下幾十分之一的彈頭部分。發射階段,導彈的速度很慢,跟發射衛星是一個效果。而接近目標的時候,這個彈頭的速度可能要達到20倍音速。

發射:體積大,速度慢。

下降:體積小几十倍,速度快了2000倍。

如果說能把攔截器部署在空中,那麼在地面攔截,要比在空中攔截難萬倍。

我看頭條裡有人問:核彈掉到目標上面,不會摔碎嗎?如果摔碎了,是不是就不能引發核爆炸了?答案是,核彈要是直接掉地上,會摔成渣,很可能不發生核爆炸。所以,核彈都是空爆,提前設定在空中幾百米爆炸。

核彈穿過雲層的時候,就已經接近爆炸了。怎麼用激光提前引爆它?很難。

總的來看,地面攔截的成功率就不會太高。而且,即便是攔截成功,核彈沒發生核爆炸,但是,它的核材料還是要灑落下來的。有強烈的核輻射。散佈在城市裡,造成的損害也很大。

而天基、空基的激光攔截,不論是核爆炸還是沒爆炸,變成髒彈,都是應用在發射國自己身上。

路基激光攔截對核武器的影響不大,空基的影響比較大,天基的是致命性影響。

當然,路基或者海基的激光攔截系統還是有價值的,攔截戰術性武器作用很大,譬如飛機和常規導彈。只不過是不太適合攔截搭載核彈頭的彈道導彈而已。


銳度何老師


黑格爾曾經說過:“歷史的發展是按照否定之否定的原理來推進的”。

軍事技術的發展也是同理,永遠沒有無堅不摧的矛,也永遠沒有不可攻破的盾。所謂的領先和無敵,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長河中,都不過是一朵浪花而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的坦克突然出現在戰場上,把同盟國打的措手不及。當時的坦克就是一個無敵的存在,一個軍事機器怪物,但是到了二戰時,沒有坦克都不好意思打仗了。

二戰時期,德國的V2飛彈問世,遠隔英吉利海峽就可以轟炸英國本土,也是一個無比新奇的事物。後來蘇聯發明了火箭炮,打的德軍抱頭鼠竄,再後來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了原子彈,從此,核武器登上了戰爭舞臺,而且其對人類的毀滅性至今無解。

也正因為這種武器具有毀滅人類的能力而且無法破解,所以從二戰結束至今,這種武器都一直安安穩穩的躺在武器庫裡用來震懾對手,而不敢投入實戰。但是最近有一個說法,有目擊者洩密,美國的核武器基地曾經被外星人光顧,只投射了一束光,所有的核控制、啟動系統就完全失靈,成為擺設。

姑且不說這種說法是否可行,但是按照歷史發展脈絡和人類最近200年的科技進步來看,這是完全可能發生的。假設這個說法是真的,人類足可以用來毀滅地球的武器,在外星人眼裡就是一個玩具,可能還沒有他們吹一個氣球的難度大。

我們回到正題,雖然現在表面上風平浪靜,相信目前世界的主要玩家的科學家們一直在冥思苦想針對核武器的破解之策。而激光防護系統就是一個不錯而且比較可靠的選擇。我們都知道,威力再大的核武器也需要投射過程,沒有哪個國家會真的瘋狂到從自己國土上把地球鑽一個洞然後炸了它,因為那完全不是正常人類所謂,那樣做也毫無意義。

投射過程就需要時間與空間,即便目前傳說的最好的投射工具末端時速達到25倍音速,在激光防護系統面前也就是個渣而已。要知道激光的速度是光速,目前人類的任何燃料投射武器的速度都無法達到它的零頭。

當然,激光防護系統牽涉到一個射程的問題,如果核武器已經進入領空,即便你把它打爆了也沒有意義,毀滅性的災難還是會發生。那麼將來可以做出天基激光巡航或者定位系統,當對方一發射核武器,就地給它打爆,那就萬無一失了。發射方就會沒有炸到別人,先點燃自己。

當然,其實我認為最環保、最萬無一失的還是研發一種系統,可以瞬間癱瘓整個戰區敵方的電力、電子、網絡,讓對方連火都點不成,那才是對人類最負責的做法。

不過,有矛必有盾,你在思考破解之法,對方必然也在研究反破解之法。總之,矛與盾的關係是永遠的冤家,相互糾纏、相互排斥、無止無休。相信隨著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發展,當前以毀滅為主的戰爭方式逐漸會被以消弭為主的方式取代。核武器這種用來進行人類自毀的武器理應退出歷史舞臺。


謝金澎


激光武器成熟了,確實能改變戰爭模式,帶動未來戰爭的革命,但是對核武器是否有效還真不好說!至少個人認為核武器還是那個威脅人類生存的最大敵人,不會因為激光武器的存在就逐步消失的!

激光武器聽起來確實很高大上,其實這個系統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開始炒作了,開始試驗了,中間公佈了很多的重大成果,包括美國人用激光武器機會導彈,一直給人的感覺就是激光武器離我們很近,但是實際上並非如此!

激光武器各國研發都還處於驗證機階段,連試驗機都不算,但是各國吹噓的功夫都是非常強大的,美國公佈他們的激光武器擊毀了導彈,而我們的媒體更會吹,什麼激光武器擊毀過路的衛星,我們在激光武器研發成果上比美國更先進,只是我們保密!但是吹噓是沒有卵用的,現在還是一個比拼導彈的時代,激光武器開發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實用價值!

而在激光武器成熟後,能不能阻止核武器這種大殺器呢?激光武器能夠讓導彈爆炸,但是激光武器產生的高溫能不能讓原子核裂變進而發生核爆這個恐怕有些困難,因此激光武器對付核導彈的過程,應該在洲際彈道導彈上升階段過程中,如果用激光武器引爆其燃料這個過程比較靠譜!基於這一點激光武器肯定對核武器有一定的影響!

對付激光武器肯定也有很多辦法,比如激光武器應該也存在一個攻擊距離的問題,比如激光武器能量在空氣中穿梭會衰減,其能否在200公里距離上擊毀彈道導彈都很難說,因此只要繞開他的攻擊範圍就可以了。第二就是洲際彈道導彈在發射後,對敵方雷達實施強電磁干擾,讓其無法鎖定跟蹤,掩護彈道導彈飛出大氣層,當助推火箭分離後,核彈頭恐怕就不再懼怕激光武器的攔截了!第三如果在彈道導彈表面鍍上一層銀,就像一面鏡子將激光反射了呢?

因此個人並不看好激光武器能夠結束核武時代!


狼煙火燎


激光武器與核武器根本不是一類東西,沒有什麼替代關係,也不存在,只能存在一個的問題。

激光武器技術再成熟了也不等於說核武器失去了作用,每一款武器都有存在的原因,核武器的最大價值的在於建立起威懾力量,讓對手明白自己擁有這一手段,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

目前所謂的反導系統,實際為試圖銷弱核威懾能力,卻不是說代替核武器,核武器在威懾對方方面是無法代替,激光武器可以代替反導系統,卻代替不了核武器的威懾作用。

是否擁有核武器才是威懾的重點,不是以使用為目標,核武器最大的價值在於存在,在這種背景之下,各國發展核武器的目的實際上就是掌握一個讓對方顧習的能力。

目前的激光武器技術只能說是一種可以抑制核武器的能力,但是僅限於理想,核武器也一樣在進步,能有效遏制成問題,而且它也代替不了核武器的影響,更沒有什麼決定意義。


麥田軍事觀察


我認為,在激光武器成熟後,再加上其他攔截系統,可以讓一國對另一國核武器失效,即讓運輸核武器的工具毀壞,但是現在各個有核國家奉行核捆綁政策,會把所有有核國家脫入核戰爭,那你說全世界核武器都爆炸,即使不是在本土爆炸,估計地球也毀滅了。


java教父


這是矛盾的問題,激光成熟,導彈自然有防激光技術,比如說導彈在飛行中高速旋轉,導彈表面像鏡子一樣把激光反射出去,就會增加激光打擊難度,主要看對手是誰,如果兩個國家都是科技大國,那誰能幹掉誰都不容易。


有擋CVT變速箱發明人




我們假設激光武器技術非常成熟,陸基海基以及天基都可以部署了,並且殺傷距離從幾百米到上千公里的打擊距離。在這種假設情況下,個人認為核武器還是有存在的必要的。

先說一下主要原因,個人認為,隨著技術的發展,核武器發射以及運載工具也會發生質的改變,尤其是新材料的發展是很快的,激光武器有一個很大的缺點就是具備光的特性,容易受到天氣影響,直接影響毀傷效果,另外一個就是反光效果,據說現在有的實驗室已經開始試驗一種新材料,薄膜材料,似乎與粒子技術有關,這種材料不僅利於飛機等武器隱身,而且具備反光能力,這對激光武器來說很容易減弱殺傷效果,如果運載核武器的工具塗覆了一層這樣的材料,突防的幾率大大增加,也會達到核武器的殺傷效果。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應對非常規武器的技術也會快速發展。未來戰爭形態才剛剛開始。



奇阡陌


有矛就有盾,有盾就有要鋒利的矛,當激光防禦系統成熟後,相應的,防激光的彈導導彈也會出現,由於彈導導彈速度極快,激光束可照射到導彈彈體的時間極短,如在彈體表面塗有一些反光、耐高溫或熱傳導快的塗料等措施,一般彈導導彈不會(或不容易)被短暫的強激光速破壞,所以,成熟的激光防禦系統,防巡航導彈易,防彈導導彈仍難(另:既然已假設激光防禦系統成熟,那瞄準應該沒問題了,這裡也不討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