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之后,中国经济加速重回正轨

眼下,全国各地已按下“复工”按钮。

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外,另一条战线也日渐清晰——恢复经济正常运行。

那么,全国的复工情况究竟什么样?

复工之后,中国经济加速重回正轨

复工之后,中国经济加速重回正轨

中国经济正在“回血”

多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回血”。

首先,10号是多地的复工时间。此外,从一个小转变,发现了更深层面的原因。

2月9日,杭州市有序复工专班发布了一个公告:杭州市29814家企业提出了复工申请,但最后只核准了162家。

而几天后,情况已大不一样。温州、嘉兴、舟山等“包邮区”城市,对返工人员推出“包邮”政策,鼓励企业包车接回外省员工。

从拒到迎,从堵到疏;从抓“防疫”这一头,到抓“防疫”和“复工”两头,反映了不少地方两周之内的政策变化。

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声:“我们将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方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的做法。”

不难看出,复工节奏步入正轨。

谁是复工先行者?

当然,全面复工并非一蹴而就。

势必有一部分先行者,推动了复工拐点的出现,拉动经济回归正轨。他们是谁?从事什么行业?在哪些地方?

哪些行业率先复工?

大数据分析得出:近两周以来,快递人员和外卖人员成了复工先行者。而餐饮店、小超市、小药店等全国小店的营业率已连续6天回升,营业数量增加超过110万个。

另一些复工先行者,您一定不陌生。他们中间有停产570天、96小时内复工的口罩企业;有5倍工资急召工人回厂、赔钱搞生产的防护用品企业;有“人民需要什么,就造什么”的跨界转产企业……

哪些地方率先复工?

据2月12日全国用电量的观察,山东、上海、江苏、辽宁、广东等省份的用电量,都比2月8日有了显著增长。

根据2月14日用电量测算,广东已有超60%的企业复工复产。机器一响,黄金万两。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拥有雄厚制造业集群的广东,复工表现抢眼。

另一个经济大省浙江,用电回升的趋势也较为稳定。截至2月14日,也就是上周最后一个工作日,浙江公布的企业复工电力指数是27.55。通俗来说,如果所有企业正常生产时指数是100,那么目前浙江企业复工水平已近正常状态的三成。虽然27.55的数值有待提升,但目前回暖的趋势已十分明显。

更加活跃的线上场景

对不少互联网企业而言,疫情期间与其说复工,不如说业务本来就没有按下暂停键。不仅如此,传统企业也纷纷转战线上。有统计显示,疫情期间采取在家办公方式的企业占到了55%。

一个细节很有意思,这波“云复工”还意外地带火了办公用品消费。

两手抓 两不误!

复工步入正轨的同时,疫情防控也传来好消息。

从目前情况来看,防疫措施有效果!多地复工以来,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疫情扩散。

怎么做到的?和眼下不少企业的“硬核”防疫措施密不可分。

“食堂吃出了考试的感觉”、“不准偷看别人吃饭,那位同事把脑袋转过去”、“不许交头接耳”……这条微博的阅读量超过了4亿,引发网友大量跟帖,并晒出同款食堂。

眼下,为了复工顺利开展,各个地方、各个企业招数频出,力争把疫情防控做实做细。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已复工企业,大多采取了这些措施:隔离、消毒、戴口罩、测体温、勤洗手……

种种手段,目的只有一个:零感染,促生产。

这些措施的落实,将让复工的节奏越来越快,经济的活力越来越强。

自复工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渐“回血”。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中国经济重回正轨的步伐也会越来越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