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心創作
馬謖失守街亭,給蜀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諸葛亮在無奈之下,只能讓大軍撤回漢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徹底宣告失敗!馬謖則落得個被斬的下場,受到了世人的無盡責罵。要不是馬謖,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很有可能就成功了。那時蜀軍是節節勝利;曹魏方面,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皆反叛,關中震動。
那麼,如果當初鎮守街亭的人,以王平為主將,去掉馬謖一人,其餘人不變,能守得住嗎?
對此,我的答案很明確:只能守得住一段時間。
為什麼王平只能守得住街亭一段時間,不能長期守住呢?下面我將根據演義的記載,分析如下。
第一,街亭易守難攻,不可能抵擋住司馬懿的十萬大軍。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當馬謖主動請纓,要去鎮守街亭時。諸葛亮當即就給馬謖潑了一盆冷水,他說:“街亭雖然小,卻十分重要,如果街亭有失,北伐大軍就危險了。我知道你深通謀略,但是街亭沒有城郭,又無關隘險阻,守之極難。”誰知道馬謖卻狂妄地說:“我自幼飽讀兵書,怎麼可能連一個小小的街亭都守不住呢?”再加上,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撥給馬謖二萬五千精兵,讓他去鎮守街亭。
此外,諸葛亮還任命王平為副將,去協助馬謖,並告誡他:“大軍到達街亭後,必須在當道下寨,讓敵軍難以前進。”這樣安排後,諸葛亮還是不放心,派一萬精兵,令高翔鎮守柳城,讓他關鍵時刻去營救街亭;讓魏延屯兵駐紮在陽平關,也就是街亭的後方;讓趙雲、鄧芝各引一支軍隊,駐紮在箕谷,迷惑司馬懿的大軍。
由此可見,要想守住街亭非常之難。諸葛亮也知道街亭難以長期守住,遲早要被曹魏所佔領。他的目的,只是為北伐大軍爭取更多的時間,抓緊攻下郿城,進而直取長安。哪裡想得到,馬謖連幾天都沒有撐住,就失守了街亭。
換成王平,至少可以守住街亭一段時間。因為,當時王平是勸諫馬謖,遵從諸葛亮的命令,在五路總口下寨。馬謖卻自以為是,在山上紮營,以為這樣就能居高臨下,以一當十,無往而不利。殊不知,山上缺少水源,張郃只需要切斷蜀軍的水源,蜀軍必然大亂,不戰自潰。最後,還是王平山下的軍隊,救出了馬謖,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王平沒有馬謖那麼愚蠢,他若循規蹈矩,以他的軍事才能,抵擋張郃大軍一段時間,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第二,王平,文不如司馬懿,武不如張郃。
王平,是三國時期著名將領,他長期鎮守漢中,擊退了曹爽的十萬大軍,可謂是戰功赫赫,為蜀漢作出了傑出貢獻。他也身經百戰,長期跟隨諸葛亮北伐,每次都衝鋒陷陣,身先士卒,表現得很勇猛。
當時,曹魏的主帥是司馬懿,先鋒則是張郃。這二人,那可是相當了不起的。司馬懿,軍事才能突出,極善帶兵,是一個很厲害的角色。諸葛亮這樣傑出的軍事家,在司馬懿面前,也略佔下風。張郃,“五子良將”之一,跟曹操南征北戰幾十年,作戰經驗豐富,善於排兵佈陣,打地形戰。這二個人,諸葛亮是非常忌憚的。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孔明曰:“司馬懿非等閒之輩;更有先鋒張郃,乃魏之名將:恐汝不能敵之。”
因此,王平絕不是司馬懿和張郃的對手。況且敵我兵力相差懸殊,王平只有二萬五千精兵,司馬懿和張郃那是有十萬大軍的。當然了,王平的實力也不容小覷,他若步步為營,不犯馬謖那樣的錯誤,把守街亭一兩個月,還是沒問題的。
第三,馬謖的禦敵策略,也有一定的道理,街亭之失,不能完全怪他。
馬謖屯兵在山上,一直以來受到了大家的譴責。其實馬謖那樣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馬謖深諳兵法之要,他知道敵眾我寡,屯兵山下,只能守住街亭一時。所以他才會屯兵山下,認為居高臨下,才能抵禦魏軍的猛烈進攻。假如敵軍切斷水源,將士們一定會置之死地而後生,勇往無前,衝下山下。他萬萬沒有料到,蜀軍會不戰自亂呀!
總結
街亭易攻難守,諸葛亮派誰去,也不可能長期守住。就算是王平,也頂多能守住一段時間。
那麼,大家怎麼看待此事呢?
專注三國史,喜歡三國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和評論!
元哥說三國
我看換王平也夠嗆,上山紮寨是馬謖臨時改變主意的!出發之前,諸葛亮反覆交代要當道紮營,馬謖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但是到了街亭之後就突然改變了主意!
對用兵一向能說的頭頭是道的馬謖,為什麼突然改變主意了呢?
主要是情況有變!後世研究在街亭是有一個土寨的,但是馬謖趕到時發現這個土寨已經破敗不堪,有和沒有區別不大!
當然不依靠這個土寨,再修建一條防禦工事也是可以的,但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此時司馬懿的十萬大軍已經殺將過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依靠一些臨時搭建的防禦工事根本就撐不了多久,別忘了司馬懿是十萬大軍,兵力是他的四倍,步兵對騎兵,在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如果沒有防禦工事根本幹不過人家。
當道紮營只是把寶壓在司馬懿見有人在要道防禦,而選擇撤退!如果司馬懿打探到,蜀軍根本來不及修建防禦工事,司馬懿還會選擇撤退嗎?這很難說!
當然馬謖上山紮營的主意也是一個顧頭不顧腚的餿主意!馬謖上山只不過是想借助地勢的優勢,攻擊魏軍的側翼!但是他沒想到,魏軍並沒有急著通過,而是選擇包圍山頭、切斷水路、放火燒山。手下的蜀軍也沒有表現出視死如歸的氣概來。
所以在這種準備並不充分,力量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換誰也不好使,除非這支隊伍,能夠以一當十,能打硬仗!
虹貓大俠
我認為換做王平也守不住,《三國志.張郃傳》說馬謖街亭之敗的原因是:"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看似主要原因是馬謖街亭失守的原因主要是沒有佔據要道,搶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有利地形。實則不是這樣,因為當時進攻街亭的是魏國一方名將張郃,馬謖只是一個紙上談兵初出茅廬的書生,根本不是張合的對手,用衝鋒的辦法,就像一把刀沒有利刃,如何能勢如破竹?試想如果武將換做當年在曹軍陣營中殺得七進七出的趙雲,他和張郃戰,只要三十餘回合就能敗走對方,縱然魏軍把山圍得鐵桶一般又如何?當然,趙雲這種設想是不現實的。但如果換成魏延,起碼也能和張郃打個平手,不至於那麼狼狽!至於換成王平我認為守不住,王平也就是個二流武將,甚至談不上二流,以前劉備這些人或者的時候他也就是參謀,出謀劃策還可以,擔任主攻還是不行,所以我認為換成王平也不行,所以說,馬謖讀兵法的時候忘了一條,在冷兵器時代,己方大將武藝如何與地勢的選擇也有關係。其實後期蜀國已經很少有能堪大用的武將了,再地面守得話估計也擋不住張合的進攻,上山其實並不是不可取,只是馬謖沒有預先設置水源。這個方案在演義中有所涉及,未卜先知(例如鄧艾破姜維,預先挖的地道),先在適當的地理位置處設置機關,比如在山上預先挖些井,蓄積水源,即使斷了水道,山上的士兵也不至於亂套。這一招,春秋戰國時老將廉頗也用過!只能說馬謖是個書呆子,所以我認為要守住街亭,換成王平照樣守不住,換做魏延至少能打成平手。
南宮凡886
從歷史事實的角度來說,取得街亭戰役勝利的關鍵不在街亭,但馬謖的表現確實堪稱拙劣。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隴西五郡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望風而降,只剩下廣魏郡和隴西郡仍在堅守。此時張郃率領五萬魏軍精銳想通過街亭解救隴西。
而此時諸葛亮手中約有十一萬人,除了用於保障後勤運輸的少部分兵力及分兵趙雲的五千疑兵外,還剩下至少九萬人,諸葛亮的部署是,同時攻取廣魏郡和隴西郡,並將張郃擋在街亭。
這種部署的優勢在於,即便有一路失敗,仍舊可以保證全軍不受重大損失。但也造成了,只要有一路失敗就會全盤皆輸的局面。同時,由於兵力分散,馬謖不得不以至多三萬步兵去和張郃的五萬騎兵周旋。
當然,讓三萬步兵和五萬騎兵在平原決戰,謹慎的諸葛亮絕幹不出這種事來。街亭的地形雖然總體上來說是平坦大路,但在街亭這個地方卻十分特殊。
首先:橫亙在街亭大路上,有一道高達五米以上的斷層帶,形成了高於一般城牆的天然屏障。
其次:街亭大路兩側都是高山,植被茂密,張郃的騎兵完全無法通過。
再次:街亭附近水源短缺,但街亭正當大路上卻有一眼泉水可供大軍飲用,因為泉水寶貴,當地人在泉眼上修築了一座亭子,街亭也正是因此得名。
正是考慮到了這些優勢,加上蜀軍擅長弓弩作戰,諸葛亮才放心的派出了馬謖率領劣勢兵力迎戰。
baby愛科學
馬謖沒有守住街亭,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馬謖心太大,想一口氣吃個胖子,立個天大的功勞。
馬謖想居高臨下衝擊,一舉打垮張郃!
是馬謖的心態出了問題。
馬謖跟隨諸葛亮這麼多年,馬謖的辦事能力諸葛亮是看在眼裡的。
但旁觀者清,劉備看出馬謖的心太大,臨終前還專門提醒諸葛亮。
街亭是從關中經隴關到西涼的要道,有一座小城,旁邊有山。
諸葛亮的戰略目的是讓馬謖守好這個小城,只消十天半個月,諸葛亮的大軍把天水一帶的魏軍消滅後,與馬謖合攻張郃,則大事可定。
馬謖帶去的人馬並不比張郃少多少,張郃從長安出發倍道兼行走的路遠,首先到達街亭的兵力甚至還不如馬謖的人多。
馬謖趁張郃人困馬乏之際,佔據小山,想居高臨下衝擊一舉擊敗張郃。
馬謖當然知道山上沒水。
但他想在張郃大軍還沒完全集結時,能一舉打敗張郃的前鋒。
所以山上沒水沒問題。
問題就出在這裡。
結果張郃的前鋒特別能戰鬥,還真頂住了馬謖的瘋狂衝擊,後面的援軍源源不斷,反而將馬謖圍困在山上。
馬謖焉能不敗。
王平是魏國降將,低調做人,為人持重,對張郃是很熟悉的。如果王平作為主將,守住街亭半個月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影響戰爭的因素很多,我們不能有一種簡單思維,認為只改變其中一個因素,就可以改變結果。無疑,王平來守街亭,比馬謖要強得多,但單憑個人水平就預測到勝負,恐怕還不是那麼簡單。
第一,街亭戰敗背後的深層原因
我們都習慣於街亭之戰的失利失咎於馬謖一人,就好比把長平之戰的失利歸罪於趙括一人。這是一種過於簡單的思維方式。歷史事件背後,往往有更深層的原因。
深層原因之一,蜀國的用人制度是否存在問題?
馬謖與趙括其實有許多共同點,不上戰場,他們都能談兵,也就是說,兩人是不錯的軍事參謀。但是兩人都沒有實戰過,我們歸咎於他們的同時,是否還應該考慮另一個問題:憑什麼讓他們擔任主將?
諸葛亮以馬謖為主將時,是遭到多數將領的反對,大家認為他沒實戰經驗,提議由魏延或吳懿為主將。諸葛亮否決了諸將的提議,但並沒有給出一個讓大家信服的理由。反觀魏國,擔任主將的張郃是能征慣戰的將領,是靠戰功一步步躥居高位的。因此,從雙方用人機制看,蜀國一方有極強的隨意性,是諸葛亮一人的喜惡決定的,沒有一個標準。
深層原因之二,蜀軍的軍事行動毫無隱秘性可言。
我們細細讀三國史書,張郃的部隊是從哪裡開拔的呢?是從魏國首都洛陽。為什麼蜀軍剛剛抵達街亭,張郃的部隊就從千里之外趕到了呢?這說明蜀國的軍事行動毫無隱秘性可言,背後的原因,可能是魏國軍事情報部門的功勞,也能諸葛亮的北伐線路有關係。諸葛亮拋棄魏延的子午谷計劃,兵出祁山。這條線路好走,但是比較長,行軍花費的時間多,就使得軍事保密計劃外洩的機率大大增加了。
第二,王平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但能否擔任主將,尚屬疑問
王平是我比較欣賞的一名蜀將。在街亭之戰時,王平擔任裨將,對馬謖“舍水上山,下不據城”的部署提出質疑與批評,但馬謖不聽。從打仗水平來看,王平顯然是比馬謖高。後來蜀軍潰敗時,只有王平的部隊沒有混亂,井然有序地撤退,顯示其過人的軍事素質。後來王平擔任無當軍的指揮,對戰張郃也未落下風,確實是個優秀的將領。
然而,能打仗是一回事,能擔任主將,那是另一回事。
王平最大的一個問題,是沒文化。據史書說,他認得的字不超過十個。也就是說,除了自己的名字以及官印上的幾個字外,恐怕都不認得。
有人會說,不認得字有什麼關係,能打仗不就好了。關鍵一個主將除了打仗之外,還要處理許多軍中事務,每天一大堆文書呈送上來,你兩眼發愣,啥都看不懂,怎麼處理。諸葛亮的指示發下來,還得讓別人念,倘若是絕密的信函呢?
再者,有一些將領屬於戰將,打起仗來很勇猛,但能力也就止於此。要指揮更多的軍隊,籌劃更多的事情,就非其力所能及了。因此,王平擔任主將,是否能逆轉戰局,尚屬疑問。
其三,街亭之戰的最佳人選應該是魏延
在街亭之戰時,王平只是裨將,讓他擔任大將,難以服眾,不現實。如果要在蜀軍中挑選一位指揮街亭之戰的最佳人選,我認為是魏延。
魏延儘管有許多缺點,但也有很多優點。首先,他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在益州之戰、漢中之戰中屢有戰功,被劉備破格提拔為漢中太守、鎮遠將軍。當時大家都認為漢中太守之銜,非張飛莫屬,但劉備畢竟是黑老大出身,識人能力上還是有獨到眼光。相比之下,諸葛亮書生氣還是濃了點,他更喜歡馬謖、楊儀這樣有文化的人,對魏延這種豪邁型的武將,心存一種畏懼,故而時時打壓。特別是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劃後,諸葛亮以過於冒險為由否決掉了。對於子午谷計劃是否可行,存在爭議,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諸葛亮的計劃看上去也不怎麼樣。
在街亭之戰前,諸將推薦的先鋒人選是魏延與吳懿。吳懿水平是不如魏延的,他在蜀軍中地位很高,主要是他漂亮的妹妹嫁給了劉備。但是諸葛亮看魏延不爽,最後還是以自己的親信馬謖為將。馬謖戰敗後,諸葛亮又拿他的人頭背鍋,這個有點不地道。馬謖儘管是要負戰敗的主要責任。但諸葛亮把一個沒打過仗的人推向戰場,打敗仗後又要拿他背鍋,有點說不過去。
君山話史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王平為人沉穩,必然不會犯馬謖之錯,謹慎小心,按照諸葛亮計謀,他守住街亭可能性很大。
街亭易守難攻,王平不犯錯,能守住街亭
街亭一帶本是山地地形,又是典型的"兩山夾一谷",況且山下還有不少的城池。這樣的地理條件,其實對於蜀漢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街亭地勢易守難攻,王平若為主將,必能守住街亭,王平只需認真分析戰況,必然不會犯馬謖錯誤,一旦魏軍進攻,王平可以利用街亭地勢要魏軍有來無回。
街亭作為蜀漢軍事重地,蜀漢必然重兵把守,王平佔據山下築營,堵上山谷的進出道路的辦法,曹魏必然只能乾著急陷入持久戰不能自拔。
王平擁有豐富實戰經驗,指揮才能出色,必然不會輕易失守街亭。
王平本身就有一定軍事才能,善於打仗,是個戰將。張郃多次和王平交戰都不敵王平,這一戰王平遇到張郃必然有足夠計謀擊潰張郃。
王平為街亭主將,必然不會輕易失街亭,最差解決就是雙方對峙。王平在街亭之戰前多次糾正馬謖部署錯誤,王平作為出色戰將必不會馬謖之錯,完全有可能扭轉敗局。街亭失守時,王平臨危不亂收潰軍回到蜀漢。王平臨危不亂是個好將領,我認為他守住街亭可能性很大。
街亭必然失守,他的對手是司馬懿
諸葛亮認為街亭不太可能守住,司馬懿率曹魏十萬大軍逼迫下,街亭失守就是時間問題,諸葛亮知道街亭必失,他派高翔駐守柳城,要他關鍵時刻救街亭。
諸葛亮都認為街亭會失,王平想守住街亭,難度很大,諸葛亮真正意圖就是要拖延曹魏大軍,為自己北伐大業爭取時間。
諸葛亮真正意圖在於拖住司馬懿,進攻郿城奪取長安,獲得北伐勝利,是他真正意圖,王平就算盡力守街亭,一段時間後必失守,王平守街亭,必不會跟馬謖一樣慘敗,最多換個結局。
綜合所述
街亭之敗在於諸葛亮選錯人,馬謖比沒有什麼實戰經驗,又擅更諸葛亮部署,這也成為街亭之敗原因,換成王平必然不會出現這種結果。
莫地方
王平當然可以守住。
王平這個人雖然是曹魏方面降將,文化程度也不高,但他精通地形,沉穩老辣,還對魏軍諸將的作戰風格非常熟悉。如果讓他去守街亭,絕對沒有什麼問題。
不僅是王平,蜀軍其他將領,比如吳班、張翼、姜維等人,都能守住。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街亭並不難守。
街亭,這個地方是個軍事要塞,地形狹窄,如果當道下寨,築壘挖壕,對方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張郃率領的部隊主要是騎兵,不可能攜帶足夠的攻堅戰具。騎兵的優勢是機動性,迂迴側翼,打擊薄弱,如果正面攻打,並不是騎兵的長項。因為街亭狹窄,雙方對陣,沒有足夠的寬正面讓騎兵迂迴包抄,優勢就發揮不出來,很容易陷入曠日持久的僵持戰。
有人說騎兵能正面衝擊步兵方陣,純粹是胡說。面對面硬磕,幾條深壕和拒馬,幾排絆索和硬弩,就能大大限制住騎兵的衝擊。
總的來說,街亭的地形狹窄,不能給騎兵部隊提供足夠的寬正面和迂迴空間,到了這裡,失去了速度,騎兵就成了坐在馬上的步兵,與正常的步兵也沒有太大區別。
一旦陷入了僵持戰,張郃就麻煩了。因為長途奔襲,就必須速戰速決,時間拖長了,騎兵消耗很大,人要吃,馬要喂,需要的給養遠遠超過步兵部隊。而騎兵部隊是不可能攜帶足夠的補給的。時間越長,危機反而越大。
就算張郃最終拼命打開了缺口,他都不敢衝過去,因為馬謖的部隊只要卡住這條道路,就能封死張郃的後勤補給線,讓他有去無回。雙方勝負仍在兩可之間。
諸葛亮守住了街亭,就能騰出手來消化到手的勝利成果,攻下仍在頑抗的兩城,全盤掌握局面,那時候張郃就算突破過來也是自投羅網。再不濟,諸葛亮也能把已經到手的三城居民、財產和糧草從容地遷走。張郃再來了,剩給他幾座空城,還必須從魏國境內重新遷來居民、財產。雙方奪來奪去,魏國的人力和財力就在這片區域中消耗掉了。
割破一處動脈,讓魏國不斷地流血,卻永遠填不滿這個無底洞,最終走向衰弱,這就是諸葛亮真正的戰略目的。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馬謖來執行這項任務呢?諸葛亮要在軍中扶持和培養荊州派的勢力。
馬謖是荊州派的後起之秀。
蜀漢的根基實際上就是荊州派系。但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彝陵,受創最嚴重的就是荊州派系,有能力的階層幾乎被一網打盡。
馬謖是荊州派大族出身,兄弟幾人都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馬謖這個人有背景,有文化,有理想,思維敏捷,還對蜀漢忠心耿耿,跟隨諸葛亮日久,常常受到教誨,似師徒,如父子。
培養和扶持馬謖,就是扶植蜀漢的未來。在朝中,加強了荊州派的實力,在軍中,也能形成平衡和牽制。
街亭雖然易守,但從整個戰略格局上講,非常重要,守住了就是大功,可以因功獲得晉升和封賞,這對於馬謖未來的發展是有很大好處的。
為了讓馬謖獲得這份撿便宜的大功,諸葛亮是費盡了心思。
首先,諸葛亮不斷強調街亭在這次戰役的重要性,讓大家明白,這是個大功勞。
諸葛亮又讓馬謖立下軍令狀,以服眾軍,讓大家無話可說。
諸葛亮將守禦街亭的要訣也是親自傳授,細細指點,力保馬謖領會和掌握。
諸葛亮仍然不放心,還給馬謖派了個副將王平。王平這個人老練沉穩,精通地理,還對魏國諸將的作戰風格很熟悉,有他在軍中,馬謖其實就是個“坐槖兒”的主將,只要對王平言聽計從,就能穩守街亭,張郃也無可奈何。
諸葛亮用心良苦,把這份幾乎到手的功勞掰開了,揉碎了,碾爛了,硬塞進馬謖的嘴裡,還往食道里捅下去。
但是,諸葛亮就這樣用心,馬謖仍然吃不下去,諸葛亮能有什麼辦法?
馬謖這個人,腦子並不是不好使,也不是他領會能力不夠,不理解諸葛亮的意思,問題主要出在他的心態上。
馬謖跟隨諸葛亮多年,從來都是在諸葛亮的翼護之下,悉心照顧。但馬謖沒有什麼實際軍功,他在軍中的聲望主要來自於軍中眾兵將對諸葛亮的崇敬,給他面子。在諸葛亮的光環下這麼多年,是馬謖的幸運,但也是他的悲哀。
馬謖迫切地需要一份功勞來證明自己,但他想要的是一份實實在在的功績,而不是打著諸葛亮烙印的功勞,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馬謖不但想要守住街亭,還想以攻代守,打張郃一個擊潰戰,所以就將主力部署到了一個居高臨下的位置上。
但是,諸葛亮給他配置的兵力如果用來防守,是綽綽有餘的。但要用來打進攻,那是遠遠不夠的。馬謖不是張飛,他還沒有那個本事。
其實,諸葛亮這樣做,讓馬謖去守街亭,從出發點到安排,都無可厚非,諸葛亮算無遺策,算天時,算地利,但他唯一沒有算中的就是人心。
饞嘴肥貓鏟史官
完全可以守住。
要論打仗,王平絕對是行家裡手,是個馬謖也頂不上一個王平!
王平是蜀漢後期最強悍的大將。長期鎮守漢中,最後坐到鎮北大將軍。對於一個投降的將領來說,相當成功了。之所以成功,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軍事才華出眾,善於打仗。
王平與張郃打過仗,在兵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打了個平手。
街亭之戰後三年,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諸葛亮與司馬懿對戰,王平與張郃單獨領軍對戰。張郃進攻,王平防守,巋然不動。張郃不能取勝。
九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合攻平,平堅守不動,合不能克。可見,王平很有軍事才華,完全不輸張郃。假設街亭主將是王平,蜀軍絕不會敗。
第一,街亭蜀軍人數並不少。
很多人想當然的認為,街亭蜀軍是先鋒,人數很少。兵力處於絕對劣勢,所以誰去都會失敗。
其實大錯特錯。
街亭之戰。是關係蜀國國運的關鍵性戰役。也可以說是戰略決戰。蜀漢勝,則佔領涼州全境,漢室復興指日可待。敗,就不用說了,蜀國後來亡國了。
所以,諸葛亮不可能只派偏師去守街亭。相反,他派出了自己的幾乎全部主力。馬謖傳講的清清楚楚,馬謖率領的是大眾、諸軍!
正因為主力在街亭被擊潰了,諸葛亮才被迫撤回了漢中。因為沒有能力再打下去了。如果主力還在,損失的只是少數人馬,諸葛亮完全還可以自己迎戰張郃,為什麼要撤退呢?
一切的一切都說明,街亭的蜀軍是主力,兵力充足。只要指揮得當,完全可以戰勝魏軍。
第二,街亭地形利於防守。
街亭是山地,利於蜀軍步兵,不利於魏軍騎兵。又是典型的“兩山夾一谷”的地形,山下還有現成的城池,只要佔據城池,堵住山谷。魏軍插翅也難以逾越!
真要停下來攻城,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沒有幾個月是攻不下來的。就算幾個月,也未必能攻下來。三國有很多攻城戰,一兩個月都是短的。周瑜打南郡,打了一年多。孫權打合肥,一輩子都沒打下來。
第三,王平是合格的將領。
王平的特點是膽大、心細、持重。
街亭戰前,他迅速發現馬謖部署中的致命錯誤,並多次勸諫。說明他在軍事上眼光獨到,思慮周全。
他能在街亭眾軍潰散的情況下,完整的帶回自己的一千人。而且不斷收留集合潰散的軍士,最後帶著人馬回來。說明他臨危不亂,能在敗局中迅速制定正確的計劃並堅決執行。這是優秀將領的必備素養。
綜上,王平守街亭,萬無一失。
上將噯福斯
可以守住,直接上圖。雖然有爭議,但兩圖大致體現一伐時雙方的動態。第一次北伐,是徹徹底底的奇謀,也是一個巨大的冒險。諸葛亮以趙雲為疑兵,將曹真主力吸引在斜谷。自己親率主力向西迂迴出岐山,直插隴右,五郡三郡皆叛降,曹魏震恐。之後魏明帝親自坐鎮長安,調張頜率五萬中央軍急行軍撲向街亭。看二圖就知道,隴右地形複雜,易守難攻,東漢初隗囂曾憑藉地形割據隴右十幾年。街亭山口是曹魏增援隴右五郡的必經之路。為什麼是曹魏的中央軍從長安出發?因為此時曹魏關中軍隊的主力被吸引到了南面的斜谷道,隴右五郡除了未叛的二郡有少量部隊,曹魏的力量在雍州已經幾乎真空。魏明帝只能從關東調集部隊增援隴右,此時曹魏已經是巨大劣勢。而史書載張頜從長安出發時帶了五萬人,這五萬人從關東急調入關中,從長安又急行軍到街亭,其五萬人滿員的可能性不大,而且是疲憊之師,但張合必須要速戰速決,因為一旦隴右被諸葛亮消化,那他的援軍就沒有意義,而馬謖的部隊史書沒有記載,但王平的五千人是有記載的,而馬謖的部隊應該在兩萬人左右,而且肯定早到(看圖),諸葛亮給馬謖的任務是守住街亭,給自己爭取消化戰果的時間,而街亭不是荒地是有城鎮的,其地勢也不適合騎兵作戰,只要按照諸葛亮的部署,張合如此長的戰線根本無法突破街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